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传统谣言检测算法存在提取文本语义、关键特征等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而一般序列模型在文本检测中无法解决特定语义下的特征提取,导致模型泛化能力差。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TGBiA)用于谣言检测,该模型采用对抗训练方式,符合谣言在传播过程中人为增删、夸大和歪曲信息的特点,通过对抗网络生成器和判别器的相互促进作用,强化谣言指示性特征的学习,不断提高模型的学习能力。训练过程中的生成器通过Transformer结构代替单一的RNN网络,实现语义的提取和特征的学习,同时,在训练过程中的判别器采用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单元的深度网络分类模型,并引入注意力机制来提升对较长时间序列谣言的判断能力。在公开的微博和Twitter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比其他现有方法检测效果更好,鲁棒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针对微博文本以实现谣言检测为目标,深度挖掘微博正文内容的语义信息,并且着重强调用户在微博评论中体现的情感倾向性,提升谣言识别效果。为提高谣言检测的准确率,采取基于XLNet的词嵌入方法,使用Transformer的Encoder的模型提取微博正文内容的语义特征,并结合BiLSTM+Attention网络实现微博评论的情感特征的提取,将2种特征向量进行拼接融合,进一步丰富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之后输出微博事件的分类结果,进而实现微博谣言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对谣言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4.8%。  相似文献   

3.
毕蓓  潘慧瑶  陈峰  隋京言  高扬  王耀君 《计算机应用》2021,41(12):3546-3550
社交媒体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交流和信息传播,同时也是谣言滋生和传播的温床,因此如何在谣言传播早期自动监测极具现实意义,而现有的检测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微博信息传播图的语义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异构图注意力网络(HAN)构建了谣言监测模型MicroBlog-HAN。该模型采用含有节点级注意力和语义级注意力的分层注意力机制。首先,节点级注意力结合微博节点的邻居生成两组具有特定语义的节点嵌入;然后,语义级注意力融合不同语义,得到最终的节点嵌入,并输入到分类器中执行二分类任务;最后,给出输入微博是谣言还是非谣言的分类结果。在两个真实的微博谣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icroBlog-HAN模型可以实现微博谣言较准确的识别,准确率超过87%。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谣言检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方法多数通过获取大量用户属性学习用户特征,但不适用于谣言的早期检测,忽略了用户之间的潜在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多传递影响力的谣言检测方法,根据源微博及其对应转发(评论)之间的关系构建文本信息传播图,并通过图卷积神经网络来捕获、学习文本信息的传播特征。利用文本信息和用户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丰富可用于谣言检测早期的检测信息。将存在转发关系的用户构成用户影响力传播图,构建一种用户节点影响力学习方法,获取用户节点影响力,以增强用户特征信息。在此基础上,将文本特征与用户特征融合以进行谣言检测,从而提升检测效果。在3个真实社交媒体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谣言自动检测以及早期检测的效果都有显著提升,与目前最好的基准方法相比,在微博、Twitter15、Twitter16数据集上的正确率分别提高了2.8%、6.9%和3.4%。  相似文献   

5.
