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样图的纹理合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云飞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9):42-45
基于样图的纹理合成方法是继纹理映射、过程纹理合成方法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纹理技术,用于解决传统方法中出现的缝隙、扭曲、变形和参数调整等问题。在大规模场景的生成以及真实感图形绘制和非真实感绘制、计算机动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对图像编辑、数据压缩、网络数据的快速传输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纹理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基于样图的纹理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从基于Markov模型、侧重逼真显示、任意曲面等几个方面,对基于样图的纹理合成技术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做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人脸部件几何特征及肌肉运动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面部图像的生成方法。该方法采用特征网络模型精确地描述人脸部件,将网络上轮廓特征点的相对位移作为面部图像变形及表情综合的参数,并通过面部整合模型控制各部件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人脸轮廓变化。实验证明该方法产生的面部变形图像比较精确,表情效果也很自然。 相似文献
3.
4.
5.
基于样图的纹理合成方法是继纹理映射、过程纹理合成等方法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纹理拼接技术。其中块拼贴的纹理合成算法由于合成速度快,效果良好,受到极大关注。对采用块拼接技术的纹理合成方法进行综述,运用图像切割方法较好解决了块拼贴算法中的最佳分割路径获取问题,并对合成的结果进行平滑优化。 相似文献
6.
7.
提出了一个点和多边形模型混合的场景表达方式,从而实现了对复杂场景的视点不受限制的实时漫游.它从多幅带深度的参考图像出发,在预处理阶段区别对待场景中平面物体和曲面物体在参考图像中的对应像素.对于在参考图像所占区域较大的空间平面,用传统的多边形模型方式对其进行表达,试图恢复出其平面方程,然后通过采样密度比较和重采样过程,将该空间平面在所有参考图像中的出现合并成一个均匀采样的纹理图像;而对于空间曲面或在参考图像中所占面积较小的平面,使用点的形式对其进行表达,通过采样密度的比较去掉冗余的点,将保留下来的点按其空间位置进行聚类.同时,对于场景中那些不被所有参考图像所拍摄到而在漫游过程中可能形成空洞的部分,提出一个空洞预填补技术,在预处理阶段即对这类空洞进行填补,从而大大减少了漫游阶段出现空洞的几率.在漫游阶段则使用纹理映射和点Warping的方式进行绘制,以充分利用图形硬件的加速功能. 相似文献
8.
纹理传输通过将样本图像纹理信息传递给源图像实现风格化.但在处理纹理细节丰富的源图像和复杂样本图像时,现有技术的处理效果差,且不便于用户进行直观的交互操作.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滤波的显式纹理传输方法.首先通过相对总变差和L0梯度最小化滤波器对源图像进行去纹理操作,然后通过相对总变差滤波器对样本图像进行纹理提取,最后通过亮度重映射和线性叠加实现纹理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持源图像结构和色调信息的同时进行纹理替换;与已有方法相比,交互过程更加直观且风格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从多幅参考图像来合成新视点目标图像的逆映射算法.这种方法不但成功地填补了由于投影区域扩张而产生的第1类空洞,而且还成功地填补了由于空间非深度连续物体相互遮挡而产生的第2类空洞,从而方便地实现了虚拟环境中的漫游.基于物体表面深度的连续性,提出了一种位移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从单幅参考图像获得逆映射过程中所需要的目标图像的位移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算法的效率.与通常的正向映射算法相比,该算法克服了多幅参考图像所带来的计算量成倍增长等问题,而且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图像绘制(image-basedrendering,简称IBR)的算法,以发挥图形卡的纹理映射功能,并能表现物体表面的三维凹凸细节.首先将深度图像的像素按其相关深度分为多层纹理图像,然后利用纹理映射的硬件支持,将这些层次纹理图像依次投影到与视点相关的成像面上,以得到所需目标图像.为了避免目标图像上出现空洞,在生成时,将纹素在深度层次上进行扩展.由于层次纹理图像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并且在装入纹理缓冲时要花费大量时间,为此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层次纹理图像的目标图像生成算法.实验表明新算法是有效的,尤其适于处理与整个物体大小相比深度层次不太多的三维景物,如有表面凹凸纹理(浮雕、门窗等)的建筑物表面等. 相似文献
11.
12.
13.
人脸合成中模型的平滑调整和逼真的纹理映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薄平面样条函数用于人头模型的调整,使模型调整变得更加平滑、自然,并在纹理映射时,提出了基于模型分块的视角相关纹理映射的方法,该方法将模型分块并用每块对应的最清晰、非冗余的纹理对模型块做映射,使块与块之间形成的规则过渡带非常易于纹理融合,整个模型逐块地一次绘制完成,然后在模型中嵌入了抽象的人脸肌肉,合成出非常逼真的人脸表情动画.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快速、简捷,合成的人脸图像细节清晰、逼真. 相似文献
14.
A Texture Mapping Approach to 3-D Facial Image Synthes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method of synthesising and animating a realistic image of a person's face by means of computer graphics is described. The key feature contributing to realism in image synthesis lies in the use of texture mapping in the rendering of surface detail on the face. Full facial animation is made possible by manipulating a 3-D model of the face in conjunction with a relatively small data set of pre-stored sub-images. 相似文献
15.
16.
小面积图像往往满足不了人们在工作中的需求,很多时候人们需要是大面积的图像,因此就需要一种算法来将相关的小范围拍摄的图像拼接成大图像,即实现全景图拼接。文中从块拼接纹理合成出发,并对块拼接纹理合成算法进行改进,将块拼接的原理应用到图像拼接上,并对像素加入与人视觉有关的权值进行接缝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对于基本的由不同方位拍摄的图像都可以通过本算法进行拼接,并通过对接缝处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区域稀疏编码的人脸检测方法.首先提取人脸局部区域作为训练样本;然后学习得到一个具有较强判别性的字典,字典中的每个基与人脸各局部区域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接着,基于各检测窗口稀疏编码的响应判断人脸某一局部区域是否出现;最后,利用人脸局部区域的检测结果和位置约束进行投票,完成人脸定位.该方法的创新在于将稀疏编码和基于部件模型的思想相结合,实现人脸检测.在Caltech 和BioID 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小样本问题,且在遮挡、复杂表情、人脸偏转等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考虑带旋转的人脸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空间以度模板匹配的快速人脸定位方法。首先从常用的颜色空间中选择出对光照因素稳健的肤色子空间,然后基于该子空间进行肤色检测方法得到人脸大致区域,最后采用模板匹配的方法确定人脸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对于带角度旋转的人脸定位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