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刻面描述的检索方法的不足,引入领域本体,提出领域本体和刻面描述相结合的构件检索模型,并对所提出的构件检索模型中的构件检索过程进行研究。分析语义推理过程,提出基于本体和刻面描述相结合的检索算法。最后,构建一个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构件检索的系统对所提出的构件检索机制的检索效率进行验证分析。验证结果表明,领域本体与刻面描述相结合可以提高构件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领域本体的概念,分析了构件自动化组装的阶段和方面,给出了一个基于领域本体的自动化构件组装原型系统(ontology based automated assembly system,OBAAS),介绍了系统整体框架,并对该系统的基于领域本体的构件分类引擎,构件检索匹配和构件接口匹配验证模块的实现思想进行了详细说明,给出了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在领域本体基础上对构件的分类的算法、基于领域本体的构件检索和匹配算法,以及部分数据结构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领域本体的软构件检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刻面分类检索软构件的查准率,结合领域本体,提出了支持自然语言检索的软构件检索过程模型.该模型抽象了领域知识,形成领域本体库,用于匹配用户检索使用的自然语言,提供领域内一致认可的检索术语.该术语然后与软构件描述库中的软构件描述术语进行匹配,进而从软构件库中检索软构件.软构件描述库采用了刻面分类方法.ATS软构件检索实验结果表明,较之于传统的刻面分类方法,该检索策略既提高了检索精度,又增强了检索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语义检索是解决目前构件查准率和查全率不高的最好方法之一。该文研究了基于语义检索的构件库技术,能在构件入库时完成基于本体的构件语义描述,在检索时复用领域本体,实现构件隐含语义推理和匹配,检索出传统算法难以检索到的构件,为设计实现具体面向语义检索的构件库系统提供了一个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本体的构件功能检索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已经成为软件工程研究领域和软件开发实践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在构件的描述与检索中引入本体,可以更好地表示构件间的语义信息,同时使得构件过程描述与检索成为可能.在研究基于本体的构件描述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构件功能检索过程,为使用构件进行软件开发的用户提供了一种按照所需功能进行构件检索的方法,同时,由于利用知识语义上的匹配,为查全率和查准率提供了更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刘云城 《福建电脑》2009,25(11):87-87,118
构件如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被快速高效地检索、复用,已经成为构件库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OWL的构件库检索技术,重点探讨了本体技术以及如何利用OWL描述语言来实现构件描述,以及基于本体描述基础上的构件检索。  相似文献   

7.
为了消除自然语言对构件文本信息描述的二义性以及增强术语间的语义关系,文中采用领域本体的思想,给出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领域本体的软件构件聚类模型和基于该模型的聚类算法。该模型通过分析领域的共同概念,形成领域本体知识库,提供领域内一致认可的术语,用于匹配对构件文本描述所使用的自然语言。给出的算法通过与基于传统空间向量的K—Means算法分析比较,验证了该算法是有效的,实现了对软件构件更合理的聚类,提高了构件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义扩展的构件描述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构件模型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的构件描述模型缺乏语义描述的支持,在刻面分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语义扩展的构件描述模型,采用OWL本体语言对构件本体的知识框架做了描述,并将此构件模型应用于教学评估系统,构造出了基于语义的软件构件检索体系构架,实现了对领域构件进行语义查询的目的.通过实验证明,该模型提高了构件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传统的软构件检索技术的研究,在刻面分类检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的软构件检索方法,这种方法利用领域模型和领域本体对构件检索进行语义上的扩展。具体描述了该方法的设计思想和过程模型,然后利用该方法构造出了基于语义的软构件检索体系构架,实现了对领域构件进行语义查询的目的,提高了构件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相似文献   

10.
根据构件检索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领域本体,对现有的构件描述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语义的构件检索模型及相应的概念语义匹配算法。通过试验分析,此算法提高了构件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相似文献   

