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叶鑫 《计算机辅助工程》2013,22(Z2):132-134
以Abaqus的静力学分析为基础,采用非线性接触和变形分析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汽车燃油系统进行结构强度分析,分别得到燃油箱和绑带在普通工况与极限工况下的应力应变状态以及变形量.计算结果基本符合客户的设计规范要求.结果表明:通过Abaqus的静力分析模块进行的结构强度分析,可以为燃油系统的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飞机燃油箱惰化系统属飞机燃油系统设计中重要的分系统,为了准确评估燃油箱惰化系统的功能与性能,需要根据飞机实际使用剖面和惰化系统设计特点确定适用的飞行测试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飞机燃油箱氧浓度机载测量方法,用于飞行实时测量运输类飞机油箱内无油空间或惰化管路的气体氧浓度,并对飞行中的实际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经过分析飞行实际环境影响因素、关键传感器匹配性以及原理样机的试验验证等工作,将燃油箱氧浓度机载测量技术转化为专用的飞机燃油箱氧浓度机载测量系统,并通过了飞行实测考验。试飞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够实时准确测量运输类飞机各种状态下的燃油箱氧浓度,满足飞机燃油箱惰化系统的效能评估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自适应巡航系统(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的综合性能,通过对跟驰性能、安全性、燃油经济性以及乘客舒适性进行分析,作为系统的控制约束,并引入了基于驾驶数据的车头时距.采用了分层控制的架构,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设计了上层控制器.提出了一种可以根据当前行驶工况来对目标函数中的权重进行实时再分配的策略(Dynamic Weight Adjustment Strategy,DWAS),来解决传统固定权重在多工况下表现差的情况.实车实验表明,在复杂的多个工况下,所提出的权重可变的MPC控制器在保证跟驰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病人运送问题主要以燃油车为主展开研究, 本文围绕电动车运送病人问题建模, 并对燃油及电动车病人运送算例进行对比分析, 以验证电动车运送病人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首先构建燃油车病人运送数学模型, 考虑了每位病人最长乘车时间、车辆最大平均行驶速度和病人时间窗等约束, 以燃油车的行驶消耗成本和加油成本之和最小化为目标. 其次构建电动车病人运送数学模型, 考虑了电车充电时间、剩余电量、电车最大平均行驶速度、每位病人最长乘车时间以及病人时间窗等约束, 以电动车行驶消耗成本和充电成本之和最小化为目标. 最后选取算例并利用LINGO软件进行编程求解, 验证数学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对某内燃机车燃油箱吊座中T型焊接接头部位焊缝强度和疲劳进行有限元分析.在焊缝熔深为2,3和5 mm(全熔透)时,将吊座有焊缝和无焊缝时应力有限元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焊缝全熔透时吊座整体最大应力小于传统方法计算的无焊缝时的最大应力,说明全熔透结构具有更好的连接性能.焊缝全熔透时焊缝处节点应力分布表明几何截面突变明显处的节点应力较大.疲劳计算结果表明该燃油箱吊座满足疲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部分区域限行、物流系统中燃油车与电动车同时并存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客户需求量、服务时间、电动车行驶里程、已有充电设施、部分充电策略、燃油车油耗与碳排放等因素,以车辆使用固定成本、驾驶员工资、电动车的充电成本、燃油车的油耗与碳排放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构建混合车辆路径规划模型.根据模型特征设计一种改进蚁群算法求解,并采用多类型算例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给出符合决策者目标的混合车辆路径规划方案,有效降低总配送成本,减少燃油车油耗与碳排放,具有合理性、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孙骏  胡悦  徐回  李卫民 《集成技术》2013,2(6):11-17
为给混合动力叉车动力系统选型提供参考,从系统结构和控制策略两个方面设计了并联式和混联式混合动力叉 车的动力系统。基于图形化建模仿真软件 Matlab/Simulink 建立了两种混合动力叉车的仿真模型,并在特定的循环工况下 进行仿真试验:验证仿真模型有效性,对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同时还比较了两种结构形式混合动力叉车的动力性和 燃油经济性。结果表明,两种结构形式叉车动力性能相当,但混联式混合动力叉车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人机物融合系统的发展,智能无人车系统成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智能无人车系统根据车辆和环境数据进行实时决策以控制无人车运行,因而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实时性能要求,对系统实时性的分析是保障系统安全可靠的方法之一.为了对智能无人车系统的实时性能进行分析,以智能无人车变道系统为例,首先使用MARTE模型对智能无人车变道系统进行建模,在系统设计早期就引入性能需求参数;然后,通过模型转换将MARTE模型转化为吸收态马尔可夫链;最后,利用吸收态马尔可夫链的相关理论和公式综合估算了智能无人车系统的实时性能指标,并针对影响整个系统实时性的关键模块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模型和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分析智能无人车系统的实时性能.分析发现系统中智能模块的准确率与响应时间相互制约,在不同的运行场景下需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以获得更优的实时性能.  相似文献   

9.
