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降低自动信任协商中的信任证披露开销,引入资源披露策略树的概念。通过在IKEv2初始交换消息的安全关联载荷中加入完整性级别域和机密性级别域,使之支持自动信任协商策略的安全交换,从而为资源披露策略树的构建提供数据基础。给出最优信任证披露序列搜索算法,它可以从资源披露策略树中搜索效率最优的信任证披露策略。  相似文献   

2.
COTN:基于契约的信任协商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建欣  怀进鹏 《计算机学报》2006,29(8):1290-1300
基于改进的信任管理和协商技术,通过属性信任证实现多种类型的权限委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契约的信任协商(COntract-based Trust Negotiation,COTN)系统.在该系统中,引入了基于契约的信任协商方法,既在契约确立过程中预先终止无法进行的协商请求,又在契约约定下的协商过程中研究了对信任证和访问控制策略中隐私信息的保护,以高效、可靠地自动建立信任关系.目前,COTN系统已在网格中间件平台CROWN中得以应用,并采用信任票据和策略缓冲机制提高系统运行性能.通过相关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自动信任协商是通过逐渐请求和披露数字证书在两个陌生实体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方法。当前对自动信任协商协商策略的研究,往往存在很多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期望因子的自动信任协商模型,该模型采用MCD策略,通过分析各信任证书的期望因子,当可能的协商存在时,它能披露和请求最小的信任证找到一条成功的协商路径,当协商不可能成功时,尽快的发现并终止它。它能保证在协商的过程中没有不相关的信任证被披露并且不需要暴露双方的访问控制策略,同时通过实验证了明MCD策略是完备的。  相似文献   

4.
自动信任协商是在跨域陌生方间动态建立信任关系的一种新方法,提供了有效保护建立信任所依赖的属性信任证和访问控制策略私密性的技术方案。本文对现有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敏感信息类型和泄露途径进行分类,从一致性、细粒度性、可分离性和互操作性对信任协商中的敏感信息保护技术进行比较,并提出了敏感信息保护技术的设计原则,给出现有工作进展并指出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自动信任协商是跨多安全域的实体间建立信任关系的一种新方法,协商策略规定了协商过程中信任凭证和访问控制策略的披露方式。针对目前的研究中没有区分凭证的敏感度的问题,引入凭证权重的概念,设计了一种基于带权重的树的协商策略,采取局部取优的思想,每次在访问控制策略可选的情况下选取最小权重的凭证进行披露,直至协商成功或失败。经证明,该策略安全、完备且高效。  相似文献   

6.
自动信任协商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廖振松  金海  李赤松  邹德清 《软件学报》2006,17(9):1933-1948
属性证书交换是一种在不同安全域里共享资源或进行商业事务交易的陌生人之间建立双方信任关系的重要手段.自动信任协商则通过使用访问控制策略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规范敏感证书的交换,从而保护了用户的敏感证书信息、敏感访问控制策略与个人隐私,以及提高协商效率和协商成功率.对自动信任协商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调研,对该领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归类及介绍.在认真分析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自动信任协商的不足,并指出了自动信任协商继续发展应遵守的原则以及自动信任协商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自动信任协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慧  高承实  戴青  张徐 《计算机应用》2008,28(4):892-895
动态规划是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数学方法,可将其运用到自动信任协商中。针对目前有关协商策略的研究中没有区分信任凭证的敏感度和格式的问题,引入披露开销的概念,设计了一种新的协商策略。该策略采用动态规划的思想,基于与/或图建模,分解协商过程,自底向上求解最小开销的凭证披露序列。经证明,该策略是可采纳且高效的,能保障协商的安全性和提高协商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自动信任协商抗攻击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信任协商是一种通过逐步暴露证书和访问控制策略以确立协商双方信任关系的方法.与任何接入因特网的开放系统一样,自动信任协商很容易遭受各方面的攻击,如拒绝服务、窃听、隐私截取等.通过分析自动信任协商对系统的需求,指出自动信任协商易遭受攻击的环节,给出自动信任协商对常见攻击的抵制方法,以及自动信任协商中各类协商技术抗攻击的原理.  相似文献   

