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职学校的教育管理方法和高职的教学质量、工作效率有直接关系,还对高职计算机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主要的教育改革的内容和要求,新时期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运用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方式已经格格不入,要求人们利用信息时代的新技术,使高职计算机教育实现网络化管理,推动高职计算机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本文根据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现状,提出了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教学管理方法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特点,从实验教学创新、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探讨计算机实验教学.旨在改善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大部分都已被其所取代。现今,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是十分普遍的了。计算机和网络化的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们对于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他们以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础。因此,对计算机教学网络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也已经成为了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和网络化教学的特点和应用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其教学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校内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的思路,确定了该平台的总体目标与功能.同时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说明了该平台所需要的软硬件配置。表明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隐性知识在教育领域逐渐引起重视。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从隐性知识的特点及获取途径出发,提出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设想,将隐性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将案例学习和创造性思维教学方式融入理论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推行团队学习模式,实现实验教学网络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校园网络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部分的中职教育,其校园网络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并深入到其各个领域,它为中职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常因为自然或人为原因出现故障,影响网络的使用.因此,对校园网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综合考虑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实现网络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系统的构建策略,使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管理更好服务于学生、智能化和人性化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的网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中,成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发展的助推器.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学前教育的一面旗帜,我园领导意识超前,高度重视幼儿园网络建设,不断挖掘网络潜在的教育性及可利用性,竭力推进信息化进程.在市教育局及电教馆领导的关怀下,我园5所分园目前均建有独立的校园局域网,每个局域网通过联通光纤线路实现互联,网内计算机互联互通率达到100%.整体网络运行稳定可靠,为实现各园区教育教学实现信息化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9.
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并实现了针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智慧教育实验云平台.文章介绍了平台的功能、架构及实现,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实践表明,该平台达到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全国高等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在1996年建议: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实施三个层次的教育,即计算机公共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属于第一层次的计算机教育,它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根基,几乎是每个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课程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社会提出的要求。为此,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儿童科普教育存在的沉浸感薄弱、知识传输方式单一的问题,设计基于多人网络虚拟现实(VR)技术的儿童科普系统。系统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的构建方式,主要分为网络联机模块和虚拟现实科普教育业务控制模块。在网络联机模块中,建立起服务器,教师机,学生机之间的信息通信,实现多人信息的加载和多人空间位置的实时同步。虚拟现实科普教育业务控制模块主要包括场景加载模块、知识讲解模块、VR交互模块以及答题模块。系统运行时教师通过虚拟现实交互面板发出指令,控制场景的加载,把握整体教学进度,并与学生的虚拟角色答题互动。学生通过与虚拟场景的交互,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获取科普知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应用于儿童科普教学过程,有利于提升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吸收效率。同时,这种多人网络的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方法也可以推广至其他教育教学领域。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备受关注。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正是为了满足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和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合格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为学生课余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用Web页面和流媒体来实现,流媒体课件部分的制作过程是把一个课件分成视频、音频、字幕、提纲和图表等五种组件进行制作,并对它们分别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医学类高校如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结合网络与传统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一个教学理论模式:课堂-网络互支模型。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型比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有效,它不仅成功地转换了教师的角色,而且凸显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定位,使教学环境更加自由,"教"和"学"完全朝着有益的方向发展。网络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表明该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掌握能力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李英 《电脑与信息技术》2012,20(1):66-67,70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室的中控系统在多媒体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目前来看,多媒体课室中控系统的构建大多采用网络化中央控制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单片机技术结合起来,把多媒体课室的全部设备无机地衔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远程控制的网络型中央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网络教学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网络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使优秀的教学资料和信息能在大范围、短时间内传播。为此,采用ASP(Active Server Pages)技术开发了教学网站平台,实现了动态网页效果;后台数据库用SQL Server 2005来满足大量用户的需要。该教学网站实现了短消息的收发、课件上传下载、师生互动、学习交流和网上答疑讨论等功能,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方便、高效的网上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6.
肖佳 《软件》2012,(5):64-66
校园数字化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相似文献   

17.
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国家整体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目前我国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情况的研究分析,发现我国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由于计算机的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密切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这一新的领域,那么计算机网络就被作为了高校一些相关专业的必修而且是重点课程,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教育转型的形势下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改革呢?首先我们要找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来更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工教学的内容,以教育转型为基础,实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乔铮 《微型电脑应用》2020,(1):91-93,97
随着教育领域的改革和深入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迈向新的台阶。在高等职业教学体系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和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当下,计算机辅助下的语言学习新模式已经在各个学科领域受到关注与实践。计算机辅助下的语言学习不仅强调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要求教学思想和方式的改变以及各类资源和环境的共同构建融合。以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为例,通过学习最新的教学教育理论,在所在单位设计了英语语言教学对比研究实验,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和综合评价,说明了计算机辅助下语言学习方式更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能够解决学生网络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引入VMware,从而在单机上实现虚拟网络实验平台,提高网络实验教学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