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字图像的盲取证技术由于不依赖任何预嵌入的信息来鉴别图像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优势,正逐步成为数字媒体安全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由于JPEG图像是目前最流行的图像格式,并且块效应是JPEG图像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块效应特征对JPEG图像的真伪进行盲取证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对目前国内外利用JPEG图像编码特性的盲取证方法进行归类分析;然后重点针对利用块效应特征的JPEG图像盲取证技术展开讨论,详细介绍并总结了基于块效应测度和基于块效应网格提取的两类盲取证算法的核心思想和局限性;最后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数字图像取证技术是一门不依赖任何图像先验知识而对图像来源和内容真实性进行认证的新兴技术。重采样检测是数字图像取证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详细分析对比了两类图像重采样盲检测算法:基于期望值最大化的重采样检测和基于差分周期特性的重采样检测,并对当前应用和后续研究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抽样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模糊取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图像被动盲取证技术是对图像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鉴别.图像遭受篡改操作后,为了消除图像伪造在拼接边缘产生畸变,伪造者通常会采用后处理消除伪造痕迹,其中,模糊操作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因此提出了一种针对人工模糊的取证方法.首先,利用非抽样Contourlet变换分析图像边缘点特征进行边缘点分类;然后通过统计正常边缘点与模糊边缘点之间的差异鉴别模糊边缘;最后引入局部清晰度来区分人工模糊与离焦模糊,从而最终标定人工篡改边缘痕迹.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图像人工模糊篡改操作,较为准确地定位图像篡改边界.伪造图像边缘模糊越严重方法的检测效果越好.与其他模糊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具有像素级别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4.
文中针对静态取证中存在的证据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问题,提出将取证技术结合到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智能代理技术对所有可能的计算机犯罪行为进行实时的动态取证.重点研究了基于数据挖掘的多智能代理动态取证系统模型,以及在该模型下的基于智能代理的数据获取和基于数据挖掘的动态数据分析.这些对提高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动态取证系统的有效性、可适应性、可扩展性、智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将数字取证服务外包给云有利于满足公众和各类机构的鉴别服务需求,也是数字取证技术发展的必然。然而这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在已有的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上,给出了具有隐私保护能力的数字图像取证云平台的系统框架,并对Copy-move检测、图像来源鉴别和基于自然图像统计特性的篡改检测3种数字图像取证技术给出了隐私保护实现框架,进而探讨了隐私保护的数字图像取证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吴首阳  刘铭 《计算机仿真》2010,27(6):258-261,266
针对真实图像检测问题,通过图像处理和编辑软件可以方便地修改数字照片,而数字图像真伪的盲取证技术正是为了解决检测中各种信任危机.通过研究JPEG压缩过程中的量化相关性特征,提出一种基于量化相关性测度的真伪图像盲检测方法,能够检测JPEG图像的真伪,并标定修改区域.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对不同压缩参数的图像进行检测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待检测图像经历过多次不同质量因子的JPEG压缩,方法同样具有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联合OC-SVM和MC-SVM的图像来源取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现有图像来源取证方法在相机样本较多时准确性较差、无法对未知模型的图像来源取证以及可扩展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类和多类支持向量机联合的图像来源取证方法.算法利用协方差的统计相关性提高了CFA插值系数的估计精度,并以SFFS算法选择的特征作为分类器输入.采用OC-SVM(一类支持向量机)和MC-SVM(多类支持向量机)联合的策略进行图像来源分类,有效地解决了对未知模型图像来源的鉴别问题以及可扩展性差的问题.实验表明,该方法对28种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来源取证,能够达到平均90.4%的鉴别正确率,同时对于3种训练模型以外的未知相机模型拍摄图像,能够达到平均79.3%的检测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振铃效应分析的图像锐化取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图像盲取证算法,用于检测经历过锐化处理的伪造图像.该算法基于对图像边缘振铃效应的深入分析,设计了一种有效的振铃效应描述与测度算法,通过构建效应强度分布图和提取振铃响应特征,实现对图像锐化操作历史的鉴别和操作痕迹的指证,进而为图像的完整性分析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估计图像的锐化操作历史,可作为一种可靠的锐化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9.
钟秀玉 《微机发展》2005,15(12):173-176
文中针对静态取证中存在的证据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问题,提出将取证技术结合到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智能代理技术对所有可能的计算机犯罪行为进行实时的动态取证。重点研究了基于数据挖掘的多智能代理动态取证系统模型,以及在该模型下的基于智能代理的数据获取和基于数据挖掘的动态数据分析。这些对提高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动态取证系统的有效性、可适应性、可扩展性、智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申铉京  李梦臻  吕颖达  陈海鹏 《计算机科学》2015,42(6):135-138, 161
针对现有的计算机生成图像盲鉴别算法选用的分类特征维度较高、通用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二进制计数模式的计算机生成图像盲鉴别算法.首先,将原始图像由RGB颜色空间转换为HSV颜色空间;然后,提取HSV颜色空间图像及其下采样图像的局部二进制计数模式矩阵,求取矩阵归一化直方图;最后,将上述直方图作为分类特征送入SVM分类器,实现计算机生成图像的盲鉴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鉴别自然图像和计算机生成图像,与现有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识别率和较低的特征维度.  相似文献   

11.
