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机会路由提高了WMNs的可靠性和吞吐量,但同时由于节点候选集中存在恶意节点,导致网络性能下降。对于如何及时识别、隔离网络中的恶意节点的问题,建立了一种节点可信度评估模型。基于贝叶斯网络算法,考虑到非恶意因素带来的网络异常行为,引入不确定交互因子,改进了直接信任的评估方法,利用熵为信任值的计算和更新分配权重。引入反映节点真实参与度的行为积极因子并结合信任值得出节点的可信度,对可信度处于待定状态的节点进行未来可信度的预测,以甄别潜在的恶意节点。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机会路由ExOR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可信度的机会路由算法BTOR。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检测恶意节点,在各项性能指标上比原路由算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陈迪  周鸣争 《计算机应用》2015,35(6):1693-1697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通信节点精确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信任模型(GTTM)。该模型充分监测节点行为,构造样本矩阵,以灰色关联思想计算推荐节点的权重,以灰色聚类思想计算节点的信任值。仿真实验表明,与经典的基于信誉的信任管理框架(RFSN)模型比较,GTTM网络中通信节点的信任值收敛更加平缓,能够抵御恶意推荐,及时降低不可信节点的信任值,在网络遭受攻击时仍能获得较高的交易成功率;与基于Bayes估计的信任计算模(TCM-BE)比较,即使在推荐样本较少的情况下,GTTM仍能保持较低的恶意节点误报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准确评估节点的可信度,保证网络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无线传感网络点对点安全系统对节点交互行为的动态适应能力和对节点信息反馈能力评估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网络拓扑关系和节点交互行为的动态信任模型.通过网络拓扑结构来衡量节点之间的短期信任度.在此基础上,引入时间衰减因子计算节点之间的长期信任度,考虑到节点交互存在信任的可靠性问题,引入偏差因子衡量节点交互次数的差异并通过偏差因子之间差异性来衡量反馈信任.实验表明,模型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可信的评估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恶意节点对网络采取的策略性行为改变和不诚实反馈.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任模型极少考虑针对信任体系本身的攻击,因此提出了一种防御信任体系攻击的信任评价模型(DTSA)。首先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计算直接信任,并利用控制因子来降低开关攻击节点的信任值域范围。其次对推荐信任进行过滤与权重分配,降低恶意节点对间接信任评估结果的影响。最后在计算综合信任时,为历史信任设计了自适应权重,抑制了恶意节点信任值的快速上升。仿真结果表明本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开关攻击节点的平均信任值下降了16.4%,坏嘴攻击和串谋攻击所造成的平均误差分别由0.118和0.101降低到了0.051和0.039。因此,本模型能有效地处理信任模型攻击,提升信任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梁丽莎  赵圆圆 《计算机仿真》2020,37(2):303-306,333
在物联网中节点恶意行为会促使节点的信任度大幅降低,如何确保高信任度并加强网络安全性已经成为首要问题,提出一种物联网节点动态行为信任度评估方法。首先依据多实体贝叶斯建立信任模型,可以控制恶意节点对物联网的攻击和入侵;采用贡献资源数值权重来抑制自私节点,并对其初始化处理;通过对信任的传递与合成计算出推荐信任值,能够减少运算复杂度;并利用综合信任度调高可信任的阈值,最后根据节点间直接的交互记录,来完成信任度的评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恶意节点和抑制恶意推荐行为,能够保证信任评估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层路由信任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林涛  洪磊  张娜 《计算机工程》2010,36(23):101-103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内部不能有效地检测出恶意节点攻击所引发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层路由的信任模型。该模型能发现来自网络内部攻击的恶意节点并将其排除,提高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TLEACH协议相比,在恶意节点攻击时,该模型的敏感性提高了5%,信任值幅度增加了10%。  相似文献   

