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设计并搭建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脆弱性计算机仿真验证环境,并对GNSS信号传输环境的评估方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现;GNSS脆弱性仿真验证环境由空间信号环境子系统、空间段脆弱性仿真子系统、脆弱性评估验证子系统等组成,可提供包括GNSS信号传输全链路干扰的的仿真、验证与缓解;文章着重介绍了该仿真环境的系统构成及功能,对GNSS信号传输环境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细分。并完成了脆弱性评估验证平台环境的软硬件实现,通过既定的评估方法及验证标准步骤及途径,完成了空间段脆弱性链路仿真,SAIM对星间链路的监测,GNSS脆弱性评估软件实现数据等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证明系统方案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
软件脆弱性危险程度量化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艺  李新明  崔云飞 《计算机科学》2011,38(6):169-172,216
软件脆弱性的危险程度是对软件脆弱性被利用来攻击系统的潜在危险的度量。在分析目前已知的相关评价方法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脆弱性影响的严重程度和脆弱性可利用性来评佑脆弱性危险程度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模糊理论,提出了软件脆弱性危险程度评估的量化模型,建立了模糊测评因素关联隶属关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并重点分析了基于模糊集的指标量化、基于模糊关系矩阵的指标权重的确定和软件脆弱性危险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最后,给出了模型的应用与实现。  相似文献   

3.
网络教学环境的日益完善为考试评价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文章对网络考试评价指标体系下的数据仓库进行了构建研究:首先对网络教学环境中评价数据的采集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传统考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Web学习环境适用的考试评价体系;随后重点阐述了该评价体系下多维数据模型的设计和定义;最后对评价指标的实现以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对核电厂仪控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脆弱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从PLC的通信协议和应用程序两方面进行分析。对于PLC通信协议,主要针对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西门子S7Comm Plus这两种常用协议的结构、数据交互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PLC应用程序是由PLC系统设计人员开发、设计的软件包,可通过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进行脆弱性分析。搭建PLC脆弱性分析试验平台,对罗克韦尔PLC的通信协议和应用程序进行脆弱性分析,并根据脆弱性分析结果提出漏洞修复方案,提高了核电厂仪控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脆弱性数据集成管理环境”项目为背景,依托脆弱性数据处理子系统的研制,研究半结构化脆弱性数据处理技术,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设计脆弱性数据处理算法,实现半结构化脆弱性数据到结构化脆弱性数据的转化。最后,简要介绍算法实现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微电网脆弱性评估即是找出电网自身的薄弱环节,以增强其安全稳定性,但传统的脆弱性评估忽略了电网本身结构特性以及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微电网脆弱性的影响。基于此,对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加入系统前后节点的脆弱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加权的综合脆弱性指标,其中结构脆弱性指标是基于节点度数和线路电抗值对节点重要度进行评估;运行脆弱性指标包括各节点的电压质量和线路的有功功率平衡度。对加入不同类型DG的IEEE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得出不同类型DG以及不同并网点的系统脆弱度,充分评估分布式电源加入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指标的有效性,且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能够有效降低系统脆弱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
车载导航系统是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车辆接收GNSS信号在众多场景下均会受到干扰,这些干扰构成脆弱性因素.提出了一套GNSS脆弱性评估方法,从接收端定义了3个指标,借助D-S证据理论将3个指标融合成为“脆弱性指数”,得到了定量的脆弱性评估方案;通过在车辆上装载不同的接收机,在坡道、林荫道、隧道等典型路段采集数据,利用实验数据对评估方案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的“脆弱性指数”能够定量、准确地反映系统的脆弱性,方案填补了道路上车载导航系统脆弱性定量评估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IDS系统的安全性和脆弱性的分析,提出了IDS系统安全度、入侵度以及脆弱度等安全评价指标,并在总结目前存在的攻击和躲避IDS系统的工具及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型的IDS安全体系结构实用配置模型。  相似文献   

9.
地域通信网作为一种复杂网络系统,具有复杂性、模糊性和多变性等特性,对其脆弱性评估指标赋权时,如果主观性较强,就容易出现与实际数据不相符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将熵值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地域通信网脆弱性评估。依据地域通信网的实际情况,建立层次化的脆弱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模糊集合及隶属度矩阵。运用熵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依次得到各层指标模糊评价,求得评估结果的数值。该方法充分保证了评估指标权重的客观性,能够更准确、方便地描述地域通信网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0.