数字多媒体取证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数字多媒体取证是信息安全一个刚刚兴起的研究领域,研究数字多媒体取证技术对确保多媒体数据的可靠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数字图像取证为代表,从篡改检测、来源辨识、真实性鉴定、设备成分取证以及多媒体取证方法的可靠性等五个方面对现有数字多媒体取证技术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典型算法,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给出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快速发展,并在图像生成和图像编辑技术等多个方面取得成功应用。然而,若将上述技术用于伪造身份或制作虚假新闻,则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多媒体取证领域的研究者面向GAN生成图像已提出了多种被动取证与反取证方法,但现阶段缺乏相关系统性综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阐述本领域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分析自然图像采集与GAN图像生成过程的区别。根据上述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现有GAN生成图像的被动取证技术,包括:GAN生成图像检测算法,GAN模型溯源算法和其他相关取证问题。此外,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介绍基于GAN的反取证技术。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当前GAN生成图像被动取证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本文根据对现有技术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现阶段,GAN生成图像的被动取证技术已在空间域和频率域形成了不同技术路线,较好地解决了简单场景下的相关取证问题。针对常见取证痕迹,基于GAN的反取证技术已能够进行有效隐藏。然而,该领域研究仍存在诸多局限:1)取证与反取证技术的可解释性不足;2)取证技术鲁棒性和泛化性较弱;3)反取证技术缺乏多特征域协同的抗分析能力等。上述问题和挑战还需要研究人员继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电子取证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子数据取证对案件侦破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电子数据具有易失性、易破坏性等特点,需要取证人员具备专业的电子取证技术和方法,才能最后分析出有用的证据,保证案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详细分析三种取证技术和方法:基于Windows的电子取证、基于智能手机的电子取证,基于网络的电子取证,其中基于智能手机的电子取证包括Android手机和iPhone手机,并提出电子取证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数字音频篡改被动检测是指不依赖任何预先嵌入的信息来鉴别数字音频真伪的技术,其最主要研究内容是判定数字音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司法取证、新闻公正、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领域内相关综述主要从数字音频主动、被动取证总体框架开展,并未专门针对数字音频篡改被动取证研究进行系统全面总结,且涉及被动取证部分存在时效性不足的问题。据此首先总结了数字音频篡改被动检测的任务模型和取证框架,接着依据篡改手段、检测策略、所使用的统计特征及模型,将目前的数字音频篡改被动检测方法分为四类:基于篡改操作的检测方法、基于数字音频重压缩的检测方法、基于录音设备和音频录制环境的检测方法、基于数字音频信号自身统计特性的检测方法,然后分析了每种方法所采用的典型算法和扩展手段,并对不同检测算法进行性能比较,然后对这四类方法的检测特点和使用范围进行总结。最后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的主要成果,总结了数字音频篡改被动检测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像重压缩检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由恶意篡改图像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能够对图像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判断的数字图像取证技术显得尤其重要。篡改图像必然会经过重压缩这一步骤,因此数字图像重压缩检测能够为数字图像取证提供强有力的辅助依据。文中对数字图像重压缩检测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了数字图像重压缩检测的技术框架,详细阐述了无损图像压缩历史检测、有损压缩图像双重压缩检测、有损压缩图像多重压缩检测以及其他格式的重压缩检测的取证算法和思路,对现有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和评价。然后,总结了图像重压缩检测的应用。最后,分析了数字图像重压缩检测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Digital visual media represent nowadays one of the principal means for communication. Lately, the reliability of digital visual information has been questioned, due to the ease in counterfeiting both its origin and content. Digital image forensics is a brand new research field which aims at validating the authenticity of images by recover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history. Two main problems are address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imaging device that captured the image, and the detection of traces of forgeries. Nowadays, thanks to the promising results attained by early studies and to the always growing number of applications, digital image forensics represents an appealing investigation domain for many researchers. This survey is designed for scholars and IT professionals approaching this field, reviewing existing tools and providing a view on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of digital image forensics.  相似文献   

17.
数字图像取证是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手写体图像方面,现有的取证算法对于图像采用各种重采样技术的篡改,其检测效果并不理想.在本文中,我们根据源区域和篡改区域的特征值不变性,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盲取证算法.该算法实现了手写体图像篡改的自动检测和篡改区域的定位,并且比现有的重采样检测方法对相同的手写体图像具有更好的检测率,尤其是在图像中的字有模糊、缺损的情况下检测的优势更明显.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经过各种重采样处理的手写体图像,该算法比现有取证算法的检测率高20%,当虚警率小于1%时,本算法的检测率达96.9%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网络环境下电子证据分散、取证分析效率低、协作难度大等问题,在分析计算机犯罪特点以及当前数字取证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基础上,针对数字取证与分析的协同需求,设计了一种具有正循环反馈机制的云计算支持下的协作式数字取证模型,并详细论述了其设计思想和体系架构.最后,研究了模型的系统实现方法、电子证据云存储调度策略、基于封锁机制的并发分析任务调度.实验表明,协作式数字取证技术可有效提高数字取证工作效率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角点是展现局部图像特征的关键要素,但传统图像角点特征取证检测方法精度低,无法有效的解决角点特征图像中模糊、缺失等问题。为此,对面向图像角点特征取证的人工智能检测进行研究。通过在不同干扰情况下对图像做简化处理,完成特征取证。采用掩模平滑方法将提取出图像角点做增强处理,最后利用人工智能中链码和与差算法对图像做检测。结果表明,面向图像角点特征取证的人工智能检测精准度较高,可以有删除假图像角点,使用结果更贴近真实情况,具有较高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