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免疫优势克隆网络聚类的入侵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琳 《计算机科学》2012,39(7):82-86,118
基于智能融合互补的观点,将免疫优势、倒位、克隆选择、非一致性变异和禁忌克隆等多种人工免疫系统算子引入网络结构聚类算法中,构造亲合度函数来指导聚类过程,得到一种能够自学习、自适应的进化网络来进行入侵检测数据的训练学习,通过该网络映射出大规模数据集的内在聚类结构,然后利用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对网络结构进行聚类分析,最终获得描述正常和异常行为的数据特征。在KDD CUP99数据集中进行了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高效地对大规模网络数据进行异常检测,以区分正常和攻击行为,并有效地检测出未知攻击。  相似文献   

2.
白琳  潘晓英 《计算机工程》2012,38(17):129-132
为实现无监督异常检测,提出一种用于网络数据训练学习的免疫优势多克隆网络聚类算法。根据抗体抗原亲合度,通过免疫优势、克隆、交叉、非一致变异、禁忌克隆和克隆死亡等人工免疫系统算子,实现抗体网络的进化学习和自适应调节。以一个小规模的网络映射原始数据集的内在结构,利用基于凝聚的层次聚类方法对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描述正常和异常行为的数据特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适用于大规模、无标识数据的异常检测,并能检测出未知攻击。  相似文献   

3.
动态克隆选择算法应用于入侵检测的过程中,经过记忆检测器和成熟检测器检测后的剩余抗原被直接作为自体供未成熟检测器耐受,但这些剩余抗原并非完全是自体,有可能隐含新型攻击。为此提出利用聚类分析技术进行改进,先用聚类算法将剩余抗原分成大、小簇,然后分析小簇中的数据,发现其中隐含的新型攻击,并及时更新记忆检测器集和自体集。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聚类分析的动态克隆选择算法能够增强检测系统发现未知入侵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付明柏 《软件工程师》2016,(4):11-12,10
针对传统的入侵检测技术在大容量网络数据时存在检测性能不足的缺点,研究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算法的新型入侵检测模型,通过聚类分析算法对多维数据进行分析,当不满足聚类要求时,归并邻近数据再次聚类。最后,设计了与K-means算法的对比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聚类分析的模型能够有效检测出异常序列,能够抵抗异常攻击。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克隆的模糊C-均值入侵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静  董晟  华鹏 《微机发展》2004,14(3):107-109
将克隆选择策略引入C-均值聚类算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C-均值聚类算法在解决入侵检测问题中的稳定性差、收敛性不好和聚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该方法的异常检测的实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发现未知的异常入侵,并且证明了它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6.
聚类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异常入侵检测方法,可用以在网络数据集中区分正常流量和异常流量。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网络流量样本集进行划分,从中区分正常流量和异常流量,并针对入侵检测问题的特性提出了聚类中心确定方法。最后,利用KDD99数据集进行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发现异常流量。  相似文献   

7.
入侵检测是主动防御网络中攻击行为的技术,以往入侵检测模型因正常网络流量与未知攻击内在特征区分度不足,导致对未知攻击识别率不够高,本文设计基于判别条件变分自编码器与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入侵检测模型(DCVAE-DPC).利用判别条件变分自编码器能够生成指定类别样本的能力,学习正常网络流量特征的隐空间表示并计算其重建误差,增加其与未知攻击间的特征区分度,并使用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求出正常网络流量重建误差的分布,提高未知攻击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在NSL-KDD数据集中与当前流行的入侵检测模型相比,模型的分类准确率可以达到97.08%,具有更高的未知攻击检测能力,面对当前复杂网络环境,有更强的入侵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8.
将克隆选择策略引入C-均值聚类算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C-均值聚类算法在解决入侵检测问题中的稳定性差、收敛性不好和聚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该方法的异常检测的实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发现未知的异常入侵, 并且证明了它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入侵检测系统不能有效检测已知攻击的变种和未知攻击行为的缺陷,受免疫系统中动态克隆选择算法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动态克隆选择算法。该算法可以适应连续改变的环境,动态地学习变化的正常模式以及预测新的异常模式。经实验证明,该算法在入侵检测中,在降低误报率的情况下,提高了检测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入侵检测已成为网络安全的第二层重要防御线。分析了对新型未知的攻击的入侵检测,提出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用KDD-99数据集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可扩展性,并有效提高了聚类检测的检测率,降低了误检率。  相似文献   