陈志毅  隋杰 《计算机科学》2022,49(1):101-107
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越来越流行,谣言信息借助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自动谣言检测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图片来发布微博,而不仅仅是文本,微博通常由文本、图像和社会语境组成.因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针对配文文本内容、图像以及用户属性信息的多模...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播的高速性加剧了谣言等网络污染在微博网络中的扩散。微博网络的用户量和信息量极为庞大。因此,对微博污染传播机制和污染检测手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基于用户影响力建立的微博谣言传播模型,利用蚁群算法逆推污染传播路径,搜索受染用户,并分别以Twitter和新浪微博为实验平台,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模型通过对受染个体的搜索,缩小了污染的检测范围,提高了微博污染的治理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社交网络的便利性也导致了虚假谣言的快速传播。与纯文本的谣言相比,带有多媒体信息的网络谣言更容易误导用户以及被传播,因此对多模态的网络谣言检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者们已提出若干多模态的网络谣言检测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没有充分挖掘出视觉特征和融合文本与视觉的联合表征特征。为弥补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端到端的多模态融合网络。该网络首先抽取出图片中各个兴趣区域的视觉特征,然后使用多头注意力机制将文本和视觉特征进行更新与融合,最后将这些特征进行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拼接以用于社交网络多模态谣言检测。在推特和微博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推特数据集上F1值有13.4%的提升,在微博数据集上F1值有1.6%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基于深层特征和集成分类器的微博谣言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甚至谣言,微博谣言的广泛传播影响社会稳定,损害个人和国家利益。为有效检测微博谣言,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层特征和集成分类器的微博谣言检测方法。首先,对微博情感倾向性、微博传播过程和微博用户历史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深层分类特征;然后利用分类特征训练集成分类器;最后利用集成分类器对微博谣言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深层特征和集成分类器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微博谣言检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众多谣言在公开社交平台微博上肆意产生与传播,谣言检测有利于降低谣言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为探究微博用户的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发布谣言的关联,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微博谣言检测算法(RDUC)。该模型主要以用户的点赞、转发和评论等行为特征作为主要参数,挖掘用户历史行为与谣言发布的关联,并且将ERNIE模型和DPCNN模型相结合对微博谣言事件进行检测。通过使用Ma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并与3种常用的谣言检测算法比较得出:该算法的准确率高达90.1%,高于这3种常用谣言检测算法。因此RDUC算法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微博谣言检测研究大多基于微博原文、评论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忽略了情感特征、语法特征及语言特征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词语-特征异质图的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首先,在传统方法基础上引入情感、语法、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提出文本特征的概念以有效挖掘微博事件中蕴含的情感特征、语法特征以及语言特征。然后,综合微博评论、文本词语及文本特征对谣言检测结果的影响,构建用于谣言检测的事件-词语-特征异质图。最后,利用GraphSAGE和异质图注意力网络在节点表达方面的优势提出新的节点信息聚合方法,以此在区分节点类型重要性的同时降低节点集规模带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微博事件表示的准确性;相对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和典型的深度学习方法而言,该方法在谣言检测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电子技术应用》2015,(9):106-109
基于BA无标度网络模型,融合微博用户网络的特征,构造一种微博谣言传播网络模型。提出一种新的SIR(susceptible-infected-removed)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探讨微博谣言的传播动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当微博用户规模以及节点间新建连接数量不断增大时,微博谣言的最终感染程度显著增大,网络的传播临界值却大幅降低。研究还发现,拥有较大吸引度的节点比例以及微博用户之间添加反向关注的概率基本不影响谣言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谣言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识别社交媒体网络上的谣言是社交网络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注意力机制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考虑到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到的特征对输出结果影响力问题,在经典的文本卷积神经网络(Text CNN)上引入了注意力机制,通过CNN中的卷积层学习微博窗口的特征表示,再根据每个特征表示对输出结果的影响力不同通过注意力机制赋予不同的权重来进行谣言事件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准确率达到了96.8%,并且在召回率和F1值上也有提升,即本文提出的新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具有更好的谣言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针对微博领域的谣言检测方法主要基于微博正文,同时辅以用户评论特征、传播特征等信息进行判定。然而已有方法没有考虑用户评论质量会直接影响谣言检测的性能,质量低的评论甚至会引入无用甚至负面的特征,进而对谣言检测的性能带来更大的影响。针对该问题,基于用户评论和谣言检测的关联性,首次提出一种考虑评论有效性,并基于多任务联合学习的谣言检测方法。首先将谣言检测作为主任务,用户评论相关性检测为辅助任务;然后采用门控机制和注意力机制过滤和选择有效的用户评论特征;最后基于自主构建的3万条疫情微博谣言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用户评论进行筛选不仅可以提升谣言检测性能,还能对用户评论质量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浪微博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然而该类平台开放的匿名环境给谣言提供了滋生、传播的温床,造谣传谣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传统的基于特征的谣言检测研究主要关注消息文本、发布用户、传播等方面的静态扁平特征,忽略了对消息传播演化结构和传播群体反应等方面的研究。针对此问题,首先将消息传播的级联模型引入标记传播树(LPT)模型中,提出改进的标记信息级联传播树模型(CA-LPT);在此模型下提出一种动态度量用户影响力的方法;然后提出10个新特征以扩充已有的静态扁平特征集,再利用基于随机通路图核和RBF核的混合核支持向量机(SVM)进行谣言检测;最后通过基于新浪微博真实数据集的实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能提升谣言检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肖晓艳  刘万平  王越  范海波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5):1332-1335,1353
针对微博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进行了研究,根据其传播特征将微博谣言的受众用户划分为未知者、浏览者、转发者、评论者四类,从而构建一个UVFR网络谣言传播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主要参数对传播过程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重新定义了谣言传播规则和传播动力学方程,使得传播过程的描述更加符合微博用户行为。使用多主体仿真平台在无标度网络结构下对谣言的传播行为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将仿真结果与新浪微博真实数据进行比较,证实了所得结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初始传播节点越多,谣言传播的速度越快;转发概率越大,谣言传播的范围越广。  相似文献   

16.
