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在建筑设备物联网系统(BECPS)环境中实现人员信息的采集,设计了一个超高频RFID读卡器。首先简要描述了BECPS;其次给出了读卡器的硬件电路、器件选型、系统软件等的设计过程;最后在BECPS平台下对该RFID读卡器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证实了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与现有的超高频RFID读卡器相比,该读卡器不仅能够完成多标签识别,并且能够与BECPS完美结合,实现了人员信息的无线上传。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RFID读卡器的功耗大、RFID管理系统不灵活等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MSP430系列单片机CC430F5135为核心的无线低功耗RFID系统。该系统具有功耗低、无线采集每个RFID读卡器数据、方便控制等特点。介绍了CC430F5135特点及其内部集成的RF无线通信模块,分析了系统的结构原理,并详细分析了RFID读卡器模块、RF无线收发模块和管理系统模块。实验结果验证了采用CC430F5135设计RFID系统的可行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移动式13.56MHz RFID读卡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移动式RFID读卡器,给出了移动式读卡器的原理框图,详细阐述了射频芯片CC2420、读卡集成芯片MFRC522和主控芯片MSP430F1611的外围电路,以及整个读卡器的软件构架。读卡器采集标签数据,通过ZigBee网络自动的发送这些数据到服务器。移动式读卡器减少了RFID系统网络布线,节约了成本,使用更加方便灵活。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射频识别系统从RFID标签到读卡器的反向链路通信的扩频解扩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RFID系统中标签向读卡器反射信号的抗干扰、抗噪声、抗多径衰落和保密性能,可方便地植入到基于任何RFID通讯协议的RFID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高频(UHF)RFID标签群快速运动通过读卡器的情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ISO/IEC 18000-6Type C类防冲突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结果表明,当UHF RFID标签群在快速运动通过读卡器范围时,会产生新旧标签竞争现象。部分标签一段时间内不被识别,然后离开读卡器识别范围,导致"漏读",造成系统不可靠。在Type C类防冲突算法的前提下,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2.4GHz射频识别中标签电路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型2.4GHz有源RFID标签结构,并进行了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利用单片集成无线收发模块nRF24L01构成射频前端,使标签配置简单,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充分利用标签射频前端的不同工作模式,结合微控制器,实现有源标签的低功耗设计。与传统的微波频段RFID标签设计方法相比,减小了标签体积。在识别距离相当的前提下,功耗得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空读卡器存在便携性差、速度慢和标签存储容量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大容量射频识别(RFID)系统设计方法。以高性能的STM32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采用新型的CR95HF射频芯片,设计了一款工作在高频(HF)频段并支持ISO 15693、ISO 18092等多种协议的新型手持式RFID读卡器,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电源、天线设计和软件的速率、误码优化。同时,设计了一款与之匹配的被动式大容量电子标签,其存储容量高达32KB,与读卡器构成大容量RFID系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读卡器相比,该读卡器的读写速度提升2.2倍,误码率降低91.7%,标签容量提升255倍,为航空物流领域的快速、准确和大数据需求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电子技术应用》2016,(3):57-60
系统基于Contiki实现了一种有源RFID阅读器节点,同时实现了一种边缘路由器,通过边缘路由器与阅读器节点可以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用户通过网络控制阅读器节点收集和管理RFID标签,实现对设备的管理。本系统保持了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范围广的优点,通过融合有源RFID技术减小了网络的复杂性并降低了系统功耗。该系统工作稳定,适用于在较大范围内对设备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9.
