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印前图像修复需要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复杂的手工处理,现今,计算机图像处理领域对图像自动修复技术的讨论,对印前图像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图像自动修复技术及其发展,以及在印刷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对局部区域有数据丢失或缺损的图像进行处理,以恢复图像原貌.在修复前先要对图像缺损区域标注,这项工作通常用人工完成.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图像分割算法,分析各自的特性,接着提出了利用图像分割算法实现对破损区域的自动提取并标注的思想,有效提高图像修复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图像的修复技术已成为图像工程领域的一个新的活跃研究方向,本文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图像损伤区域的修复,并根据受损图像周围的有效信息用图像修复算法自动进行修复。本文在基于样本块修复算法的基础上,对算法所具有的不足之处,建立了唐卡图像库,采用基于图像颜色特征检索唐卡图像,用检索到最相似图像区域来修复图像破损区域,使唐卡图像的修复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Photoshop图像处理中的三种色彩模式(HSB模式、RGB模式、CMYK模式),简要探讨了三种模式在Photoshop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对于印前设计中的溢色问题进行了阐述,为后续的平面设计和印前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裂缝是壁画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的病害,为了去除壁画中的裂缝提出一种对壁画中裂缝进行自动虚拟修复的方法。对图像进行高帽变换提取裂缝信息,对变换后的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得到裂缝的二值图像。根据裂缝的颜色和结构信息利用基于连通域度量的方法去除虚假目标,实现自动识别和标注。利用基于样本的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对壁画中裂缝进行自动修复,在修复中对样本区域进行重构大大缩短了修复的时间,提高了修复效率。实验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壁画中影响人眼视觉的较大裂缝,能够实现对壁画中裂缝的自动虚拟修复。  相似文献   

6.
图像修复是图像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目的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恢复退化图像中损坏或丢失的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影视特技制作、图像编辑、数字化文物保护等领域。近几年,以生成式对抗网络(GAN)为代表的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大获成功,基于GAN的图像修复逐渐成为主流,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图像修复的关键问题,文章对GAN和基于GAN的修复方法进行理论分析,首先整理分析了传统的基于人工特征的经典图像修复方法,其次总结了近年来基于GAN的代表性图像修复算法,并进行归纳分类,探讨了各类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然后对图像修复模型常用的评价指标和公开数据集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阐述了图像修复面临的挑战,对图像修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综述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像修复是图像复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目的是根据图像现有的信息来自动恢复丢失的信息,其可以用于旧照片中丢失信息的恢复、视频文字去除以及视频错误隐藏等。为了使人们对该技术有个概略了解,在对目前有关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文献进行理解和综合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数字图像修复问题的描述,揭示了数字图像修复的数学背景;接着分别介绍了以下两类图像修复技术:一类是基于几何图像模型的图像修补(inpainting)技术,该技术特别适用于修补图像中的小尺度缺损;另一类是基于纹理合成的图像补全(comp letion)技术,该技术对于填充图像中大的丢失块有较好的效果;然后给出了这两类方法的应用实例;最后基于对数字图像修复问题的理解,提出了对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的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8.
图像修复是指对图像中的缺损部分进行自动修复.图像结构特征向量一维化的图像修复算法,将图像转换为一维图像结构特征向量后,构建图像结构特征空间,然后在该特征空间内寻找一组与每一个含有缺损部分的图像区域高度相似的特征向量,并利用这组特征向量在特征空间内定义一子空间,最后基于该特征子空间修复缺损像素.试验表明,经过图像的一维化后,增加了特征向量的数量,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修复缺损区域.  相似文献   

9.
张良彩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4,(28):6742-6744,6752
鉴于印前图像处理的特殊性,在处理印前图像时,着重把握两点:一,图像处理过程中的扣图;二,输出的图像能完美的再现并用于印刷输出。该文就Photoshop印前图像处理中的扣图这一工序技巧进行了详细而快捷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陈娜 《计算机与网络》2005,(18):17-18,47
图像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光电技术将各种模拟图像转换成数字数据的方法。图像数字化的质量对整个印前处理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数字化过程中,为了得到较高的图像质量,重点要控制以下几个方面:图像数字化设备的校准、采样分辨率的选择、数字化图像色彩和层次控制、清晰度控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图像分解的图像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整体变分(TV)图像修复模型缺点,提出基于图像分解的修复模型。采用图像分解技术,提取图像的结构信息和纹理信息。将图像结构部分用基于TV的改进模型进行修复,避免TV模型在平滑区域产生阶梯效应。在迭代过程中,对图像的特征点与非特征点分别考虑,确保在修复过程中特征点不被模糊化,图像纹理部分采用改进的基于样本修复技术。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修复效果和峰值信噪比计算结果优于原始算法。  相似文献   