9.
多安全域环境下的访问控制是域间进行协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交互主体间的陌生性以及共享资源的敏感性成为跨域建立信任关系的主要障碍。自动信任协商的提出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它通过协作主体间信任证和访问控制策略的反复交互披露,在资源的请求者和提供者之间自动地建立起信任关系。在分析现有自动信任协商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信任协商中存在的证书敏感属性信息泄露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案。该方案可有选择性地披露信任证的敏感属性,从而达到协商过程中减少敏感信息泄露和提高协商系统抗攻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标签树的自动信任协商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冬梅  曾国荪  陈波  鲍宇 《计算机科学》2009,36(12):154-157
网络实体间的信任建立是彼此进行安全交互的前提,自动信任协商为分布式环境下陌生实体的信任建立提供了方法.但现有的信任协商默认协商中访问控制策略正确,而策略本身很可能存在某些问题,导致协商失败.重点分析协商策略的性质,首先针对可能存在的冲突策略、平凡策略等策略不一致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标签树的逻辑证明方法,进行策略一致性的检测,并证明了此证明方法的可靠性、完备性;其次,通过对策略树进行化简以求得最小证书集,并对其进行一次性披露和匹配,尽快达成成功协商,从而避免策略环问题,提高协商效率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分布式网络环境中跨安全域的信息共享与协作,需要一种合理有效的信任协商敏感信息保护机制.可信计算组织(Trusted Computing Group,TCG)专注于从计算平台体系结构上增强其安全性.基于可信计算的匿名证书机制提出一种新的信任协商方案:匿名证书信任协商 ACTN(anonymous credentials based trusted negotiation),良好地解决了跨安全域的敏感信息保护的问题,可以有效地防止重放攻击、窜改攻击和替换攻击.使用一个硬件模块TPM进行隐私信息保护,并通过TPM模块提供可靠的匿名证书和平台认证.定义了ACTN的模型以及模型中的匿名证书,详细说明了匿名证书的基本参数以及匿名证书的创建方法,讨论了策略的安全性、委托机制以及证书链的发现机制,同时设计了协商节点的框架以及协商过程.通过实验并与TrustBuilder和COTN协商系统进行比较,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用性.最后指出相关的一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等级的自动协商系统,分析如何防止DoS攻击和敏感信息泄漏,以此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信任协商是分布式环境下陌生实体通过交替地披露属性证书建立信任关系的有效方法。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给出了职责行为和约束条件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状态变化系统,定义了信任协商抽象模型。该模型不仅刻画了协商实体之间的交互性,而且也刻画了授权操作的自主性。最后提出了扩展的Ack策略,对敏感信息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自动信任协商是一种新型的访问控制方法。在协商过程中,双方的交互信息(证书,策略)具有敏感性。在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下,对信任协商过程中的敏感信息进行安全防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基于密码体制敏感资源安全防护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了各机制的安全特性和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访问控制策略是自动信任协商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介绍了可以运用到自动信任协商中的访问控制模型,并从模型所采用的访问控制策略语言入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在自动信任协商中运用基于语义Web技术的访问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隐藏证书的自动信任协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信任协商是一种通过逐步暴露证书和访问控制策略以确立协商双方信任关系的安全方法。隐藏证书采用椭圆曲线加密的原理,具有极好的安全保密性与数据完整性。本文将隐藏证书引入到自动信任协商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隐藏证书的自动信任协商模型(简称为HCBATN)。该模型使用隐藏证书来携带并传递双方交换的证书、访问控制策略、资源等信息,充分保护了证书、策略的敏感信息以及用户个人隐私;同时具有单轮回证书交换、较小的网络开销、较低的证书保存、较高安全保密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邵伟俊  金仑  谢俊元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3):3082-3084,3208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跨域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安全需要陌生主体间能够建立信任连接,这在原有信息交换系统中是无法实现的.为此引入信任协商技术,它是一种在不同领域主体间建立信任连接的新技术,它通过信任证、访问控制策略的交互披露来自动建立信任关系.介绍了原有信息交换系统的缺陷、信任协商技术的基本概念,并对信任协商技术与信息交换系统的结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行的系统实现及其策略算法,从而满足在安全性和扩展性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