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政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各政府部门层面的宏观主体系统,如果它采用了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就无法顾及每个人员、每一处室的实际工作和具体需要。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在建立并推进政务信息系统的同时,还应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满足实际需要的内部办公系统,作为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有力补充和扩展。本文就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伍聪 《办公自动化》2006,(23):11-12
政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各政府部门层面的宏观主体系统,如果它采用了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就无法顾及每个人员、每一处室的实际工作和具体需要.所以,各级政府部门在建立并推进政务信息系统的同时,还应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满足实际需要的内部办公系统,作为本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有力补充和扩展.本文就此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区县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遵循“统一认识.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设计思想.建成一个符合区县政府部门办公要求和实际情况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构建一个既集中又分散的信息交互平台,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实现上级与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数据的共享和互连互通。有效地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和管理决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息化》2011,(15):7-7
IT技术发展目标就是促进信息共享,加快信息查询、整合、使用速度,提高决策水平。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大家都意识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纷纷建立起适合自己工作内容的系统,但这些大大小小的信息系统之间在互通性和互用性上恐怕要画一个问号。随着技术进步,业务逐步融合,各个分系统间的信息需要在统一平台上展示和被使用,基于平台的信息管理、使用、存储模式,也因此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同的组织常常根据自身的情况与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和体系结构来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例如在政务领域,大量独立、分散、异构的信息系统存在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商务领域中,企业内部ERP、生产管理、财务、物资管理、销售管理等大量系统需要进行信息共享与交换;企业之间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交换需求。  相似文献   

6.
《办公自动化》2005,(3):1-4
北京市西城区交互式办公系统是继西城区政务办公自动化(OA)系统之后建设的第二个电子政务主要应用系统,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可以在个人、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双向事务处理的业务信息系统,政府各部门的数据得到共享,在加强社会监管、提高工作效率、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等方面发挥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田强 《计算机安全》2009,(6):101-102
在政务电子化的过程中,大量政府文件、政策信息都保存在信息系统之中。防止信息泄露、保障政务系统的安全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课题,需要在管理和技术上提供强有力的手段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郑锋 《计算机工程》2007,33(12):264-266
针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面临的难点,提出了以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为纽带,将各政府部门的政务系统连结在一起的新方案。各个部门须共享的数据和服务被转换成标准的格式,并以Web Service接口的形式对外发布,从而实现了异构平台下的数据共享与服务。详细介绍了省级电子政务系统的分层逻辑模型、信息共享与交换解决方案、共享数据库发布过程和共享数据库服务过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取用水应用系统繁多、信息资源分散、业务协同不足、数据标准不一、资源共享不畅等问题,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提出全国取用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思路、目标及原则。采用“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事项服务、统一数据标准、集中与分散部署相结合”的模式,建设全国取用水管理信息系统,自下至上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支撑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层,并以安全保障、标准规范 2 个体系贯穿整体。同时,在数据、应用、安全、管理等标准的建立,取用水相关系统的整合,数据的融合共享及分析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设方案,为各省开展省级取用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借鉴,加快推进取用水管理相关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与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办公自动化》2004,(3):1-4
一.系统概况。2002年以前,西城区有五、六个政府部门已建立GIS系统,但由于采用的电子地图版本和比例不同,在数据的更新上存在一些问题,利用率并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的来源上都沿用自己的渠道,存在着数据不统一的现象,而有些政府部门提出新建GIS系统的需求。为此,西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内门户单点登录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个电子政务内网门户单点登录系统的实现.系统基于凭证映射的方法,把用户的主认证身份同后台应用中的凭证相对应,应用端的认证由系统自动完成,并采用LDAP目录服务对门户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和访问控制.它无缝集成采用标准认证机制的原有web政务应用系统,为公务员提供统一的信息资源认证访问入口,提高了政务效率效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政务网络信息系统中,多个部门系统数据库之间存在明显的异构性、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成为难题。采用局部数据集成技术在网络信息中心构建互连通讯平台,开发部门子系统进行数据查询、接收、核对、确认等方法,能够实现政务网络信息系统异构分布式数据库之间的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3.
在医药流通市场日益开放的今天,医院迫切需要建立高效的医院信息系统,并与药品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整合,这需要引入通用的、标准化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系统。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外网是政府部门之间由于协同办公的需要而建立的专用网络。它同政府内网物理隔离,同Internet网逻辑隔离,它同其它网络逻辑隔离。电子政务外网系统是由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按照电子政务平台信息系统的应用目标和规则组合而成的有形实体。它是各级政府对外沟通的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查阅信息,  相似文献   

15.
智慧政务系统整合了分布式存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先进技术,旨在解决各行政机构之间数据不统一、行政审批流程信息化不充分、协同工作时联动困难等问题,既提升了政府部门内部的行政效率,又简化了公民办理业务的流程。智慧政务系统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分析海量的民生政务数据,为政府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监控信息和辅助决策,为广大群众的生活提供了高效的民政服务。为了使智慧政务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必须抵御外部和内部的高风险危害。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可信计算和UEBA的智慧政务系统方案,将先进的UEBA技术和可信计算机制引入智慧政务系统的安全防护中,从而可以清晰地了解当前系统的安全状态,对攻击事件进行历史溯源和还原,同时根据当前的状态判断智慧政务系统安全所处的水平和状态以及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软件世界》2005,(10):63-63
慧点政务协同应用平台致力于为我国政府建立一整套高效的电子政务应用,借助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支撑环境优化、重组政府的管理流程,将分散在各业务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展示在领导面前,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引导政府向开放式、高效率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慧点政务协同应用平台除能提供基础的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功能外,还为政府机构提供了门户平台、领导工作台、网上审批系统、公文交换系统、内网网站、单点登录系统等,并预留了与政务CA系统间的接口,可以充分满足政府的政务协同应用要求。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作…  相似文献   

17.
胡蕾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8):7-8,10,11,15
电子政务建设的日益深入,使荆门市政府迫切需要借助高效的电子政务平台促进政府机关的职能转换和管理变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荆门市提出了荆门电子政务工程的目标,即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并融合已有的政务应用系统,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甲台,在逐步完善政务综合应用系统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一个高速、安全、稳定可靠、经济实用、方便操作的电子政务平台,以满足荆门政府做好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王津 《计算机时代》2014,(7):73-74,77
如何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构建权力阳光机制,对新时期政府信息化工作是个严峻的挑战。文章主要阐明了切实打造阳光政务平台是解决当前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的有效途径,指出打造阳光政务的关键是建设全省统一的网上办事大厅,分析了网上办事大厅的主要建设内容,探讨了如何构建统一的政务云计算平台等。只有按照规范建好阳光政务平台,才能真正实现政务公开,切实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钰 《中国信息化》2004,(11):84-85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的细化以及在部分省市,政府部门试点和推广,对于消除信息孤岛、建立协同政务体系能否尽快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框架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两个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即连接部门办公业务的“政务内网”和面向公众、企业以及连接政府间业务的“政务外网”。其中,外网将与互联网相连接,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内外网必须进行物理隔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