7.
MANET是一种自组网络工作组,其将节点划分为固定节点和移动节点.在MANET环境下网络拓扑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网络节点之间相互协作完成互联与通信.正是由于移动MANET环境下路由的复杂性,网络中角色的信任评估机制对于网络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多角色节点的信任值进行研究,构建多角色的分簇信任评估模型,将节点角色划分为簇头、簇成员、网管、代理4种类型,从节点的相关度、信任值和移动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计算簇头节点的信任值,并通过代理节点进行监督计算,构建基于簇透、代理和网关节点的简化网络,以节点分配关系计算节点的可信度,以NS2仿真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得出结果表明,研究的多角色的分簇信任评估模型能够较快、较为准确地检测出恶意节点,保证了移动网络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邬海琴  王良民 《计算机科学》2015,42(8):157-160, 174
针对车联网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快且相比传统移动自组网络更易受到恶意车辆发起的内部攻击等问题,在当前贝叶斯假设的信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车联网高速移动中快速检测恶意节点的要求,加大否定事件的影响力度,提出了用于评估车辆节点行为的信任模型;在综合推荐信任值时,引入了“推荐信任距离”作为推荐信任的信任度量,预先排除恶意推荐意见,并有效防止车辆的串通攻击。与现有的基于信任的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加快了检测速度,并简化了推荐传递。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有较快的检测速度,从网络丢包率和恶意节点检测率可以看出此信任模型对检测恶意节点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对等网络中,如何对节点行为进行准确的评估是信任模型研究的重点.经过学习和分析,发现现有的模型几乎都是基于节点作为被推荐者这一角色,而忽略了自身的推荐角色.对此本文提出两重推荐信任模型,从节点的两重角色考虑,为每个节点设计两重评估标准.若干次交易后,该模型能够使正常节点形成紧密的交易关系,有效地遏制了恶意节点的交易行为.实验表明该模型在面对夸大、合谋、伪装和单一行为威胁时较其他一些模型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选择性转发攻击行为,提出一种基于多跳确认和信任评估(MHA-TE)的选择性转发攻击检测方法.MHA-TE方法利用基于源节点的请求响应形式的多跳确认方案,通过源节点发送请求包、中间节点回复响应包的方式确定路径中产生恶意丢包行为的节点,进而将被检举出的恶意节点作为信任评估的参数更新标准,运用Bate分布建立信任评估模型分析各个节点的交互情况,确定路径中各节点的信任值,并将更新后的信任值与对应的信任值阈值比较,进行恶意节点的判定.该方法结合多跳确认和信任评估的优势,能够解决路径上多恶意节点误警率高和静态信任阈值适应性差以及检测率低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Two-hops方法、MLCM方法和ITEM方法,MHA-TE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检测恶意节点,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警率,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网络开销.  相似文献   

11.
谢丽霞  魏瑞炘 《计算机应用》2019,39(9):2597-2603
针对现有物联网(IoT)信任度评估方法未考虑信任的时效性、非入侵因素对直接信任度评估的影响以及缺乏对推荐节点可靠度的评估,造成信任评估准确度低且不能有效应对节点恶意行为的不足,提出一种IoT节点动态信任度评估方法(IDTEM)。首先,设计节点服务质量持续因子评估节点行为,并采用动态信任衰减因子表达信任的时效性,改进基于贝叶斯的直接信任度评估方法;其次,从推荐节点价值、评价离散度与节点自身的信任度值三个方面评估推荐节点可靠度,并据此优化推荐信任度权重计算方法;同时,设计推荐信任反馈机制,通过服务提供节点完成服务后的实际信任度与推荐信任度的反馈误差实现对协同恶意推荐节点的惩罚;最后,基于熵计算节点自适应权重,得到节点综合信任度值。实验结果表明,同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信誉信任评估框架(RFSN)模型及基于节点行为的物联网信任度评估方法(BITEM)相比,IDTEM可较好地识别恶意服务和抑制恶意推荐行为,且具有较低的传输能耗。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及时检测出水下传感器网络(UWSN)定位系统中的恶意锚节点,提出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节点安全定位算法。算法结合簇结构和信任机制,根据锚节点提供的位置信息采用Beta分布作出初步信任评价,并可根据需要调整信任更新权重。为了降低了水声信道的不稳定性对信任评价过程的影响,同时识别恶意锚节点的信任欺骗行为,提出信任过滤机制 (TFM),对直接信任值进行差异量化,由簇头节点决定各锚节点是否可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适用于水下传感器网络,并且能够及时识别恶意锚节点,在定位系统的精确度和安全性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异构无线网络中的信任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QoS感知的信任管理模型。该模型基于异构网络中业务交互及由此产生的用户QoS感知,刻画节点间的信任关系与信任度;并针对QoS感知的主观性和网络欺骗行为,给出了相应的信任策略。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有效地完成异构网络环境下的节点信任评估,并能抵御虚假欺骗、振荡服务等恶意行为。  相似文献   

