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该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数据级容灾系统。采用基于数据块存储的远程数据复制技术,将本地服务器上的数据通过网络备份到远程数据库中,当发生灾难时,利用多种恢复策略手段,实现数据恢复,并通过一致性检测手段确保主备数据的一致完整性,实现了一个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备份及恢复服务的容灾平台。  相似文献   

2.
在内存数据库中,数据库的备份、日志存储及异常情况下的系统恢复需要执行大量费时的磁盘I/O操作,这必将成为系统的瓶颈,传统的恢复方法基本上都是通过备份日志来确保数据库快速恢复到一致性状态。本文在Song’s No-Log Recovery Mechanism的基础上,结合影子内存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两步备份机制的内存数据库恢复方法,较之传统恢复方法,它无需记录日志,既可以减少恢复时间,又可确保响应时间的快速性。  相似文献   

3.
容灾系统中多任务的备份数据并发存储时,现有的磁盘镜像存储方法导致备份中心大量存储空间闲置和磁盘频繁寻址,造成存储I/O性能低下的现状,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远程备份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位图的空间动态管理、空间映射、数据封装等技术,实现多任务远程备份数据的存储和空间管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提高了存储效率,而且节约了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4.
嵌入式系统工作文档的备份/恢复是一个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题,相对于普通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程序必须占用较少的系统资源。嵌入式系统中,由于工作文档在内存中以内存页为存储单位进行存放,而在闪存中以磁盘簇为存储单位进行存放,所以文章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块数据的工作文档备份/恢复系统,该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具有性能高,占用系统资源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系统工作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双机在线热备在多个工程项目中广泛采用,继而对双机数据同步和在线数据备份也提出了相关需求,根据工程中的实际需求,针对双机数据同步和数据在线备份的解决方法做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Oracle数据库的深入学习,利用Oracle数据库的数据能够根据约束条件实现分区存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双机数据同步,数据库存储数据在线备份的解决方案,为相关人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SAN的高可用性存储管理复制子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基于SAN的存储管理系统的实现。以前的备份只能在停止正常业务的情况下进行,而利用SAN技术,新的备份子系统可以在业务进行的同时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可以提供实时备份、快速备份以及异地容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前针对大庆录井生产数据库的全面应用,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备份技术保证数据安全,数据库备份还停留在手工逻辑导出的技术发展现状。本文介绍了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故障类型及几种备份策略,并且基于生产数据库的特点,选用RMAN备份技术,实践部署了完善的备份方案,实现数据库的自动定时备份,减少了人工操作,节省了备份时间。通过自动传输备份内容至远程存储,避免单点存储风险,使数据更加安全,同时为数据的有效恢复提供了完整的备份数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存储需求的不断扩大,超大存储容量、高数据传输率以及高系统可用性等已经成为存储设备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数据备份机制需要首先停止业务,卸载文件系统,以保证备份数据的一致性,这样就无法实现在线备份。基于一个与日本某一大型公司的国际合作项目,结合VxVM(VERITAS Volume Manager)强大的磁盘管理功能实现了高可用性文件备份系统,它能够在业务不停止状态下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Linux的网络备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Linux的网络备份系统,该系统在物理层实现了对数据的远程同步或异步备份。系统在Linux操作系统中以内核模块的方式运行,对应用程序透明,不影响原操作系统的稳定性;针对Linux的内核存储机制,在内核设备驱动层的入口处进行备份数据的网络传输,此设计支持Linux内核支持的所有存储介质和文件系统。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方架构的存储备份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数据的价值取决于信息的价值。由于越来越多的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转变为数据,数据的价值也越来越高,保证数据的安全及可用性越来越重要。在介绍了数据备份基础知识和备份的几种模型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方架构的存储备份系统,并给出了其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基于开源备份软件Areca Backup和云存储的数据备份策略。该策略充分利用云存储技术实现备份数据的低成本和高可靠性存储。Areca Backup的数据加密功能使备份文件的云存储容易符合公司的安全规定。操作简易,适用于可靠性要求一般的数据备份。  相似文献   

