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动态口令认证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用户密码被盗而带来的巨大损失。文章在基于挑战/应答认证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口令的认证机制,并介绍了静态口令与动态口令的区别,论述了用动态口令设计身份认证的原理,提出了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动态口令认证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用户密码被盗而带来的巨大损失.文章在基于挑战/应答认证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态口令的认证机制,并介绍了静态口令与动态口令的区别,论述了用动态口令设计身份认证的原理,提出了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融入混沌理论的一种OTP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喆  方勇 《计算机工程》2007,33(7):160-162
身份认证中广泛使用了一次性口令机制。该文分析了一种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将混沌理论中混沌序列的技术应用到一次性口令当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一次性口令方案,该方案实现了双向认证,并在认证时间和存储空间上的开销得到了优化,提高了认证的强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李辉  刘文军 《计算机应用》2006,26(Z2):104-106
身份认证在网络应用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态口令身份认证弥补了传统口令身份认证的不足,是一种更安全的身份认证机制.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出现,为信息提供了更安全的加密方法.将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应用于身份认证系统,提出了一种挑战/应答方式的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混沌理论的网络安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混沌理论的网络安全技术采用一次性口令的双因素企业级网络访问认证,重点是网络口令确认,结合服务器端、其它安全授权等。系统工作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主要由“认证服务器”和“电子令牌”组成。具有身份鉴别、安全审定、非法登录报警等功能,是传统网络安全产品强有力的助手、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网络安全与身份认证技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认证就是证实用户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相符,以防止非法用户通过身份欺诈访问系统资源的过程。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技术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管理简单、成本便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次性口令就是在登录过程中加入不确定因素,使每次登录传送的认证信息都不相同,以提高登录过程安全性。本文设计了一个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系统,对网络结构工作流程密码算法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安全保密中的认证是用于鉴别用户身份的。常规的基于口令的认证机制不具备防口令猜测性,为此,本文提出了带惩罚因子的认证方案,通过对输入错误的分析,区分真正用户与入侵者进而对可能入侵者施行罚性的输入。此外,为了防止窃密者通过观察操作者的动作来获取口令,提出了动态口令输入法。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智能卡的口令认证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聪娥  曹守见  李立新 《计算机工程》2004,30(7):104-105,163
给出了一个基于智能卡的远程访问口令认证方案,它能够对登录口令进行检验而不需要检索口令表。它利用了公钥密码系统的签名特性,其安全性依赖于离散对数问题和因数分解问题。特点是网络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其口令,通过对口令增加时间戳还可抵抗重放攻击。  相似文献   

9.
谭良  周明天 《计算机应用》2007,27(5):1070-1072
用户登录身份认证是建立操作系统可信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系统采用口令、智能卡、USBKEY,甚至还采用了指纹、虹膜等认证方式来确认用户的身份,除了存在密码容易被遗忘、猜测、截获等一系列安全隐患外,还存在身份信息的存储安全和单向认证问题。基于可信计算联盟的规范,分析了操作系统用户登录传统认证方式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用户登录认证方式:基于可信平台模块(TPM)的用户登录可信认证。该认证方式是利用PC机USB接口外接TPM,将用户的身份信息、相关的密钥信息等存储在TPM中,并利用USBKEY技术、动态的口令技术来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可信。该认证方式克服了操作系统用户登录传统认证方式的缺陷,支持双向认证,为计算机获得更高的安全保障,进一步建立可信计算环境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种高效安全的动态口令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静态口令身份认证技术有更高的安全性.基于ElGamal公钥密码体制和挑战-应答机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结合智能卡和指纹特征的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方案,实现了服务器和用户之间的双向认证,该方案能够有效地防止重放攻击,并且可以抵御假冒服务器攻击.  相似文献   

