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基于子空间辨识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化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递推子空间辨识的自适应预测控制策略.用子空间辨识法得到的预测模型作为初始模型, 通过比较初始模型和在线更新模型的匹配误差, 选择匹配误差较小的预测模型计算过程的输入, 从而提高了模型精度. 通过模拟移动床过程控制的仿真试验, 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完全数据驱动的闭环子空间辨识及预测控制器设计方法. 该方法完全由闭环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辨识子空间矩阵, 通过子空间矩阵的拆分, 排除了与扰动相关的模型输入, 进而获取子空间矩阵参数的无偏估计; 将辨识得到的闭环系统子空间矩阵描述直接作为预测模型, 设计预测控制器; 将其应用于某钢铁集团焦炉炭化室压力控制系统, 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光伏发电的不确定性、间歇性给电力系统并网运行带来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块化回声状态网络模型对发电量进行预测.首先利用模块化神经网络按季节建立预测子模型,再将子模型按相同日类型进行数据划分后,与平均气温一同作为样本,利用回声状态网络对子模型进行训练和发电量预测,最后集成输出结果.结果表明:此预测模型在日类型相同时预测误差较小,而在日类型不同时预测误差较大,但与ESN和BP预测模型相比均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快的预测速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分布式模型的动车组预测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动车组由若干动车/拖车组成的动力单元固定编组耦 合构成,难以用集中式模型进行有效描述的问题,提出一种动车组运 行过程的分布式描述与建模方法. 基于动车组牵引/制动特性曲线和实际运 行数据,采用子空间模型辨识方法建立了动车组各动力单元的分布式状态空间模型;提出基于分布式模型的动车组预测控制方法,给出了各动力单元牵引/制动力和运 行速度同步跟踪控制算法.基于CRH380AL型动车组运行过程数据的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铅锌烧结过程透气性的预测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和输入变量不确定性等特点,建立了综合透气性智能集成预测模型.首先建立了基于满意聚类的T-S综合透气性预测模型,针对聚类后各子模型结论参数的辨识工作计算复杂、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将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这些结论参数的辨识;然后利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时间序列综合透气性预测模型;最后利用信息熵技术将2个预测模型进行集成,以获得集成预测模型.选取实际生产过程中100组合格的数据,分别用以上3种预测模型来预测相应的综合透气性,其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2.1%.3.2%,1.8%.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集成预测方法能够有效地克服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提高综合透气性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法从工业过程中获得准确状态空间模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辨识的状态空间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利用子空间辨识方法得到的状态空间模型作为系统模型,给出约束条件下的预测控制算法。以CD播放器机械臂系统为例,通过状态空间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实现对系统输出的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噪声往往为有色噪声的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子空间辨识方法。传统的子空间辨识方法在系统存在有色噪声时辨识效果不佳,改进方法则采用变换系统模型形式来克服有色噪声对系统的影响,在辨识时直接利用变换系统模型后的数据得到系统较为准确的状态空间模型,实践证明,状态空间模型更适用于工业过程。连续搅拌反应釜(CSTR)系统是一类典型的工业生产系统,将子空间辨识方法应用于CSTR过程的仿真实验,通过比较改进前和改进后的系统预测误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SMI辨识的航空发动机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采用子空间模型辨识结合预报误差的方法在某一稳态点对某型航空涡轮发动机的动态模型进行了辨识,建立了该型航空涡轮发动机在该稳态点的'小偏离'动态状态空间模型,以满足在航空发动机性能分析以及故障诊断等领域对动态模型的需要.仿真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辨识方法很好地融合了子空间方法的简单性和预报误差法的最优性,用于航空发动机模型辨识是可行的.采用该辨识方法所得的发动机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于航空发动机性能分析,发动机控制以及故障诊断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发电过程中的分数阶和非线性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数阶子空间辨识方法建立了PEMFC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首先,为了降低建模复杂度,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确定了模型输入变量;其次,将分数阶微分理论与Hammerstein模型子空间辨识方法相结合,采用Poisson矩函数对输入输出数据进行预处理,构造了子空间辨识方法的输入输出矩阵,并引入分数阶短时记忆法减少辨识算法计算量;最后,选取多项式作为Hammerstein模型前端静态非线性环节,采用模糊遗传算法优化系统分数阶阶次和系数矩阵.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改进的辨识算法可以明显减小计算时间,所得PEMFC辨识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PEMFC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子空间模型辨识方法(SMI)是一类新兴的直接估计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的黑箱建模方法,近年来获得了广泛关注.和传统的线性建模方法相比,SMI的优势不仅在于算法本身的简单可靠,也在于它的状态空间表达.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SMI的基本思想以及3种基本算法(N4SID,MOESP,CVA).然后将这类方法应用于一个实际的工业过程建模,同时对3种SMI基本算法和一种传统辨识算法—预测误差方法(PEM)进行了研究对比.  相似文献   

11.
