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NATO软件复用标准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件复用包括开发可复用软件构件和基于可复用构件的软件开发两个生存周期。在这两个生存周期中,采用一个适当的标准以识别和开发可复用软件将大大促进软件复用的实践。为此,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制定了一整套软件复用的指导性标准,以帮助NATO及其参与国和承包商的项目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软件复用。这套标准包括《可复用软件构件开发指南》、《可复用软件构件库管理指南》和《软件复用过程指南》三个文档,分别从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对软件复用进行指导,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复用代价和增加复用收益。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构件软件测试中的相关问题,重点讨论了构件软件的缺陷分析,构件软件的测试策略,测试充分性标准,构件测试中存在问题和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探讨等。通过研究,体会到构件技术给软件开发带来人们所期望的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人们对构件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对构件软件测试制品的运用,应该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3.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给软件测试带来了新的挑战。现有基于构件的软件测试充分性的研究表明,集成测试时的软件测试充分性不能保证构件的测试充分性,同时,构件的测试充分性也不能保证软件的测试充分性。提出了将构件测试充分性对集成测试的限制转化为子域的思想,将测试标准产生的软件子域和构件子域映射的软件子域进行统一的处理,从而对基于构件的软件测试样本集生成与优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构件开发(CBD)的软件系统被广泛应用并成为一种主流软件形态.然而,构件软件系统的异质性和实现透明性等特点给测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寻求高效的构件软件测试技术和开发实用的测试工具是当今软件业界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分析构件软件测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个基于CBD的软件测试策略STSofCBS,建立系统化的测试策略,避免测试的偶然性带来的时间和工作量的浪费.  相似文献   

5.
构件技术及其相应规范的出现带来了构件化软件时代。可是构件化软件固有的特点向传统的程序分析测试技术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构件的开发者独立开发和测试了构件,而使用构件的用户在无法访问到构件源代码的前提下如何对构件化系统进行充分测试?在观测构造理论基础上构造了一种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并可验证构件化软件行为的测试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Delphi作为RAD工具,以其快速编译和友好的可视化界面受到广泛欢迎。Delphi提供了很多现成构件,而且随着版本更新不断增加新构件。另外还可以买到第三方开发的特色构件,或从因特网下载免费构件。这些构件足以支持一般应用系统开发。但应用开发人员仍有必要自己制作构件。 采用构件形式可以把对象严密封装,并加上一层直观外壳,有利于软件调试和代码重用。开发群体以构件为功能单位分工协作,比较容易实现工程化管理,从软件规划设计到测试修改都可以减少意外差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成熟的构件还可以作为商品软件出售,带来附加效  相似文献   

7.
微软计划在1999年初正式发行Office 2000套件,作为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的Office软件的新一代产品,这套含有Outlook2000的桌面应用套件会有什么新的特色和优点?又将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呢?  相似文献   

8.
构件软件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软构件技术提供了一种较面向对象方法更为有效的软件设计模式,构件软件被广泛应用并成为一种主流软件形态.然而,构件的内部信息屏蔽、演变速度快以及构件间的异质、松耦合等特点给构件软件系统的测试带来极大的挑战,寻求高效的构件软件测试技术和开发实用的测试工具是当今软件业界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分析和归纳近年来一些典型的构件、构件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并对当前较为有效的测试框架和工具进行总结;最后,对其今后若干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黎娅 《计算机科学》2006,33(B12):194-195
实践证明,软件复用技术能够为软件开发带来巨大的好处。本文阐述了可复用构件的特性,重点介绍了建立可复用构件相关技术,同时分析了当前软件复用技术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曹严元 《计算机科学》2006,33(B12):178-180
基于构件的软件系统(CBS)被广泛应用并成为一种主流软件形态。然而,构件软件系统的异质性扣实现透明性等特点给测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寻求高效的构件软件测试技术和开发实用的测试工具是当今软件业界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分析构件软件测试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相应的测试策略,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构件软件框架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吕建  张鸣  廖宇  陶先平 《软件学报》2000,11(8):1018-1023
随着移动Agent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构件软件的广泛应用,对一种新型的基于移动agent技术 的构件软件框架的需求日益增长.通过对传统的构件软件框架的不足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 构件软件框架.与传统的构件软件框架相比,新的构件软件框架具有较强的网络环境的动态适 应性.  相似文献   

