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琳  魏长江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10):3058-3062
针对软件产品线需求追踪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软件产品线领域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三个阶段的信息传播,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元模型的多层次软件产品线追踪模型,完整描述了追踪信息变化的整体框架;建立了需求—用例追踪矩阵、用例—动作追踪矩阵、动作—构件追踪矩阵;根据矩阵运算,描述了具体追踪实现过程,通过一个ATM案例验证了该方法对于软件产品线领域需求获取以及需求变更等问题的解决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面向软件产品家族的变化性建模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户需求和运行环境的变化增加了软件产品开发、维护和演化的难度.另一方面,如果能对同类软件(比如软件产品家族)的变化性实施有效的控制,则可以极大地促进软件复用,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对变化性建模是控制变化性的有效手段,既有助于变化性的识别和规约,又能够提供足够的机制支持变化性的演化.提出了一种面向产品家族的变化性建模方法,以变化性的管理策略为指导,从扩展的用况(use case)模型入手捕获系统行为的变化性,以特征模型来组织功能性需求和质量属性并识别其变化性,两种模型对变化性的建模采用相同的机制.还结合一个实例讨论了产品家族变化性建模的全过程.该研究对产品家族变化性的分析与建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形式化地描述了一个自动机模型,该模型在理论上可以从忆建好的类库中提取元件组装成新的构件,从而使得在系统级的软件复用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思路 。  相似文献   

4.
特征模型为特定领域内软件需求的组织和复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了构建特征模型,领域分析人员要对领域内尽可能多的应用软件进行系统化分析,识别共性和变化性需求,并根据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抽象和组织需求.随着软件系统复杂性的不断提高,特征模型的规模有日益增加的趋势,特征模型的构建也随之成为了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亟需自动化方法的支持.一种可行的方式是将领域内已有的多个特征模型自动融合为一个较大规模的特征模型,并由人工对融合结果进行微调.现有研究提出了6种特征模型的自动化融合方法.文中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特征模型融合的概念框架,并根据此框架对6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文中还进一步指出了现有研究亟需解决的3个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基于正交化设计思想的领域特征模型构造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征模型是现阶段领域工程普遍采用的描述领域需求的方法,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特征模型结构上的不足,参考正交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思想提出了正交化特征模型的思想,给出了一个正交特征模型的构造过程.实践证明正交特征模型具有结构清晰,易转化为构件模型,可保持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的追踪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二分决策图的特征模型验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华  张伟  赵海燕  梅宏 《软件学报》2010,21(1):84-97
特征模型是领域分析活动产生的具有复用价值的软件需求模型.对特征模型的复用通常采用定制的方式.特征模型定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验证问题.该问题的存在是因为特征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约束关系,而一个合法的定制结果必须保证特征之间所有约束关系的被满足性.由于特征模型验证问题NP-hard所具有的性质,如何高效地进行特征模型的验证就成为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在深入挖掘特征模型验证问题特殊性的基础上,将这种特殊性和二分决策图的结构特点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提出了一种通过对二分决策图的一次遍历即能实现特征模型验证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并非试图在一般意义上解决特征模型验证问题中NP-hard的困难性,而是尽可能地利用该问题的特殊性,以提高处理特征模型定制问题的规模和效率.实验数据表明,相比较以前采用的验证方法,基于BDD(binary decision diagram)的方法在处理特征模型验证问题的规模和效率上都具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李龙  赵海燕  张伟 《计算机学报》2013,36(1):132-142
面向特征的分析方法已被主流的软件复用方法接受.其基本思想是将软件的特征作为软件解决需求问题的基本要素,使用特征以及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两者的组合也被称为特征模型)来组织软件的需求.特征模型良好的可剪裁性和可扩展性,为领域需求的复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当前的面向特征的方法中,特征模型上的一个定制决策会影响其他相关特征的绑定状态.如何使用特征模型之间内在的关联关系来实现特征模型的定制的自动传播算法与选择性回退算法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作者给出了特征模型定制的一种自动传播策略与选择性回退机制,针对特征模型中存在的二元约束与组合约束进行分析,介绍该算法的实现细节.  相似文献   

8.
基于构件化的软件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软件产品的开发对生产质量和开发周期提出的更高要求,阐述了标准化工作中的模块化在软件产品构件化开发中的重要性,回顾了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式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式和相关的实施案例。通过构件化的开发方法,为企业提高了软件产品质量,缩短了产品上市的周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可以方便地完成批量打印成绩通知书的工作,但如果要导出电子文档的成绩通知书,邮件合并功能便无能为力了。介绍利用Word2016 VBA批量导出学生成绩通知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领域设计模型与应用系统设计模型是软件产品线开发与定制阶段的重要产物。在产品线的生命周期中,为了保证这两个模型之间的一致性,需要采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手段实现模型之间的同步。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RoundTram的软件产品线设计模型的同步方法,称为SPLSync-GRoundTram。该方法将领域设计模型与应用系统设计模型之间的同步问题转换为基于图的模型双向变换问题,并使用GRound\"hram实现自动化的同步操作。出了该模型同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并通过一个“网上书城”的设计模型实例展示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Software product lines (SPLs) are a well-known solution to systematically create reusable software products. Among the approaches to create an SPL, the extractive approach is usually used when the organization already has a set of similar systems. These systems are analyzed to extract, categorize, and group their common and variant features throughout the SPL reengineering process. As there are different scenario variables, such as available artifacts and team experience, the activities and techniques used to perform these tasks may change. This may increase the effort and decrease the quality of retrieved features when users with low experience in SPL reengineering perform such task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a process supporting these tasks considering different scenarios. Therefore, we specify the P repare, A ssemble, and E x ecute Process for SPL Reengineering (PAxSPL), a process that provides support to prepare, assemble, and execute feature retrieval throughout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ation and team experience. To initially evaluate PAxSPL, we conducted and reported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in a re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ur proposal helps in the assembly of a feature retrieval process according to user needs. Results were important to identify points for improvement in PAxSPL. We also could use the information gathered to improve the guidelines and provide this information to be used as basis of comparison for future users.  相似文献   

