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付瑶  徐恪  苏辉 《软件学报》2016,27(S2):309-319
车辆共享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提高了汽车资源利用率.为了激励车辆共享,有关出行需求和出行者体验的研究势在必行.通过DBSCAN算法测量了城市内的交通需求聚集度,验证了车辆共享的可行性.确定了影响用户效用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基于Logit模型的数学模型以描述出行者体验和汽车资源利用率,预测出行者选择.同时,利用真实数据和调查结果,使测量和模型更加准确、真实.通过仿真实验,观测并分析了交通模式的演化过程及结果,发现城市出行需求量和交通需求聚集度是影响交通模式演化的主要因素.出行需求量需达到一定数值,演化才能达到稳定状态.城市出行交通需求聚集度越高,车辆共享的参与者则越多,其所获效用也越高.当出行需求量大于290,且交通需求聚集度大于0.9时,所有出行者都将选择车辆共享.最后,基于神州专车的出行数据,实验并观测了北京市交通模式的演化,发现若要在不加入经济因素或政策干预的情况下实施车辆共享,其交通模式将无法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有限理性出行者逐日出行中出发时刻及路径调整的出行行为,引入前景理论,分析出行者依据最大准点到达概率来选择出行时间预算,将此出行时间预算作为到达参考点,进而在给定参考点下选择前景值最大的路径出行,并利用前次流量分配结果调整下次出行时间预算,经过多次出行达到路网流量平衡及准点到达概率最大的稳定状态。基于出行时间预算和前景理论建立了双层模型进行路网逐日均衡配流,用遗传算法求解最佳出行时间预算,用相继平均法计算路径平衡流量。最后基于算例验证模型和算法,并设定不同的出行选择机制分析出行时间预算、路径前景值及准点到达概率三者间的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打车软件出现后对乘客打车行为的影响,揭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对乘客候车时间长短的变化规律,基于路网混合随机均衡模型理论,在考虑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司机搜索行为影响和随机变化的OD对需求条件下,构建基于弹性需求的打车软件随机用户均衡模型;然后结合乘客等车、司机空驶时间和可靠性计算模型,引入连续平均(MSA)算法和随机路径流量分配(Dial)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建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需求弹性下、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对会乘客候车时间及候车时间可靠性产生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提高非高峰期系统效率,针对城市轨道非高峰期客流结构特点,对非基本出行特征进行分析,借鉴物理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初步的非基本出行候车心理时间模型;借助随机过程,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关键参数进行分析,依托轨道交通供给特点,考虑保本运营限制,建立了以企业利益和出行者效益最大化的城市轨道交通非高峰期的多目标辅助决策模型;结合辅助决策要求,使可变权重的求解算法对决策结果有较为直观的表达,并结合算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大城市市民出行成本,缓解公交企业运力压力,提出一种智能交通出行OD(Origin Destination,出行地和目的地)的公交调度优化算法,以公交出行OD客流预测和计划排班发车时间间隔为出发点,运用公交出行OD客流推导理论,构建智能交通出行OD的公交调度优化模型。通过获取个人OD数据,利用单条线路公交OD方法,实现全市公交OD矩阵推算。根据全市公交出行OD推算结果,求解公交调度模型,解决智能交通调度多目标规划和公交线网优化问题。通过仿真模拟试验,分析智能公交排班计划评价指标,计算车辆营运效率占比:自动排班仿真数据为79%,实际运营数据为73%;统计车辆高峰时段与全天营运车次占比:自动排班仿真数据为36.75%,实际运营数据为37.37%,满足智能公交计划排班评价指标的要求,实例证明模型和算法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在路网中,为了使用户的出行时间降到最低,提出一个适用于多OD对的路网的动态用户均衡离散模型,并应用蚁群算法求解动态用户均衡问题.通过设计一个算例,利用仿真得出路网中的流量分配数据,并和二次规划Frank-Wolfe算法求解的流量分配数据进行比较,最后得出蚁群算法在求解动态交通用户均衡问题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陈磊  蔡铭  戴赟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2):3629-3633
针对现有的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存在实时路况数据源不足、可视化感知手段缺乏、交互协作能力薄弱等问题, 通过提升信息分享“端”的路况实景获取能力及信息分发“云”端的智能调度能力, 设计了一种面向实时路况移动感知的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交互模型MMTIS, 以及基于“云”端调度模型的实现算法, 进行了仿真实验及移动终端样机测试, 研制完成了一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并开展了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城市道路建设时序决策的鲁棒性,提出了城市道路建设时序决策优化的双 层规划模型。模型假定出行需求在一定范围内扰动,上层规划是在有限资金的约束下寻求各建设阶段的系统总出行时间与系统总出行时间对出行需求的灵敏度之间的综合最小值,下层规划为各建设阶段的随机用户均衡配流。文中推导出了系统总出行时间对出行需求灵敏度的计算式,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以一个测试路网为例,对基于系统总出行时间、基于灵敏度、基于系统总出行时间与灵敏度综合出行时间的决策优化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3种决策优化模型均可寻求到各自目标最优的城市道路建设时序,但在需求不确定的情景下基于灵敏度、基于系统总出行时间与灵敏度综合出行时间的决策优化结果更具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分析影响人们出行需求及行为的因素,并寻找其内在的规律性。在进行大量数据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通过SPSS软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相关影响因素,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私家车出行路线选择,交通信息发布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出行者更不愿意遇到交通事故或交通拥堵。通过分析动态交通信息背景下出行者交通出行行为的变化趋势,可以更好的缓解北京的交通拥堵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GIS的居民出行空间及交通网络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交通需求4阶段分析模型大多基于各类出行的起讫点调查(OD调查),建立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选择和流量分配的4阶段预测模式.由于缺乏关于出行者对道路及其周边相关评价等心理感知方面的考虑,从本质上,这是一种物质性的交通分析模型.基于人本主义思想,借助GIS工具,探讨了人本主义的交通调查和评估方法;最后选择小样本量的出行调查数据为实验,实现了居民微观行为空间、行为过程以及对沿路交通状况及土地利用特征的宏观综合模拟.  相似文献   

11.
