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燃气管道外表面疲劳裂纹是可能导致管道断裂的危害性缺陷.通过有限元仿真与实验研究,研究利用多频涡流检测技术使用柔性阵列式探头检测以4340#钢为材料的管道外壁疲劳缺陷问题.仿真给出不同物理参数的管道涡流分布、磁场分布及其变化.从仿真结果可观察出,管壁涡流疲劳裂纹检测结果并非与输入激励频率成正相关,而是针对不同金属材料具有最优参数.涡流检测提离值与磁场强度成负相关.涡流场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与磁场情况类同.据此可知检测管壁疲劳裂纹时依据金属材料选定最优物理参数进行检测可有效提高管壁涡流疲劳裂纹检测质量.实验研究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并且得出以4340#钢为材料的管壁疲劳裂纹涡流检测最优参数,对于涡流无损检测性能的优化提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规涡流只能检测金属构件近表面缺陷的瓶颈,本文基于TMR隧道磁阻阵列设计了多通道差分激励涡流检测探头,实现了对钛合金板件深层裂纹缺陷的检测.通过模拟优化了线圈参数,设计了差分式矩形激励线圈组合结构,从而提高TMR阵列对缺陷的检测效果,并制作了TMR阵列的差分涡流检测探头.分别针对钛合金板件表面3 mm和4 mm下的深层裂纹缺陷进行实验测试,表面3 mm下的长度为12 mm、6 mm、3 mm微裂纹检测得的感应磁场强度分别为0.01992 mT、0.0152 mT、0.00528 mT;表面4 mm下的6 mm长微裂纹的感应磁场强度大约为0.00448 mT.结果表明,所设计的TMR阵列涡流探头对缺陷长度变化相较于宽度变化更为敏感,能有效检测出深层微小裂纹缺陷.  相似文献   

3.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平板断丝缺陷开发了一种新型涡流探头,采用激励线圈与检测线圈中心轴线相互垂直的独特设计弱化主磁场干扰,并以仿真数值分析方法证明了设计方式的优越性;研制探头,建立检测系统,并开展试验进行表面缺陷与隐藏缺陷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开发的涡流探头可以极大的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此外,与仿真结果一致,此传感器对材料板表面缺陷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而且能有效检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埋深2 mm^4 mm的隐藏损伤。  相似文献   

4.
有色金属零部件应用广泛,但已有的磁性检测方法均不能对其有效探伤.提出一种基于磁场测量的有色金属电磁探伤方法,在有色金属中通以直流电流,其体表会产生一个稳恒磁场,当有色金属表面或内部存在裂纹等缺陷时,有色金属体内电流分布发生变化,引起外部磁场变异,利用高灵敏度梯度磁场传感器测量磁场的畸变,可检出表面微小裂纹和内部缺陷.以铜板为例,建立了仿真模型,分析表面各个方向磁场分量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裂纹特征参数与测量磁场最大变化量间存在线性关系的结论,对有色金属探伤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交流电磁场检测(Alternating Current Filed Measurement, ACFM)技术检测任意方向裂纹容易出现误检、漏检等问题,引入旋转磁场作为ACFM技术检测探头的激励源,设计了一种新型阵列式无损检测探头。建立以旋转磁场为激励源的ACFM技术检测探头有限元仿真模型,融合多个采样点提取工件表面的磁场信号,分析了不同方向的铁磁材料表面裂纹的磁场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以采样点所检测到磁场信号的By-Bx特性曲线长轴倾斜角度为裂纹缺陷特征值,可以有效地检测出不同方向的裂纹缺陷,为铁磁性材料表面裂纹方向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矩形脉冲涡流传感器的缺陷定量检测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脉冲涡流传感器由于其结构特点,在实际检测中存在自身激励干扰,使得其对缺陷的检测灵敏度不高。为了提高传感器对缺陷的检测能力,采用矩形传感器对铝板上缺陷进行检测。在分析矩形脉冲涡流传感器检测原理的基础上,采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了矩形脉冲涡流传感器检测模型,对矩形激励下方铝板表面涡流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缺陷对空间三维磁场的扰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矩形传感器能够在铝板表面激励出均匀的感应涡流;当有缺陷存在时,提取三维响应信号的幅值为特征量,分析传感器在扫描路径上不同位置检测幅值的变化特征发现,通过3个信号幅值变化的位置和幅值变化的程度可以实现对缺陷长度,宽度和深度进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针对脉冲漏磁检测技术对不同方向的漏磁分量进行分析时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基于脉冲漏磁(PMFL)检测中的U型磁轭和脉冲涡流(PEC)检测中的矩形空心激励线圈,提出了脉冲聚磁(PMC)检测方法.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了铁磁性试件在脉冲漏磁和脉冲聚磁两种检测模式下,缺陷部位的响应信号X,Y和Z3个分量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脉冲聚磁检测方法在进行铁磁性材料构件的缺陷检测时,激励探头对被测试件的3个方向的分量激励效果更明显,同时对于不同深度的表面缺陷,脉冲漏磁响应信号的三维分量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传统脉冲远场涡流传感器由于结构的限制带来的激励磁场在空间出现发散、对大壁厚管道检测能力较弱以及难以对缺陷进行准确定位的问题,在分析了脉冲远场涡流检测原理的基础上,采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仿真分析了基于连通磁路的脉冲远场涡流传感器的聚磁效果,研究了该传感器对管道轴向内外壁裂纹缺陷的定量评估能力,比较了检测线圈处于不同位置时的缺陷分类识别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传感器通过引导磁场的定向传播实现了对磁场的聚集,同时,通过提取适当检测位置的信号负峰值可以实现对缺陷的分类识别。最后,采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基于连通磁路的脉冲远场涡流传感器对管道轴向裂纹缺陷深度的定量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很好的实现对缺陷的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9.
对裂纹缺陷长度和深度进行定量是脉冲涡流无损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磁技术的新型脉冲涡流传感器.采用大型电磁仿真软件ANSYS建立了传统脉冲涡流传感器和新型脉冲涡流传感器的仿真模型,然后对比分析了两者对裂纹缺陷长度定量的结果,仿真分析表明:新型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裂纹长度的准确定量,同时还能够对裂纹深度进行定量....  相似文献   

