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覆盖引导的模糊测试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AFL是该领域的代表性工具。文章在AFL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Havoc的变异策略建模为一个多臂赌博机问题,并提出一种结合ε-greedy算法和置信区间上界(Upper Confidence Bound,UCB)算法的动态调整变异策略的方法,实现了工具EnAFL的设计。通过与AFL的对比实验分析得出,EnAFL在代码覆盖率和测试效率方面表现更出色。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的并行模糊测试在测试效率、资源利用率以及异常处理上的局限性,本文围绕测试资源的生成、使用及容错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动态资源感知的系统化解决方案。针对测试环境在大规模和多场景两个维度快速搭建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动态构建方法,加快测试环境部署,提高有效fuzz时间;针对并行模糊测试中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层次并行度动态调整的资源配置策略,优化整体测试资源配置并提高单机负载;针对大规模并行测试中节点易发生故障的问题,提出基于优先级调度的容错处理方法。最后,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四级流水线并行处理结构的通用模糊测试框架。实验证明,该框架能够有效提高并行模糊测试的测试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系统的有效容错。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软件系统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模糊测试作为一种用于安全漏洞检测的安全测试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误报率低等优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经过近些年的不断改进,模糊测试无论在技术发展上还是在应用创新上,都取得了诸多成就。首先,对模糊测试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简要说明,总结了模糊测试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针对不同领域的漏洞挖掘需求,分析得出相应的模糊测试解决方案。其次,重点总结了近几年来模糊测试的重要发展成果,包括测试工具、框架、系统及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并分析总结了各发展成果所采用的创新方法,提出的理论以及各工具、系统的优点与不足。最后,分别从协议逆向工程应用、云平台建设、新兴技术结合、模糊测试对抗技术研究及模糊测试工具集成的角度,为模糊测试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物联网网络协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网络协议漏洞挖掘技术以特征变异和模糊测试为主,存在依赖专家经验和无法突破未知协议的局限。针对工业物联网协议的漏洞挖掘挑战,文中从漏洞检测规则的自动化分析与生成展开研究,提出基于生成对抗网络与变异策略结合的网络协议漏洞挖掘方法。首先,采用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网络协议分析模型,通过对报文序列进行深层信息挖掘,提取报文格式及相关特征,实现对网络协议结构的识别。然后,结合基于变异算子库指导的迭代变异策略,构建有导向性的测试用例生成规则,缩短漏洞发现的时间;最终,形成面向未知工控网络协议的自动化漏洞挖掘方法,满足现有工控应用领域对协议自动化漏洞挖掘的需求。基于上述方法,对两种工控协议(Modbus-TCP和S7)进行测试,并对生成用例的测试接收率、漏洞检测能力、用例生成时间及其多样性方面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TA指标上高达89.4%,本方法检测模拟系统ModbusSlave的AD指标为6.87%,缩短了有效用例的生成时间,提升了工控协议漏洞挖掘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软件脆弱性已成为互联网安全的主要威胁来源,软件脆弱性分析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模糊测试是脆弱性分析的热点技术之一,通过持续生成测试用例、动态监控目标代码执行和反馈调节变异策略的方法尝试触发程序异常,具有部署便捷、适用性广和效果直观的优点。随着测试目标的复杂性增加,从业人员对模糊测试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行模糊测试通过并行执行、任务分解和共享信息等方法提高脆弱性分析的效率。首先,分析了基于覆盖反馈的模糊测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后,探讨了并行模糊测试的解决思路和方案,从系统结构、任务划分、语料库共享和崩溃去重等方面对并行模糊测试进行了综述;最后,总结了现有并行模糊测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模糊测试在挖掘协议软件安全漏洞、提高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将状态引入服务端程序模糊测试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针对现有方法未充分利用协议模糊测试过程信息、无法持续关注重点状态, 导致模糊测试效率较低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双重覆盖信息协同的协议模糊测试方法. 首先, 本文提出的状态选择算法, 通过建立状态空间到程序空间的映射, 利用启发式的计算方法为每个状态设置权重, 以引导模糊测试持续关注更可能存在缺陷的状态. 其次, 快速探测种子不影响状态但改变程序覆盖的位置, 并限制变异位置以充分测试重点状态对应的代码区域. 本文在基线工具AFLNet和SnapFuzz上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 并最终集成实现了协议模糊测试工具C2SFuzz. 对LightFTP、Live555等协议服务端程序最新版进行了实验后, 发现5个未知的漏洞.  相似文献   

