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动态串扰噪声的识别算法.针对基于传统静态时序分析的结果过于保守的缺点,本算法引入了混合时序分析,缩小了时间窗区间,为动态串扰噪声的识别提供了准确的时序信息,与此同时,通过测试生成来验证信号间的逻辑关系,根据这些准确的时序及逻辑信息,识别出动态串扰噪声.  相似文献   

2.
随着深亚微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芯片运行速率的不断提高,串扰噪声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串扰时延测试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在组合电路的基础上,将SAT(布尔可满足性)方法引入到串扰引起的时延测试中,通过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直接提取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源码的形式模型,组合成CNF(合取范式)形式。并在非鲁棒测试条件下,激活串扰时延故障,约简CNF范式表达式,最终输入SAT求解器得到测试矢量。在标准电路 ISCAS’85上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串扰时延故障的测试矢量产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个全面识别静态和动态串扰噪声的算法框架,在静态串扰噪声的识别中,通过静态串扰噪声的峰值以及噪声宽度信息来识别串扰目标。在动态串扰噪声的识别中,引入了混合时序分析,缩小了时间窗区间,并通过测试生成来验证信号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这些准确的时序及逻辑信息,识别出串扰目标。  相似文献   

4.
数字电路集成度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系统芯片的出现,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不断缩小,使得信号线间容易发生串扰.文章首先对串扰故障模型,特别是信号线间容性和感性耦合所产生的串扰及其特征进行了讨论,其次针对数字电路中串扰故障的检测,研究了基于路径敏化的测试矢量生成方法,给出了方法的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5.
随着芯片运行速度不断提高,对串扰时延的测试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面向多条攻击线的受害线上最大串扰噪声的测试生成方法;此方法建立了串扰通路时延故障模型、分析了布尔可满足性问题、讨论了七值逻辑,研究了串扰时延故障测试转换为CNF的逻辑表达式,在非鲁棒测试条件下约简CNF范式,并提出了串扰时延故障的SAT-ATPG算法;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本文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串扰时延故障的测试矢量的生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7,16(10):26-26,34
当我们第一次关注外界串扰的测试时间时,可能会以为不同的测试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然而幸运的是,这种现象不可能是真的。10G位以太网的线缆认证主要包含两个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后,看似非常费时的外界串扰测试即第二阶段,通过下列被推荐的采样规则和文件处理程序可以大大缩短测试时间。  相似文献   

7.
基于串扰影响的混合时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产生串扰所需的耦合电容、信号翻转方向及时序信息,提出了包括串扰目标选择、串扰逻辑关系验证的混合时序分析算法。该算法在混合时序分析中引入测试生成,通过考察信号间的时序和逻辑关系来验证耦合电容处是否有串扰发生,并在串扰条件下验证电路的时序是否收敛。实验证明,该算法真实地反映了电路中串扰的分布情况,所得的延时分析结果也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6,15(9):25-27
IEEE发布了下一代10G铜缆以太网的适用标准,即10GBase—T标准。对于采用增强型6类布线系统来配置10G位/秒的传输速度而言,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对相邻连接之间的干扰即所谓的外界串扰(aliencrosstalK)进行测试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刘本斌 《福建电脑》2011,27(6):82-83
传输线路的电气性能是影响信号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了近端串扰的噪音来源,明确影响测试的因素,指导采取措施使得测试的结果向规范的指标靠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特征尺寸进入纳米尺度,相邻连线之间的电容耦合对电路时序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可能使得电路在运行时失效.准确和快速地估计电路中的串扰效应影响,找到电路中潜在的串扰时延故障目标,并针对这些故障进行测试是非常必要的.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通路的考虑多串扰引起的时延效应的静态时序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同时考虑临界通路及为其所有相关侵略线传播信号的子通路来分析多串扰耦合效应.该方法引入了新的数据结构跳变图来记录所有可能的信号跳变时间,能够精确地找到潜在的串扰噪声源,并在考虑串扰时延的情况下有效找到临界通路及引起其最大串扰减速效应的侵略子通路集.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控制跳变图中时间槽的大小来平衡计算精度和运行时间.最后,文中介绍了在基于精确源串扰通路时延故障模型的测试技术中,该静态时序分析方法在耦合线对选择和故障敏化中的应用.针对ISCAS89电路的实验结果显示,文中提出的技术能够适应于大电路的串扰效应分析和测试,并且具有可接受的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串扰的出现可能会导致电路出现逻辑错误和时延故障.因此,超深亚微米工艺下,在设计验证、测试阶段需要对串扰问题给予认真对待.由于电路中较长的通路具有较短的松弛时间,因此容易因为串扰问题产生时延故障.针对这类故障给出了一个考虑较长通路上串扰现象的时延故障测试产生算法,该算法采用了波形敏化技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文中的技术可以对一定规模的电路的串扰时延故障进行测试产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时序电路测试生成算法,该算法是建立在自适应算法的基础上,并使用了十七值逻辑模型。文章详细介绍了该测试算法的内容及其实现过程,并举例说明了该算法的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3.
We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gnostic test generation for a gate-level fault model, which is used for generating diagnostic test sets for manufacturing defects, and functional test generation for a high-level fault model. In general, a functional fault may partially represent some of the effects of one gate-level fault but not another. Generating a test sequence for the functional fault is then likely to detect one gate-level fault but not the other, thus distinguishing the two faults. This relationship points to the ability to use a functional test generation procedure (that targets functional fault detection) as a way of generating diagnostic test sequences for gate-level faults. We use this observation in two ways. The more direct way is to define functional fault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airs of gate-level faults. The second way is to use functional test sequences as diagnostic test sequences without explicitly considering gate-level faults. We support the use of the resulting procedures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We propose a coverage oriented test case generation methodology for BDI multi-agent systems. The coverage criteria involve plans and nodes within plans of multi-agent systems. We organise the criteria into a subsumption hierarchy to show the coverag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riteria. Then we apply the criteria on multi-agent systems to analyse some empirical data. The data analysed is the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test cases generated automatically for each criterion. We use a tool, BDITESTER, to obtain the empirical data and to show that our proposal is pragmatic. Finally, we suggest some guidelines to select a criterion to automatically generate test cases for BDI agents.  相似文献   

15.
网络协议测试生成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单介绍协议测试及一致性测试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测试生成方法的发展状况,将其分为两大类:基于形式化描述模型和非形式化描述模型。对形式化模型中的基于有限状态机模型的测试生成方法作了重点介绍。同时对基于扩展有限状态机、确定有限状态机、标号变迁系统、外部行为描述等模型的方法也作了介绍。对每类方法均介绍了它的主要原理和重要概念,分析了它的特点及局限性。最后指出了这一领域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微波综合测试系统中,测试数据和得到的测试结果需要按照预定的格式输出,产生测试报告。本文通过编程实现了测试报告的自动生成,既避免由了人员录入数据产生的误差,又提高了测试数据分析的实时性,为进一步进行处理检验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信号的高速传输中,信号完整性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硬件工程师的高度关注。串音现象是信号完整性的问题之一,随着印刷电路板的布线密度增加,尤其是长距离并行线的布局,更容易发生串音现象。从上升沿时间、跨分割平面、传输模式、中间保护线是否接地四个方面阐述了影响串音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就电缆线对间串音和多线对电缆串音的统计意义两方而分析电缆的串音特性,推导出了线对间的结构尺寸与系统性串音祸合矢量的关系式和线对间距离函数,通过对线对间距离函数的计算,明确了线对绞合节距对系统性串音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随机性串音大小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减小随机性串音的途径,对大对数电缆的串音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