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替代称量法液氧质量流量测量装置的结构和主要技术问题,分析了影响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此对试验的结果表明,该装置在液氧条件下的准确度优于0.2%,在常温介质下的准确度优于0.1%。  相似文献   

2.
空间发动机启动过程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液氧/煤油空间推进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该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整个推进系统的动态过程的数学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工具仿真了液氧/煤油发动机动态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虽然采用的是集中参数法,但同时考虑了液体的惯性、粘性和压缩性,所以本文建立的常微分方程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一种航空旋板泵的结构尺寸优化设计,以航空旋板泵体积模型为基础建立了结构尺寸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并根据旋板泵主要部件尺寸、受力及性能约束建立了旋板泵结构尺寸优化设计问题的多个约束函数;最后利用该方法对某型航空旋板泵进行了结构尺寸优化设计,并采用遗传算法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仿真算例表明:优化设计方法能够在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使旋板泵的体积减小14.66%,可为航空旋板泵的结构尺寸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国泵阀行业的骨干企业,已有几十年泵阀生产历史的西安泵阀总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泵阀)是一家集科研和生产于一身,主要生产各种耐腐蚀、耐磨蚀工业用泵和高、中、低压阀门的专业厂家。其主要产品分为泵和阀两大类,其中,泵产品有:用于离子膜烧碱的SKF、SKW型真空脱氯钛泵;用于化工及化肥行业的钛材、镍材和锆材及各种不锈钢离心泵、尿素熔融泵和多级泵等;阀门的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5.
基于MEMS的微泵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介绍了基于MEMS的微泵 10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微泵是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中重要的执行器件 ,在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微泵可以分为有阀泵和无阀泵两大类 ,一般来说 ,有阀泵的制造工艺和应用技术比较成熟 ,但存在加工尺寸限制和使用寿命的问题 ;无阀泵的原理新颖 ,结构相对简单 ,更适合微型化发展 ,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国泵阀行业的骨干企业,已有几十年泵阀生产历史的西安泵阀总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泵阀)是一家集科研和生产于一身,主要生产各种耐腐蚀、耐磨蚀工业用泵和高、中、低压阀门的专业厂家。其主要产品分为泵和阀两大类,其中,泵产品有:  相似文献   

7.
新型压电微泵的结构设计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泵在微流控化学分析芯片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从结构设计、理论分析和工艺加工3个方面研究了微阀与微泵,设计出用压电驱动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泵膜的集成微阀与微泵,其特点是原理新颖、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操作方便。结构主要是由PDMS泵膜、硅片和压电驱动器组成,其中,PDMS既是泵膜和缓冲单元,也是主动阀片。在直流电压的驱动下,其工作状态是微阀,阻止流体的单向流通,在方波信号的驱动下,其工作状态是微泵,实现流体的吸入与泵出。给出各种几何参数、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泵定子的振动位移是其安全性及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针对这—特性设计了一种以MSP430为核心处理器的人工心脏泵定子振动测量系统.系统由光路和电路两大部分组成,光路主要产生平行光;电路主要由CPLD驱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MCU控制及显示模块组成.整个测量系统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精度可达0.01mm,可用于人工心脏泵定子振动位移的测量.在人工心脏泵实验平台上测量结果表明:随着转子转速的增加,定子的振动幅度及不稳定性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9.
在油井开采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准确判断油井井下故障,实现采油系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是当今石油行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通过示功图分析诊断有杆抽油泵故障是油田分析泵况的主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对示功图的识别还是主要依靠人完成,虽然计算机识别技术早已实现,但是,由于其准确度有限,并未得到推广;为此,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有杆抽油泵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抽油泵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次对井下泵功图转换模型建立、泵功图特征值提取方法和特征值匹配方法的国内外功图识别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目前有杆泵故障诊断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汽油机共轴泵都是进行单泵测试,只考核泵的性能,这就不能准确地反映机组性能。本文介绍汽油机共轴泵在试验室测试流量、扬程、转速、效率、汽蚀余量等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该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对汽油机共轴泵进行整个机组考核,全面反映机组性能,并通过多次测试验证,符合GB/T3216—1989《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涡泵试验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固液两相流泵运行时由于料浆过多或过少引起输送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PLC的固液两相流泵控制系统的设计,详细介绍了系统软、硬件设计。该系统利用液位传感器检测原料槽和储料槽的液位信息,PLC根据该信息控制固液两相流泵的启停,并可进行光电报警。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现场实际应用也验证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刘忠  邹宇  张凯 《测控技术》2015,34(8):75-77
鉴于传统鱼塘养殖的监测方法效率低、实时性差等缺点,提出了基于ATmega16的鱼塘养殖监测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可在线实时监测鱼塘的溶氧量和水温等相关参数,同时发出相关的语音报警提示和控制相应的增氧泵和排水泵工作状况;为减轻人力劳动成本,设计了定时对鱼塘进行自动投料的控制装置.另外还扩展了键盘操作接口,可进行手动和自动控制的功能切换.  相似文献   

