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RFID中的安全隐私问题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RFID)及其应用范围.通过对射频识别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隐私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及方法.指出在RFID技术规范最后确定之前应充分考虑解决安全隐患及隐私问题的策略,以促进RFID技术健康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物联网事业的飞速发展,RFID技术做为物联网最底层的感知技术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RFID系统开放式的应用环境以及设备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使得RFID系统面临许多隐私安全问题。对RFID系统进行概述,并且对现有的RFID安全协议和安全模型进行综述和评价,并给出RFID系统隐私保护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用Hash锁方法解决RFID的安全与隐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解决RFID安全与隐私问题的方法。它是在随机控制Hash锁方法基础上的一种改进方法,解决了位置隐私和中间人攻击问题;与定控制和随机Hash锁方法相比,具备相同的安全级水平,同时降低计算负载,适合于大量射频标签的场合。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RFID安全认证协议可移动性差,以及现有协议密钥更新失败导致的跟踪、数据不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密钥的移动RFID安全认证协议。采用随机数来动态选取认证密钥,既保证了密钥新鲜性,又避免跟踪与数据不同步问题,并且在服务器上对阅读器进行一个预处理操作,有效地阻止了外部非法阅读器对服务器发起的假冒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分析了协议的性能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达到了安全性要求且移动性强,计算复杂度低,适用于大规模移动RFID系统。 相似文献
5.
6.
Key值更新随机Hash锁对RFID安全隐私的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ID无线通信的方式和无可视性读写要求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针对RFID技术在安全隐私方面存在的威胁,在分析几种典型的RFID安全隐私保护方法的特点和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Key值更新随机Hash锁。该方法使用单向Hash函数添加随机Hash锁,并在每次通信过程中更新标签Key值,且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都经过了Hash加密,有效地防止了非法读取、位置跟踪、窃听、伪装哄骗、重放等攻击。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前向安全、负载小、效率高、安全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标签数目较多的 情况。 相似文献
7.
RFID存在的隐私问题及应用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RFID已经应用于供应链、交通以及动物管理等行业,并且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技术使供应链更加流畅、资产管理更加精细。但是,因为存在着标准化、安全性以及隐私性这三大障碍,所以RFID广泛商用仍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就隐私这一话题进行探讨,提出RFID应用中存在的两大类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并在本文的最后提出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Doss协议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轻量级移动RFID认证协议。首先使用二次剩余混合随机数加密的方法提高后台服务器识别速度;在阅读器端添加时间戳生成器,抵御阅读器冒充及重放攻击。新协议标签端只采用成本较低的伪随机数生成、模平方以及异或运算,遵循了EPC C1G2标准,且实现了移动RFID环境下的安全认证。理论分析及实验显示了新协议提高了Doss协议后台识别速度,并满足标签和阅读器的匿名性、阅读器隐私、标签前向隐私等安全需求,更有效抵抗已有的各种攻击:重放、冒充、去同步化攻击等。与同类RFID认证协议相比,实用性更佳。 相似文献
9.
RFID的安全问题是RFID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RFID标签计算资源有限,因此旨在研究一种轻量级且具有一定安全性的RFID安全协议,使得标签端的协议不包含复杂的加密操作,只包含异或和简单逻辑控制.证明了\"RFID标签最小限度密码算法\"存在弱点,并针对该弱点提出了信道加密等3点改进方法,改进后攻击者不能直接计算密码而需强力攻击.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破解所需时间和所需记录数都增加,且破解难度随着信道密码长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加而加密复杂度呈线性增加.另外改进后对硬件需求的增加不多.该协议有助于在低成本RFID标签上实现较高安全性的RFID安全协议.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3G网络中不同业务具有不同的安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安全等级的安全系统模型.把决定安全策略的因素划分为安全等级、安全场景、安全元以及安全算法和协议,并设计出安全策略表,对安全策略进行有效管理.该方法不仅为移动通信运营商实现增值安全服务提供技术保障,还解决用户按需分配的安全服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论述了移动Agent系统所面临的各种安全性问题之后,总结了现有移动Agent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移动Agent系统的安全框架,旨在加强基于移动Agent系统的安全性,并实现了对其安全策略的灵活配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物联网时代校园手机一卡通面临的安全问题以及相关技术分析,提出基于物联网的校园手机一卡通的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4.
RFID技术是近年来业界关注的热点,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本文结合普适计算环境发展的趋势,提出了集成RFID的智能建筑系统原型和模块设计,并对RFID在智能建筑系统中的安全及隐私性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数据库安全性问题是关乎信息数据能否高效、准确、完整传输的基础前提,同时也是各信息平台发挥高度共享服务优势的必要保证。基于数据库安全标准的重要性展开了如何从基础技术角度深入分析,基于系统安全策略完善构建统一、管理有序、权限分明、维护便利的Oracle数据库,提升该类数据库的安全服务运行效益,有效促进合理规范净化Oracle数据库的安全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6.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概念的提出源于射频识别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EPC的载体是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与传统条形码相比,EPC标签具有扫描速度快、体积小、易封装、可抵抗污染、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强、存储容量大等优势。随着EPC标签在安全领域中的普遍应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风险。文章考查了美国护照卡(Passport Card)和华盛顿州"增强型驾驶证"(Washington State Enhanced Drivers Licenses,WA EDL),测试了这两类证件的多重弱点,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BA算法,克服了使用EPC销毁指令来获取标签身份认证所面临的实际挑战。 相似文献
17.
移动代理应用于电子商务给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它使得电子商务中费时的工作自动化。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移动代理的电子商务安全交易模型,这个模型由用户主机、代理工厂、认证中心以及商家等组成,详细阐述了交易流程,同时也分析了此模型中使用的代理创建机制、ID机制、认证机制、合同机制等相应的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移动代理的电子商务安全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动代理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将在未来电子商务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其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文章将对这些安全问题作详细的讨论,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RFID, with its capability of remot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is taking the place of barcodes and becoming the new generation of electronic tags. However,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air is vulnerable to eavesdropping, interception, or modification due to its radio transmission nature; the prevalence of RFID has greatly increased security and privacy concerns. In 2008, Chen et al. proposed an RFID authentication scheme which can enhance security and privacy by using hash functions and quadratic residues. However, their scheme was found to be vulnerable to impersonation attacks. This study further demonstrates that their scheme does not provide location privacy and suffers from replay attacks. An improved scheme is also proposed which can prevent possible attacks and be applied in environments requiring a high level of secur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