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VirtualClock算法的自适应成比例带宽分配算法(ProportionalAdaptiveBandwidthAllo-cationAlgorithmBasedonVirtualClock,PABVC)。该算法将所有的业务流分为绑定流和非绑定流,并根据不同流的配置加以调度,从而实现了绑定带宽同时自适应成比例分配带宽的目的。由于算法的各个部分相关性较弱,所以在保留算法框架和核心部分算法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地加以组合,实现不同的算法变种。最后,该文分析了PABVC算法的优缺点,并且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CSFQ为主要代表的核心路由器中无状态公平排队技术,在该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其实际实现公平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MCSFQ算法。在链路产生拥塞时,新算法根据队列长度的变化情况,对公平共享速率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使公平共享速率的取值更加合理。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在保持了CSFQ算法优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了在不同数据流间带宽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4.
5.
近似公平带宽分配的无状态队列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速率和RED的公平排队算法RRFQ,算法能够达到近似公平的带宽分配,较好地区分短暂拥塞和持续拥塞,改善总体吞吐量,对参数设置的敏感度低。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加权公平队列调度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传统公平队列调度算法(WFQ、WRR等)普遍存在基于数据包的权重参数计算问题,由此产生的高复杂度使其难以获得广泛应用。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加权公平队列调度算法,使用服务概率和随机数实现加权公平调度,显著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同时使用自适应服务概率计算解决了数据包变长度带来的不公平性。通过队列管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交换机的缓冲区利用率,并减小了排队延迟抖动。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核心无状态公平排队算法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在缓冲队列为空或占用率很低的情况,仍然以一定概率丢弃分组,造成链路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等现象,在计算丢弃概率时,结合缓冲队列占用率来考虑,避免了对TCP等流的过分抑制,提高了网络链路的利用率。网络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的算法比原有算法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8.
现在广泛使用的主动队列管理(AQM)是目前队列管理的主流技术,但是它不能很好地区分来自响应流(如TCP会话)和非响应流(如UDP)的包。当拥塞出现的时候,将导致非响应流压制响应流并占有较多的带宽,而响应流却无法获得公平带宽。本文提出了一种闭环拥塞控制(CLCC)方案,大大改善了带宽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杨自芬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10)
本文介绍了目前在路由器上存在的几种带宽分配的不公平性问题,阐述了在路由器上如何避免这种不公平性,并对核心无状态公平队列调度(CSFQ)算法进行详尽分析,指出了CSFQ算法的问题并总结了目前的解决方法以达到带宽分配的尽可能公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一种对核心无状态公平队列调度(CSFQ)算法的改进方法.针对CSFQ缓存资源管理的弊病,造成路由器突发性流响应差及对响应流TCP和非响应流UDP不公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公平策略的CSFQ算法(FCSFQ).FCSFQ提出了基于共享存储器模式的动态缓存管理机制,并以此来改善CSFQ突发性响应差问题,同时采用对响应流与非响应流不同的丢包策略,来解决CSFQ对不同数据流不公平问题.NS仿真实验表明,在现实网络环境下,FCSFQ算法对突发性响应及带宽在TCP、UDP数据流之间的公平分配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系统中的双向启动自适应任务分配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一种分布式系统中的任务分配算法,对它所使用的数据结构、算法实现以及性能等给予阐述,本算法采用双向启动策略,而且能根据系统总负功情况等自动选择发送者或接受者启动,所以称为双向启动自适应算法,同时,利用阈值和阈长两种参数把系统中的节点分为接受节点,负载适中节点和发送节点,它保证了寻找合作节点的优化和寻找速度的提高,是一种启发式算法。 相似文献
12.
主动队列管理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相对于丢尾算法,AQM(active queue management)能够提供更短的平均队列延迟和更高的带宽利用率.虽然PI(proporrional integral)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性能优于RED(random early detection)算法,但是PI算法的收敛速度比较慢.以PI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自适应PI算法API(adaptive proportional integral).API通过实时测量链路的报文丢失率,获得当前的负载信息,然后动态设置PI算法中的有关参数.通过ns-2模拟表明,相对于PI及其改进算法PIP(proportional integral based series compensation and position feedback compensation),API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队列抖动. 相似文献
13.
PI(proportional integral)主动队列管理机制是应用控制理论中的比例积分控制器设计的主动队列管理机制,其性能优于RED(random early detection)算法,能有效地消除稳态误差.但PI算法默认参数在目标队列长度较小情况下收敛速度较慢;而参数整定上的试凑法,无法同时保障系统的瞬态和稳态性能.研究拥塞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提出一种基于报文到达速率的PI算法(Rate based Proportional and Integral,RPI).它根据报文到达速率和队列长度,即拥塞瞬间状况和持续状况计算出合适的丢弃率.通过NS2模拟表明,相对于PI,RPI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队列抖动. 相似文献
14.
一种分阶段自适应RED/ECN参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CP拥塞控制技术是IP网络性能的研究重点之一,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改进方案,然而采用这些方案后,TCP连接仍然面临大量的包丢失,尤其是在网络拥塞时。为此IETF提出了IP网络的拥塞控制问题并建议在网络中采用主动队列管理机制。RED/ECN算法是一种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它具有很多优点,但算法对其静态参数的依赖性很大,没有充分考虑链路中复用的活动连接数,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负荷的变化。为此,提出了一种分阶段动态调整RED/ECN算法参数的模型(GARED),通过仿真实验说明该模型改进了RED/ECN算法的性能,能够有效地降低丢包率,保证网络链路的高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加权公平队列调度算法 (P-WFQ). 该算法使用相对权重作为一次轮询中的服务概率来实现加权公平调度, 解决了传统的加权公平队列调度算法(WFQ、WRR)普遍存在的基于每个数据包的权重计算的问题, 从而大大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 另外使用了自适应队列管理技术, 有效提高了交换机的缓冲区利用率, 并可以在有少量丢包的代价下减小队列的排队延迟抖动. 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P2I: 一种新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在主动队列管理算法中使用的PI控制器和Proportional控制器之间的优劣.通过引入积分因素,PI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消除Proportional控制器中存在的“稳态误差”.但是,积分项的引入减慢了系统的反应速度.该文提出一个算法P^2I来解决这个问题.P^2I结合了Proportional控制器和PI控制器的优点.作者使用模拟的方法来验证P^2I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2I在反应速度方面优于PI控制器,同时保持了PI控制器的优点.文中还分析了网络流量特征对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速率的BLUE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接数量的显著变化会使得BLUE队列管理机制的参数失效并导致队列在丢包和空队列之间波动。分析和实验表明BLUE对于动态网络环境的适应性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引进自适应思想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其主要思想就是依据数据包的到达速率自适应地调整其标记概率。大量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明显增强BLUE在动态网络环境下的鲁棒性。和BLUE相比,它在提高链路利用率的同时可以降低丢包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