11.
李建  李杰  孙燕花 《微机发展》2011,(10):250-252,F0003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的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已难以应对日益繁多的网络攻击。因此入侵检测便应运而生了,而且其重要性日益提高。基于聚类分析的入侵检测已经成为其主要研究方向。聚类分析是一种有效的异常入侵检测方法,可用以在网络数据集中区分正常流量和异常流量。但单一的聚类算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入侵检测的效果,文中采用聚类融合技术,提出一种基于Co—assocition的模糊聚类融合算法,通过实验检测能显著提高检测率和降低误报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进单类支持向量机的工业控制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单类支持向量机(OCSVM)入侵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内部异常点和离群点导致决策函数偏离训练样本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具有噪声的密度聚类(DBSCAN)方法和K-means方法的OCSVM异常入侵检测算法。首先通过DBSCAN算法,剔除训练数据中的离群点,消除离群点的影响;然后利用K-means划分数据类簇的方法筛选出内部异常点;最后利用OCSVM算法为每一个类簇建立单分类器用于检测异常数据。工控网络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分类器能够利用无异常数据样本检测出工控网络入侵,并且提高了OCSVM方法的检测效果。在气体管道网络数据集入侵检测实验中,所提方法的总体检测率为91.81%;而原始OCSVM算法则为80.77%。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入侵检测已经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提出一种动态聚类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异常入侵检测,该方法将不同用户行为的特征动态聚集,根据各个子的类支持度与预设的检测阈值比较来区分正常与异常。由于动态聚类算法在每次聚类过程中都检验归类的合理性,因此获得很好的聚类效果。实时检测试验得到了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14.
当今攻击网络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为保护网络的用户不受来自网络的攻击,网络在使用中需要安全设备和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安全检测技术,该技术能够来阻止网络攻击行为。但要阻止网络的攻击行为,必须检测到该行为。本文在简述了入侵检测技术,粒子群知识后,然后提出了粒子群在入侵检测技术上的应用。该技术在入侵检测上的应用将使得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将粒子群技术应用到入侵检测中属于是首次。本文提出的具有一定智能性检测算法可分为两个步骤:①首先通过函数y=f(x)判断链路中的数据流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还是属于异常。②然后如果某种数据流属于异常的流,则使用粒子群算法来对未知属性数据流的属性进行定性判断。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一定的智能性,能够作为现有的入侵检测算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导致攻击者能利用网络的漏洞对网络进行破坏。网络攻击一般具有隐蔽性和高危害性,因此有效地检测网络攻击变得极为重要。为了解决大部分检测算法只能检测一类网络攻击且检测延迟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体集密度自动划分聚类方法的阴性选择算法,简称DAPC-NSA。该算法采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对自体训练数据进行预处理,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剔除噪声并生成自体检测器;然后根据自我检测器生成非我检测器,同时利用自我检测器和非我检测器来检测异常。文中最后进行了模拟入侵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检测算法,该算法不仅能同时检测6种攻击,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测率,而且检测时间短,能达到实时检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进行入侵检测已经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该文主要对异常检测进行研究,将一种快速DBSCAN聚类算法应用到入侵检测中,通过对数据进行聚类,从而发现其中未知的攻击行为。该文以KDD99数据集为例做实验,证明了DBSCAN算法具有很好的聚类效果,实验结果得到了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17.
增强的基于GCA(Gravity-based clustering approach)的入侵检测方法是先对训练集采用GCA进行聚类,然后依据凝聚层次聚类算法的思想,以簇间的差异度和整体相似度作为聚类质量评价标准对GCA聚类产生的簇进行一些合并,合并后能使簇中心更集中,簇内对象更紧密。再根据标记算法标记出哪些簇属于正常簇,哪些属于异常簇,最后用检测算法对测试集数据进行检测。实验表明该方法对未知攻击的检测能力有所增强,特别是能有效降低误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