11.
地名本体属于地理信息领域本体范畴,是维护地理要素位置的本体,在地理空间语义网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为地理信息与资源的发现提供便利.从基于地理空间语义网的日常地理信息查询需要出发,设计了地名本体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名本体实例存储数据库模式,实现了基于Geodatabase的地名本体实例数据存储.通过地名本体模型的构建,探讨语义网条件下的地名本体模型设计与地名本体实例化问题,对于实现地理要素数据组织与关系表达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体是知识共享的重要工具,也是知识图谱的上层结构。随着数据规模和本体复杂性的增长,本体理解与应用日益困难。本体摘要作为缩小本体规模的一项技术,为加速本体理解与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给出了本体摘要的不同定义;对本体摘要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介绍了本体摘要评估的指标体系;最后提出本体摘要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体合理有效的存储是保证本体共享利用的前提,现有的关系数据库本体存储模式在存储本体后会出现查询推理效率低、维护困难等问题。文中在分析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本体类和属性的特点,给出了本体存储模式的设计原则,并基于该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本体存储模式。该模式针对本体描述语言的特点,将本体查询常用的信息存放在不同的表中。整个模式易于理解,结构稳定,并且减少了本体查询时进行表连接的代价,提高了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本体算法采用启发式的方法来计算语义相似度,而随着本体处理数据量的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机器学习方法被用于本体函数的获取。稳定性是本体学习算法的必要条件,它要求在本体样本集做轻微改动的情况下不会对得到的最优本体函数产生本质的改变。文中研究了在本体样本集的依赖关系由图结构决定的框架下,本体学习算法的稳定性和对应的统计学特征。首先对传统的PO和LTO一致稳定性条件进行分析;其次在大样本情况下扩展一致稳定性条件,提出Pk和LkO一致稳定性并得到相关的理论结果;最后把替换本体样本和删除本体样本两种样本进行变换组合,提出在大本体样本前提下的组合一致稳定性概念,并利用统计学习理论的方法得到一般结果。此外,在各类稳定性条件下,对满足m-独立条件的本体学习算法的广义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体合理有效的存储是保证本体共享利用的前提,现有的关系数据库本体存储模式在存储本体后会出现查询推理效率低、维护困难等问题。文中在分析现有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本体类和属性的特点,给出了本体存储模式的设计原则,并基于该原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本体存储模式。该模式针对本体描述语言的特点,将本体查询常用的信息存放在不同的表中。整个模式易于理解,结构稳定,并且减少了本体查询时进行表连接的代价,提高了查询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叙词表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利用现有术语丰富的叙词表构建领域本体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减少构建领域本体的工作量.通过基于<农业科学叙词表>构建果树学领域本体的实例,对一种基于叙词表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叙述,该方法分为3个阶段,即领域本体的信息收集和分析、领域本体的详细设计、领域本体的表示,其中详细设计是核心,该阶段将叙词表中出现的核心词汇、语义关系转化到本体中,并补充了更丰富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数据的本体概念抽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Ontology)在知识管理及语义网(Semantic Web)中越来越重要,但建造本体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建造完成后本体的维护对知识管理者来说也是费时的工作。自动创建领域Ontology可以克服手工方法的不足,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而概念是本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半结构化的Web文档中自动抽取概念的效率和准确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自动建造的本体的质量,提出一种自动的本体概念抽取模型,此模型不依赖于领域词典或核心本体,并且能达到快速有效地通过对中文Web文本挖掘自动地构建及更新领域本体概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自动化地获取网络资源中的领域本体可以缩短本体的构建周期,但自动化的本体扩充还是本体工程中的一个挑战,其难点主要在于如何抽取术语并在新术语和已有本体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为此,提出了一个基于启发式规则的本体自动化扩充方法。该方法从网络资源中抽取自然语言文本,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文本预处理,采用优先匹配对象属性的方式挖掘领域知识术语,然后通过启发式规则匹配术语的方式进行本体扩充,最后进行一致性检测。采用上述方法实现了一个基于Web的本体扩充工具。以城市景观信息核心本体作为研究案例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在扩充实例时具有较高的查准率和查全率,表明其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Representation of and reasoning with temporal knowledge are fundamental in information systems that involve changes and actions. To build such systems, a time ontology is demanded. The development of a time ontology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ffort to realize the Semantic Web. Nevertheless, our practice shows that any practical time ont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a specific calendar, culture or history. To this end, this paper presents a Chinese time ontology for knowledge systems and web services which involve temporal entities or temporal properties. First, we define a base time ontology. As a core component, it consists of a time system, a timing system, a Gregorian timing system, and a timing ontology. Upon this base ontology, other parts of the Chinese time ontology are finally constructed, includ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iming system, temporal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idiosyncratic ways, and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emporal entities in the Gregorian timing system and temporal entitie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iming system. We will argue that the base time ontology is not only a basic and integral part of the Chinese time ontology, but also a base for constructing other time ontologies.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多数本体构建工具只支持手工构建,造成本体构建效率极低、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知识的动态及时更新和维护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领域本体自动构建的框架系统,通过对企业已有数据库及相关领域中大量的知识进行本体学习,实现配置领域本体自动(或半自动)构建,给出不同数据源结构中的本体概念抽取、概念间语义关系抽取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