11.
混沌系统由于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而能产生数量众多、非相关、类随机而又确定可再生的混沌信号,而超混沌序列作为一种特殊的混沌序列,由于其更好的随机性和复杂性,更适合作为密钥序列。动态口令是较安全的网络身份认证机制,口令一次一变,无法预测和跟踪,难以窃取,能防止消息的重放攻击,从而保证了用户安全。基于超混沌系统的身份认证技术,采用"一次一密"的动态口令校验,把生成的混沌序列作为用户的身份标识序列,任何人伪造他人身份标识序列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B/S 模式下公共网络中进行身份认证的安全问题,设计了使用静态口令和动态口令结合进行一次一密身份认证的方案,它将认证服务器与应用程序服务器分离,使静态口令认证在安全通道内进行,有效保障口令的安全。动态口令认证采用著名的Schnorr 身份认证协议,其私钥采用复杂的混沌序列生成以确保密钥敏感安全性,结合Java Applet 技术对公共网络上传输的信息采用对称DES 算法加密,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方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安全保障性。  相似文献   

13.
PPTP协议可以较好地保证VPN中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但是传统的静态密码在身份认证时依然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针时VPN的安全需求,提出了基于混沌理论的一次一密动态密码,构造了基于混沌理论的用户身份"指纹"的认证算法以及身份认证双方的混沌同步算法,把演化、发展的混沌序列作为用户的身份"指纹",实现了身份"指纹"的无约定动态变化,增强了VPN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在基于混沌的三方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中,用户通过低熵的口令实现相互认证和共享会话密钥,以避免在身份认证过程中公钥基础设施或存储用户长期密钥的安全威胁。通过分析Lee提出的基于混沌映射的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发现其协议不能进行口令变更,而且仅适用于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两方通信。为了改进此方案,提出两个基于切比雪夫混沌映射的用户匿名三方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包括基于时钟同步的密钥协商方案和基于随机数的密钥协商方案。其中基于时钟同步的用户匿名三方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通信量少,基于随机数的用户匿名三方口令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更容易实现。两个方案的优点是用户仅选择一个简单的口令进行相互认证和密钥协商,服务器不需要再保护用户口令表,避免了口令相关的攻击,而且在相互认证过程中用户使用临时身份和哈希函数,实现用户匿名性,在增强协议安全性的同时,减少了通信过程中消息的数量,提高了协议的执行效率,具有完美前向安全,并用BAN逻辑证明了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ECC的双因素身份认证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消除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身份认证的安全隐患和基于动态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的安全漏洞,提出在椭圆曲线加密体制下,将指纹识别技术和动态口令技术结合起来的增强型双因素身份认证方案。研究动态口令随机数生成器、动态口令及指纹序列的加密方案的设计,并对认证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强用户身份认证机制的安全性,在传统的口令认证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击键特征用户认证方法。该方法利用模糊逻辑对用户输入口令的键盘特征进行分析鉴别,并结合用户口令进行用户身份认证。该方法有效弥补了传统的口令机制易被攻击的缺点,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用户身份认证作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目前防水墙认证主要采用传统的静态密码认证,在身份认证过程中易被窃取,严重危及企业内部信息安全.针对防水墙身份认证的安全需求,提出了扩展硬件身份及基于混沌理论的一次一密动态密码相结合认证,建立基于VPN的网络安全传输通道,实现了身份认证的无约定动态变化,增强了防水墙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安全单钥管理技术,在客户机和认证中心两端建立加密和认证协议,将用户在客户机端输入的静态口令和认证系统自动生成的静态口令,通过密钥元素代替表,代替成一次一变的认证密钥,再生成动态口令实现身份认证,从而,建立基于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19.
常用的口令认证机制及其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口令认证技术是最常用的身份认证技术,它可以分为两大类:静态口令和动态口令,而且动态口令的实现方法很多。本文初步介绍了典型的静态口令和三种动态口令的基本形式和特征,并对它们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以便读者了解不同的口令认证技术的特点和优劣,在选择具体口令认证技术时有个参考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