社交媒体时代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谣言泛滥,因此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谣言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尽管基于深度学习的谣言检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其大多数是根据潜在特征进行谣言检测的,无法学习情感与语义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忽视了从情感角度提供解释。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情感感知的可解释谣言检测模型,旨在利用协同注意力机制分别学习谣言语义与用户评论情感,以及谣言情感与用户评论情感的相关性进行谣言检测,并通过协同注意力权重从情感角度提供合理的解释。在公开的Twitter15、 Twitter16和Weibo20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模型与对比模型相比,在准确率上分别提高了3.9%,3.9%和4.4%,且具有合理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评论异常度的新浪微博谣言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为公众提供信息共享平台的同时, 也为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开展微博中谣言的识别和清理方法研究, 对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新浪微博平台中谣言识别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评论异常度的微博谣言识别方法.首先采用D-S理论实现微博评论异常度的计算方法; 然后利用评论异常度与微博的内容特征、传播特征、用户特征对微博进行抽象表示; 最后再利用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构建一个基于评论异常度的谣言识别模型, 实现对新浪微博中谣言微博的识别.实验表明, 本文提出的谣言识别模型对新浪微博中谣言识别具有较好的效果, 谣言微博识别的F1值达到了96.2 %, 相较于现有文献的最好结果提高了1.3 %.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多模态谣言检测模型存在的模态间信息融合不足和过于依赖各模态信息完整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级融合的多模态谣言检测模型。分别利用Text CNN和Resnet18网络对文本和图片编码并进行特征级融合,对纯文本模型、纯图片模型和特征级融合模型进行决策级融合并对决策级融合进行改进。多级融合框架加深各模态间的信息融合程度,改进后的决策级融合有效缓解了传统模型对各模态信息完整度要求过高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微博数据集上的F1值和准确率均高于传统的多模态谣言检测模型,进一步提升了谣言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政  卫志华  张韧弦 《计算机应用》2017,37(11):3053-3056
人工检测谣言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会有很长的检测延迟。目前现存的谣言检测模型一般根据谣言的内容、用户属性、传播方式人工地构造特征,而人工构建特征存在考虑片面、浪费人力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谣言检测模型。将微博中的谣言事件向量化,通过卷积神经网络隐含层的学习训练来挖掘表示文本深层的特征,避免了特征构建的问题,并能发现那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特征,从而产生更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谣言事件,在准确率、精确率与F1值指标上优于支持向量机(SVM)与循环神经网络(RNN)等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20.
微博社区的谣言传播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谣言在人类社区中的传播方式与病毒传播类似的特性,将微博社区用户抽象为网络中的节点,构造微博信息传播网,从宏观角度研究谣言在网络中的传播机理。SIR建模和计算机仿真证明,谣言传播受有效传染率和网络度分布熵影响,有效传染率越大,网络受影响规模越大,网络度分布熵越小,谣言越容易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