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LDAP的研究及其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系统的功能是建立一个能够服务于所有应用系统的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采用唯一的用户信息数据库系统对用户信息统一进行管理,每个应用系统都通过该认证系统来进行用户的身份认证,而不再需要开发各自独立的用户认证模块,用户只需一次登录就可以访问网络中各应用系统相应权限内的资源。各应用系统通过LDAP将用户或组织的信息以层次结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的方式加以收集和管理。介绍了LDAP协议及其四种基本模型,阐述了统一身份认证思想,并设计了基于LDAP协议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利用LDAP技术和单点登录技术在气象行业建立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气象业务应用系统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LDAP目录服务和单点登录技术的统一用户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LDAP目录的建立、身份认证和单点登录的实现过程.同时,简要介绍了建立该系统的流程.统一用户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气象系统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使得用户认证和访问控制更加高效,管理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3.
刘钦创 《微处理机》2009,30(3):32-35
分析校园网单点登录和用户统一管理的需求,提出了采用LDAP来保存用户信息,通过整合构建统一的用户中心.同时,利用Kerberos的认证机制,设计一种基于LDAP和Kerberos协议的校园网单点登录系统,大大提高校园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门户技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统一身份认证和应用系统集成是其中的核心技术,单点登录是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的途径,提出一种利用Cookie令牌和访问控制程序来实现跨域访问控制的单点登录方案,并使用LDAP用户数据库来完成统一的用户的登录、认证和权限管理。按照校园各种网络应用系统的不同类型,提出了四种满足不同集成需求的系统集成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门户的数字校园架构。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校园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数字化校园门户平台集成了多个应用系统的用户验证功能.用户使用各系统需重复进行登录验证,降低了操作效率。在研究分析两种常见的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方案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LDAP构建统一用户信息库.在门户平台中集成统一身份认证功能的改进方案,简单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简化了操作,实现了单点登录与统一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6.
数字校园中基于LDAP的统一用户身份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LDAP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于LDAP的统一用户身份管理解决方案并对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方案实现了对数字校园中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集中鉴权以及对网络应,源的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7.
VPN动态密码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丹  匡晓红  徐联华  胡志刚 《计算机工程》2007,33(9):171-173,176
针对VPN接入的身份认证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运用LDAP认证、应用系统认证和动态密码认证技术的多级认证模式,运用UML模式对动态密码认证系统进行设计,实现了多应用系统和多种用户管理模式环境中的统一用户认证管理和安全的远程访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LDAP轻型目录协议的一些基础知识,提出了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在身份认证方面支持用户大量并发操作而且安全的单点登录架构,解决了传统认证方式单方面认证的缺点,使用户和服务器双方互相认证对方。以便进行用户统一授权管理,从而有效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校园网是一个业务繁杂,用户使用频率高,控制权限划分非常严格的信息数字化平台,数字证书和LDAP协议的使用为校园网各系统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为用户登录提供了便利,同时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内门户单点登录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个电子政务内网门户单点登录系统的实现.系统基于凭证映射的方法,把用户的主认证身份同后台应用中的凭证相对应,应用端的认证由系统自动完成,并采用LDAP目录服务对门户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和访问控制.它无缝集成采用标准认证机制的原有web政务应用系统,为公务员提供统一的信息资源认证访问入口,提高了政务效率效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了一般的SSLVPN系统只支持常见Web应用的基础上,引入了隧道技术和虚拟网卡(VNI,Virtual Network Interface)对SSLVPN进行改进,增强了其对传统网络应用的支持,从而扩展了SSLVPN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其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对尚未出现的网络应用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提供了支持,最后分析了其性能,得出了改进后的SSLVPN在性能方面都有较大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Today's voice technology can provide voice input/output systems that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in the factory. This will happen only if the proper technology is connected to suitable applications. Discrete word-dependent speaker recognition in inspection data entry is one such combination.  相似文献   

13.
随着宝鸡卷烟厂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应用系统数量不断增加,如何使信息化建设更高效地为工作提供便利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虚拟化技术日趋成熟,应用虚拟化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并且还可增强移动办公的兼容性和可靠性。、本文对应用虚拟化技术当前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应用虚拟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随着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关键的企业应用对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在网络使用上的一些很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对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进行全方位、高速、实时的网络流量分析及网络性能分析成为一项有挑战性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先前的流量监测技术(如RMON、NetFlow技术)都有许多缺点,而唯有ssFlow技术能够“看透”当今高速、复杂的网络。通过sFlow技术可以采集不同类别的大量的原始信息,但仅仅拥有这些原始信息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这些原始信息进行分析析,从而得出对网络管理者有用的性能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对利用sFlow技术采样的原始数据进行流量分析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基于sF]ow的网络流量分析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5.
经典的建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装饰图案的合理应用能给建筑及其环境带来无限生机和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主要阐述的是装饰图案在室外建筑上和室外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Petri网的空间信息工作流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勇  刘瑜  邬伦 《计算机工程》2005,31(16):1-3
利用工作流技术建立空间信息工作流,为支持空间信息处理过程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途径。基于Petri网和UniNet理论,建立了空间信息工作流模型GWPN。该模型利用Petri网和UniNet的诸多优点,兼顾控制流和数据流,并充分考虑了过程中的空间语义约束,准确定义空间信息处理过程,解决了空间应用的特殊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MPLS及其在IP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是当今网络界研究及讨论的热门话题,它不但能提高传统路由器的分组转发性能,还能应用于流量工程、提供服务质量(QoS)保证以及虚拟网构建等方面。文章重点介绍了MPLS的原理和关键机制,分析了MPLS在IP网络中可能有的应用,同时指出了MPLS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代理方式为面向对象系统提供二次开发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今使用的许多商业软件都是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构造的。随着软件发行数量的增长,仅仅为使用者提供一个作为工具使用的应用程序已经很难满足他们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人们逐步感觉到工具类软件应具备简单高效的二次开发能力。组件化技术的进步为实现这种需求提供了技术手段,但从成本,兼容性等方面考虑,现存的大量的面向对象的应用不可能为实现组件标准而全部重新设计和实现,该文针对组件技术讨论如何通过较小的代价将基于已有的面向对象软件系统提供ActiveX二次开发能力,并讨论这种转换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数据建模技术进行了拓展,构建了基于XML技术的多源多分辨率数据模型(XMM).有效地访问多源数据只需进行归一化转换,而且支持多分辨率数据分析。进一步地从具体的应用中抽象出适用于动态处理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XMM的原型系统。它允许应用程序在运行时动态扩展,使其一方面能够独立于应用程序.维护其自身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能够和应用程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Byte-addressable persistent memory(B-APM)presents a new opportunity to bridge the performance gap between main memory and storage.In this paper,we present the usage scenarios for this new technology,based on the capabilities of Intel's DCPMM.We outline some of the bas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DCPMM,and explain how it can be configured and used to address the needs of memory and I/O intensive applications in the HPC(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and data intensive domains.Two decision trees are presented to advise on the configuration options for B-APM;their use is illustrated with two examples.We show that the flexibility of the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truly disruptive,not only because of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it can deliver,but also because it allows systems to cater for wider range of applications on homogeneous hardw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