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由于Web Services原有的消息寻址规范WSRouting存在安全隐患,W3C制定了WSAddressing规范,用于替代WSRouting。提出一种基于WSAddressing规范的解决方案,使用一致的寻址模式发送事件消息来实现消息级的安全,提高异构系统集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李艳华  邱锦伦  宋炯 《计算机工程》2006,32(14):252-254
介绍了Web Services以及业务流程建模标记(BPMN)和Web服务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4WS),并且利用BPMN和BPEL4WS构建Web Services组件,建立Web服务模型,以整合各种企业应用平台,把企业业务由企业内部拓展到Internet上,从而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应用程序间的通用的互操作性以及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商务环境。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Web服务描述中几个典型的互操作性问题,结合WSI测试工具的实际测评,论述了WSI基本大纲解决Web服务描述中互操作性问题的方法。列举了目前WSI基本大纲未涵盖的几个Web服务描述的互操作性问题,对大纲提出了改进建议,从而更好地实现了Web服务中的互操作性保证。  相似文献   

4.
基于BPEL4WS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基于Web服务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4WS(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for Web Services)的实现机制和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应用分析了BPEL4WS在分布式应用系统中的应用和实现。  相似文献   

5.
合成方案自动转换为BPEL4WS模块是Web Services实时动态语义合成系统SASO的核心组成部分。该文使用DAG作为Web Services合成方案的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WTOP自动转换算法,通过运行时代码动态生成的方法,实现从DAG到BPEL4WS的自动转换。  相似文献   

6.
Web服务业务流程执行语言是一种流程定义语言,它使企业能够描述既能使用又能提供Web Services的复杂的业务流程。在研究了分布式事务处理的核心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Web服务事务规范WS—COOR/WS—AT/WS—BA以及BPEL4WS中的事务处理机制,并举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 服务的OPC XML-DA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阐述了控制领域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然后介绍了相关技术,包括OPC,OPC XMLDA,Web Services;最后着重探讨了基于Web Services的OPC XMLDA 系统的框架模型、体系结构及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8.
Web服务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for Web Services.简称BPEL4WS或BPEL)是对Web服务整合的一种规范化语言。本文介绍了BPEL4WS的基本概念以及在用户交互方面的扩展(BPEL for People),最后给出BPEL4WS文档,描述具体的流程实例。  相似文献   

9.
针对Web Services中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本文将研究Axis2上SOAP消息的安全性,并利用Axis2的安全模块Rampart开发服务端和客户端的安全代码,Web Services应用添加一个WS—Security安全层,通过对SOAP消息的安全处理,实现Web Services的消息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基于SAML的Web Services系统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Web Services(WS)存在的安全问题——授权和认证问题,引入了问题的解决办法,即日益成为信任企业工业标准的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然后详细介绍了SAML语言的三种声明、传输协议和传输绑定及其与WS系统相关的应用,最后依据SAML定义的多个信任合作者之间进行交互的技术规范以及SAML支持的单点登录(SSO),以企业WS系统为例,提出了基于SAML的WS系统模型及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小波变换和互相关函数分析了列车横向振动与轨道不平顺输入之间关系。轨道不平顺输入引起了列车横向振动, 为了抑制横向振动并预测其变换规律, 需要研究两者之间关系。首先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了列车横向系统模型, 模拟列车横移、侧滚和摇头振动信号; 然后利用小波变换和互相关函数分析了上述三种振动与轨道方向、水平不平顺输入之间关系。仿真结果表明, 水平不平顺与横移和摇头振动之间的互相关函数大于方向不平顺, 而方向不平顺与侧滚振动之间的互相关函数大于水平不平顺。结果证实了水平不平顺是引起列车横移和摇头振动的重要因素, 方向不平顺是引起列车侧滚振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针对组态王与智能仪表通信时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组态王与VB6.0数据交换的方法,编写了计算机与智能仪表之间的串行通信程序及组态王与VB6.0之间的数据交换程序,实现了组态王与智能仪表的实时通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3.
线与体是3维空间中两类重要的空间对象,对其之间的拓扑关系进行研究在地矿开采、交通运输等很多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准确高效地对3维空间线与体,特别是复杂对象间的拓扑关系进行分析,首先定义了一类基本空间对象,同时用9交模型来表达空间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然后利用线与体之间的9条否定规则推导出基本线与体之间可能存在的11种拓扑关系,再利用复合推导的方法来得到复合线对象与体之间的19种拓扑关系;最后得出了用于推导分析复杂线与体之间拓扑关系的算法。经过详细分析与讨论,证明了这些拓扑关系具有完备性。实践表明,利用完备拓扑关系,不仅可以保证推导分析算法的正确性,也能极大简化复杂线对象与体对象间拓扑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Matching and Interpolation of Shapes using Unions of Circl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hile the notion of shape of an object is very intuitive, its precise definition is very elusive, and defining a useful metric for the shape distance between objects is a difficult endeavor. At the same time many successful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interpolate between two objects, so in essence interpolate between shapes. W e present here work which uses a representation of objects as union of circles to define a distance between two objects and to base a method to interpolate between the two.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in a totally automatic fashion (that is, without any user intervention), or users can guide a pre-registration phase as well as a segmentation phase, after which the matched segments are interpolated pair-wise. The union of circles representation of the two objects is obtained from the Delaunay triangulation of their boundary points. The circles can be simplified to obtain smaller data sets. The circles are then optimally matched according to a distance metric between circles which is a function of their position, size, and feature, that is, a local configuration of circles. The interpolation between the two objects is then obtained by interpolating between the matched pairs of circles (the interpolations can be affine or non -affine). Examples with simple and more complex objects show how the technique can give results which correspond closely to the human notion of shape interpolation. The interpolations shown include some between a calf and a cow and between a cow and a giraffe. The examples given are in two dimensions, but all the steps except the segmentation have been implemented as well for three dimensional objects. W e also show the results of computation of distances between the objects used in our examples.  相似文献   

