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IPv6校园网的部署与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采用的核心协议,现行的IPv4向IPv6过渡势在必行.高校走在IPv6网络研究、应用的前沿,通过分析IPv4向IPv6过渡的必然性,结合高校校园网络IPv6的现状和演变过程,提出IPv6校园网的部署的几种方式,并提供了具体的Windows下的Ipv6配置应用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IPv6作为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之一,已经定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那么,企业用户对IPv6的认识与应用是怎样的理解呢?  相似文献   

3.
IPv6组播技术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相对于IPv4组播技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PIM-SM协议具有用户显式加入、流量泛洪控制等特点,其标准比较成熟,是网络中最常用的组播路由协议.本文建立了基于IPv6的PIM-SM组播路由协议框架,分析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对PIM-SM协议的工作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IPv6流标签的QoS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IPv6协议对IP网络服务质量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它定义了流标签字段帮助实现服务质量(QoS)控制,但是如何设计和部署IPv6流标签还是一个开放的研究课题.介绍了IPv6流标签的概念,描述了IPv6流标签的处理过程,分析了IPv6流标签的结构设计方案,最后探讨了基于IPv6流标签的QoS控制机制在应用与实现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IPv6过渡技术综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IPv6融合和涵盖了多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中的主流网络层协议.一种新的协议从诞生到广泛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对于当前Internet上广泛存在的IPv4用户群、FG应用与设备,IPv6的部署不得不考虑如何实现IPv4到IPv6的平滑过渡.本文介绍了互联网IPv6过渡的技术背景,并分别讨论了三类过渡技术:基于IPv4的IPv6网络互连、IPv4/v6透明互通和基于IPv6的IPv4网络互连的过渡技术,对每一类过渡技术中的各个主要过渡技术,详细分析了其工作机制、适用范围安全性以及优点,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过渡技术进行了综合对比.本文针对我国建设大规模纯IPv6骨干网CNGI情况,讨论了基于IPv6的IPv4网络互连过渡技术.最后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过渡机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徐海涛 《福建电脑》2009,25(3):56-57
本文分析了网络传输协议Ipv6,讨论了Ipv6在多媒体通信中的优势及Ipv6支持多媒体通信的技术措施和Ipv6在多媒体通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探讨了IPv4向IPv6下一代网络演进过渡的必要性和协议过渡的基本原则。然后对双栈技术、隧道技术、翻译技术等各种过渡技术的详细介绍,比较各自的优劣及其适用范围。又对IPv4向IPv6过渡的场景和步骤进行分析,阐述了过渡时期策略选择的实时性和复杂性。展望IP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以平滑稳健的IPv4/IPv6过渡技术向下一代网络体系演进。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促进互联网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主要国家抢占全球产业竞争新制高点、重塑工业体系的共同选择。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和应用,迫切需要提升以 IPv6 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工业适配能力,以 IPv6 建设应用作为工业网络化的新动力,大幅度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实现转型升级,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制造业。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中的应用,并解决其多路并发流的传输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IPTV直播系统。对传统的IPTV多路并发流的传输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低效单一的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路并发流的复合传输子系统,并通过在Linux平台下链路层原始套接字编程实现其复合传输功能。重点研究了该复合传输子系统,并通过算法的改进和零拷贝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改进子系统的性能。通过数据对比及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以及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吴青 《办公自动化》2006,(11):22-24
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简要分析了IPv6的技术特征,介绍了IPv6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从体制和机制、历史与现实等多维度深入分析、阐述了如何以IPv6为契机带动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曾立安  凌力 《计算机工程》2002,28(2):170-171
介绍了一种基于Socks协议的通信机制,该机制可以实现IPv4节点与IPv6节点的无缝互通,同时分析了此机制的适应性,安全性等。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互联网中日IPv6合作项目"(IPv6-CJ)成果报告会2009年3月18日在清华大学成功的举行,促进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就此该文分析了传统IP技术对Internet移动通信制约,介绍了下一代下一代Internet转移时考虑更多的将是安全,介绍了IPv6通信注册过程,介绍了双向隧道,介绍了路由优化功能及IPv6对通信节点和路由器的要求,并结合IPv6移动通信结构,研究了IPv6移动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3.
IPv6是为了克服现在IPv4协议的缺陷而设计的下一代因特网协议。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6)必然会取代IPv4,开发支持IPv6的网络应用程序已经迫在眉睫。文中首先对IPv6进行了简介;然后介绍了UDP的通信原理、IPv6下Socket地址结构和IPv6下Socket函数,并给出了在IPv6下基于无连接的Socket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和利用UDP协议进行网络通信的方法;最后实现了在IPv6协议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数据信息的传输,相信对今后开发基于IPv6的大型网络应用程序会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IPv6协议是下一代的因特网协议,在其制定之初就考虑到了要解决移动性问题。该研究基于IPv6的移动通信机制,通过分析传统IP技术对Internet移动通信的制约,研究IPv6通信注册的过程、双向隧道传输的策略和路由优化的功能,明确了IPv6移动通信机制及IPv6对通信节点和路由器的要求。由分析和研究可知,IPv6的移动通信机制,突破了传统IP技术对移动主机通信的制约,完全支持路由优化,彻底消除了三角路由问题,并能为移动终端提供足够的地址资源,使得移动终端的IP数据服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个层次化的IPv6实名地址空间以解决实名上网中的身份标识问题,按照当前IP地址分配体系建立地址资源PKI对实名地址进行分配、管理和认证。基于第三方的实名地址资源PKI,设计并实现实名通信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完成实名通信和隐私保护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IPv6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现有网络安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IPv6网络主要特点之后,提出了一种IPv6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框架,并着重分析了IPv6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协议分析策略.  相似文献   

17.
石炎生  刘利强 《微机发展》2006,16(5):191-193
IPv6是为了克服现在IPv4协议的缺陷而设计的下一代因特网协议。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必然会取代IPv4,开发支持IPv6的网络应用程序已经迫在眉睫。文中首先对IPv6进行了简介;然后介绍了UDP的通信原理I、Pv6下Socket地址结构和IPv6下Socket函数,并给出了在IPv6下基于无连接的Socket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和利用UDP协议进行网络通信的方法;最后实现了在IPv6协议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之间数据信息的传输,相信对今后开发基于IPv6的大型网络应用程序会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移动IPv6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提出了一种多平台移动IPv6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探讨混合平台的可行性,从而通过混合平台方案实现在校园网范围的IPv6网络上主机自由移动,无须人工干预和机器重启,实现移动IPv6网络。  相似文献   

19.
张杰  李霞  甘勇  李海燕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10):115-116
分析了IPv4和IPv6两种家电局域网的结构和信息家电的控制模式,研究了Web服务中实现IPv4/IPv6兼容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实现信息家电远程控制中IPv4/IPv6兼容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v6最终会成为未来互联网网络层的核心协议。而SIP作为下一代多媒体通信中的重要技术也受到普遍的欢迎和认可。描述了IPv6网络环境下使用SIP的优势,并且提出了在IPv4与IPv6共存的混合网络环境下采用NAT—PT结合ALG进行SIP电话通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