10.
脉冲涡流检测技术是检测带包覆层金属构件腐蚀的主要技术之一.本研究提出了一种U形磁导体聚焦探头,通过探头中U形磁导体结构引导磁场使涡流聚集于磁导体探头下方,以避免圆柱形探头的涡流检测盲区.仿真研究了探头激励线圈周围的磁场分布,用于分析磁导体对于磁场的导引状况;同时比较了不同探头提离下试件上感应涡流的聚焦状况用于分析探头对...  相似文献   

11.
文中分析了异步直接序列码分多址情况下多用户检测的系统模型,介绍了线性解相关检测的算法、性能及优缺点,并比较了传统检测和相关检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入侵检测中普遍存在误报与漏报过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系统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以程序正常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系统调用序列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计算机运行状况的隐马尔可夫模型,然后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用于计算机系统实时异常检测的算法。实验证明,用这种方法建模的系统在不影响检测率的情况下,比传统的数据建设模节省存储空间,并且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前,网络安全是网络研究的热点,而随着对计算机系统弱点和入侵行为分析研究的深入,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有效工具,对传统的安全防范技术起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该文介绍了研究入侵检测系统的意义,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一般工作流程,并给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几种分类方法。入侵检测系统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并且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最后阐述入侵检测系统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入侵检测系统在我国网络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入侵检测系统(IDS)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本文从多方面对防火墙与IDS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防火墙与IDS互动的安全模型,并给出了一个实例,以使网络的安全防御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李晓冬  李毅超 《计算机应用》2007,27(6):1371-1373
针对现有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的不足,提出了能够有效检测复杂攻击的活动事件关联(AEC)分析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AEC的全新的检测系统。该系统结合误用与异常检测技术,采用AEC的思想将网络中的单个事件进行分类,对每类事件进行纵向关联分析。同时结合一段时间内的数据流量统计结果,最终更准确地推断出可疑的攻击并在它们完成攻击前阻止,向网络管理员发出有意义的准确的报警。  相似文献   

16.
针对SAR图像目标检测效率低、虚警概率高及SAR图像的特点,改进了Mean Shift聚类算法,并与双参数CFAR检测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能够快速而准确的SAR图像目标检测算法。通过聚类预处理SAR图像,降低了背景杂波对目标检测的影响及检测的虚警率,并且聚类后的SAR图像具有一定的结构,将图像结构的概念引入到目标检测中,避免了对图像逐点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虚警概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国内生产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的企业大多数在表面缺陷检测环节严重依赖于人工检测,存在检测效率低、主观性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方法替代人工检测.将倒角边缘的崩角缺陷作为检测目标,研究崩角图像的表面特征后,提出了在硬件上使用零角度环形光源突出崩角特征,在检测方式上通过阈值分割、中值滤波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取倒角圆环的圆心位置和小圆半径并建立掩码,最后通过与(AND)运算提取出崩角信息,进行识别和标记.结果显示:实现对图像中的崩角缺陷自动检测和定位,并且判断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18.
Change-point detection schemes, which represent one type of anomaly detection schemes, are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detecting network anomalies, such as attacks and epidemics by unknown viruses and worms. These events are detected as change-points. However, the schemes generally also detect false-positive change-points caused by other events, such as improper parameter setting of detectors. Therefore there is a requirement for a scheme that detects only true-positive change-points caused by attacks and epidemics by unknown viruses and worms. The true-positive change-points tend to occur simultaneously and intensively in very large numbers, while the false-positive change-points tend to occur independently. Therefore, we expect that the multi-stage change-point detection scheme, which performs change-point detection in a distributed manner and takes account of the correlation among multiple change-points, can exclude false-positive change-points by neglecting those that occur independently.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e multi-stage change-point detection scheme and introduce a weighting function that gives smaller weight to LDs with higher false-positive rate inferred by GD in order to avoid a set of false-positive alerts generated by the low-accuracy detectors from causing high false-positive rate of the scheme. We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cheme by a simulation using the parameter values obtained in an experiment using real random scan worms. In the evaluation, we modify AAWP (Analytical Active Worm Propagation) model so that it can derive the number of infected hosts (i.e., attack hosts) more accurately by considering a failure of infection behavior by random scan worm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scheme can achieve an optimal performance (detection rate of 1.0 and false-positive rate of 0) while the stand-alone change-point detection scheme, which does not use the correlation among multiple change-points, cannot attain such optimal performance, and our scheme with alert weighting always shows better detection performance than the scheme without alert weighting.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强  蒋天发 《计算机工程》2007,33(8):154-156
避开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问题——入侵检测算法的具体实现,通过对有关感应器、分析器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提高入侵检测准确率、提高系统吞吐量、提高系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以此为基础,给出了一种不受具体入侵检测算法限制的分布式入侵 检测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熊鹏  张卫  沈富可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10):3112-3115
探讨了无线传感网中的入侵检测技术 ,提出了设计传感网入侵检测系统时应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利用同一邻居关系节点间的分工协作和信息交流可以使网络恢复正常的运行状态。重点解决如何依据局部信息 ,通过分布式方案来实现对传感网的入侵行为的检测 ;通过定义简单的规则实现了对黑洞攻击和选择性转发攻击的检测。最后通过实验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