在机场向数字化运营的转型过程中,为了实现航站楼内高效的运作以及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对短时段的值机客流量的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机场历史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合航班的DOW特性,分析值机客流量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每小时的值机客流量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回归ARIMAX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模型相对于传统的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拟合效果更精确,有效地预测了航站楼内短时段的值机旅客人数,为航站楼内资源的动态分配和优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预测性维护的应用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运维成本,而设备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预测是预测性维护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传统RUL预测算法难以提取时序数据的潜藏特征以及特征权重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的卷积长短时记忆(Convolution Long-Short Term Memory,ConvLSTM)预测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LSTM网络处理和预测长期时间序列的优势,并引入注意力机制对产生显著影响的特征因子提高权重,极大地优化了模型的时空特征提取能力.为验证模型预测效果,本文以NASA提供的CMAPSS数据集为对象进行实验,以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和数据集自定义的Score为评价指标,将预测结果与其他RUL预测算法作比对,证明了该模型具有更佳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对工时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并实时通过工时管理系统进行更新。针对过去工时管理并没有统一的概念,且多依靠经验进行预测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对工时进行预测。通过对采集到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求解出相应工时预测模型,并以自动钻铆工序的工时为例进行预测说明。针对自动钻铆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影响因子之间关系复杂、影响因子单位不统一等特点,对样本数据中不同单位的工时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工时预测模型,解决了工时预测靠经验判断、工时管理低效的问题。分析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预测误差,并与根据经验判断允许的误差进行了对比,证明了预测的有效性,这为后续工时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靖  肖冠烽 《计算机应用》2019,39(2):429-435
针对公交车到站时间预测准确性不高的问题,选用具有流式计算特点的粒子滤波(PF)算法,建立了一个公交到站时间预测模型。为更好地解决使用PF算法过程中存在的预测误差及粒子优化选择问题,通过引入上一趟公交车的行驶速度和构造观测值的方法对预测模型进行改进,使之具有更贴近实际路况的公交到站时间预测精度,并且能同时预测多个公交到达时间。基于该模型和Spark平台实现了一套公交到站时间实时预测软件系统,所有到站时间预测结果与实际相比,平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207 s,平均绝对误差为71.67 s;高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270 s,平均绝对误差为87.61 s,而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在2 min以内是公认的理想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及实现系统能准确预测公交到站时间,满足乘客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机场噪声预测对机场噪声控制、航班计划制定和机场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机场噪声预测模型都是以飞机的噪声距离曲线(NPD曲线)为核心,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将其修正至与具体机场的特定环境条件相关的噪声传播模型,存在预测成本高和误差大的缺点。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种使用BP神经网络利用机场噪声历史监测数据进行NPD曲线修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适用于特定机场环境条件的机场噪声预测模型。实验表明,在特定机场的特定环境条件下,允许误差为0.5 dB时,该模型预测准确率高达91.5%以上,具有预测成本小、准确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复杂高炉炼铁过程的数据驱动建模及预测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炉炼铁过程的控制意味着控制高炉铁水温度及成份在指定的范围. 