12.
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构件模型的形式化语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旺  钱德沛 《软件学报》2006,17(6):1287-1297
目前的软件开发方法采用非结构化和非形式化方式建立构件模型,构件之间的关系是隐含的,并且缺乏严格的语义,不能有效地支持自顶向下的构件重用.利用范畴论定义构件之间的关系,使得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关系组合具有严格的语义.态射合成被用来跟踪不同抽象层次的构件之间的关系,利用体系结构设计模式精确地定义构件的组合关系和应满足的条件.范畴论支持图形化建模,可以使模型中的构件关系以及结构特征可视化,有利于模型的理解、跟踪和重用.形式化的构件建模方法适用于以重用为目标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13.
赵鄂  杨博文  杨贯中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10):114-118,168
针对传统的特征模型中存在的对软件产品线可变性需求表达不准确、缺乏特征描述方法的问题,在FODA等方法的研究基础上,从特征模型的层次分解、特征间依赖关系、变化性表示方法等方面进行描绘,提出一种适用于软件产品线的特征模型和特征描述方法.该特征模型能够帮助产品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正确理解产品需求,也是为后续实现软件产品线自动化生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产品线工程(Product Line Engineering)是运用软件重用思想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属于一种大粒度的软件复用方式,用于开发相同领域的类似产品过程。由于PLE强调针对特定产品集合的领域开发和面向重用技术,所以能有效地提高软件产品的开发效率和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文中介绍了PLE理论,着重研究产品线模型、开发模式、生命周期和体系结构,介绍领域工程和应用工程在生命周期内部的交互作用。通过产品线开发周期分析和比较出PLE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特点,最后介绍PLE在HIS系统中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5.
    
Promoting software reuse is probably the most promising approach to the cost‐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quality software. An example of reuse is the successful adoption of software product families in industry. In a product family context, software architects anticipate product variation and design architectures that support product derivation in both space (multiple contexts) and time (changing contexts). Product derivation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variability: a single architecture and a set of components support a family of products. Modern software product families need to support increasing amounts of variability, leading to a situation where variability engineering becomes of primary concern. Variability is often introduced as an ‘add‐on’ to the system without taking the consequences for more than one lifecycle phase such as design or architecture into account. This paper (1) suggests a Variability Categor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odel (VCCM) for representing variability in the software lifecycle and (2) discusses a case study of a large‐scale software product famil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canners developed by Philips Medical Systems. The study illustrates how variability can be made an integral part of system development at different levels of abstraction. VCCM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scanner family as an analysis tool.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特征建模是软件产品线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活动,对特征可变性和特征依赖的建模是特征模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阐述了特征模型的元模型,着重讨论了特征可变性建模过程,详细分析了特征可变性、特征之间关系、特征依赖类型的识别方法和使用特征依赖矩阵的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还通过一个库房监视系统应用软件的产品线可变性建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面向特征的领域模型及其建模过程   总被引:69,自引:4,他引:6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伟  梅宏 《软件学报》2003,14(8):1345-1356
特征模型作为捕获领域需求的重要模型已被现阶段的主流领域工程方法所接受,但这些方法缺乏对特征模型组织框架的细致研究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特征模型在表现形式上的冗余性和混乱性,也使得领域分析人员在实践中很难有效地进行领域建模活动.从特征模型的基本组织结构、变化性的表现方式和限制机制、变化性的绑定时间等方面对特征模型的组织框架及剪裁机制进行了统一、抽象的描述.在考察服务、用例(use case)、功能、行为特点等不同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特征模型的具体形式,并结合具体的领域,对其建模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此项研究对于领域建模活动的成功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品线成本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软件产品线决策者应用软件产品线模型提供理论上的参考,综合分析比较了近年来的20种软件产品线模型,在对软件产品线模型的投资循环、重用方式、货币时间价值、经济函数、成本因子和重用成本等方面因素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软件产品线模型的比较框架,在该框架内着重分析了其中5种典型的软件产品线模型,对应用软件产品线开发方式的成本估算和投资分析做了细致分析,并对当前软件产品线模型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描述逻辑的特征语义建模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软件产品线方法中,特征模型已被广泛用于获取领域需求以支持软件复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各种方法对刻画特征模型以及特征之间约束关系存在语义上的冗余和混乱,不能有效对特征模型进行验证,也限制各种不同特征建模方法之间特征信息的共享.采用描述逻辑刻画了特征模型中的特征类、特征间关系与约束等方面,定义了特征间互斥、需要等约束的规则集合,用于对知识库中的语义特征模型实例进行一致性、完整性验证.并结合一个具体领域,对基于描述逻辑的特征建模及推理验证进行了详细论述.此研究对于领域特征模型的语义建模与验证、支持领域模型共享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