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能快速有效地识别出应用层DoS攻击, 提出一种基于HMM的应用层DoS攻击检测方法。该方法以应用层协议关键词和关键词之间的时间间隔作为输入, 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来快速检测应用层DoS攻击。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应用层上的多种DoS攻击都具有很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Multi-stream Combined隐马尔柯夫模型源端检测DDoS攻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健  李强  张原 《计算机应用》2007,27(8):1884-1887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综合考虑多维观测特征的DDoS攻击源端检测方法。该方法引入S-D-P特征概念,并抽取TCP/IP包头中的标志位和ID字段构成多维观测特征,采用Multi-stream Combined隐马尔可夫模型(MC-HMM)在源端网络检测DDoS攻击。大量实验表明,MC-HMM方法克服了基于一维观测特征的检测算法信息量过小的固有缺陷,能够有效降低检测的误报率和漏报率,提高DDoS攻击源端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恶意用户对Web系统的攻击行为,提出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HMM)的SQL注入攻击检测方法。利用HMM模型对隐状态的描述能力完善Web用户行为模型,该方法能够基于自定义日志做出SQL注入的预测而无须捕捉用户提交的敏感信息,采用概率分析和偏离度分析的方法,得到用户SQL注入可能性的综合评价,从而发现潜在威胁,提升对目标Web应用的攻击检测能力。此外采用K-means和FCM两种方法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在Web系统SQL注入攻击检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季燕 《计算机科学》2013,40(7):129-130,161
目前应用层DDoS攻击严重危害互联网的安全。现有的检测方法只针对某种特定的应用层DDoS攻击,而不能识别应用层上其它的DDoS攻击。为了能快速有效地识别出多种应用层DDoS攻击,提出一种基于请求关键词的应用层DDoS攻击检测方法,该方法以单位时间内请求关键词的频率分布差和个数作为输入,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来检测应用层DDoS攻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应用层上的多种DDoS攻击都具有很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隐写信息的攻击检测中,为了保护数据的隐私,需要加入大量伪装隐私对数据本质特征进行隐藏,使得被攻击后的攻击特征也被覆盖,导致特征淡化.传统的攻击检测几乎都是对固定攻击特征进行检测,无法检测隐写信息的安全.提出利用多层次加权模型的网络隐写信息传递系统攻击检测方法.搜索网络隐写信息传递中的可能攻击事件,针对搜集的攻击事件进行建模,获取信息隐藏状态下,遭受攻击的衡量标准,建立网络隐写信息传递系统攻击数据集合,得到攻击检测模型,实现网络隐写信息传递系统的攻击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进行网络隐写信息传递系统的攻击检测,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攻击意图的复合攻击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侵检测系统仅能检测到攻击,但不能预测攻击者下一步的攻击.分析了基于攻击行为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攻击意图的复合攻击预测方法.该方法使用抽象的攻击意图表示复合攻击,采用扩展的有向图表达攻击意图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攻击匹配的攻击意图框架,在复合攻击预测算法中引入了攻击检测度和攻击匹配度两个概念.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block-DCT域隐写,基于马尔可夫链模型(Markov Chain Model,MCM),提出了一种新的盲隐写分析算法。该算法分析研究了DCT系数的分布特点和统计特征,采用隐马尔可夫树(Hiding Markov Tree Mode,HMT)模型,实现了载体图像的预测;基于MCM构建二阶马尔可夫经验转移矩模型,捕捉块内和块间DCT系数的相关性,提取经验转移矩阵对角元素作为特征向量,构建特征向量夹角作为检测秘密信息是否存在的依据。实验结果证明:该检测方法比普通的隐写算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提出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 )的态势评估方法。以入侵检测系统的输出(报警事件)为处理对象,采用隐马尔可夫随机过程作为分析手段,建立描述网络系统受到攻击后安全状态转移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Baum‐Welch (BW)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使用量化分析方法得到整个网络态势的定量评价。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网络的安全态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信息系统不仅面临着外部攻击的威胁,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系统内部的威胁。本文针对系统内部攻击,首先对信息系统的内部威胁和内部攻击进行简要阐述和分析。基于用户操作行为的一般规律,提出几种检测模型,通过对比检测结果找出检测效果好的检测模型。基于SEA公开数据集,采用词袋、TF-IDF、词汇表以及N-Gram几种方法进行特征提取,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检测模型,包括XGBoost算法、隐式马尔可夫和多层感知机(MLP)。结果显示:测试样本采用词袋+N-Gram特征模型和XGBoost学习算法的精确率和召回率较高,检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针对政府机构、工业设施、大型公司网络的攻击事件层出不穷, 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稳定、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的全局性问题。高级持续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 APT)逐渐演化为各种社会工程学攻击与零日漏洞利用的综合体, 已成为最严重的网络空间安全威胁之一, 当前针对 APT 的研究侧重于寻找可靠的攻击特征并提高检测准确率, 由于复杂且庞大的数据很容易将 APT 特征隐藏, 使得获取可靠数据的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如何尽早发现 APT 攻击并对 APT 家族溯源分析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 本文提出一种 APT 攻击路径还原及预测方法。首先, 参考软件基因思想, 设计 APT 恶意软件基因模型和基因相似度检测算法构建恶意行为基因库, 通过恶意行为基因库对样本进行基因检测, 从中提取出可靠的恶意特征解决可靠数据获取问题; 其次, 为解决APT攻击路径还原和预测问题, 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对APT恶意行为链进行攻击路径还原及预测, 利用恶意行为基因库生成的特征构建恶意行为链并估计模型参数, 进而还原和预测 APT 攻击路径, 预测准确率可达 90%以上; 最后, 通过 HMM 和基因检测两种方法对恶意软件进行家族识别, 实验结果表明, 基因特征和 HMM 参数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入侵检测系统对恶意软件进行识别和分类。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复合攻击的网络攻击预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灿  阎保平 《计算机工程》2011,37(5):172-174,178
网络攻击以复合攻击形式为主,但当前的安全设备只能检测无法预测。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攻击效用的复合攻击预测方法,通过该方法识别攻击者的最终意图,并预测攻击者下一步可能进行的攻击行为。该方法利用攻击意图描述复合攻击过程,建立基于攻击意图的复合攻击逻辑关系图,引入攻击效用的概念,表示入侵者在攻击过程中完成每步攻击所获得的收益大小,是复合攻击预测的参考。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马健 《微处理机》2010,31(1):37-40
