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志锋  李清宝  张平  丁文博 《软件学报》2016,27(12):3172-3191
内核恶意软件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现有的内核恶意软件检测方法主要从代码角度出发,无法检测代码复用、代码混淆攻击,且少量检测数据篡改攻击的方法因不变量特征有限导致检测能力受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特征的内核恶意软件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内核运行过程中内核数据对象的访问过程,构建了内核数据对象访问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讨论了构建数据特征的过程,采用动态监控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内核数据对象,利用EPT监控内存访问操作构建数据特征;最后讨论了基于数据特征的内核恶意软件检测算法.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内核恶意软件检测原型系统MDS-DCB,并通过实验评测MDS-DCB的有效性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DS-DCB能够有效检测内核恶意软件,且性能开销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据立方体的静态推理控制方法在联机分析处理(OLAP)系统中的访问有效性不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数据立方体的动态推理控制方法。该方法以提高OLAP系统访问有效性为目的,实时处理在线查询,分析查询方体的推理威胁,阻止其推理产生,并动态返回可访问方体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推理系统的有效性,且与静态推理控制方法有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信息与电脑》2019,(24):211-212
针对静态口令身份认证技术的安全缺陷,在动态令牌产生机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双向认证技术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的动态令牌双向认证方案。与传统的双向认证方案相比,该方案实现简单、执行效率高,能够实现网络环境下用户和服务器的双向认证,减少了服务器的开销,能够避免各种攻击,大大提高了用户访问的安全性,能够有效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4.
刘小龙  郑滔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2):3762-3766
非控制数据攻击(non-control-data attack)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攻击模式的新方式, 通过窜改系统中的安全关键数据, 实现不改变程序控制流程进行攻击。针对已有的防御措施中静态分析方法依赖源代码, 而动态分析方法存在严重的误报漏报, 提出了一种指针污点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动态污点分析技术, 标记内存数据的污染属性、指针属性, 跟踪标记信息在程序执行时的传播, 监控是否存在指针的非法解引用(dereference)。设计实现了原型系统DPTA, 通过实验证明本方法可以有效地防御控制数据攻击和大部分非控制数据攻击, 并减少误报漏报。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类采样数据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神经网络稳定自适应控制方法.不同于静态 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动态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中神经网络用于逼近整个采样数据非线性系 统,而不是动态系统中的非线性分量.系统的控制律由神经网络系统的动态逆、自适应补偿项 和神经变结构鲁棒控制项组成.神经变结构控制用于保证系统的全局稳定性,并加速动态神 经网络系统的适近速度.证明了动态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得到了动态神经 网络系统的学习算法.仿真研究表明,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系统稳定自适应控制方法 较基于静态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访问控制是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安全保护机制,它是通过限制主体对资源的访问权限,从而保证资源的可用性、完整性和可信性的机制.此种机制通过访问控制矩阵实现,但现在的访问控制矩阵是静态的,它们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文中通过访问控制矩阵和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结合提出了动态访问控制.访问权限是根据工作流的状态来赋予的,这样减少了对资源和数据的误操作,提高了系统访问的安全性和适时性.文中的工作流模型采用Petri网来描述,Petri网具有坚实的数学分析基础,很适合于表述工作流这样的离散模型.  相似文献   

7.
王磊  茅兵  谢立 《计算机科学》2010,37(1):153-157
内存腐烂攻击在软件安全攻击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近来,动态着色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技术通过在访问内存时检测指针的完整性来抵御攻击。然而,存在一类可以绕过指针完整性检查的策略来进行攻击的实例,比如数组的越界访问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着色跟踪分析的方法来解决这类已有着色技术不能检测的问题。其思想是,借助于内存访问控制的思路,首先像已有的动态着色技术那样,在内存访问时对指针进行完整性检查,然后检查指针将要访问的内存区域是否处于指针合理的访问范围之内。原型系统是基于Valgrind的,并不需要源码,因此可以用于很多商业软件。初步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很多类型的攻击,系统的性能损耗接近于Memcheck这种常用的内存错误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8.
针对移动通信网中用户分组数据在xGSN设备中的安全传输和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TP协议的“动态隧道”防御方法,构建拟态网关,让SGSN和GGSN之间用于传输用户分组数据的隧道标识(TEID)动态变化,打破TEID与用户身份标识的静态对应关系,从而保护用户分组数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动态隧道”方法能提高系统安全性,有效保护用户隐私信息,而且通信开销和延时较低。  相似文献   

9.
一个组件安全自动化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制自动化的组件安全测试工具将对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产生重大影响,并能有效保障组件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当今软件业界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挑战的课题.针对广泛使用的微软第三方COM组件,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组件安全性测试的原型系统CSTS(Component Security Testing System).CSTS主要对组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级别进行安全性测试.在静态级别上,先分析出组件接口信息,然后对接口方法从参数个数、参数顺序、参数范围和参数类型等方面进行错误注入测试;在动态级别上,先执行测试驱动,然后对组件所依赖的内存、磁盘文件系统和注册表等环境进行错误注入,再通过强大的监测机制监视错误注入后组件执行情况来判断组件安全异常.所实现的原型系统CSTS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及测试效果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数据收集是移动Agent的一类重要应用,在多个领域的移动Agent应用系统中涉及到数据收集。由于移动Agent可能受到恶意主机攻击,如何保证收集数据的完整性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文中在分析移动Agent 数据收集的安全性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用于保证移动Agent在潜在恶意主机上访问时保护所收集数据的完整性安全协议。该协议能够实现数据的完整性验证与数据被收集的顺序无关,从而可以随机地访问主机,并且同一主机提交的数据可以自己更新,非常适合数据动态变化的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1.