13.
为改进油井后期泵效低下、能耗高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PSO-ELM模型的潜油柱塞泵冲次优化方法.采用粒子群(PSO)算法与极限学习机(ELM)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动液面软测量建模;根据动液面及潜油柱塞泵工作电流变化,以油井运行经济性最优为目的建立目标函数得到潜油柱塞泵冲次,解决了在油井生产时不能准确调节抽油机冲次问题;最后以目标函数关系建立模糊控制器模型,根据输入参数调整潜油柱塞泵冲次.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软测量模型预测动液面精度高,模糊控制器能够更加合理地调整抽油机冲次,最终达到智能调整冲次大小、提高油井采油率及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发生器液位系统的强非线性、大滞后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的液位控制方法。根据特征面积法,得到了发生器液位与溶液循环泵频率的数学模型,通过梯度下降和最小二乘混合算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隶属函数的参数及相应的模糊规则。最后通过Simulink平台完成了系统仿真搭建,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器的稳定性高、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某公司热电联供50MW汽轮发电机组凝汽器液位自调原设计只用化学补充水进行调节,但经实际运行结果验证此方案不能有效控制液位,经改造在凝结水泵出口加调节阀进行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重点介绍了3种方案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6.
电厂空冷岛喷雾冷却控制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内蒙准大电厂在夏季不能满负荷发电这一问题,提出利用喷嘴在散热器周围形成喷雾这一方法,促使散热器环境温度降低,提高散热器热交换率、降低煤耗、提高发电量,实现满负荷发电;为更好地控制雾化效果,设计一套喷雾冷却控制系统;系统以PLC为主控制器,以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为反馈单元,电动调节阀为执行机构,实现大型容器的液位控制;系统能对水泵进行旁路调节,并具有速断保护功能;该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良好的雾化效果有效提高了电厂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由单片微机控制的压力调节系统,即MCC腔道窥镜灌注装置。灌注装置基于旋片式真空泵的原理,一旦负压形成,内窥镜的管道内就充满一定压力的液体。  相似文献   

18.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液位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研究对象。液位的监测与控制是系统功能实现必不可少的环节。液位的高低影响着工业控制的安全性,设计了远程液位监控系统。该系统运用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下位机主控芯片,采用NRF905收发模块进行设计。水箱中的水位传感器将采集到的信号经下位机处理后,通过NRF905无线模块的发送端发送到另一端的接收主控芯片。然后,判断接收的水位信号,并将其发送并显示在主计算机接口。当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继电器给水泵通电泵给水箱加水。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以后,继电器关断水泵的供电。该系统采用了主从式结构,利用上位机对液位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下位机进行液位信息的采集,进而信息交互,实现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从系统的测试情况看,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预定的设计要求和功能,为工业控制中液位监控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9.
In many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processes oxygen availability is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 for product production. Typically the dissolved oxygen (DO)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continuous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batch until it reaches a critical level where the oxygen transfer rate is very close to the vessel's maximum transfer capacity. The process may be further driven close to this sensitive operating point with a controller that manipulates the carbon source feed rate. This operating strategy is linked with important productivity issues and is still frequently realised in open-loop at production scale.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derive an effective closed-loop control solution and to demonstrate its economical advantage in relation to the open-loop form of operation. A stable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ler (MRAC) was designed based on a phenomenological model of the process. The implementation requires two on-line measurements: the DO tension and oxygen transfer rate (OTR) between gas–liquid phases, which are nowadays standard and easily available in production facilities. The controller performance is accessed with a simulation case study. The mai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aptive controller is precise, stable and robust to disturbances and to inaccuracies like variability in raw materials typical in fermentations run in complex media. The controller is simple, easy to implement, and could possibly improve productivity in processes for which oxygen transfer capacity is limiting growth and product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new type of peristaltic pump that transports high-viscosity and solid–liquid mixture fluids. Pumps capable of transporting such fluids are essential in various situations such as factory transportation, outdoors, and emergencies. These fluids are conventionally transported by positive-displacement and rotodynamic pumps. However, solid–liquid fluids could collide with the impeller of the rotodynamic pump and thereby damage the pump, whereas the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 must be sufficiently large to apply high pressure to the transported fluid. A small pump that can transport these fluids would save factory space and enable outdoor applications such as dredging operations. Thus, we adopted earthworm peristalsis as a model mechanism of fluid transport within a standard plumbing infrastructure. The insertion-type peristaltic pump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uses an artificial rubber muscle to achieve an earthworm-like mechanism. The capabil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mechanism is evaluated in water transportation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