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网络中数据库应用的发展,使得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负载平衡问题突显出来。目前大多数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没有负责平衡功能,其负载平衡依赖于操作系统的负载平衡机制来解决,这样带来的问题是系统负载的评价粒度细小和负载转移的开销增加。讨论了动态负载平衡策略的要素,针对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负载平衡问题,提出了以事务队列长度作为负载评价标准,并给出了一个动态负载平衡策略及算法。  相似文献   

2.
集群动态负载平衡系统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唐丹  金海  张永坤 《计算机学报》2004,27(6):803-811
该文使用随机Petri网对集群动态负载平衡系统建立了一个抽象模型.通过细化模型中的节点本地处理部分对5种动态负载平衡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集群负载特性对动态负载平衡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动态负载平衡算法可以取得比静态负载平衡算法更好的性能;(2)与传统的只考虑CPU就绪队列的负载平衡算法相比,考虑了各种I/O请求队列的负载平衡算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性能;(3)即使在极端的集群负载特性中。集群动态负载平衡算法仍然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性能,因此实现即使是十分简单的集群动态负载平衡系统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个用于工作机群的智能动态负载平衡软件ILBOT,其特点是使用在线跟踪技术以及主要使用资源利用率作为负描指标,该软件在资源利用率,平均作业响应时间指标方面雹优于当前国际上已实现的负载平衡软件。  相似文献   

4.
利用随机Petri网理论给出了一个集群应用软件负载平衡系统的抽象模型,通过细化其中的本地节点处理部分对3种集群动态负载平衡的调度策略和应用系统体系结构对负载平衡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对大部分应用系统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的结论.这些结论是:(1)无论是静态负载平衡还是动态负载平衡都能提高集群系统的性能,动态负载平衡会得到更好的性能;(2)在动态负载平衡算法中除了要考虑系统中最重要的等待队列--应用队列外,还要考虑数据库队列;(3)异步体系架构将任务切分到各处理子系统中,有助于将各子系统负载数据综合到负载向量中,能够更准确地衡量系统负载、提高负载平衡系统的性能,优于同步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5.
申德荣  陈翔宇  吕立昂  邵一川  于戈 《计算机工程》2006,32(21):124-126,129
为了实现服务网格系统内负载的均衡分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的吞吐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服务网格环境的动态负载平衡系统。提出了层次式负载平衡调度模式,给出了本系统结构形式,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综合考虑各局部代理作业数和各个局部代理性能以及当前的负载情况的动态双阈值作业分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能有效地基于负载分派作业,达到了提高网格内分布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作业调度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动态负载平衡是提高多处理器系统资源利用率和并行计算性能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决变化负载系统中子任务可并行计算的双重循环(PTM-NL)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反馈机制的动态负载平衡算法。该算法以处理器作业速度为负载指标,在循环计算中根据反馈的负载指标分配计算任务,动态适应负载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变化负载的系统中能有效提高PTM-NL问题并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DPVM:支持任务迁移和排队的PVM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鞠九滨  魏晓辉 《计算机学报》1997,20(10):872-877
本文介绍作者研制的一个基于任务排队动态调度并任务且具有进程迁移功能的并行计算支持环境DPVM系统。它是对PVM系统的改进,以网络中各主机的CPU利用率和CPU队列长度为负载指标,动态调度系统中的并行任务以使整个并行任务的执行时间最短。在并行任务执行期间,DPVM系统使用进程先锋来进一步支持动态调度、主人优先和关机迁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文中提出了一种二叉树动态负载平衡方法,该方法使用二叉树动态负载平衡系统模型,解决了集中式负载平衡系统中主结点在分配任务、响应请求以及负载移动时的潜在瓶颈问题;提出了负载小于给定值时请求负载平衡以提高处理器的利用率。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可以有效地提高并行计算的性能,特别是对于任务密集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云计算任务调度算法整体性能较低,不能兼顾云利用率优化及服务质量(QoS)问题,提出一种动态调度队列下入侵肿瘤生长优化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TSDQ-ITGOBPNN)的云计算任务调度新方法.融合入侵肿瘤生长优化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特点,优化系统平均等待时间;考虑云计算调度任务的复杂性,在兼顾云计算任务等待时间和队列长度的前提下对其进行队列管理,克服单个启发式算法的固有局限性;基于开源模拟器CloudSim进行若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现有任务调度算法在完成时间、计算成本、资源利用率以及负载平衡等方面凸显出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负载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负载平衡是分布式系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为了实现和充分利用这种能力,需要优良的负载平衡分配方案。对负载问题进行了数学化描述,研究了分布计算机系统中基本负载平衡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负载平衡方案。利用在线跟踪技术,获得作业的行为特征(资源需求和执行时间等),从而筛选出那些不值得转移的短作业。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缩短作业的平均响应时间和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实现了动态负载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刘滨  石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6):1327-1329,1333
为了解决同构型多处理机系统中的负载不平衡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控制、发送者驱动的动态平衡算法,该算法利用CPU队列长度衡量处理机负载状态、利用进程执行时间选取适合被迁移的负载、利用较完备的消息机制传播处理机负载状态和负载平衡要求,适用于计算密集型任务.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面向并行入侵检测的主动式负载均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网络流量中有些流数目少但其所占的流量比重很大,以及高速网络流量存在极强的突发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缓冲区队列管理的主动式入侵检测负载均衡(ALBIDS)算法。该算法由静态HASH分流与动态调整两部分组成,模拟实验表明:在真实网络流量trace下,与静态HASH算法和最小队列长度动态调整负载均衡算法相比较,本算法负载均衡度好、流破坏率小、丢包率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由于OpenStack的负载分发不均衡而引发的存储性能下降、资源利用率降低、I/O响应时长增加等问题,提出对加权最小连接调度算法进行改进. 通过对对象存储的负载均衡调度算法研究,利用存储节点的CPU、内存、硬盘、I/O资源利用率信息,并结合节点任务请求连接数,计算存储节点负载能力、性能和权值. 负载均衡器根据每个存储节点的权值大小判断任务分发方向. 经实验证明改进的负载均衡调度算法能够解决存储读写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升数据吞吐率、存储读写性能和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系统负载与并行程序运行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负载共享技术在并行处理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大量负载共享献的考究发现,以前的研究都是基于一定系统负载而进行平衡自救的设计,它们很少考虑到所选定的系统负载与程序运行时间之间的准确关系,为了确定系统负载对并行程序运行的影响,确定了影响并行程序运行的两个重要系统因素:CPU负载和网络负载,为了不失一般性,也为了简化网络负载的测量,选用2NASPVM并行Benchmark作为实验测试对象;为了得到程序运  相似文献   