15.
刘晓  陈璟    王子祥 《智能系统学报》2022,17(5):960-968
生物网络比对是分析不同生物间进化关系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揭示不同物种间的保守功能并为物种间的注释转移提供重要信息。网络比对与子图同构类似,是一个NP-hard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治与整合策略的生物网络比对算法。首先进行模块划分,并根据已有的比对信息计算模块相似性;然后根据模块间结点的子比对获取候选结果集,最终通过超图匹配获得比对结果。使用已有的比对信息的集体行为预估模块间的相似性,大大提高了模块匹配的效率。基于路径和结点的得分函数保证了模块内结点的相似性。对于不同网络间结点的相似性,分别从结点自身和结点间的差异进行相似性判断。与现有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生物和拓扑指标上均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6.
在航天器电源模块中,线路的电压值高达 300 V,要求线路之间必须具备良好的绝缘性。受 到柔性电路制造过程中各因素的影响,线路之间的耐绝缘性能并不可能是理想状态。尤其是线路之间 的种子层会加强柔性线路之间的导通能力,使得线路之间树脂绝缘弱化。该文针对高压导电性阳极丝 (Conductive Anodic Filamentation,CAF)大电流传输要求,使用 COMSOL 软件建立了相应高压击穿模 型,比较了不同线路之间距离下柔性电路的耐 CAF 能力。此外,还通过建立有无聚酰亚胺为介质的模 型,比较在 10 A 大电流时的线路损耗情况。同时改变模型中聚酰亚胺的厚度,研究线路周围的温度变 化。仿真结果表明,在大电流下线路之间间距为 2 mm 时,无论线路之间有无种子层,线路之间都具有 较好的耐击穿能力,为柔性线路的设计提供了整体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带开孔翼梁腹板的结构稳定性,利用PCL编写带开孔的复合材料翼梁结构的参数化建模程序,分析2种开孔位置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形开孔与翼梁根部的距离以及水滴形孔与圆形开孔的距离对结构稳定性影响明显:屈曲因子随圆形开孔离翼梁根部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屈曲因子随着水滴形孔与圆形孔距离的增大而单调减小;水滴形孔与下壁板的距离对结构稳定性影响不大.在保证结构稳定性和最大应变小于设计值的前提下,确定水滴形孔与下壁板之间的最小距离.  相似文献   

18.
一种Vague集相似度量的方案决策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现有Vague集相似度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Vague集相似度量方法,并应用于工程方案的决策中。在改进的Vague集相似度量方法中考虑了Vague集的隶属度的三维含义、不确定隶属度对肯定与否定隶属程度的影响以及欧氏距离的表示。在基于Vsgue集相似度量的工程方案决策中,Vsgue集之间的相似度量是评价设计方案接近期望方案(理想方案)的度量,相似度量值越大,设计方案接近期望方案越好。这种方案决策的本质是一种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实例阐明所提出的相似度量法比现有方法有较强的分辨率,更为合理的工程方案决策,方案评价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多任务进化(EMT)是进化计算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区别于传统的单任务搜索算法,EMT通过在任务间传递有用知识,对多个任务同时实施进化搜索,以提升多个任务的收敛性能。目前,大多数进化算法只考虑了知识迁移而忽略了任务间的联系。提出一种多目标多任务优化算法,结合迁移学习的思想,采用任务间种群的协方差矩阵差异表示任务间种群分布特征差异,使用任务间种群均值的距离表示任务间种群的分布距离,并通过任务间种群的分布特征差异和分布距离表示任务间的相似度。对于某个目标任务,将其最相似任务中的解集实施K最近邻分类,以筛选出对目标任务有价值的解,并使其迁移到目标任务中。实验结果表明,与EMTSD、MaTEA、MO-MFEA-II等多目标多任务优化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具有较佳的收敛性能,平均运行效率约提高了66.62%。  相似文献   

20.
The problem of achiev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processes across a network or an internetwork is considered. The notion of logical connectivity between processes in a protocol is formalized. The problem of constructing a protocol converter to achieve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processes that implement different protocols is addressed. A formal model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rotocol projection, for reasoning about the semantics of different protocols and conversions between them. Two kinds of converters are presented: memoryless converters and finite-state converters. The construction of some finite-state converters is illustrated, and example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