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获得结构更加合理的相似矩阵,提出了基于谱聚类和L2,1范数的多视图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将改进的多视图亲和矩阵利用L2,1范数正则项合理地构造出相似矩阵S,使S在整体稀疏的情况下保证局部的强线性关系;然后同时进行相似矩阵的学习和谱聚类过程,将相似矩阵S和标签矩阵F交替迭代,加强数据集与降维后的F的几何结构的紧密联系;最后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任永功  刘洋  赵月 《计算机科学》2017,44(5):276-279, 284
传统的聚类算法一般使用欧氏距离获得数据的相似矩阵,在处理一些较复杂的数据时,欧氏距离由于不能反映全局一致性,因此无法有效地描述出数据点的实际分布。提出了一种基于秩约束密度敏感距离(Rank Constraints Density Sensitive Distance,RCDSD) 的自适应聚类算法。该方法首先引入密度敏感距离的相似性度量得到相似矩阵,有效地扩大了不同类数据点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同类数据点间的距离,从而解决了传统聚类算法使用欧氏距离作为相似性度量导致聚类结果出现偏差的弊端;其次,在相似矩阵的拉普拉斯矩阵上施加秩约束,使相似矩阵的连通区域数等于聚类数,直接将数据点划分到正确的类中,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而不需要执行k-means或其它离散化程序。在人工仿真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得到了准确的聚类结果,并提高了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谱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谱聚类算法利用特征向量构造简化的数据空间,在降低数据维数的同时,使得数据在子空间中的分布结构更加明显.现有谱聚类算法的聚类结果多为精确集,而真实数据集中重叠现象广泛存在.基于粗糙集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谱聚类算法,其主要思想是对谱聚类算法进行粗糙集扩展,使得聚类结果成为具有下近似和上近似定义的、类与类之间存在重叠区域的结构.实验表明,该算法与现有的谱聚类算法相比,稳定性和准确率都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王荣  李晋宏  宋威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9):3553-3557,3568
为了得到准确有效的用户聚类,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字的用户聚类算法.该算法是在传统Rock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相似权重和平均邻居的概念,并且将用户关键字事务集的平均邻居数定义为用户访问模式相似性的标准.在不产生离群用户点的基础上,缩小了用户聚类的范围,将一个大的用户聚类更加精确的划分为几个小的用户聚类.利用用户之间的相似度阈值对数据进行过滤,减小了用户聚类的计算量.经过实验验证该算法有效的提高了相似用户聚类的准确性和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学得更好的相似矩阵,提出一种基于L2,1-范数距离相似度矩阵的学习方法,给出相应的聚类算法(CSCA).利用L2,1-范数距离计算出相似度矩阵,对相似度矩阵施加平方的约束;通过约束相似度矩阵所构建的拉普拉斯矩阵,求出对应的特征向量空间;利用学得的相似度矩阵中的连通分量直接得到聚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聚类结果大多优于其它聚类算法,验证了所提聚类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模糊等价关系聚类方法不能根据具体的约束条件进行聚类,使得聚类结果准确性低,不满足要求。为解决该问题,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距离约束条件预处理数据集并且扩维,提出一种新的模糊聚类方法。通过数据间的Euclid距离以及约束条件为每个数据建立数据间关系,用来描述数据间的约束条件满足情况,同时将此作为数据的新增维度,更新原数据集并重新构建相似程度方程,获得对应的相似矩阵并基于模糊等价关系进行聚类。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无指导的模糊等价关系聚类方法相比,提出的聚类方法克服了不能根据具体约束条件进行准确聚类的缺陷,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谱聚类的协同推荐算法(SCBCF)。首先从用户——项目二分网络的单顶点投影中得到用户之间的相似矩阵,然后对该矩阵应用谱聚类算法,将用户聚成k类,并将得到的聚类结果用于数据平滑和邻居结点的选择,最后基于最近邻居集评分行为,对目标用户产生推荐。在Movie-Lens上的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方法比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能更好地应用于二分网络的协同推荐。  相似文献   

