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测控系统复杂程序和性能的提高,其面向的应用越来越复杂,软件设计技术和编码技术很难跟上硬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快速拓展,开发具有可靠性和容错性的软件是很困难的.软件检错技术包括调试时的软件探测技术和正常运行时的监测技术,这样能够缩短调试时间,对软件错误进行实时监控和定位,可以用较少的代价解决软件代码的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软件人群协调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件人”是一个新概念。在软件人群中,各“软件人”之间如何有效地相互协调以共同完成指定的任务,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在深入研究大系统控制论、人工生命、人工社会的基础上,对软件人群的协调模式进行了研究,给出了4种有效的协调模式,并对导引协调模式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同时设计了通用算法,为设计软件人群的协调行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自生软件是一个软件自动化的概念。它的目的在于把目前所有的软件都加以改写,转化成一种新的形式,一种不会过时,不会因电脑科技的更新而被淘汰的形式。它可以永远不需要重写,电脑会自动将它们修改和更新。这是美国的电脑科学家们开拓的新软件思想,并且成功地把这种设想变成现实,开发了具有自行生成功能的“自生软件系统”。二、B生软件系统的产生电脑软件一向都受到硬件的限制,为了配合硬件,各种版本的软件层出不穷,比如:有些软件只能用在IBM或与其兼容的电脑上运行,而不能在其它的电脑如:APPLE电脑、大型电脑、打…  相似文献   

4.
王轶辰  殷永峰  刘斌 《测控技术》2004,23(8):53-55,64
嵌入式软件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设备中,对其进行全面的系统测试是提高软件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首先分析了航电设备软件进行系统测试的特殊性,而后针对其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系统测试工程化方法,并详细地阐述了方法中的每一个操作步骤,最后对这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说明了本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MAS中协调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MAS中同时存在主观协调和客观协调的观点。以两个agent堆积木块为例,阐释了主观协调和客观协调的本质区别。根据主观协调和客观协调对MAS构建的影响,结合对JAFMAS平台的分析,提出可以建立主观协调模型到本地模型、客观协调模型到社会模型的映射,从而提高基于JAFMAS平台开发MAS应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万永超  周兴社  董云卫 《计算机科学》2010,37(5):123-126161
复杂系统的软件安全性分析中存在众多的含糊表述和不确定性问题,主观评价和模糊集理论即为处理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首先对复杂软件涉及到的安全性要素进行模糊数学化表述,按照构件化的思想,对单个构件/模块的安全度进行分析,进而利用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安全度综合,实现对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分析和评估,最终按照DO-178B标准给出软件的安全等级,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8.
1 引言近年来,计算机的性能、价格、体积在不断发生巨大的变化,对此人们思维中的概念也不断更新:从单一的符号处理、数字计算演变为代表个人组织行使职能,且具有和外界交互的能力。协调技术(Coordination Technology)正是一个新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研究如何管理这种交互,从而使计算系统有效地进行协同工作。协调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其标志是Linda语言,是为解决大规模并行问题而出现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并发系统被广泛研究。并发系统的设计主要关心的是合作模型(Cooperation Model),即组成应用程序的主动实体如何合作运行,由于系统支持的通信原语和并发程序在概念上有较大的差距,造成合作模型往往过于复杂。针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软件槽技术与装配式软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槽就是在软件成品中预留便于扩展的结构,目的是便于软件维护和升级,讨论了软件槽的实现原理,方法,以及用它如何实现装配式软件系统,这种技术对通用软件和商品软件的开发提供了一套节约成本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传统组织决策协调模型中存在的不足,设计出一种新的决策协调模型——GWB模型。该模型能协调各决策单元的目标,以完成组织的统一目标。GWB模型中采用了遗传算法、世界模型和黑板结构。将GWB模型应用于并行工程环境下多产品开发的组织决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软件协会与广州市各大高校合作,于2005年初开始了广州市软件构件库的建设.该项目的目标是研发面向领域的软件构件库、构建软件构件库管理系统、形成面向领域的构件化应用系统.软件构件库建设的一期任务是医院管理领域应用.一期工程目前已经顺利完成,各项指标均达到预定目标.广州市软件构件库的建设,对面向领域的构件库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软件在装备保障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软件的质量及开发效率直接影响到装备的保障效益。文章讨论了装备保障领域软件的主要特点,及在当前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软件重用技术的主要特征,研究了软件重用技术在装备保障领域中应用的总体方案及指导思想,并给出了实际应用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Agent交互的新方法。重点论述了利用黑板模型和元组描述Agent交互的协作模型的设计和包含协作模型的Agent系统框架设计。实际项目验证这种方法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14.
软件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软件技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之一,也是软件产业、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基础。当前,信息技术正处于新一轮重大技术突破的前夜,它将有力地推动信息产业、软件产业的发展,同时会对软件技术提出新的需求,也必将引发软件技术的重大变革。文章通过对影响软件技术发展主要因素的分析,认为近期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网络化、融合化、可信化、智能化、工程化、服务化为特征,并且呈现出新特点与新内涵,以适应软件产业对软件技术的新要求。文中详细诠释了软件技术发展趋势的新特点和新内涵。最后指出,软件产业的发展必须以软件技术为基础,软件技术的发展必然以软件产业为动力。  相似文献   

15.
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资源有限的计算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构成的自组织网络,具有与环境紧密交互的能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信息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分析了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总结了当前传感器网络软件技术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软件设计及应用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最后对基于中间件的传感器网络软件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它探讨了构建虚拟现实系统的技术体系;分析了基于软件和硬件构建虚拟现实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得出基于软件构建虚拟环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次,虚拟现实建模技术是基于软件的虚拟现实关键技术。从基于图像的方法和基于建模的方法出发,对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作了详尽的探讨,其中重点研究了基于建模的方法。最后,对基于图像的方法和基于建模的方法的融合来构建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构建基于软件的虚拟现实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7.
摘要:首先,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它探讨了构建虚拟现实系统的技术体系;分析了基于软件和硬件构建虚拟现实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得出基于软件构建虚拟环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次,虚拟现实连模技术是基于软件的虚拟现实关键技术。从基于图像的方法和基于建模的方法出发,对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作了详尽的探讨,其中重点研究了基于连模的方法。最后,对基于图像的方法和基于建模的方法的融合来构建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构建基于软件的虚拟现实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软件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问题的提出——软件衰老 1.1 软件衰老概念在最近的很多研究中讨论了“软件衰老”现象。软件衰老是指伴随着软件的运行,系统资源逐渐耗尽或运行错误逐渐积累所导致的系统性能持续下降乃至挂起停机的现象。软件衰老现象是软件可靠性的大敌,有着非常严重的危害作用,在普通的计算中,它可能影响到结果的获取和效率,在战争和国防中,其危害就难以估量了。在文[16]中记述了在海湾战争时,美军正是因为“爱国者”导弹拦截控制系统中的一个软件衰老问题,对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拦截判断出错,致死美军  相似文献   

19.
面向对象的软件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提出了一种软件集成策略,该策略将软件集成分为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和代码集成三个方面,提出了API函数调用法、逐级菜单搜索法等界面集成方法。设计了数据集成类,它将MFC中有关文件操作的类封装在一起,并能实现文件定位、文件段落删改、插入等功能。按照上述策略在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下实现了LINGO 7.0和自己编写的优化功能软件的集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软件重用技术和开发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德斌  张雪松 《计算机工程》2002,28(3):83-84,116
研究和探讨了基于可重用构件库的软件开发模式,并提出了实施软件重用技术的组织结构框架和管理过程,为软件企业实施软件重用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