12.
图像修复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像修复性能的显著提升,使得图像修复这一传统课题再次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章致力于综述图像修复研究的关键技术。由于深度学习技术在解决“大面积缺失图像修复”问题时具有重要作用并带来了深远影响,文中在简要介绍传统图像修复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修复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分类、优缺点对比、适用范围和在常用数据集上的性能对比等,最后对图像修复潜在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窦立云  徐丹  李杰  陈浩  刘义成 《计算机科学》2017,44(Z6):179-182, 191
小波变换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图像修复领域,但其在图像修复过程中出现的边缘部分模糊或不连接的情况成为了一个难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图像修复算法。该算法使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对破损图像进行多尺度和多方向的分解,对各个高频方向子带使用全变分(Total Variation,TV)模型进行快速修复,各个低频分量使用改进了的曲率驱动扩散(Curvature-Driven-Diffusions,CCD)模型进行迭代修复,最后通过小波逆变换得到最终的修复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很好地推广了双树复小波变换在图像修复领域中的应用,并且在图像纹理的修复以及在结构部分的填充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多尺度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领域,较大破损区域的图像修复成为图像修复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针对该问题,结合多分辨率分析原理与传统的样本块图像修复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非降采样轮廓波变换的图像修复算法。该算法利用非降采样轮廓波变换把图像分解成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并对图像分解后不同频率的部分分别予以修复。其中,图像的低频成分采用改进的纹理合成的方法进行修复。因为图像经过非降采样轮廓波变换后,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之间对应位置的信息之间具有一致性的特点,所以在修复低频成分的同时实现其他高频分量对应位置信息的修复。最后通过非降采样轮廓波重构过程完成纹理图像的修复。一般图像修复方法的参数选取以图像的修复效果最佳为宜,给出一个反例进行分析论证。实验发现,所提算法所修复图像的结构相似性测度与经典Criminisi算法和小波修复算法相差不大,但是峰值信噪比(PSNR)测度依据不同图像的纹理结构的特点与破损区域的不同位置特点而不同。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很好地推广了非降采样轮廓波变换在图像修复中的应用,并且在修复大区域破损图像时能够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唐卡图像复杂破损区域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唐卡图像复杂破损区域修复的一类实际工程问题,从唐卡图像复杂破损区域的检测分割、误检测破损区域的屏蔽、各破损区域的定位惟一化、修复块修复优先级的确定、样本块的检索,到各破损区域中既定修复块的修复等一系列的过程与工程技术,详细地介绍了该类唐卡灰度图像与彩色图像复杂破损区域的修复技术,并给出了相应的修复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方向场的指纹图像偏微分方程修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志科  王贵 《计算机应用》2013,33(10):2886-2890
提出一个用于指纹图像修复的新的偏微分方程(PDE)模型,该模型对指纹图像的缺损区域能进行有效的修补。通过分析比较现有的技术方案对指纹图像修补的不足:一般常见的图像修复模型由于缺乏方向场的几何信息,对于指纹图像,这些模型不能给出满意的修补结果;或者虽然引入了方向场的几何信息,但在具体修补时会出现将不同的脊线连到一起不同的错误结果。该模型采用方向场作为扩散方向,在扩散过程中灰度信息沿着表征脊线方向的局部固定方向传播到待修复区域中, 改进了一般PDE模型不能用于修复指纹图像的不足。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修复指纹图像时提出的模型优于一般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神经网络图像修复方法在移动终端设备上部署存在效果差、响应时间长、高能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边-端协同的并行解码器图像修复方法及计算卸载策略。结合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技术边-端协同的特性,提出一种面向边-端协同的并行解码器门控卷积图像修复网络ETG-Net(edge-terminal gated convolution network)。通过边-端共享权值的方式,提升图像修复及训练效率,并保留移动终端的独立工作能力。基于计算卸载决策,将图像修复部分计算任务有选择地卸载至边缘云,进一步降低终端节点的计算时延和能耗。实验结果表明,与近年来先进的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在保证图像修复质量的同时,解决了移动终端设备上部署图像修复模型存在的问题,降低了任务的响应时延。  相似文献   

18.
针对任意形状遮挡下人脸修复,现有方法容易产生边缘模糊和恢复结果失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边缘信息和门卷积的人脸修复算法。首先,通过先验人脸知识产生遮挡区域的边缘图,以约束人脸修复过程。其次,利用门卷积在部分像素缺失下的精确局部特征描述能力,设计面向图像修复的门卷积深度生成对抗网络(GAN)。该模型由边缘连接生成对抗网络和图像修复生成对抗网络两部分组成。边缘连接网络利用二值遮挡图和待修复图像及其边缘图的多源信息进行训练,实现对缺失边缘图像的自动补全和连接。图像修复网络以补全的边缘图为引导信息,联合遮挡图像进行缺失区域修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算法,该算法修复效果更好,其评价指标比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修复算法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