本文以高炉炉内热状态的重要指示剂---高炉铁水硅含量为研究对象, 针对机理建模难以准确预测、控制高炉铁水硅含量的发展变化, 利用数据驱动建模的思想, 建立了基于多元时间序列的高炉铁水硅含量数据驱动预测模型. 实例分析表明, 建立的数据驱动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高炉铁水硅含量, 连续预测167炉高炉铁水硅含量, 命中率高达83.23%, 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7260. 这些指标均优于基于单一硅时间序列所建立的数据驱动模型, 对实际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炉温的实时预测技术对高炉运转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炉炼铁过程中,通常以铁水硅含量来表征高炉热状态。针对硅含量预测效率和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主成分分析和粒子群改进的极限学习机相结合的方法对高炉铁水硅含量进行预测。由于影响铁水硅含量的因素众多,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影响硅含量的输入变量进行降维处理。利用粒子群算法来优化极限学习机的权值和阈值,并以均方根误差作为适应度函数建立预测模型。将提取出的主成分作为模型输入,铁水硅含量作为模型输出。最后比较了极限学习机算法和粒子群改进的极限学习机,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预测模型提高了硅含量预测的准确度,上述方法可为高炉的生产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宋贺达  周平  王宏  柴天佑 《自动化学报》2016,42(11):1664-1679
高炉炼铁是一个物理化学反应复杂、多相多场耦合的大滞后、非线性动态系统,其关键工艺指标——铁水质量参数的检测、建模和控制一直是冶金工程和自动控制领域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控制的数据驱动高炉炼铁多元铁水质量非线性子空间建模方法.首先,为了提高建模效率和降低计算复杂度,采用数据驱动典型相关性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与铁水质量相关性最强的关键可控变量作为建模的输入变量;同时,为了更好地反映高炉非线性动态特性,将相关输入输出变量的时序和时滞关系在建模过程进行考虑;最后,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的非线性Hammerstein系统子空间辨识方法建立数据驱动的多元铁水质量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同时,将核函数表示的模型非线性特性用多项式函数拟合,在仅损失很小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基于实际数据的工业试验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MIV方法在苹果糖度近红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苹果糖度近红外光谱数据的特点,分析了基于BP神经网络和偏最小二乘PLS的苹果糖度定量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将平均影响值方法:(mean impact value)引入到近红外波长选取的过程中来,并与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结合,达到波长优选的目的:。首先,利用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算法,筛选出与苹果的糖度相关度较大的光谱波长数据,再利用PLS-BP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使用平均影响值方法:,对参与建模的每个波长数据进行评价,选取影响值最大的一系列波长点,重新建立模型。模型变量数为124,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1740,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P)为0.4565。结果:表明,校正均方根误差,利用平均影响值与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方法:结合,对光谱数据进行波长的筛选,可以降低模型复杂度,同时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张帅  周平 《自动化学报》2022,48(7):1747-1759
污水处理过程中, 生化反应硝态氮浓度和溶解氧浓度是决定出水水质好坏的两个最关键变量, 难以采用常规基于模型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本文基于数据驱动建模与控制技术, 提出一种污水处理过程递推双线性子空间辨识(Recursive bilinear subspace identification, RBLSI)建模和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 首先, 针对污水处理过程的非线性时变动态特性, 采用最小二乘递推双线性子空间辨识方法建立污水处理生化反应过程具有参数自适应能力的递推双线性模型; 其次, 基于建立的数据驱动模型, 采用基于多参数灵敏度分析(Multi-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MPSA)和遗传粒子群优化(Genetic algorithm-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GA-PSO)算法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odel-free adaptive control, MFAC)方法对硝态氮和溶解氧浓度进行直接数据驱动控制; 最后, 数据实验及其比较分析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