脆弱性数据集成管理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分析网络安全领域脆弱性数据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有脆弱性数据管理和组织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脆弱性数据集成管理环境的概念,然后介绍集成管理环境的总体结构和关键技术,最后介绍集成管理环境实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为强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黄河三角洲业务的深度融合,深入分析黄河三角洲业务智慧应用和信息化建设需求,提出智慧黄河三角洲总体建设思路和分期建设目标.设计建立智慧黄河三角洲的总体框架,并从监测感知、信息汇集、智能服务与分析支撑、业务智能应用、网络安全5个方面详细设计技术参考模型,实现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上游是黄河四大洪泛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加上人为活动影响程度的不断加剧,洪泛湿地生态环境受到剧烈影响,迫切需要对该区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全面评估。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选取30个洪泛湿地生态脆弱性指标,利用DPSIR模型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上游洪泛湿地1986~2014年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1986~2014年黄河上游洪泛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凸”字形格局。从垂直于河流流向的横断面分布看,脆弱性呈现从河流中心向河流两翼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从研究河段上游到下游,洪泛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特征,其中下河沿、头道拐河段脆弱性变化幅度较小,青铜峡到三河湖口河段脆弱性变化幅度相对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上游是黄河四大洪泛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加上人为活动影响程度的不断加剧,洪泛湿地生态环境受到剧烈影响,迫切需要对该区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全面评估。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选取30个洪泛湿地生态脆弱性指标,利用DPSIR模型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上游洪泛湿地1986~2014年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1986~2014年黄河上游洪泛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凸”字形格局。从垂直于河流流向的横断面分布看,脆弱性呈现从河流中心向河流两翼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从研究河段上游到下游,洪泛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具有显著空间异质性特征,其中下河沿、头道拐河段脆弱性变化幅度较小,青铜峡到三河湖口河段脆弱性变化幅度相对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掌握湿地变化趋势,以 1986—2018 年间 15 a 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 ERDAS 9.0 和 ArcGIS 10.3 平台开展黄河三角洲湿地遥感解译,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和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湿地是黄河三角洲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主要分布在沿海区域, 与 20 世纪 80 年代相比,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整体下降,其中自然湿地萎缩严重,人工湿地增长迅速,湿地面积和结构均发生较显著变化,而区域土地资源开发是湿地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表明:基于遥感解译,采用 ERDAS 9.0 和 ArcGIS 10.3 平台能快速获取较多湿地类型信息,提高提取精度,可为大范围土地利用分类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重大工程,对解决黄河水资源短缺有着重大意义,但是在调水工程实施前,对调水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是很有必要的。在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西线调水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主要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在地学综合思想和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提取了研究区影响环境质量的6个因子图层数据,叠加形成一个综合环境指数图层数据,对其等间距划分成4个环境分区。各综合自然环境指数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自然环境指数一级和二级区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东部,约占研究区面积的50%;三级区是自然环境比较敏感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调水区域的西部高原丘陵上; 四级区是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恶劣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调水区域的高寒山原地带。所以,一级和二级区的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在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下,可以进行一定规模的工程建设;三级区进行工程建设时, 必须特别注意对自然环境的各项保护措施,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及投入;四级区上进行工程建设会造成较大的环境破坏,不宜进行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对照国家和智慧水利的要求,分析建设智慧黄河的重要性,基于智慧水利总要求,提出智慧黄河的概念、参考框架和 6 个能力特征。智慧黄河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为指导,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目标,以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工程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多要素有机驱动, 实现黄河流域自然水系、经济社会、水生态环境三者健康和谐共生的动态平衡状态。智慧黄河是智慧水利在黄河流域的具体实现。阐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构建数字孪生流域、流域模拟仿真平台、智能业务应用体系;提出建设保障措施。建设黄河流域数字化场景,将黄河流域影响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历史和现势状态映射到信息空间,是智慧黄河的基础;构建黄河数字孪生流域,实现流域重点对象与其孪生体的孪生性,是实现智慧黄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斑状植被在世界范围内的干旱半干旱区、海岸滩涂均有分布。近年来,有关斑状植被形成、时空格局演替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斑状植被分布及其时空动态是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它是植被演替机制研究的基础,也是表征生态系统中植被长期变化的关键指标之一。以现代黄河三角洲类圆形植被斑块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裸斑区、明显类圆形植被斑块区和隐性类圆形植被斑块区等三大类,通过1996、2005、2007、2010和2012年5个时相多源遥感影像的人机交互目视解译,首次给出了现代黄河三角洲这三大类区域的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时空动态。结果表明:现代黄河三角洲类圆形植被斑块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梯度分布和动态演替规律,具有海域—光滩—裸斑区—明显类圆形植被斑块区—隐性类圆形植被斑块区高程梯度分布的普遍特征;类圆形植被斑块的直径、植被覆盖度、植被平均高度以及土壤全盐量可作为判别新老斑块的直观标志;10m、5~6m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能够较好划分3种类圆形植被斑块区,但对于斑块面积变化的测量精度仍显不足,1m甚至更高分辨率图像的运用将会弥补这一缺陷。研究结果可为将来现代黄河三角洲斑状植被格局及演替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数字黄河”旨在集成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面向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等的数字集成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业务应用系统及数学模型系统形成模拟分析和研究黄河问题的虚拟环境。数据挖掘技术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并提取臆藏在其中的可信的、新颖的、有效的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的知识能够反映一定的客观事实,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9.
水质评估模型是进行水质规划、环境水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的有效工具。利用遗传算法(GA)对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算法的径向基核函数参数σ和错分惩罚因子C进行组合优化,建立进化支持向量机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水质评估中。将该模型分别应用于松花江松原段、松花江哈尔滨段、黄河甘肃段和吉林桦甸关门砬子水库的真实数据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进化支持向量机水质评估模型在分类精度和泛化能力上较经典SVM方法都有所提高,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研究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开发黄河防洪工程感知、暴雨洪水监测预警、防汛料物管理、政务办公、智能巡河等智慧应用系统,以及建设防汛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实践,探索构建覆盖河道、滩区、防洪工程,为各级黄河防汛机构服务的智慧黄河体系,创新黄河防汛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满足当前工作的急需,积累宝贵数据资源和数字化智慧化应用经验,应对黄河治理新阶段面临的新挑战。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黄河治理管理中逐步深入应用,必将推进算据、算法、算力建设,赋能治黄业务管理现代化,在黄河治理管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