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降低社会交通事故伤亡率,C-NCAP引入了移动式渐进可变形碰撞测试工况(MPDB),用以评估车辆碰撞兼容性。主要是针对MPDB工况与车对车碰撞事故的相关性问题及车身碰撞兼容性优化方法进行研究。选取某SUV车型作为“基准车”。选取另一辆车作为“子弹车”,基于压溃理论对其进行MPDB工况仿真分析及优化,得到三种碰撞兼容性评分状态下的“子弹车”,与“基准车”进行车对车碰撞仿真,对比发现MPDB工况与实车对撞(Car to Car)工况下车辆碰撞兼容性表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押一种在自行研制的车载测试系统中使用的数据采集板,阐述了其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该数据采集板采用单独的MCU控制,采集电路以一片12位高速A/D芯片MAX120为核心,数据采用了循环存储的思想,数据采集实现了多通道的同步、高速,并实现了冲击条件下的大容量数据的可靠保存。实验证明了这种采集板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能,针对LINCAP工况,将某新车型整车侧面碰撞CAE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标分析,通过对比可变形壁障及车身侧变形模式、车门变形轮廓曲线、关键点侵入速度等校对有限元模型,验证该侧面碰撞仿真模型的精度和建模方法的有效性.该对标分析可为新车型碰撞安全性能开发的CAE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汽车碰撞预警主动安全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能够提前对汽车碰撞做出预警及自动处理,有效抑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文中开展基于摄像头、激光雷达、车间通信的车辆防碰撞预警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智能车超车换道阶段的基于TTC和冲突概率估计的碰撞概率主动安全预测算法.综合考虑时间域和超车距离等条件的约束,建立车辆超车换道最小安全距离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高速、高加速冲击条件下精确测量被测假人头部和颈部的位移量,本文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汽车碰撞测试领域的拉线位移传感器,并对其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提出了螺旋槽式轮毂与辅助凸台相配合的结构,以减少钢丝绳绕线产生的误差,使拉线位移传感器的线性度小于0.1%,重复精度小于0.02%;对电位器、平面涡卷弹簧等进行了优选和性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几种距离测量技术的特点,根据汽车防追尾碰撞系统对测距模块参数的要求,选择了脉冲激光测距作为测距模块的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微弱的漫反射光信号的检测和放大,恒定比脉冲时刻鉴别技术,高精度时间数字转换芯片TDC-GP2的应用和距离采集程序的设计。整个电路集成化程度高,结构紧凑,可以为防碰撞系统提供可靠的实时距离参数。  相似文献   

7.
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频发,主要原因是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为此,设计了基于超声波技术的预防汽车追尾碰撞报警系统。以AT89S8252单片机为核心,用超声波测距。通过不断检测超声波发射后遇到前方车辆所反射的回波,计算出发射和接收回波的时间差,求出距离。采用语音提示、指示灯蜂鸣器报警,方便使用。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和拥挤的城市交通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防追尾控制系统预警的准确性,提高系统计算最小安全距离精确性.首先,针对行驶在同一车道的前(目标车)、后车(跟随车),建立两车的运动模型.然后,通过详细分析两车的制动过程、利用数学积分计算两车相应制动阶段的制动距离.最后,推导出最小安全距离精确计算公式.通过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方法研究的最小安全距离能有效地避免高速公路上车辆间追尾危险的发生,并能有效地提高高速公路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既有碰撞防护系统的基础上,首次提出适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列车碰撞防护系统概念,设计了列车碰撞系统的功能架构并定义了各子系统的功能,对比分析了列车碰撞防护系统的两种工作模式.作为列车控制系统的安全叠加系统,列车碰撞防护系统可有效提升铁路运输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汽车碰撞是进行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的基础,碰撞试验中的电测量是试验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一种车载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集成了传感器、传感器送配器、低通滤波器、数字采集系统与存储器等,实现了程控调零、程控滤波、程控量程,整个系统没有一个可动的元器件,满足了碰撞过程中大冲击条件下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产品复杂度的增加要求参与其制造的相关企业在现有质量体系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展质量活动.基于质量体系一般特性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产品制造过程中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MPDB系统分析法和与之配套的管理技术产品-岗位工作流程图.在核电站蒸发器管子支撑板的制造体系中实施运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小后排乘员在偏置碰撞中受到的伤害,运用MADYMO软件建立包括汽车车身、前后排座椅、三点式安全带、汽车地板、后排5%女性假人的某款汽车后排偏置碰撞的乘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样车试验碰撞结果和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标,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此模型基础上,研究分析前排座椅和安全带等参数对后排乘员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安全带固定点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改进后后排乘员的头部HIC15降低14.2%,颈部张力降低14.4%,有效地保护后排乘员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在VB程序中自动配置ODBC数据源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微软ODBC数据库访问接口和利用VB语言在软件设 计中通过ADO数据访问对象、RDO数据访问对象及Windows系统注册表操作技术,实现程序自 动注册用户ODBC数据源的方法,解决了在数据管理软件安装过程中通过手动依次配置系统OD BC数据源的问题,同时也就在VB程序中如何在Windows系统注册表中建立自己的用户信息键 与键值的设置与读取作了实例讲解。  相似文献   

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Data value prediction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to break data hazards for high performance processor design. Several works have reported promising performance potential. However, there is hardly enough information that is presented in a clear way about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these prediction mechanism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erformance impact of four previously proposed value predictors, namely last value predictor, stride value predictor, two-level value predictor and hybrid (stride two-level) predictor. The impact of misprediction penalty, which has been frequently ignored, is discussed in detail. Several other implementation issues, including instruction window size, issue width and branch predictor are also addressed and simulated.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data value predictors act differently under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In some cases, simpler schemes may be more beneficial than complicated ones. In some particular cases, value prediction may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汽车平台化开发策略,在平台内不同车型间最大程度共用底盘、下部车身、动力总成、电器架构和内饰骨架等部件,探索碰撞安全平台化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在对国内外安全法规和标准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平台安全性能目标和开发策略。正向开发搭建完整的汽车平台框架结构,应用CAE仿真分析进行平台内车型碰撞安全性能的设计优化,最终达成平台安全性能开发的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总结整理碰撞安全平台化开发设计流程,供后续平台开发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及性能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控制以及如何优化其性能提高访问速度,并以“科研成果管理系统”为例具体说明ASP+SQL Server方案的安全措施及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17.
    
Sivak M 《Applied ergonomics》1987,18(4):289-296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performed at tge Human Factors Divis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between 1977 and 1986.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has been on human factors (ergonomics) aspects of road safety. Specifically, the research has dealt with the following issues: vehicle headlighting, vehicle rear lighting and signalling, vehicle displays and controls, vehicle components, conspicuity of vehicles, legibility of traffic signs and licence plates, driver reaction time, driver performance, stopping sight distance, driver seated posit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drivers with disabilities, older drivers), methods for measuring 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 societal violence and traffic accidents,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driver risk-perception, and theoretical issues.  相似文献   

18.
核电站系统的安全性是影响核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事故发生概率,安全系统的性能,事故造成的后果3个指标采用全局安全评价指数(GSI),并基于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提出安全评估框架和方法.对国内目前比较常用的压水反应堆(PWR)和新引进的AP1000两种反应堆类型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AP1000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GSI最终评价结果能够非常直观的供核安全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乘用车侧面碰撞过程中座椅失效是假人损伤主因之一的情况,对带有原始座椅的某乘用车进行侧面碰撞仿真分析.结合试验,找出原始座椅在侧面碰撞中在乘员保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设计一套座椅挡板,通过仿真得出挡板高度对侧面碰撞中假人损伤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座椅优化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