7.
模糊测试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雄  李舟军 《计算机科学》2016,43(5):1-8, 26
软件中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漏洞挖掘已成为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重大课题和研究热点。目前常用的漏洞挖掘技术包括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二进制比对、模糊测试等。随着软件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大,模糊测试具有其它漏洞挖掘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介绍和分析了各种漏洞挖掘技术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分别详细描述了模糊测试的研究进展、模糊测试的过程、测试用例的生成技术;最后介绍了模糊测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模糊测试技术是一种使用不同变异算子生成测试用例对程序进行漏洞检测的技术.当前对模糊测试技术的研究集中在变异算子的设计与程序分析两个方面,对多种变异算子之间的协同调度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文章首先对模糊测试中通用的15个变异算子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变异算子在不同类型程序上的变异效率.文章以探索与利用模型为基础,结合变异算子变...  相似文献   

9.
网络协议的自动化模糊测试漏洞挖掘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网络应用越来越复杂和重要,对网络协议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模糊测试(Fuzz Testing)作为一种重要的测试手段,通过大量数据的注入来测试网络协议的安全,能够发现拒绝服务、缓冲区溢出和格式化字符串等多种重要漏洞.但是手工进行Fuzz Testing需要精确了解网络协议细节并需要繁重的工作来构造大量测试数据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软件开发环境和业务逻辑的复杂度不断增加,大量的堆内存对象生命周期及其引用关系造成堆内存操作行为错综复杂,极易引发程序错误造成漏洞. 模糊测试作为高效的软件代码错误检测技术,常用于漏洞挖掘. 然而,目前最先进的模糊测试工具专注于代码全覆盖功能测试,忽略了执行时堆内存操作状态信息,从而错过堆内存漏洞发现机会.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堆操作行为引导的灰盒模糊测试方法HeapAFL,在不依赖漏洞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其通过静态分析插桩基础堆操作函数及其参数监测执行时控制流和数据流变化,反馈堆操作行为信息,指导模糊测试中种子优先变异阶段,探索多样化堆操作行为从而更高概率触发堆内存错误类漏洞. 在6个真实应用程序上验证方法效果,并与6个最先进的模糊测试工具进行比较,实验中的CPU总共测试了4032 h. 实验结果表明,HeapAFL在漏洞挖掘效果和崩溃发现效率上优于对比工作.在漏洞挖掘数量上,HeapAFL相比于基准模糊测试方法AFL,AFLFast,PathAFL,TortoiseFuzz,Angora,Memlock分别提升了1.32倍,1.39倍,1.92倍,1.56倍,2.78倍,2.08倍. 最终,HeapAFL在数据集上挖掘到了25个堆内存错误类漏洞,其中包括19个已知的漏洞(即1 day)和6个未知的漏洞(即0 day),并报告给CVE(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官方漏洞库后已经获得了2个CVE漏洞编号,其余漏洞正在等待审核.

  相似文献   

11.
对存在的多维Fuzzing技术中使用的遗传算法不能表示多种输入类型元素,不能充分使用已得到知识从而大大降低了基于知识的多维Fuzzing技术中提出的多维Fuzzing技术挖掘的漏洞的范围和能力,设计了一个包含选择、交叉、变异、修补等操作的可以表示大多数输入元素类型的遗传算法,提出一种多个输入元素的小染色体级连成一个大染色体,大染色体的遗传算子操作分解到各个小染色体之间操作的编码及操作方案,针对字符串型输入元素,提出一套可变长染色体的实值编码及操作方法.漏洞挖掘实验结果显示应用论文设计的遗传算法的多维Fuzzing技术具有更好的漏洞挖掘能力和更好的漏洞挖掘效率.  相似文献   

12.
Fuzzing测试是一种基于缺陷注入的自动软件测试技术.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软件测试、安全漏洞挖掘等领域.Peach 是基于Fuzzing技术实现的跨平台测试框架,具有灵活性、可重用等特点,是Fuzzing测试的代表工具之一.Fuzzing测试要求对测试用例进行优化来提高测试效率,对Peach的样本优化工具minset...  相似文献   