12.
从软件体系结构的角度出发,对Web服务组件与服务合成等概念以及性质进行了形式化定义与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体系结构生命周期的Web服务动态合成模型:ALBCAWS模型.该模型是在服务的发布管理算法和服务的自动合成查询与恢复管理算法的基础上为服务组件的合成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可管理的服务合成支撑框架.在OPEN—WEB原型系统的开发实践表明,该模型提高了服务组件的合成能力、保证了合成系统的健壮性和自适应性,同时也为Web服务的合成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传统单块架构,微服务框架具有技术选型灵活、独立按需扩展、可用性高等优点,更适合当前互联网时代需求。但微服务架构的应用也会引入新的问题,如跨进程通讯、服务注册发现等。文章在对传统框架和微服务框架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给出了微服务框架的一种实现方案。该方案设计了微服务框架的整体架构,对微服务框架引入的关键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采用该实现方案进行业务系统开发,开发人员只需要关注微服务内部业务功能的开发,微服务之间的注册、发现、监控由微服务框架完成,简化了系统开发的难度,提高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驱动的构件服务软件框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章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18):39-41,105
随着Internet上提供在线复用的构件增多,用这种构件组装软件系统就成为可能。该文对分布式构件服务软件框架和并行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用数据驱动原理激活构件服务的并发构件软件框架。与传统的分布式系统并行计算模型相比,采用新框架组装的软件系统在并行性设计方面表现出强友好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代理的构件软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软件代理及其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代理的构件软件框架模型,并对基于代理的软件设计和软件复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和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的飞速发展,公共构件库和企业构件库积聚了大量可复用构件,分布式构件库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需求也变得十分迫切。从构件库及其互操作知识入手,进行交互流程和数据交换模型的设计工作,为给企业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7.
由于微服务细粒度的服务拆分方式和去中心化的架构设计相比于传统SOA架构更适合当前互联网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的需求,但是传统微服务的服务治理技术难以实现不同技术框架和通讯协议建设的服务之间互联互通,并且存在服务治理与服务高耦合的问题.本文基于服务网格思想实现一个具有服务注册发现、负载均衡、协议转换的网络代理作为微服务架构的服务治理独立组件,并通过Netty框架、protobuf序列化方式、Etcd注册中心和加权轮询的负载均衡算法最大化网络代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设计克服了传统微服务存在的问题,并且网络代理具备高可用、高并发、高吞吐量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分布式对象软件构架的网络管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分布式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和构件软件的广泛应用,对网络管理系统管理能力的要求日益增长,本文通过对传统网管系统不足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对象软件构架的网络管理模型,分析了基于该模型网管系统的性能表现,最后并结合相关课题的研究给出了其中性能管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植入城市计算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联网通过感知技术实现物品与互联网的连接,云计算通过对共享资源的灵活整合和动态配置为用户提供面向需求的服务。基于上述背景,定义了植入城市计算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框架,以植入城市计算应用场景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方法的数据采集、服务提供,论述了在人与环境交互中的感知应用部署、数据捕获、信息传播,阐述了云计算面向用户提供的数据管理服务、感知应用服务、位置查询服务。围绕植入城市计算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对RFID隐私保护和身份认证、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参与感知隐私匿名化、云计算可信访问控制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Software is critical for Internet service availability since an Internet service may become unavailable due to software faults or software maintenanc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framework to allow zero‐loss recovery and online maintenance for Internet services. The framework is based on the virtual machine (VM) technology and a connection migration technique called FT‐TCP. It can recover transient application/operating system faults and it allows fault recovery and online maintenance on a single host. The framework substantially enhances FT‐TCP so that it can be run efficiently in the VM environment. Specifically, we propose techniques to reduce the inter‐VM switches and communication. Moreover, we propose service‐specific optimizations to reduce the recovery time of FT‐TCP. Finally, the framework provides an interface for the service designers to implement more service‐specific optimizations. The framework was implemented by modifying an open source VM monitor, Xen, and the Linux kernel running on top of Xen.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framework were evaluated by running two Internet services, WWW proxy and FTP, on the proposed framework and measuring the impact on their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ur approach causes only slight performance overhead (i.e. less than 4%) and memory overhead (i.e. less than 750 KB) for both the service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