14.
Peer-to-Peer信任模型中的恶意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已广泛应用的P2P网络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身份验证和信任机制,存在着许多欺诈等恶意行为,系统的有效性和可用性难以保证。论文总结了P2P网络中的信任模型和恶意行为模式,并针对不同的恶意行为分别对几种典型的P2P信任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了P2P信任模型的特点和对各种恶意行为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基于反馈的信任模型能够有效地抵御多种恶意节点的破坏,提高网络服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可信安全路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内部恶意节点可能产生的攻击,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节点可信安全路由协议,将节点信任评估模型引入到蚁群路由算法中,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可信度,以节点可信度为依据隔离恶意节点,增强网络安全性。仿真结果显示,算法在网络丢包率、端到端时延、吞吐量和全网能耗等评价指标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对黑洞攻击具有较好的抵抗性能。  相似文献   

16.
可信网络中用户行为可信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前网络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国际研究表明网络安全正向着网络可信方向发展,未来网络安全是增加行为可信的可信网络,它主要包括服务提供者的可信、网络信息传输的可信和终端用户的可信.通过研究用户的行为信任,不仅可以减少或避免与恶意用户交往,而且因为服务提供者与用户之间建立了互信,从而提高了它们合作完成任务的可能性,降低了因不信任带来的监控和防范等额外开销,所以对用户行为可信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而且也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以可信网络中用户行为可信研究为核心,提出了面向可信网络的用户行为信任的评估、预测与控制架构,包括行为信任的可靠评估;满足不同安全与性能需求的灵活的信任预测;基于信任与风险、利益得失的系统访问博弈决策:基于信任的动态的资源访问控制和以信任预防为主,实时监控为辅的异常行为的监控与防范等.并把这些用户行为可信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组合,实现了动态控制与静态控制,信任与风险的统一,为可信网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勇  侯洁  白杨  夏云  秦志光 《计算机科学》2013,40(2):103-107
用户对P2P网络安全性的需求刺激了信任模型的发展。在分析现有信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反馈相关性的动态信任模型—CoDyTrust。其在时间帧的基础上,采用虚假信任过滤机制和信任聚合机制,并在信任值计算中引入信任相关系数、信任遗忘因子、滥用信任值和推荐信任度等,通过反馈控制机制动态调节这些模型因子,在准确评价节点对不同资源信任的同时,实现网络中恶意行为检测。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DyTrust能够更好地反映网络中节点行为,准确检测恶意节点,有效抵御振荡、撒谎和合谋等攻击。  相似文献   

18.
谢洪安  李栋  苏旸  杨凯 《计算机应用》2016,36(9):2447-2451
针对可信网络中动态信任模型对终端用户行为信任评估有效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可信网络管理模型。该模型在传统信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聚类分析方法,从行为预期的角度研究用户的行为信任。通过对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构建行为预期,并利用行为预期评估用户行为,最后以信任评估结果为依据实现对网络中的用户的管理。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对长期接入的正常用户产生稳定的信任评估结果,同时迅速发现并隔离恶意用户,对可信用户与不可信用户有较高的区分度,与传统的信任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及效率,达到了提高网络可信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马一翔  邱雪松 《软件》2013,(12):60-63,72
Ad-Hoc网络拓扑的变化或无线冲突的发生,用于信任评估的证据抽样空间可能会不完全或不可靠,从而影响信任评估有效性。本文利用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构造信任评估模型,可以在不需要先验分布的情况下同时处理信任评估中的随机性和主观不确定性。该模型同时具有推荐信任过滤机制,能够实时监测推荐节点行为,及时发现并隔离恶意推荐节点和共谋攻击节点。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为信任不确定性的表达和处理提供有效的方法,同时可以有效抵御攻击,减少恶意推荐和共谋攻击对信任评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