13.
缓冲区溢出漏洞一直是计算机安全威胁中最为严重的漏洞之一,在黑客发现利用前检测出漏洞并及时修复极为重要;基于多维Fuzzing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缓冲区溢出漏洞挖掘模型MFBOF,应用输入样本结构知识、结合静态二进制分析技术和动态输入/输出测试技术,运用自适应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生成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并以挖掘Libpng的漏洞为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模型需要优化的地方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模糊测试是当前检测程序错误的最主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模糊测试工具首先对种子文件进行变异,生成大量新输入文件,然后挑选新输入来执行目标程序,以触发程序中潜在的漏洞.当前对模糊测试的研究多着眼于改进变异算法,提高生成的新文件对目标程序代码的覆盖,忽略了备用种子文件的筛选策略对提高模糊测试覆盖率与测试效率的的贡献.针对该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覆盖频率的种子文件筛选策略,在每次执行目标程序时,我们记录程序执行中覆盖过的路径边;根据边被执行次数的多少,我们将这些边分为低频边和高频边;对于包含了更多低频边且执行效率高的种子文件,我们给予更高的优先级.我们在模糊测试工具American Fuzzy Lop (AFL)实现了对应的算法,实验表明我们的算法有效提高了模糊测试的效率和代码覆盖率.  相似文献   

15.
Fuzzing测试是一种自动化发掘软件漏洞的方法,本文讨论了文件格式漏洞利用的现状及Fuzzing测试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个文件格式漏洞Fuzzing测试框架,在FileFuzz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文件格式Fuzzing测试工具,可以实现对任意文件格式的测试,并可有效地提高测试效率,最后给出了该工具测试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谢肖飞  李晓红  陈翔  孟国柱  刘杨 《软件学报》2019,30(10):3071-3089
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常用方法,如何获得高覆盖率是测试中十分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模糊测试与符号执行作为两大主流测试技术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到学术界与工业界中,这两种技术都具有一定的优缺点:模糊测试随机变异生成测试用例并动态执行程序,可以执行并覆盖到较深的分支,但其很难通过变异的方法生成覆盖到复杂条件分支的测试用例.而符号执行依赖约束求解器,可以生成覆盖复杂条件分支的测试用例,但在符号化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状态爆炸问题,因此很难覆盖到较深的分支.有工作已经证明,将符号执行与模糊测试相结合可以获得比单独使用模糊测试或者符号执行更好的效果.分析符号执行与模糊测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支覆盖将两种方法结合的混合测试方法——Afleer,结合双方优点从而可以生成具有更高分支覆盖率的测试用例.具体来说,模糊测试(例如AFL)为程序快速生成大量可以覆盖较深分支的测试用例,符号执行(例如KLEE)基于模糊测试的覆盖信息进行搜索,仅为未覆盖到的分支生成测试用例.为了验证Afleer的有效性,选取标准程序集LAVA-M以及实际项目oSIP作为评测对象,以漏洞检测能力以及覆盖能力作为评测指标.实验结果表明:(1)在漏洞检测能力上,Afleer总共可以发现755个漏洞,而AFL仅发现1个;(2)在覆盖能力上,Afleer在标准程序集上以及实际项目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在oSIP中,Afleer比AFL在分支覆盖率上提高2.4倍,在路径覆盖率上提升6.1倍.除此之外,Afleer在oSIP中还检测出一个新的漏洞.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反汇编的输入路径追踪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基于代码覆盖的测试数据生成和基于快照恢复的错误注入技术,将其应用于模糊测试中。提出一种软件安全漏洞自动化挖掘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传统模糊技术存在的若干局限。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此方法的测试系统,通过对实例软件的漏洞挖掘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Fuzzing的ActiveX控件漏洞挖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ctiveX控件漏洞存在广泛且往往具有较高的威胁等级,有必要对此类漏洞的挖掘技术展开研究,发现并修复漏洞,从而杜绝安全隐患.在对ActiveX控件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ActiveX控件漏洞挖掘工具——ActiveX-Fuzzer.它基于黑盒Fuzzing测试技术,能够自动地构造半有效数据对控件接口展开测试,尝试发现潜在的缓冲区溢出、整数溢出及格式化字符串错误等安全问题.通过使用该工具对常用ActiveX控件进行广泛的测试,发现多个未公布的高危漏洞,受影响的软件包括腾讯QQ、WinZip、微软Office等国内外重要软件,以及部分知名银行的网上服务中使用的控件.该测试结果表明了ActiveX-Fuzzer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Fuzzing 测试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出二进制文件中的安全问题,这是一个新兴值得研究的领域。Fuzzing 技术从早期的手工方式逐渐发展为现在的自动化甚至智能化方式。文章对现有的 Fuzzing 测试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研究,总结目前 Fuzzing 测试框架的特点,并预测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