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卫  黄金科 《计算机科学》2017,44(Z6):288-293, 332
在分布式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动态资源利用不足和中心控制单元的缺失使其MAC层协议的设计面临很多挑战。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MAC协议,该协议通过在信道预约阶段优先考虑对时延要求较高的应用,来保证网络对这类应用的QoS;同时还解决了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频谱的利用率低和隐藏终端两个热点问题。为分析研究该协议的性能,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模型。然后将这种新的MAC协议与两种典型的MAC协议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协议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和仿真证实了本协议设计简单高效,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不但满足了时延敏感性应用的QoS需求,而且还能有效地解决多信道隐藏终端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MAC协议用于信道感知、选择和接入控制。以单网卡多信道MAC(MMAC)协议为基础,依据IEEE 802.22标准定义的静默期管理的两阶段感知策略,提出一种认知无线电网络分布式多信道MAC(CR-MMAC)协议。将两阶段感知机制和分布式协商融入MMAC协议,利用空闲频谱进行数据传输,并在MMAC协议ATIM窗的数据信道协商阶段引入预约机制,以避免选择同一信道的认知节点对在后续数据传输阶段再利用CSMA/CA造成的竞争碰撞。仿真对比分析表明,CR-MMAC协议能提高网络吞吐量、降低通信时  相似文献   

3.
针对DCF协议的初始竞争窗口不能随着节点数变化选择其最佳值的不足,提出一个具有两级退避的接入协议(OCW-DCF),并用Markov模型分析了协议性能,确定其最佳竞争窗口值。仿真结果表明,OCW-DCF协议能有效减小信道接入延时,且采用基本接入模式的总体性能比RTS/CTS接入模式的好。  相似文献   

4.
在Ad Hoc无线网络多信道介质访问控制协议DCA中,所有移动节点在一个预留的公共控制信道上传送控制信息,即使控制信道空闲也不能在其上进行数据传输。针对DCA这种信道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利用空闲控制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CA可以增加网络吞吐量和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IEEE 802.11动态频谱接入网络是当前协议和模型在无线网络研究中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虽然它的物理层支持多信道,但其MAC层对多信道的支持仍面临挑战.目前的多信道MAC研究大多基于仿真实验,缺乏性能分析模型.本文设计了一种简单通用的信道切换机制,将IEEE802.11MAC扩展成为一种多信道MAC.本文提出了三维马尔可夫链分析模型描述多信道MAC性能,刻画单信道内重传次数和多信道间切换对性能的影响,支持基本和RTS/CTS两种接入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该多信道MAC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系统的饱和吞吐量,系统性能随着重传次数的增加能得到提高,而切换信道数量的增加并不能总是带来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车载自组织网络负载较重时控制信道拥塞和IEEE1609.4标准中信道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时分复用机制的VANET多信道MAC协议。协议采用节点分时段接入控制信道的机制来降低冲突概率,规定每个节点使用两部收发机来避免数据信道空闲;使用一个优化模型确定退避过程参数,以最大化饱和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具备优良的吞吐量性能,能给出较低的,稳定的安全信息时延。  相似文献   

7.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许多领域利用了周期性数据汇聚,传感器节点周期性地产生数据包,通过一系列中继节点传输到汇聚节点.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基于预留的多信道MAC协议,称为R-MMAC协议,其中利用了预留机制和多信道通信机制,在多信道条件下,每个节...  相似文献   

