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存在-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安全风险评估性能,将RBF神经网络理论、粒子群算法分析以及模糊评价法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了一种粒子群优化的RBF神经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通过模糊系统对信息安全风险因素指标进行量化,将模糊系统的输出输入到RBF神经网络的模型中,然后利用粒子群算法对RBF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优化并加以训练,最后得到优化评估模型.进行仿真的结果表明,改进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可实现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解决了传统评估方法所存在的主观随意性大、结论模糊等缺陷,并且比RBF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2.
模糊神经网络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中,针对提高准确性问题,信息安全风险包含大量模糊、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传统评估方法都是基于精确、确定的数据,因此不适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导致评估的准确性欠佳.为提高信息安全评估的准确性,提出模糊理论与BP神经网络进行结合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方法通过模糊理论对信息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构造各因素所对应评判集的隶属度矩阵;然后采用BP神经网络对信息安全风险因素隶属度矩阵进行学习,最后输出信息安全风险等级.仿真结果表明,方法能很好地量化评估信息系统风险,提高了风险评估准确性,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小波神经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小波分析及粒子群优化算法有机结合,提出了粒子群-小波神经网络(PWNN)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采用模糊评价法对信息安全的风险因素的指标进行量化,对神经网络的输入进行模糊预处理;其次,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小波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可实现对信息系统的风险因素级别的量化评估,克服现有的评估方法所存在的主观随意性大、结论模糊等缺陷,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更快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4.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核心策略,其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将风险概念引入访问控制,分析了基于风险的权限委托以及权限再分配的基本性质;基于MUS集合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估方法。针对神经网络适合定量数据,而风险因素的指标值具有很大的不易确定性等问题,采用模糊评价法量化信息安全的风险因素指标,对神经网络的输入进行模糊预处理。仿真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经过训练,可以实时地佑算风险因素的级别。  相似文献   

5.
阮慧  党德鹏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6):2113-2115,2128
针对传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单一性和主观性,提出了新的基于RBF模糊神经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用模糊集合来模糊化影响评估的因素,构造网络的输入输出,用模糊规则来模拟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增量型模糊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和批处理型模糊神经网络训练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来训练网络,并对从模糊规则导出的风险等级去模糊化,得到信息系...  相似文献   

6.
对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选择有效的防范措施,主动防御信息威胁,是解决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将攻击图模型应用于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佑。首先针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佑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将脆弱点关联技术用于风险评估。其次,针对攻击图所描述的攻击路径对于定量指标的分析缺乏相应的处理能力,而风险因素的指标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等问题,采用攻击路径形成概率对信息安全的风险因素的指标进行量化,对原子攻击成功概率进行预处理,提出了基于攻击图模型的分布式风险评佑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系统中各个主机的计算能力,极大地缩短了攻击图生成时间。  相似文献   

7.
软件风险评估量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软件风险评估完全凭借专家经验产生的主观性和模糊性问题,提出了基于进化神经网络模型的软件风险定量评估方法.通过研究软件风险评估过程,提出了软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模型,同时运用模糊理论将风险因素量化以此作为进化神经网络的输入值.将改进的粒子群算法(PSO)、BP神经网络相结合,构建了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进化神经网络模型.对提出的模型和改进的算法进行模拟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对软件风险评估量化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和模糊的因素,针对专家评价意见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模糊集理论与DS证据理论进行结合的的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根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流程和要素,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确定风险影响因素;其次,通过高斯隶属度函数,求出专家对各影响因素的评价意见隶属于各个不同评价等级的程度;再次,将其作为DS理论所需的基本概率分配,引入基于矩阵分析和权值分配的融合算法综合多位专家的评价意见;最后,结合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推理算法,得出被测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将模糊集理论和DS证据理论应用到传统贝叶斯网络风险评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评估是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利用模糊综合判定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将与风险相关的各因素分层,建立了模糊分析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具体实例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实现了信息安全风险的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0.
针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的准确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方法。该方法结合一种模糊一致矩阵来求得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级模糊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通过风险评估模型的指标数据,得到风险评估安全级别,为今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文详细给出了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流程及评价方法。建立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是一种非线性方法,不带有明显的主观成分和人为因素,使评价结果更有效、更客观。实例表明计算结果贴近成功案例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从攻击者角度出发提出一个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网络攻击方案评估系统用于网络安全态势分析.提出涵盖了攻击方案中所涉及的攻防双方特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模糊综合处理,采用RBF神经网络对攻击方案的效能进行推理,使系统具备自学习的能力,实现对整体攻击方案对受攻击的网络的影响程度的预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较客观地反映网络攻击方案针对不同防护能力目标所产生的危害,为推理分析出攻击者可能采取的攻击思路和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神经网络的广泛应用,它自身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将神经网络部署到神经网络处理器上运行是提高能效比的有效方法,但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比如侧信道信息泄露,本文以多核CNN处理器为基础,利用时间和内存侧信道信息,提出了一种针对多核CNN处理器的用户算法信息窃取攻击方法,经过试验证明了攻击的有效性,并针对多核神经网络处理器在时间和内存侧信道方面的脆弱性,提出了有效的防御手段,对如何保护神经网络处理器的安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高斯基函数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遥感图像分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高斯基函数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分类器。该分类器将模糊技术与神经网络相结合,采用神经网络来实现模糊推理,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来达到调整模糊隶属函数和模型规则的目的,从而使系统具备了自适应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基于模糊高斯基孙数神经网络的分类器经过训练后,可应用于遥感图像的分类,其分类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的最大似然分类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消费者对果蔬冷链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有的系统仅从温度和湿度两方面预测果蔬安全状态,没有综合考虑人员操作和设备等因素对果蔬品质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果蔬在冷链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的因素,整合供应链上的追溯信息和监测信息,建立果蔬预警指标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搭建安全预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预警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的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预测误差小,可以有效提高果蔬在冷链物流中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RBF辨识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众多新型模糊神经网络被提出,针对模糊神经网络具有的典型特点,即需要对输入输出数据范围进行转化和处理,所涉及到的对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实时调节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优化方案。其依据神经网络具有的自学习能力,通过增加模糊神经网络的层数,提出一种包含对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调节的改进型模糊神经网络,以减少系统的辅助优化环节。同时,引入辨识性能较好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为系统提供精确的Jacobian信息,取代常规的近似做法。最后结合实例仿真证明了该优化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