复合攻击已经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形式之一,入侵检测系统仅能检测到攻击,但不能预测攻击者下一步的攻击。分析了传统攻击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攻击效用的复合攻击预测方法,以攻击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为每种攻击分配一个攻击效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攻击预测,识别攻击者的最终意图和预测其下一步将要进行的攻击。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检测到攻击,但不能预测攻击者下一步的攻击。本文分析了基于攻击为预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弱点的攻击预测方法。该方法使用报警关联方法建立报警关联图,然后利用网络弱点和攻击的关系预测攻击者的下一步攻击。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海岸防御战斗中敌机主攻方向的模糊预测关系到战役的胜败.论文探讨了其模糊预测方法,在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准则的基础上,给出了敌机主攻方向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技术,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5.
王坤  邱辉  杨豪璞 《计算机应用》2016,36(1):194-198
通过对已有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的分析与比较,发现其无法准确反映网络攻击行为逐渐呈现出的大规模、协同、多阶段等特点,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攻击模式识别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首先,对网络中的报警数据进行因果分析,识别出攻击意图与当前的攻击阶段;然后,以攻击阶段为要素进行态势评估;最后,构建攻击阶段状态转移图(STG),结合主机的漏洞与配置信息,实现对网络安全态势的预测。通过网络实例对所提出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验证表明,随着攻击阶段的不断深入,其网络安全态势值也随之增大,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攻击实情;且在态势预测中无需对历史序列进行训练,具有更高的预测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传统网络能好预测系统存在的预测效率低、准确性差、能耗高的问题,提出非毁坏性攻击下网络多点能耗预测系统设计。通过分析网络多点能耗预测系统的优化策略,设计能耗数据采集电路,完成硬件系统硬件部分的改进;采用NetFlow技术对网络能耗态势预测指标进行提取,依据指标对网络节点权重进行评估,通过网络多点能耗态势预测的实现,优化系统软件部分,完成非毁坏性攻击下网络多点能耗预测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能耗预测效率高,预测准确性高,预测能耗低。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太湖蓝藻水华预警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宏伟  吴挺峰  张唯易  李未 《计算机应用》2011,31(10):2841-2843
针对以往藻类水华预测系统在数据源方面存在的不足,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基于三层网络传输结构的监测体系,保证了数据的时间连续性;并对遥感水质参数定量反演方法、中程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藻类水华预测预警模型方面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太湖蓝藻预测预警平台,运行结果表明蓝藻水华未来3天的平均预测精度达到了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Smog disaster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may cause severe consequence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public health, especially in urban areas. Social media as a real-time urban data sourc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effective channel to observe people׳s reactions on smog-related health hazard. It can be used to capture possible smog-related public health disasters in its early stage. We then propose a predictive analytic approach that utilizes both social media and physical sensor data to forecast the next day smog-related health hazard. First, we model smog-related health hazards and smog severity through mining raw microblogging text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diffusion data. Second, we developed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based model to forecast smog-related health hazard with the current health hazard and smog severity observations. We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pproach with other alternative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we are the first to integrate social media and physical sensor data for smog-related health hazard forecasting. The empirical findings can help research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urrent smog observations and the next day health hazard. In addition, this forecasting approach can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smog-related health hazard management through functions like early warning.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on short‐term electric power load forecasting based on 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sign components that are critical in power load forecasting, which include the selection of the inputs and outputs from the data, the formation of the training and the testing se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s trained to forecast power load for the next hour and the next day. The experiments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parameters that can be used to form the inputs of the neural network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rediction error. The prediction error is also reduced by predic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wer load of the next hour (day) and that of the present hour (day). This i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the commonly used approach of predicting the actual power load. The potential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revealed by its comparison with two existing approaches that utilize neural networks for electric power load forecas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