8.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能够有效地进行非球形数据的聚类,该算法需要输入截断距离,人工截取聚类中心,导致DPC算法的聚类效果有时较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密度比和系统演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S-DPC)。利用自然最近邻搜索得出各样本点的邻居数目,根据密度比思想改进密度计算公式,使其能够反映周围样本的分布情况;对局部密度与相对距离的乘积进行降序排列,根据排序值选出聚类中心,将剩余样本按照DPC算法的分配策略进行聚类,避免了手动选择聚类中心的主观性;利用系统演化方法判断聚类结果是否需要合并或分离。通过在多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与其他聚类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数据竞争算法采用欧式距离计算相似度、人为指定聚类簇数以及聚类中心无法准确自动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确定聚类中心的数据竞争聚类算法。引入了数据场的概念,使得计算出的势值更加符合数据集的真实分布;同时,结合数据点的势能与局部最小距离形成决策图完成聚类中心点的自动确定;根据近邻原则完成聚类。在人工以及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效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较原数据竞争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快速K-me doids聚类算法所选初始聚类中心可能位于同一类簇的缺陷,以及基于粒计算的K-medoids算法构造样本去模糊相似矩阵时需要主观给定阈值的缺陷,提出了粒计算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doids聚类算法。该算法结合粒计算与最大最小距离法,优化K-medoids算法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选择处于样本分布密集区域且相距较远的K个样本作为初始聚类中心;使用所有样本的相似度均值作为其构造去模糊相似矩阵的阈值。人工模拟数据集和UCI机器学习数据库数据集的实验测试表明,新K-medoids聚类算法具有更稳定的聚类效果,其准确率和Adjusted Rand Index等聚类结果评价指标值优于传统K-medoids聚类算法、快速K-medoids聚类算法和基于粒计算的K-medoids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结构更加合理的仿射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k]-近邻与局部相似度的稀疏子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每个点的[k]-近邻,并对其用[k]-近邻数据点进行线性表示,使仿射矩阵在整体稀疏的情况下保证局部的强线性关系。基于图论知识,利用数据的实际分布情况对仿射矩阵进行约束,使仿射矩阵进一步合理地等价于待进行谱聚类的相似矩阵。在人造数据集、随机生成的子空间数据集、图像数据集以及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乔永坚  刘晓琳  白亮 《计算机应用》2022,42(11):3322-3329
针对高维特征缺失数据在聚类过程中面临的因数据高维引发的维度灾难问题和数据特征缺失导致的样本间有效距离计算失效问题,提出一种面向高维特征缺失数据的K最近邻(KNN)插补子空间聚类算法KISC。首先,利用高维特征缺失数据的子空间下的近邻关系对原始空间下的特征缺失数据进行KNN插补;然后,利用多次迭代矩阵分解和KNN插补获得数据最终可靠的子空间结构,并在该子空间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在6个图像数据集原始空间的聚类结果表明,相较于经过插补后直接进行聚类的对比算法,KISC算法聚类效果更好,说明子空间结构能够更加容易且有效地识别数据的潜在聚类结构;在6个高维数据集子空间下的聚类结果显示,KISC算法在各个数据集的聚类性能均优于对比算法,且在大多数据集上取得了最优的聚类精确度(ACC)和标准互信息(NMI)。KISC算法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高维特征缺失数据,提高算法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13.
谱聚类算法中如何定义一个合适的尺度参数仍待学习。针对谱聚类算法中由高斯核函数建立的相似度矩阵对尺度参数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加权密度的自适应谱聚类算法——WDSC。该算法将数据点的加权K近邻距离作为尺度参数,尺度参数的倒数作为数据点所在邻域的密度,引入新的密度差调整相似度矩阵;考虑了每个数据点的邻域分布,故对噪声有一定的鲁棒性,且对参数也不再敏感。在不同数据集上的实验以及对比实验均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丁世飞  徐晓  王艳茹 《软件学报》2020,31(11):3321-3333
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简称DPC)是一种基于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属性快速寻找聚类中心的有效算法.DPC通过决策图寻找密度峰值作为聚类中心,不需要提前指定类簇数,并可以得到任意形状的簇聚类.但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的计算都只是简单依赖基于距离度量的相似度矩阵,所以在复杂数据上DPC聚类结果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当数据分布不均匀、数据维度较高时.另外,DPC算法中局部密度的计算没有统一的度量,根据不同的数据集需要选择不同的度量方式.第三,截断距离dc的度量只考虑数据的全局分布,忽略了数据的局部信息,所以dc的改变会影响聚类的结果,尤其是在小样本数据集上.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一种基于不相似性度量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optimized density peaks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dissimilarity measure,简称DDPC),引入基于块的不相似性度量方法计算相似度矩阵,并基于新的相似度矩阵计算样本的K近邻信息,然后基于样本的K近邻信息重新定义局部密度的度量方法.