15.
负载的评价是集群负载平衡策略研究中的首要问题。本文总结和比较了当前使用的三类负载向量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负载评价指标一进程剩余运行时间总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新的负载向量提高了系统的性能,缩短了任务的执行时间,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a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dynamic load balancing in mobile agent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cheme (ANN-DLB) is presented to maximize the number of the served tasks in developing high performance cluster. This dynamic load balance with the growth of the service type and user number in the mobile networks of the higher performance is required in service provision and throughput. Most of the conventional policies are used in load indices with the threshold value to decide the load status of the agent hosts by CPU or memory.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workload is the competitions among the computing resources such as CPU, memory, I/O and network. There are certain I/O data of the intensive applications where load balancing becomes the important issue. Thi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uting resources is very complex to define the rules for deciding the workload. This paper proposed a new dynamic load balancing for evaluating the agent hosts’ workload with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By applying the automatic learning of the back-propagation network (BPN) model can establish the ANN model and also can measure the agent host loading with five inputs: CPU, memory, I/O, network and run-queue length. The structure of the load balancing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ree design agents: the load index agent (LIA), the resource management agent (RMA) and the load transfer agent (LTA).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oposed ANN-DLB yield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other method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high throughput, short response time and turnaround time, and less agent host negotiation complexity and migrating tasks than the previous methods.  相似文献   

17.
支持动态负载平衡的分层消息队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件技术为解决异构分布式环境下的负载平衡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但传统的消息中间件负载平衡的实现较为复杂,其动态参数繁多且容易带来额外开销。提出了一种分层消息队列模型,该模型中利用队列组管理器对分布式队列进行组管理,并提供了丰富的任务分配策略。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动态负载平衡实现方案:通过基于队列的阈值阈长模型实时监控成员队列的负载情况,采用集中式调度进行负载信息搜集和负载平衡决策,结合负载迁移和队列组管理进行过载处理。  相似文献   

18.
负载均衡是分布式系统的资源管理模块,它的主要功能是合理和透明地在服务器之间分配系统负载,以达到系统的综合性能最优。基于中间件的负载均衡技术在整合异构系统、透明访问和扩展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在中间模块上可以灵活实现多种负载均衡算法,来调整和满足不同应用的负载均衡需求,提高系统的扩展性、配置性、健壮性。本文参考分布式系统中的模型,构建了基于Web Service的负载均衡器,实现了动态负载均衡调度策略。为了准确地描述系统的负载,选择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系统响应时间、输入输出流量和进程数作为衡量系统负载的参量;为了避免因监测服务器而加大均衡器的压力,策略中将负载信息采集程序运行在机群内的各服务结点上,当相邻采集周期的负载差值超过标准值后调用均衡器上的Web服务,报告自身的负载状况,使均衡器根据负载信息进行同步操作,更换服务序列。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本策略在异构Web平台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A trace-driven simulation study of dynamic load balanc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trace-driven simulation study of dynamic load balancing in homogeneous distributed systems supporting broadcasting is presented. Information about job CPU and input/output (I/O) demands collected from production systems is used as input to a simulation model that includes a representative CPU scheduling policy and considers the message exchange and job transfer cost explicitly. Seven load-balancing algorithms are simulated and their performances compared. Load balancing is capable of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job response times, especially under heavy load, and for jobs with high resource demands. Algorithms based on periodic or nonperiodic load information exchange provide similar performance, and, among the periodic policies, the algorithms that use a distinguished agent to collect and distribute load information cut down the overhead and scale better. With initial job placements only, source initiative algorithms were found to perform better than server initiative algorithms. The performances of all hosts, even those originally with light loads, are generally improved by load balanc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