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纳米金/硫堇修饰金电极的脱落酸安培免疫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纳米金/硫堇修饰金电极的ABA安培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基于H2O2-HRP-硫堇催化波体系构建,其中硫堇为传感介质。当HRP存在时,通过加入H2O2,硫堇的还原电流大幅增加,并且电流的增加依赖于HRP活性。HRP活性又由ABA与HRP酶标抗体结合物调控,产生一个减小的催化波。用BSA封闭硫堇单分子层修饰后可能存在的活性位点以避免非特异性吸附。优化了测定条件,包括酶标抗体和硫堇的最佳比例、培育时间、缓冲液的pH值和H2O2浓度。此传感器的还原电流在ABA浓度0.5~1000ng/mL范围内呈线性下降,回归方程为y=0.0209x 17.071,相关系数为0.9922,检测限为0.2ng/mL。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层层自组装,将硫堇(Thi)和纳米金(GNPs)修饰到Nation修饰的玻碳(GCE)电极表面,利用纳米金单层吸附唾液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最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构建了一种检测唾液sIgA的新型电流型纳米免疫生物传感器.该生物传感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测试方便,检测线性范围为6.5-300mg/L,检出限为3.0mg/L;电流值达到95%稳态时间小于20s.探讨了抗体和底物浓度,pH值和温度,孵育时间,干扰物对传感器的影响.该传感器与ELISA法相关性良好(R=0.98932,P<0.001),可用于唾液sIgA的快速、准确检测,从而判断人体局部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聚丙烯氯化铵(PAH)-纳米金固定抗体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界面的构建方法.先在压电石英晶振的金电极表面自组装一层半胱氨酸单层膜,通过戊二醛交联带大量NH2基的聚电解质PAH,随后在PAH膜表面自组装一层纳米金粒子,以静电吸附作用固定IgG抗体,研制成一种新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界面,用于对相应抗原的检测.研究了PAH浓度及抗体固定化等实验条件的影响,探讨了传感器的主要响应特性与再生性能,并与戊二醛直接固定的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固定的抗体的活性较高,响应频率较大,检测的线性范围较宽,非特异性吸附小,能有效地改善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测限,而且容易进行传感器的再生. 相似文献
5.
6.
基于酪胺电聚合膜和纳米金自组装界面的甲状腺激素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酪胺聚合膜和纳米金为界面的甲状腺激素压电免疫传感器.先在晶振表面电聚合一层酪胺聚合膜,然后通过聚酪胺一端的氨基和纳米金之间的作用力在聚合膜表面自组装一层纳米金,再在纳米金上固定T4抗体,实现对T4的检测.考察了一些实验条件,如免疫反应时间,抗体浓度等对传感器响应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对T4在1.0~97.7 μg/dL范围具有很好的线性响应,并将此传感器与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和半胱氨吸附界面的传感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聚邻氨基苯甲酸/纳米金复合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水体中大肠杆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邻氨基苯甲酸/纳米金复合膜(poly-o-ABA/AuNP)为基底固载大肠杆菌抗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大肠杆菌与抗体之间的免疫反应构建了三明治夹心结构,以对苯二酚为电子媒介体,通过辣根过氧化酶(HRP)催化H2O2产生的响应电流对大肠杆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大肠杆菌的浓度在1.0×103~1.0×107cfu/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102cfu/mL.经过预富集过程,该方法成功实现了对河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将O型口蹄疫酶标抗体掺杂于有机-无机溶胶凝胶中,并修饰于聚硫菫的丝网印刷碳电极表面,从而制备一次性口蹄疫病毒抗原(FMDV-Ag)酶免疫传感器。试验中采用直接免疫分析法检测口蹄疫病毒抗原。根据免疫反应前后还原峰电流下降的百分率K值的大小实现对抗原的检测。在优化条件下,免疫传感器检测抗原的线性范围为77~388ng/mL,最低检出限为32ng/mL。免疫电极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重现性(RSD=5.6%)、稳定性(10d后电流响应为初始值的89.5%)和准确性(与AGP符合率为95%)。因此,该免疫传感器有望用于O型口蹄疫抗原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将分散在Nafion溶液中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该膜上电沉积一层铂纳米粒子,制成铂纳米颗粒修饰的碳纳米管Nafion膜电极(Nafion-MWNT-Pt/GCE),并吸附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构建电流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考察了Nafion-MWNT-Pt/GCE的电化学特性,发现沉积铂纳米粒子后,Fe(CN)6-3/-4电对在Nafion-MWNT-Pt/GCE上的氧化峰和还原蜂之间的电势差(ΔE)为179mV,小于未修饰铂纳米粒子的碳纳米管Nafion膜电极的ΔE(190mV),表明碳纳米管上电沉积的铂纳米粒子可加速电极的电子传递,电化学反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此外,铂纳米粒子尚具有良好的催化H2O2氧化的特性,H2O2在Nafion-MWNT-Pt/GCE上的计时电流响应明显增大。基于Nafion-MWNT-Pt/GCE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显示了良好的传感性能,其检测线性范围为2.1×10-5~7.6×10-3mol/L,检测下限为1.0×10-6mol/L。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多壁碳纳米管( MWNT)—Nafion和纳米金( GNPs)修饰金电极构建了一种简单、灵敏检测人端粒DNA的电化学阻抗传感器。首先将Nafion分散的MWNT滴涂于Au电极表面,再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将GNPs沉积到MWNT—Nafion修饰Au电极表面,以GNPs为载体固定人端粒探针DNA制备DNA传感器。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将传感器用于人端粒DNA的检测中,结果表明:目标人端粒DNA的线性范围为1.0×10-13~5.0×10-11mol/L,检出限(S/N=3)为2.5×10-14mol/L。采用MWNT为基底沉积GNPs修饰电极检测的灵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没食子酸在Nafion/单壁碳纳米管/聚(3甲基噻吩)复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Nafion分散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聚(3-甲基噻吩)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N/S/P/GCE),研究了没食子酸(GA)在此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0.1 mol/L pH 3.0的柠檬酸-柠檬酸钠(CBS)缓冲溶液中,N/S/P/GCE融合了SWNTs、P3MT和Nafion三者的优点,可以有效地催化没食子酸的电化学氧化,增强其氧化峰电流。