于晓海  郭戈 《控制与决策》2018,33(7):1223-1230
针对协作式车队机动过程中存在燃油或制动延时的情况,建立车辆与车队动力学模型,综合考虑本车与相邻前车间的局部信息及领头车的全局信息,提出协作车队纵向控制策略.从避免Slinky-Effects效应出发,得到车队队列稳定条件,根据Lyapunov-Razumikhin方法证明车队中单车稳定性,并将两者相结合共同确定燃油或制动延时界限.在此基础上,分析车间距稳态误差及车队抖动与碰撞的避免条件.最后通过数字仿真检验上述设计,仿真结果对比表明了所提出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QAR可以监控的飞行参数多达上千种,为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提供丰富的数据,基于典型的民航飞机QAR数据对发动机进行性能分析.在地面滑行阶段,通过燃油控制系统对燃油流量进行小幅度微调,降低燃烧室温度上升率,提高高温部件的寿命;起飞阶段平原地区的燃油流量大于高原地区的燃油流量;爬升阶段采用换算转速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燃油流量换算值变化规律;通过分析滑油量在某一航段的变化规律,对监测滑油的方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飞机燃油非接触式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飞机在任意飞行姿态下燃油量的测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飞机燃油测量 系统。首先采用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非接触性液位感测技术,测得油箱中油位高度。然后采用 CAD 技术对油箱建模,实现了飞行姿态误差的修正。实现在油箱外对当前液面进行实时观测和 三维重建,无需对油箱内燃油通电,避免了传统测量方式的电磁干扰、电路磨损问题,提升了 燃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时精确地测量剩余燃油量,对飞机的加输油控制、系统状态监 控、故障诊断隔离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油量测量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数字化、智能化 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在飞机燃油系统方案设计阶段,快速准确地确定特定油面角和剩余油量情况下的燃油液面位置是判断燃油系统设计方案在重心方面可行性的关键环节。针对最大截面位于重心附近的飞机油箱中燃油液面位置的确定,提出了基于重心处截面面积计算分割步长,通过与燃油液面保持平行的分割平面对燃油实体模型进行分割,通过设置精度阈值控制分割精度的燃油液面位置确定方法。以某型无人机机翼油箱为仿真对象,仿真验证表明上述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情况下,确定燃油液面位置的效率明显优于定步长切片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飞机燃油系统方案设计阶段,提高燃油液面位置的确定精度和效率,进而提高判断设计方案在重心方面可行性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飞机燃油箱可燃性,绝大部分民用和军用飞机都安装了油箱惰化系统,来控制油箱无油空间的氧气浓度,但却一直没有适用于机载燃油箱的氧浓度实时监测系统。根据多型机油箱惰化系统试飞经验,总结了基于电化学原理和光谱吸收原理测量系统使用中的问题。依据文献分析,认为基于荧光猝灭原理的传感器将成为下一代机载油箱氧浓度测量系统的核心,并详细介绍了荧光猝灭效应的原理、检测方法、受感部和测量系统框架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测量系统应该向着轻量化、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飞机油箱燃油量体积特性计算与油量测量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油箱体积特性数据库是油量测量计算的基础,直接影响油量测量的精度;针对目前将油箱模型离散化为有限规则单元,再进行叠加计算燃油体积方法存在的通用性差与精度低的不足,文章根据飞机油量传感器测量高度、飞行姿态以及三轴加速度信息,确定出油平面,并以此作为分割平面,通过CATIA二次开发实现油箱燃油体积特性数据库自动生成;根据特性数据库的特点与机载数据要求,采用后向试探法对数据库进行压缩与优化;模拟飞机油量测量过程,设计油量测量仿真软件,仿真结果表明;油量计算的相对误差小于1%,按所采用方法计算的数据库能达到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5.
On-board diagnostic (OBD) regulations require that the fuel system in personal vehicles must be supervised for leakages. Legislative requirement on the smallest leakage size that has to be detected is decreas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quirement on the number of leakage checks is increasing. A consequence is that detection must be performed under more and more divers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vacuum-decay based approach for evaporative leak detection. The approach requires no additional hardware such as pumps or pressure regulators, it only utilizes the pressure sensor that is mounted in the fuel tank. A detec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at detects small leakages unde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 first principles physical model of the pressure in the fuel tank. Carefu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model and measurement data together with statistical maximum-likelihood estimation methods, results in a systematic design procedure that is easily tuned with few and intuitive parameters. The approa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evaluated on a production engine and fuel system setup in a laboratory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A multi-level, multi-functional, optimisation methodology is suggested for the design of a composite high speed train car body. The structure consists of a layer of inner lining (glass fibre/vinyl ester), a layer of fibrous insulation, and a load carrying sandwich panel (carbon fibre/epoxy face sheets on a PMI core). Beside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esign constraints, such as mechanical strength, stiffness and geometry, also acoustic and thermal insulation as well as fire safety is included in the optimis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ell over 40 % mass reduction can be achieved with these types of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在飞机燃油测量系统中的应用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美茜  韩斌 《测控技术》2011,30(11):107-109
长期以来,飞机燃油系统采用模拟式燃油测量系统进行工作,这种方式存在诸如测量和显示精度低、维护性和可靠性差等较多特点.为解决模拟式燃油测量系统的缺陷,在飞机燃油测量和指示系统中引入了数字技术,即以燃油测量与管理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式燃油测量系统.结合某型飞机燃油系统试飞,主要介绍了数字式燃油测量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数据处...  相似文献   

18.
MEMS微型热敏传感器的隔热结构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EMS微型热敏传感器在流动测量领域有重要应用,而隔热结构对传感器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综合六种常见的隔热结构,借助有限元计算研究对比了硅基底上不同隔热层材料、硅基底上有无隔热空腔结构、全聚合物柔性基底、全硅基底等对传感器灵敏度、热响应速度的影响情况,结合对热敏传感机理的分析进行了影响原因及其规律探讨。该研究可为微型热敏传感器的隔热结构设计及其性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