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IPv6以其能够较好地解决端到端IP连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问题的技术优势必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文中首先对IPv6的地址体系结构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较详细的论述了IPv6的地址类型及其表示方法,并对RFC2374提出的IPv6全局可聚类单播地址的分配方案与试验床关于IPv6全局可聚类单播地址的分配方案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了几点关于地址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向IPv6过渡进入实施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2月3日.ICANN官方宣布:全球最后一批IPv4地址分配完毕,这标志着第一代互联网地址的"池子"已经全空了.互联网向IPv6过渡已经开始进入了实施阶段.全人类将从2011年开始.共同面临基于IP地址短缺的发展问题.根据ARIN最新统计.截止到2010年11月.全世界仅剩余2.73%的IPv4地址可用,剩下的地址也将会在2011年耗尽.  相似文献   

3.
面临全球IPv4地址即将耗光的局面,基于IPv6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到2010年底或2011年末,全球IPv4地址就将耗尽。2011年之后,如果是一家地方互联网注册机构向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申请新的地址分配,那么它得到的将会是IPv6地址。2008年11月18日,美国IPv6专家Jeff Doyle在其博客中写道。IPv4地址将被耗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尤其是对于亚洲来说,占世界人口56%的亚洲只分到了9%的IPv4地址。就中国而言,每  相似文献   

4.
朱田  田野  马迪  毛伟 《计算机应用》2013,33(4):926-930
IP地址安全一直是互联网面临的核心问题,在IPv6过渡时期,多种IP地址分配方式,IPv6过渡技术和IP欺骗引起的IP地址不确定性向IP地址资源安全提出了挑战。新兴IPv6家庭网络、小企业网、校园网与传统IPv4网络互联互通的IPv6翻译场景是典型的IPv6过渡场景,然而,传统的IP追溯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IPv6翻译场景。基于这种现状,提出一种IP追溯方案来解决IPv6翻译场景下的IP追溯问题,该方案打通了IPv6翻译网关,实现了目的网络对源网络的可知性,进而保证了互联网的IP地址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基础上运行。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IPv6是随着IPv4协议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而提出的。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址,估计在2005—200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址。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IPv4地址耗尽的背景下,如何使IPv4地址的分配和使用效率最大化,是互联网基础资源相关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对IPv4使用状况进行抽样探测,并对其分配情况进行分析,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介绍了IPV6的技术原理特性,详细论述了IPv6的地址结构体系与地址分配策略,并且根据最新的地址结构体系的特点,结合目前地址分配的现状,对IPv6地址分配策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单介绍了IPV6的技术原理特性,详细论述了IPv6的地址结构体系与地址分配策略,并且根据最新的地址结构体系的特点,结合目前地址分配的现状,对IPv6地址分配策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9.
全球IPv4地址资源即将在2011年2月分配殆尽 全球IPv4地址资源即将在2011年2月分配殆尽国际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IANA宣布,截至2011年1月18日,可供分配的IPv4地址仅剩下3551万含,预计到2011年2月10日IANA的IPv4地址池中将不再有IPv4地址块。为此,新闻联播于2011年1月25日以《互联网专家谠金球IP地址即将用尽》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新华社及各大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IPv6互联网的全IP通信,提出一种全IP WSN地址配置方案。将WSN分为多个簇,设计分布式IPv6地址配置方案,簇首节点采用有状态地址分配方式并引入接入节点动态树获取IPv6地址,簇成员节点通过无状态地址分配方式从一跳范围内的簇首节点处获取IPv6地址,且仅在本簇范围内进行重复地址检测。仿真结果表明,与6LoWPAN WSN分层地址配置方案相比,该方案的地址配置代价及延迟更小。  相似文献   

11.
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随着IPv6的发展,基于IPv6的网络设备也向着更便宜、更简单、更小巧的方向发展,对IPv6的地址需求量也随之增加.DHCPv6的使用使IPv6更能充分体现其即插即用和自动配置的优势.文章对DHCPv6进行了介绍,并对其特性、地址配置机制和基本组成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在Linux系统环境下实现了DHCPv6的配置.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IPv6网络全IP通信互联的路由方案。介绍了传感器节点的IPv6地址格式以及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案,基于所提出的IPv6地址格式,提出基于链路层的全IP传感器网络路由实现方案,同时采用侦听相邻节点下一次信道采样时间的方法提高路由效率以节省传感器网络功耗,并对实现路由方案的精简IPv6协议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分析了此方案的能量消耗以及数据延迟等性能参数,验证了此方案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个层次化的IPv6实名地址空间以解决实名上网中的身份标识问题,按照当前IP地址分配体系建立地址资源PKI对实名地址进行分配、管理和认证。基于第三方的实名地址资源PKI,设计并实现实名通信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完成实名通信和隐私保护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4.
IPv4协议发展至今已然不足以满足互联网对IP地址巨大的需求量,为了对应地址空间匮乏的危机,IETF开发出IPv6协议。IPv6协议不仅拥有3.4×1038的地址空间,而且其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也有极大的提升。针对IPv6协议的报文格式、编制方式和路由协议进行研究。着重对当今较流行的IPv4向IPv6协议过渡策略——双栈技术和隧道技术进行研究和实验,并将实验中主要的配置步骤在文章中展现。  相似文献   

15.
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IPv6的产生背景,接着对网络IPv6的IP地址格式、移动连接、报头简化等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介绍了IPv6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proposes an IPv6 addres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The paper creates an IPv6 address structure for sensor nodes, and based on the proposed IPv6 address structure, the paper proposes an IPv6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scheme. In the scheme, the transmission scope of the control packets is controlled within one-hop scope and the scheme neither records the address allocation status nor performs the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so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cost is reduced and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delay is shortened.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proposed IPv6 address structure, the paper proposes the address recovery algorith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address configuration cost and address configuration delay, the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and the existing schemes, including MANETConf, Strong DAD, LISAA and IAC. The analytical and simulativ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s better.  相似文献   

17.
下一代网络核心协议是IPv6。在IPV4地址匮乏,而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迅猛增加及3G时代的到来,对IP地址大量需求的情况下,IPv4已经不再适用,IPv4过渡到IPv6势在必行。通过分析协议,对IPv6过渡的实现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对IPv6技术未来进一步发展趋势作一个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网络是基于IPv4的,但是IPv4的种种局限性限制了网络的持续高速发展.IPv6较IPv4有很多优势,例如:巨大的地址空间,自动配置机制,简化的报头结构,内置IPSec,扩展报头,以及对流标签的支持等等.目前对IPv6的安全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协议本身的安全,对上层的安全问题无法保障.就IPv6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议分析方法的入侵检测模型.设计出的系统可以很好的应用于IPv6环境中,还可以适用于IPv4到IPv6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