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进行定量测定,GA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4.0×10-7~4.0×10-6mol/L和6.0×10-6~6.0×10-5mol/L两个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3和0.999 6,检测下限可达8.0×10-8mol/L GA。该方法可用于绿茶饮料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在玻碳电极(GCE)上自组装一层多壁碳纳米管(MWNTs),构建负电荷的界面,然后,静电吸附一层阳离子电子媒介体硫堇(Thi),再由共价键作用自组装一层纳米金(GNPs),壳聚糖(CHIT)混合溶液的复合薄膜,通过静电吸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制得过氧化氢(H2O2)生物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该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质,并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H2O2的催化还原作用。生物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H2O2浓度在8.2×10^-6~1.1×10^-3mol/L范围内呈现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8×10^-7mol/L,达到95%稳态响应时间约为15s。将此生物传感器用于H2O2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应用吸附法将IgG抗原固定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用于IgG抗体检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标记物,对苯二酚为底物,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IgG抗体与待测IgG抗体竞争电极表面固定的IgG抗原,建立了免疫竞争法检测IgG抗体的高灵敏度电化学分析方法。碳纳米管的大比表面积和电化学催化作用,提高了分子识别物质的固定量和电化学检测的灵敏度。工作电位为 0.030 V(vs.SCE)时,响应电流与IgG抗体浓度在0.30~1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1μg/mL。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聚合的方法将普鲁士蓝(PBl聚合在玻碳电极表面,再将石墨烯修饰在PB上面,然后再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将HAuCL直接还原成纳米金粒子,沉积在石墨烯表面,最后将羊抗人IgG抗体直接固定于该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用于人IgG抗原检测的非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研究了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人IgG抗原进行了测定。实验表明,此免疫传感器在含不同浓度人IgG的PBS溶液(pH6.98)中测定,响应电流与人IgG浓度在5.55~455.5n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0.9926,检测限为0.015ng/mL(S/N=3)。该免疫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响应时间快(5min)、稳定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基于抗体包被化学镀纳米金(AuNPs)和[Cu (bpy) 2 (ONO)]NO3配合物(CuL)共固定修饰玻碳电极(GCE)的安培免疫传感器,并用于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的检测。首先将GCE电极表面氧化形成羧基,进而键合上乙二胺。将此胺化电极浸泡在CuL和化学镀金溶液后, CuL可通过π-π堆积作用吸附到GCE表面,并在电极表面还原成30~50 nm的纳米金层(GCE|CuL/AuNPs)。将上述电极浸泡在CEA抗体(anti CEA)溶液中,利用AuNPs固定anti CEA,并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封闭剩余的AuNPs位点,由此构建了一类快速检测 CEA的无试剂安培免疫传感器(GCE|CuL-AuNPs /anti CEA-HRP)。由于HRP可以催化CuL和过氧化脲(CP)的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该电极在CP溶液中形成催化还原电流。当该传感器在37 ℃下,含CEA的pH 6.5PBS溶液中温育30 min后,随着温育液中CEA浓度的增加,电极表面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也增加,导致CuL 对CP 的催化电流下降。电流下降百分比I%与CEA浓度在0.1~80 ng/mL 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2 ng/mL(3σ)。由于采用化学镀法可以方便地在GCE表面制备纳米金膜进而包被抗体,并通过π-π堆积作用吸附CuL作为电子媒介体,故该免疫电极制备简单;采用可催化CP还原的HRP封闭AuNPs层多余位点,大大提高了电极灵敏度,有望用血清中痕量CEA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SiO2-亚甲基蓝(SiO2-MB)纳米复合物.SiO2-MB纳米复合物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纳米SiO2的性质,它能将MB的电子转移到电极表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减小了MB的渗漏.SiO-MB纳米复合物作为免疫传感器的媒介体使用,并采用壳聚糖(CS)包埋此复合物形成CS-SiO2-MB复合膜滴涂于洁净的玻碳电极(GCE)表面,然后在复合膜的表面固定纳米金(nano-Au)并吸附癌胚抗体(anti-CEA),制备出了性能良好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SiO2-MB纳米复合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在癌胚抗原(CEA)浓度为1~80 n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0.3 ng/mL(3倍信噪比).而且,该传感器制作简单,检测快速,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碳纳米管/壳聚糖膜/空壳纳米钯均匀致密稳定的修饰层,制备了用于测定葡萄糖的新型无酶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快速地实现电极与葡萄糖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有良好的稳定性。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葡萄糖,其响应电流与葡萄糖的浓度在2.5×10-7~1.5×10-6mol/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μA)=2.169c(μmol/L)+8.399×10-6,相关系数r=0.9872。 相似文献
19.
报道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为载体膜材料,研制成非酶标记的T4免疫传感器,并对载体膜材料的共聚方法及共聚物共聚比与传感器灵敏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