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快捷,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使学习和知识的获得更加灵活多样.本文将微课、翻转课堂的各自的优点进行有机整合,使其发挥更大的教学功效,并设计以"微课为平台,课前主动学习和上课沟通内化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为教学改革和创新进行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3.
探讨了借助微课视频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利用微课教学视频的特点对解决目前转型发展类地方高校课堂教学中一些突出问题很有针对性.从技术层面上介绍了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Camtasia Studio制作微课视频具有技术简单、便于传播、经济实惠等优点.结合“数学模... 相似文献
4.
在线视频教学的微课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下新兴的教学资源,微课资源以其微型、主题化的形成成为翻转课堂教学的整合资源,由此,以微课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课前准备和课中内化的翻转教学模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或者说,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特别注重的教学话题之一,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李慧艳 《数码设计:surface》2021,(7):297-29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推广,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翻转课堂的教学,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微课属于较为高效且创新的教学手段之一,能很好的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强化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而在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手段能最大程度上保障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有效性,更好的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及探究,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形式,促进学生们综合数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李静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24,(29):130-132
Photoshop是一门强调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而传统教学模式则更加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为突破Photoshop教学中传统模式的限制,设计与开发了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并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实施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Photoshop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过程包括了微课资源的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对其实证效果的深入探讨,并验证了所提出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张爽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9):191-192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高职网页制作课程为例,构建了即时通信平台QQ群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以具体学习案例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以文科学生为教学对象的Access数据库课程中始终存在着教学瓶颈,由于实际教学环境和学情特点的制约,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不能很好展开。为解决这一问题,将翻转课堂理念引入数据库教学过程,通过设计阶段筛选内容、设计学习微资源,课前阶段布置学习任务,课上阶段集中讨论练习,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7*24的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环境。通过教学实践,对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不匹配的现象,在协同育人模式探索过程中,翻转课堂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解决学用结合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翻转课堂重新设计了教学流程和内容,能够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学生对数字图像知识的理解和领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主动构建并扩展自身知识体系,培养思辨和创新能力,做到学用结合。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内容抽象、知识点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既提高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网络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问题,本文采用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应用来解决此问题。首先对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特征及微课进行描述;其次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建,对教学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对该模式进行验证,实验表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R. Sutherland V. Armstrong S. Barnes R. Brawn N. Breeze M. Gall S. Matthewman F. Olivero A. Taylor P. Triggs J. Wishart & P. John†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2004,20(6):413-425
Drawing on socio‐cultural theory,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eams of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have developed ways of embedd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into everyday classroom practices to enhance learning. The focus i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ross a range of subjects: English, history, geography, mathematics,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music and science. The influence of young people's out‐of‐school uses of ICT on in‐school learning is discussed. The creative tension between idiosyncratic and institutional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s emphasised and we argue that this is exacerbated by the use of ICT in th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17.
18.
19.
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然而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方面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问题,如屏幕所呈现的内容与课本所呈现的内容基本一样,课件的实际作用无法体现,加剧学生的机械性思维固疾.师生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导致教学水平一直难以得到质的提升.本文就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现状、出现的原因,以及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的正确设计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以提高提高多媒体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