夏宏  吴济文 《计算机应用》2012,32(8):2369-2373
采用ARM9微处理器为主控制器,射频处理采用奥地利微电子公司的AS3992芯片为核心,设计开发了超高频RFID读写器系统。系统设计了外置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探测电路和天线端阻抗匹配调谐电路,使发射机输出功率达到+33dBm,并有效地提高了接收机信噪比,实现了对符合ISO/IEC 18000-6C 900MHz RFID协议的多标签的稳定高速读写;同时在ARM9硬件平台上移植了嵌入式Linux系统,并设计了读写器Web固件控制系统,以实现多标签盘存和读写器的网络配置等操作,为读卡器之间数据通信和二次开发提供平台。该系统已搭建运行于某电厂运煤车辆出入RFID管理控制系统中,运行结果表明,系统最大稳定读取距离达到10m,满足了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生产资料相关数据的无线管理,提出了基于射频识别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企业远程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采用nRF24LE1芯片作为核心元件,构建有源RFID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使标签和读写器配置简单,性能稳定,读写距离远,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在产品、...  相似文献   

11.
在高速列车长期、快速行驶中,其转向架金属结构会因疲劳、应力、环境等因素影响,产生金属裂纹。为了在高速列车中的转型架金属表面实现远距离无损检测并判断是否存在裂纹,设计了一种应用在超高频频段的微带贴片型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抗金属标签,配合RFID芯片,标定RFID阅读器与标签天线的位置和其发射天线的功率,当金属表面存在裂纹时标签天线谐振频率会向低频移动,并产生影响导致RFID系统识别距离的改变,从而实现金属表面裂纹检测。使用高频结构仿真(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HFSS)软件对天线结构进行优化,使其与芯片阻抗匹配,模拟了天线在金属表面存在裂纹的情况。由仿真结果可以分析得出:设计的无线有芯片微带贴片型RFID转向架表面裂纹检测标签能够有效地实现远距离监测金属表面裂纹长度、方向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条件,通过配置无线收发芯片的寄存器可设定芯片的工作频率和传输速率,通过调整芯片外围匹配网络的元件参数达到与芯片的工作频率相匹配,并用软件编程实现所需的编解码方式和数据包格式,得到一种新型适应性强的RFID读写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音频接口的 UHF RFID读写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 AS3992专用射频收发芯片,创新性地基于智能手机音频通信接口实现了对 RFID 读写器的控制。测试仿真结果表明,智能手机音频接口的 UHF RFID读写系统使用方便、便携性好,系统无需无线配对,数据实时传输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USB控制芯片PDIUSBD12和微控制器AT89S52构成的硬件平台,简化了RFID阅读器与PC之间的数据传输。基于HID1.1协议的程序设计将RFID阅读器枚举为PC的一个外接HID键盘,省去驱动程序的安装。只要打开记事本就能记录电子标签的EPC、TID等特征信息,可满足快速发展的RFID产业对RFID阅读器多样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对基于MF RC500的RFID射频读写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框架,并对MF RC500芯片做了简单的介绍和说明,然后给出了实际的电路原理图,并根据关键寄存器的设置给出了使读写器对电子标签完成读写基本功能的流程图。测试表明该方案可行,读写器工作稳定、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升级方便,可集成传感器或无线通信装置应用于生产、物流、医疗等领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日常动态下人体血氧饱和度的实时监测,设计了一种有源血氧传感标签,采用反射式血氧传感探头,介绍了反射式无创血氧饱和度测量原理、血氧检测的方法,设计了相应电路。采用nRF24LE1无线收发芯片为核心,构建有源射频识别(RFID)标签发射系统,将血氧检测与RFID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血氧检测的无线传输,设计实现了血氧监测设备的小型化,提高了其可穿戴性,适合在日常动态环境下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设计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采集流通环节的特征信息,采用中文格式通过手机记录物流信息,汇总到数据 中心。手机端硬件采用SDIO 接口的RFID 读写器,支持蓝牙在局域网传输数据,也支持GPRS 远程数据传输,读取ISO 14443 标准的S50 芯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和有线数据传输方式的结合,将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端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8.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在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目标识别。与传统条形码等识别技术相比,RFID具有识别距离远,环境适应性强,数据存储量大,可同时识别多个物体等诸多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零售、物流、交通等多个领域。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特点和工作原理,阐述了系统构成和实现过程,指出了其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