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基于移动预测的分层移动组播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播通信有效地节约了网络资源,在无线移动网络环境中引入组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简要分析了现有移动组播协议,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移动预测的分层移动组播方案。仿真与分析表明,该协议组播树重构频率低,子网切换延迟小,可减少组播包的丢失,减少协议开销,优化组播包的传输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用户移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移动模式的自适应移动组播算法。移动主机根据移动模式和当前移动状态自适应地选择双向隧道机制或者远程加入机制完成组播切换。该算法的优点是,当移动速率较小时,以较小的组播树重构代价实现组播数据的优化传输,而移动速率较大时,可以避免频繁的组播切换,减小组播树重构代价。  相似文献   

3.
提出的基于分区的移动组播算法旨在解决移动节点远离本地网络且持续快速运动情况下的组播重构开销过大的问题,通过将网络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指定一个区域代表,降低了组播树重构频率。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较之FHSR算法在网络利用率及组播重构开销方面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移动IP[1]提出了双向隧道和远程签署两种移动组播算法,各自有明显的优缺点.在以双向隧道为基础的改进算法RBMoM[4]中引入了服务范围的概念.提出移动组播算法在远程签署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范围概念,寻求最优转发路径和最小组播树管理开销之间的折衷,并在节点移动时采用在移动代理间建立隧道的方式补充数据包,提高组播可靠性.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显示该算法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移动机会网络中,节点进行机会式的连接通信,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社交网络、车载智能网络、移动自组网络等场景中。移动机会网络群组通信在抢险救灾、社区消息分发及智能交通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组播路由技术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将移动机会网络组播路由分为传统组播路由和智能组播路由两类,重点介绍了智能组播路由的研究现状,并采用通用的性能指标对各组播路由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论为:智能组播路由由于考虑了移动机会网络的社会特性、节点缓存、能量及安全等特性,因此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最后展望了组播路由在大数据缓存管理、群组安全策略、车载自组网及动态感知方面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秦玲  陈崚  周日贵  顾颀  吴颜 《信息与控制》2006,35(5):545-550
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系统的求解QoS(quality of service)组播路由问题的新算法.算法中控制参数及路由选择策略根据迭代过程所处的不同阶段自适应调整.综合考虑QoS路由中所有约束条件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各个约束自身的独立特性.实验证明算法所得的解不但较高程度地满足各个约束条件,而且多样性好、收敛速度快,能满足实际网络服务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孙利民  廖勇  吴志美 《软件学报》2004,15(6):908-914
由于移动主机位置的不断改变引起组播树的频繁重构,已有的可靠组播算法已不适用于主机移动的无线网络环境.首先提出了前向网络签署的移动组播机制,然后在基于区域的层次型网络结构中,集成前向网络签署和远程签署,采用ACK和NAK相结合的应答机制,在子网局部范围内使用组播恢复机制和应答抑制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支持主机移动的可靠移动组播算法.在重传延迟、重传开销、协议开销和服务中断时间这些方面的模拟结果和分析显示,该算法是一个高效的、可扩展的可靠移动组播算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移动组播接入点切换造成的组播树频繁重建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移动频率的区域代理选择方法。整个无线网络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某一区域内,选择移动频率最小的节点作为该区域的组播代理,为移动网络内该区域的节点提供组播服务。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减少了因节点移动而造成的组播树重构频率。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移动因特网中满足QoS约束的组播路由协议QoSHMM.基于“同层成环、异层构树”的原则,该协议建立一棵特殊的QoSHMM组播环树,从而在目的节点与源节点之间形成一条具有最短时延的路径和多条满足时延受限成本较小的路径.模拟结果显示。QoSHMM组播环树在平均切换延迟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性能。同时由于采用三态传输机制,该协议也具有很好的容错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网络信息领导者的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移动通信在应用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移动网络切换延迟现象较为普遍,组播包的丢包率比较高等等.本文针对于以上问题,分析了多种组播协议,提出了新型的基于Agent的移动组播算法,此算法可以有效地改进切换延迟和丢包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缪相林  王聪  王元 《计算机工程》2007,33(20):107-109
针对复杂多变的移动组播环境,从整体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的报文管理机制(PDMM)。对不同类型的报文赋以不同的优先级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结构的自适应移动组播路由协议(AMMPH),在子网内采用隧道机制、子网间采用远程签署和隧道机制相结合的组播路由协议,保证了报文的可靠高效传输,并在寻求最短转发路径和减少组播树重构开销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万征  余岚b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8):2495-2498
为了提高移动IPv6网络中组播的服务质量,提出一种动态的基于快速切换的层次型移动组播协议——DFHMM。协议设置两级组播代理,对外屏蔽节点的域内切换;利用移动锚点担当区域组播移动代理,提供配置的高灵活性和通信的强鲁棒性;使用基于链路层触发的快速切换机制,缩短组播服务的中断时间。给出了协议的体系结构、切换流程、数据结构和操作细节。  相似文献   

13.
移动通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希望能够在移动的时候获得与静态联网者相同的网络服务,这里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移动切换和无线网络带宽受限的问题.由于组播技术不仅能够提供很多新型的网络应用,而且能够高效地实现多点传送,并有效节省网络带宽,因此移动和组播的相互融合对两者的应用和发展都会带来较大的促进.提出了在移动环境中部署IP组播的框架体系,即基于快速组播切换的分层移动组播体系结构(fast multicast handoff based hierarchical mobile multicastarchitecture,简称FHMM).FHMM通过分层移动组播管理将节点在域内的移动对外屏蔽,提高了域间组播转发树主干的稳定性.FHMM还提出了快速组播切换机制,从而减少了切换延迟以及由此引发的分组丢失.另外,当节点移动到不支持组播的子网时,FHMM仍然可以为节点提供组播服务.模拟结果显示,FHMM具有分组丢失率低、组播分组传送效率高以及组播维护开销少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的移动组播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张建明  顾乃杰  李婧 《计算机应用》2005,25(9):2108-2113
RBMoM是一种综合了IETF的移动IP协议中远程加入和双向隧道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性能较优的移动多播协议。文中通过分析RBMoM移动多播协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DMSP共享机制,基于此机制实现了一个高效的移动多播方案。该方案有效地减少了网络中的多播通信量并降低了多播树的维护代价,却没有给多播数据传输带来太大的延迟。  相似文献   

15.
移动代理技术在网络计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针对现有系统扩展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一个基于群集和组播的代理系统框架,并详细说明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关键技术。最后通过实验表明,该系统框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6.
涂帆  兰巨龙  陈越 《计算机工程》2005,31(22):36-38
提出的移动组播算法综合了远程加入和双向隧道两种基本方法,根据层次型结构的路由思想,采用先MAP后远程加入方法,最后分析了其算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移动IP技术解决了移动计算机上网的问题,但是由于链路质量的问题性能不是很好;组播具有可扩展性强、高效的特点,在移动这种资源受限的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所以将移动IP和组播应用结合起来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几种移动组播协议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移动IP组播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层次移动IPv6分析,然后通过建立层次移动IPv6切换的性能评价模型,对层次移动IPv6切换的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层次移动IPv6分析,然后通过建立层次移动IPv6切换的性能评价模型,对层次移动IPV6切换的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