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最短路径分析是GIS网络分析的基础。传统的最短路径算法中,比较经典的算法是Dijkstra算法。由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数据量庞大等特点,因此采用传统的Dijkstra算法进行最短路径分析就不适应。为此本文分析了传统网络中的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在时变权值网络结构中的局限性,给出了一种适应于时变权值网络的最短路径算法,并且利用改进的邻接表作为存储结构对算法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4.
动态拓扑网络最短路径启发式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动态拓扑网络的最优路径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最短路径搜索算法的快速实现技术,提出了一种启发式快速最优路径规划算法.在分析经典迪杰斯特拉最短路径搜索算法和A*启发式搜索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椭圆曲线参数设定启发函数初始值,进一步缩小搜索范围.采用二叉堆结构来实现路径计算过程中优先级队列的一系列操作,从而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一种求解最短路径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图论中,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路径问题。本文介绍一种求图的最短路径算法,该算法与[1]中的Dijkstra算法、Folyd算法相比,有较大的改进,且直观清晰,略加修改可用来求图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6.
最短路径算法及其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腊元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1995,23(2):5-12
本文主要讨论了两种典型的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算法和Ford-Fulkerson算法的设计思路,并给出了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公交车网络的最短路径算法及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算法问题.旨在寻找图中任意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在交通道路网络中最短路径问题就是单纯地求解两点问的最短路径。为了保证实用性,公交车网络的最短路径算法以转车次数最少为首要目的。文中借鉴广度优先搜索的思路来求解最短路径,即逐个找出经过起点站和终点站的车次以及这些车次沿途可转的车次。首先说明了算法的计算机实现方法,再举例详细说明其过程,最后指出此算法的扩充用途。 相似文献
8.
9.
最短路径树的计算与修改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有向赋权图G=(V,E,COST)上,给出了求解以每个顶点为根的向前/向后最短路径树(FBSPT)算法。当G中的边被删除或边权增加时,证明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存在高效的对FBSPT的修改算法;而对边添加和边权减少的情况,本文给出时间复杂性为O(n ̄2)的修改算法。此外,本文也讨论了对上述算法的并行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网络路由最短路径问题进行分析,使用伊藤算法求解以费用最低为目标的路由优化问题,建立最短路径路由问题的网络结构模型。为加快伊藤算法求解费用最低路由的收敛速度,在状态转移策略中引入费用启发因子,优化漂移和波动过程,并改进路径权重更新规则。将种群交叉思想引入算法中,利用种群间的信息交流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并提高了寻优能力。在2-opt算子局部优化的基础上加入反转算子,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文中还对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有效提升了收敛速度并加强了寻优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卫星运行的规律性和星际链路连接的规则性,提出了Walker星座中的缩水最短路径路由算法.算法根据最少跳数下最短路径的路由选择原则,将路由选择分为方向估计与方向选择两个阶段,方向估计阶段给出使得路径跳数最少的节点的两种选择方向,方向选择阶段基于方向估计的成果划定路径搜索的节点空间,最终得到使得路径距离最短的第一选择方向.通过分析与仿真,在算法的运算量与有效性方面将缩水最短路径路由算法与Dijkstra算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有效性几乎一致的情况下,缩水最短路径路由算法减小了搜索空间,从而使算法的运算量有了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2.
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最短路径路由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对路由算法的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神经网络作为一种新的组合优化计算工具。在网络路由方面的应用得到较大关注.与传统的采用串行执行方式的算法相比,神经网络路由算法以其固有的并行执行方式,以及潜在的硬件实施能力,将成为这一领域的有力竞争者.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神经网络的最短路径路由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克服Hopfield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并且在收敛速度方面有了很大改进. 相似文献
13.
Efe提出的交叉立方体(crossed cube)是超立方体(hypercube)的一种变型.交叉立方体的某些性质优于超立方体,比如其直径几乎是超立方体的一半.Efe提出了时间复杂度为O(n2)的交叉立方体最短路径路由算法.Chang等人扩展了Efe的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它在路由的每一步有更多条边作为最短路径可供寻路选择.但这些边并没有包含全部可进行最短路径路由的边.文中给出了结点各边可进行最短路径路由的充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时间复杂度为O(n2)的交叉立方体最短路径路由算法,它在路由的每一步都将所有的最短路径边作为候选边.理论分析和实例表明它可输出任意一条最短路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深度优先搜索法,文章首次提出了在搜索过程中采用标记距离的算法,有效地求解复杂网络和图的最短距离问题。通过对网络最短距离问题运算效率的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理想的运算效率。文章给出了一个具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更具潜在应用价值的智能问题算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网络最短路径的有效智能求解,设计了智能算法——遗传算法在基于Visual C++6.0平台下对网络最短路径问题的实现方案,阐明了遗传算法在求解网络最短路径问题中包括编码、种群生成和遗传算子的具体步骤。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DENG Chun-yan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8,(12)
Dijkstra算法与Floyd算法是求最短路径的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两种方法。通过从多方面对Dijkstra算法与Floyd算法的进行比较、分析,给出这两种算法的差异及Floyd关键部分的程序,并介绍了Dijkstra改进的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