经典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不相似性度量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优于DPC的优化算法FKNN-DPC和DPC-KNN,可以在密度不均匀以及维度较高的数据集上得到满意的结果;同时统一了局部密度的度量方式,避免了传统DPC算法中截断距离dc对聚类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谱聚类算法通常利用高斯核函数作为相似性度量,且单纯以距离决定相似性不能充分表现原始数据中固有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导致聚类性能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公理化模糊共享近邻自适应谱聚类算法,首先结合公理化模糊集理论提出了一种模糊相似性度量方法,利用识别特征来衡量更合适的数据成对相似性,然后采用共享近邻的方法发现密集区域样本点分布的结构和密度信息,并且根据每个点所处领域的稠密程度自动调节参数σ,从而生成更强大的亲和矩阵,进一步提高聚类准确率。实验表明,相较于距离谱聚类、自适应谱聚类、模糊聚类方法和地标点谱聚类,所提算法有着更好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密度分布不均数据是指类簇间样本分布疏密程度不同的数据.密度峰值聚类(DPC)算法在处理密度分布不均数据时,倾向于在密度较高区域内找到类簇中心,并易将稀疏类簇的样本分配给密集类簇.为避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面向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近邻优化密度峰值聚类(DPC-NNO)算法.DPC-NNO算法结合逆近邻和k近邻定义新的局部密度,提高稀疏样本的局部密度,使算法能更准确地找到类簇中心;定义分配策略时引入共享近邻,计算样本间相似性,构造相似矩阵,使同一类簇样本联系更紧密,避免错误分配样本.将所提出的DPC-NNO算法与IDPC-FA、DPCSA、FNDPC、FKNN-DPC、DPC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PC-NNO算法在处理密度分布不均数据时能获得优异的聚类效果,对于复杂数据集和UCI数据集,DPC-NNO算法的综合性能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类间间距较小、可分性较差的样本数据聚类问题,文中提出自适应Rulkov神经元聚类算法.首先,构建基于自适应距离和共享近邻的相似度矩阵,将样本构成的无向图的最优分割问题转化为拉普拉斯矩阵的谱分解问题,并按特征值大小选取拉普拉斯矩阵的特征向量作为新的样本特征,增大样本类间间距,减小类内间距.然后,将样本根据新特征映射为神经元,样本特征距离决定神经元之间的耦合权值,通过耦合强度自学习进一步提升样本可分性.最后,通过强连通分量实现样本聚类.在多个合成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算法获得较优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半监督谱聚类不能有效处理大规模数据,没有考虑约束传递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约束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稀疏表示和约束传递的半监督谱聚类算法。首先,根据约束信息生成约束矩阵,将其引入到谱聚类中;然后,将约束集合中的数据作为地标点构造稀疏表示矩阵,近似获得图相似度矩阵,从而改进约束谱聚类模型;同时,根据地标点的相似度矩阵生成连通区域,在每个连通区域内动态调整近邻点,利用约束传递进一步提高聚类准确率。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和约束谱聚类相比,在算法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准确率没有明显下降;和快速谱聚类方法相比,在聚类准确率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9.
传统根据[K]-近邻图计算测地距离的方法,虽然能够发现流形分布数据间的相似关系,但是当不同类的点存在粘连关系时,依此计算相似度时不能体现样本间的真实关系,从而无法有效聚类。针对传统测地距离计算相似度的方法不能有效处理粘连数据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局部密度和测地距离的谱聚类方法。计算样本的局部密度,寻找每个样本点的最近高密度点,并选择边缘点和非边缘点;在边缘点和其最近高密度点之间构造边、非边缘点之间的[K]个近邻点构造边,依此计算测地距离和相似度并进行聚类。在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处理粘连数据集时有效提高了聚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标签传播算法(LPA)是一种高效地处理大规模网络的社区发现算法,由于其近乎线性的时间复杂度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该算法每个节点的标签依赖于其邻居节点,其迭代速度和聚类有效性对标签信息的更新顺序非常敏感,影响了社区发现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基于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聚类集成的标签传播算法。该算法利用多次标签传播算法的结果作为基聚类集,并用模块度评估每个基聚类的重要性,使其作为节点相似性度量的权值形成加权相似性矩阵,最后通过层次聚类得出最终的社区划分结果。在实验分析中,该算法和其他5个具有代表性的标签传播算法的改进算法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比较,展示了新算法能有效地提高标签传播算法的社区发现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