8.
针对节点具有多个可用信道的自组网的信道资源利用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MAC接入协议,协议根据网络中节点的邻居关系,通过认知推理对两跳邻居范围内的不同网络节点分配不同的驻留信道,驻留信道的选择考虑了避免信道干扰和冲突,每个节点只需要两部半双工收发信机就能够实现在多个信道上高效的数据收发.仿真结果表明,协议在网络总吞吐量、端到端时延等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能很好地适用于节点密集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节点具有多个可用信道的自组网的信道资源利用率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MAC接入协议.协议根据网络中节点的邻居关系,通过认知推理对两跳邻居范围内的不同网络节点分配不同的驻留信道.驻留信道的选择考虑了避免信道干扰和冲突,每个节点只需要两部半双工收发信机就能够实现在多个信道上高效的数据收发,同时只需很少的控制信息开销.仿真结果表明,协议在网络总吞吐量、端到端时延等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能很好地适用于节点密集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0.
信道接入协议是Ad hoc网络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为对网络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一直是Ad hoc网络技术的研究重点之一.基于多信道的信道接入协议具有一些特殊的优点,目前在这方面开展的研究很多.介绍一种基于频率分配的多信道Adhoc网络信道接人协议FAMAC,并使用Markov模型对协议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IEEE802.11MAC协议中最基本的功能——DCF(分布式协调功能)的访问机制。在对DCF研究的基础上对MAC层的平均延迟性能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基于OPNET的仿真实验,本文还探讨了介质访问延迟与网络各节点参数间的关系。此外,还对网络实时性进行了评估,从而为WLAN的设计和使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了IEEE802.11eEDCF(EnhancedDistributedCoordinationFunction)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浮动优先级IEEE802.11e的MAC层机制—F-EDCF(Floating-EDCF).该方法通过修改EDCF的优先级控制方式,提供一种公平、高效的接入机制.在F-EDCF机制下,各个移动基站(STA)通过和接入点(AP)进行协调以调整STA内各队列的初始竞争窗口(CWMin),进而改变接入信道的优先级.仿真结果表明,F-EDCF机制下各队列所得到的系统资源比EDCF更好的符合了QoS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司宏林  王晓蔚 《微机发展》2006,16(3):232-234
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作为计算机、通信和传感器三项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已成为计算机与通信领域一个活跃的研究分支。信道接入协议是无线传感网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多信道的信道接入协议具有一些特殊的优点。分析了无线传感网多信道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DCA-PC(Dynamic Channel Assignment withPower Control),并与其他的多信道协议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IEEE 802.11n MAC性能优化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各类无线产品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无线局域网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这些产品的要求。IEEE 802.11n是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它不仅在物理层使用了如MI MO-OFDM、40 MHz信道等先进的技术,而且在MAC层也做了很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性能。本文将以IEEE 802.11n草案2.0协议为背景,在全面分析该协议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MAC层的帧聚合、TXOP、Block ACK、PSMP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 the IEEE 802.11 wireless network family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et of standards i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EEE 802.11 compliant devices are inexpensive and easier to configure and deploy than other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 an IEEE 802.11 wireless network, wireless terminals can move freely. As a result, when the wireless terminal moves away from its current access point, it must switch to another access point to maintain the active connection. This is known as the MAC layer handoff process. MAC layer handoff latency should be minimized to support real-time applications and to provide mobile devices with seamless roaming in IEEE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MAC layer handoff protocol over IEEE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by introducing advertisement messages sent from other mobile nodes and from which wireless terminals are able to receive the information of access points in their neighborhood. A mobile node can try to associate with access points based on the prediction before starting the probe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solution can reduce MAC layer handoff latenc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al-tim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IEEE 802.11安全架构的网络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无线局域网中引入安全机制常造成性能下降,其中部分原因决定于对加密、认证、密钥更新和数字证书等安全选项的设置.IEEE 802.11i (WPA2)及其在新硬件平台上的实现已显著地改善了性能问题.本文对IEEE 802.11i进行性能分析,并将结论与WEP、WPA的研究进行比较.研究显示安全选项虽本质上有差异,但实践中对性能影响的差异却很小,甚至忽略不计.分析结论,为有性能要求的安全无线网络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Radio多信道MAC协议需要全网时间同步、占用大量正交信道、多信道隐终端较多以及单跳多信道广播数据大量丢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竞争的多信道MAC协议--HM-MAC.该协议无需全网时间同步,通过动态预约技术降低了正交信道占用量,利用握手机制减少了多信道隐终端数目,同时,HM-MAC采用基于概率的广播发送者协调机制,减少了广播数据丢失,提高了广播效率.在理论上分析了所用信道数目、多信道隐终端数目以及广播效率等性能参数.实验结果表明:HM-MAC可以有效地解决多信道隐终端数目较多的问题,显著地提高了广播效率和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18.
IEEE 802.11e基于竞争的信道访问机制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澄  龚玲  杨宇航 《计算机工程》2006,32(6):124-126
在回顾了IEEE802.11MAC协议的基础上,讨论并分析了即将定稿的IEEE802.11e的基于竞争的信道访问工作机制下MAC协议对QoS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IEEE802.11MAC层性能分析及改进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EEE802.11作为无线局域网的MAC层规范而被广泛研究。介绍了IEEES02.11MAC协议中最基本的功能-DCF(分布式协调功能)的访问机制。在DCF研究的基础上对MAC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针对802.11DCF的退避机制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