交通路口中的各Agent之间的协调问题是一个博弈问题。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上,利用博弈学习思想,构建多智能体(multi-Agent)博弈学习协调算法,利用此学习协调算法对出行者行为分析并修正,实现城市交通路口的畅通,进而达到区域、全局的交通优化。最后通过实例仿真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有限理性的个体出行路径选择进化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出行者的信息集和理性层次的差异两个方面给出两种改进的“最优反应动态”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一个算例,得到了与利用复制者动态方程所求得的进化稳定策略一致的结果;然后,为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将出行者和路径数量扩充,构造了相应的算法,并将此算法及其复制者动态方程应用于一个规模较大的路网;最后,将不同机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实际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出租车自身的特殊性, 研究了实施拥挤收费政策过程中出租车是否也应进行拥挤收费。在收费费率已知条件下, 采用组合网络均衡模型描述了出租车拥挤收费前后对出行产生、模式划分、流量分配以及出行分布的影响, 构建了与之等价的最优化模型, 设计了求解模型的启发式算法, 比较了对出租车征收拥挤费前后的社会福利变化。算例表明, 收费前的社会福利总是明显大于收费后的, 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随着出行者时间价值(VOT)的增加而减小, 随着弹性灵敏参数的增加而增大。这一研究有助于为拥挤收费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滕振宇  武妍 《计算机工程》2003,29(20):63-65
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地铁运行控制问题的基于再励学习的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案,解决了多控制目标下列车控制问题,确保了列车准确运行。仿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结果表明,这种将模糊控制和再励学习相结合的智能控制方法综合用于列车运行控制是可行的,可以较好地保证舒适性、停车准确性和正点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旅客在国外旅游时由于语言不通,无法实时了解日常遇到的路牌、餐牌等信息的问题,基于ARToolkit和SURF算法,提出一种设计图文解说增强现实功能开发方法。经过实验测试,成功实现了对名画的图文解说,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智能城市交通系统由于缺少对个性化出行需求统一的认识,以及在实时路况信息计算、信息共享等方面能力上的不足。尚不能提供大规模的个性化出行服务。在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给出了一个统一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定义,然后设计了一个基于城市交通信息网格的个性化出行服务系统,重点探讨了其中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定制、个性化出行导航和个性化出行服务实现的关键技术。基于交通信息网格的个性化出行系统研究是提高城市交通出行效率并进而缓解交通压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When people find security systems difficult or unacceptable, it can result in bottlenecks, excessive operation costs, and shortcuts or workarounds that undermine security. Since 2001, airports worldwide have deploye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ecurity systems with biometric recognition. Some operate behind the scenes, for airport staff or cabin crew use. Airports have been deploying biometrics for travelers, too. Some systems are voluntary, whereas others are required, and store travelers' b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for inspection or record. Biometric systems should have user-friendly, intuitive interfaces that guide users in presenting necessary traits. Thus, we must ask whether current biometric systems in airports are usable.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手机定位信息的地铁乘客出行路径辨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轨道网络环境的下出行路径选择问题,传统方法采用理论推算往往与实际偏差较大。基于手机定位信息的出行路径辨识方法,利用手机用户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产生的信令事件数据,根据其在地铁中的正常位置更新规则得到出行路径,针对信令数据存在缺失的情况,以用户的其他信令事件数据及K短路校核法,对路径的有效性进行检测,进而得到实际出行路径。实测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得到的用户出行路径与真实路径偏差较小。。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treats of an estimation problem of an occupation probability of some targets in a Tegion M by an infra-red detector followed by a threshold device in a satellite.

First, a successive estimation scheme is proposed for an estimation problem of an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signal 1 of the 1,0 type binary signal sequence disturbed by some noise. The estimate obtained by this scheme is shown to converge to the true value with probability one and in the mean square. Then, as an application of this scheme for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an estimation scheme for an occupation probability is proposed. Two examples illustrating the scheme for an occupation probability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0.
In the geometric theory of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 the notion of a distribution and the dual notion of codistribution play a central role. Many results in nonlinear control theory require certain distributions to be integrable. Distributions (and codistributions) are not generically integrable and, moreover, the integrability property is not likely to persist under small perturbations of the system. Therefore, it is natural to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approximating a given codistribution by an integrable codistribution, and to determine to what extent such an approximation may be used for obtaining approximate solutions to various problems in control theory. In this note, we concentrate on the mathematical problem of approximating a given codistribution by an integrable codistribution. We present an algorithm for approximating an m-dimensional non-integrable codistribution by an integrable one using a homotopy approach. The method yields an approximating codistribution that agrees with the original codistribution on an m-dimensional submanifold E0 of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