12.
SAN存储的优点是实现海量数据的高可用性、安全性和存储的高性能,SAN的应用需要在软件中解决存储与服务器文件系统的同步备份控制和联动问题。基于SAN存储的两种备份方案,围绕高可用性的系统要求,提出了在SAN环境下文件系统级的高可用性数据备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数据正越来越成为用户价值的核心,为了保护好用户利益,容灾成为数据存储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该文基于IPSAN的海量、容易管理,节点可随意布置等优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容灾方案,在SAN节点上设置用于记录“写操作”的日志专用磁盘,把本地日志按策略分批后经过复写优化后按批次传递到备份SAN节点的日志盘,然后依次按接收顺序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4.
随着磁盘价格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容灾备份系统采用将本地数据经过网络传输到服务器磁盘进行备份,但是大数据时代的来,瞄,导致存储压力越来越大。然而在庞大的数据中,有很大一部分数据活跃率并不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磁带分级存储的文件备份与恢复系统,采用索引的方式记录并组织备份文件,实现增量备份;该系统将服务器端拆分为两部分,首先将文件数据备份到服务器磁盘,再根据相关时间保留策略,将活跃率较低的数据归档到脏带中。保证了大数据时代服务器磁盘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遥感数据的备份与容灾是数据存储与安全领域内备受关注的问题。异地备份的目的是实现数据的互备份和互检索,实现遥感数据动态备份与快速恢复。本文根据遥感数据异地备份自身的特点,在借鉴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维护数据一致性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消息队列机制的异步复制控制法、差错控制法和同步文件比对法3种维护遥感数据一致性的方法,同时对这3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所产生的医疗数据量也越来越大,数据类型也越来越复杂,数据安全成为了现代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的重中之重,如何构建一个统一、高效、安全可靠的存储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对医疗数据存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虚拟化的容灾备份设计理念,通过采用虚拟化和块级数据同步引擎等先进技术,建立了无中断、零数据丢失的层次化容灾备份管理系统。通过建设虚拟化容灾备份系统,信息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实现了业务连续性保护。结论:基于虚拟化容灾备份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了医疗数据的远程实时备份、信息系统的无中断运行及数据零丢失,保障了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域网中网络备份系统存在备份速度低、网络带宽需求高和数据冗余等问题,提出并实现一种具有重复数据删除功能的网络文件备份系统。通过在客户端实现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对文件进行分块和在备份过程中去除重复数据块,减少客户端与服务期间需要传输的数据量,使得文件备份的速度获得较大提高,也较大地降低网络带宽要求,显著提高了网络备份系统的性能。此外,备份过程中客户端去除了重复的数据块使得服务器中存储的数据块都是唯一的,极大地降低了系统所需要的存储空间,同时,服务器端的数据块引用管理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空闲数据块耗费存储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OpenStack面临的虚拟机容灾备份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eph存储快照的虚拟机容灾备份系统,备份时对虚拟机存储在Ceph中的磁盘生成快照,再根据备份要求计算有效数据或者变化数据,保存虚拟机的配置信息以及磁盘数据,恢复时自动创建相同配置的虚拟机并将当前快照点的磁盘数据恢复到该虚拟机中.实验表明,该方法比OpenStack的快照备份方法能有效节省备份时间和存储空间,并且可以实现后者不具有的增量备份、多磁盘备份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恢复机制是维护数据库完整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实验阐述和验证数据库恢复机制的差异性,以及在整个事务日志备份中通过恢复点(恢复点可以精确到ms级,现实需要恢复到秒级)设置实施实时恢复;明确一次日志备份恢复点作用范围,最后证实在日志备份期间可以通过恢复点设置将差异备份数据恢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办公数据日益增多,这些数据对单位和个人都是重要的财富.存储在个人电脑上的办公数据很容易因为存储的不可靠性以及人为误操作而造成丢失,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着重介绍了常用的4类备份存储设备,简要介绍了按照时间间隔、存放地点、备份内容分类的几种备份策略,并以备份存储为出发点,分析了备份策略的分类与选择备份的4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