When users store data in big data platforms,the integrity of outsourced data is a major concern for data owners due to the lack of direct control over the data.However,the existing remote data auditing schemes for big data platforms are only applicable to static data.In order to verify the integrity of dynamic data in a Hadoop big data platform,we presents a dynamic auditing scheme meeting the special requirement of Hadoop.Concretely,a new data structure,namely Data Block Index Table,is designed to support dynamic data operations on 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including appending,inserting,deleting,and modifying.Then combined with the MapReduce framework,a dynamic auditing algorithm is designed to audit the data on HDFS concurrently.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secure enough to resist forge attack,replace attack and replay attack on big data platform.It is also efficient in both compu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算法正在高速发展,这些新兴技术在音视频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当前主流的人工智能模型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并且这些隐患会限制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了人工智能模型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对于数据与隐私泄露问题,主要研究了基于模型输出的数据泄露问题和基于模型更新的数据泄露问题。在基于模型输出的数据泄露问题中,主要探讨了模型窃取攻击、模型逆向攻击、成员推断攻击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在基于模型更新的数据泄露问题中,探讨了在分布式训练过程中,攻击者如何窃取隐私数据的相关研究。对于数据与隐私保护问题,主要研究了常用的3类防御方法,即模型结构防御,信息混淆防御,查询控制防御。综上,围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领域中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的数据窃取和防御技术的理论基础、重要成果以及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分布式大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数据极易被恶意用户攻击,造成数据的泄露和丢失。为提高分布式大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安全性,设计了基于属性分类的分布式大数据隐私保护加密控制模型。挖掘用户隐私数据,以分布式结构存储。根据分布式隐私数据特征,判断数据的属性类型。利用Logistic混沌映射,迭代生成数据隐私保护密钥,通过匿名化、混沌映射、同态加密等步骤,实现对隐私数据的加密处理。利用属性分类技术,控制隐私保护数据访问进程,在传输协议的约束下,实现分布式大数据隐私保护加密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模型的明文和密文相似度较低,访问撤销控制准确率高达98.9%,在有、无攻击工况下,隐私数据损失量较少,具有较好的加密、控制性能和隐私保护效果,有效降低了隐私数据的泄露风险,提高了分布式大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历程中,政府,企业及个人越来越多关注的是信息的安全。信息安全的核心是数据的安全,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很难防止出现数据毁坏或丢失的现象。该系统在充分研究数据恢复原理、内核安全和汇编语言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在数据未受到破坏前预先对Rootkit为代表的内核级木马进行内核级别的预先防护和对被新型木马破坏后的系统进行数据重建的两大功能。部署该系统后,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手动进行数据恢复并且能全方位的利用ARK技术监控内核维护系统内核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实现二次防护。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安全也日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和重点。与匿名隐私保护相比,差分隐私保护作为一种新的隐私保护技术,能抵抗假设攻击和背景知识攻击。差分隐私保护的直方图发布能够直观表示数据的发布信息,针对国内外在静态数据集和动态数据流方向上的数据直方图发布的差分隐私保护研究现状进行介绍,讨论有关静态数据集下直方图存在长区间添加噪声而导致的噪声累积、数据可用性低,以及动态数据流下隐私预算容易耗尽问题的解决方法,对基于直方图的差分隐私保护各相关算法进行对比与分析,最后总结出目前差分隐私保护技术的应用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智能手机用户的隐私泄露问题日趋严重.为此研究了Android的系统框架及安全机制,包括沙盒、应用签名、权限机制.着重研究了Android系统中间件层的安全增强方法,列举了系统易受攻击的种类,总结了现有的隐私保护技术,包括应用程序安装时权限机制的扩展,运行时的动态权限监测以及隐私数据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基于智能卡的PKI体系实现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KI(Public Key Infrastucture)的基础上,讨论了具有特定格式的数字签名/验证、静态数据鉴别和动态数据鉴别等安全机制,构建了IC卡应用系统密钥管理框架,实现了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物联网设备受能耗、计算能力等因素限制, 通常采用轻量化的操作系统以及精简化的安全保护机制, 导致物联网设备的操作系统安全保护能力不足, 更容易被用户态程序攻破。为了增强操作系统的隔离能力, 现有的安全保护方法通常限制应用程序可访问的系统调用种类, 使其仅能访问运行所必须的系统调用, 从而缩小操作系统的攻击面。然而, 现有的动态或者静态程序分析方法无法准确获取目标程序运行所依赖的系统调用。动态跟踪方法通过跟踪程序执行过程中触发的系统调用, 仅能获取程序依赖系统调用的子集, 以此作为依据的访问控制可能会影响程序的正常执行。而静态分析方法通常构造程序及其依赖库的控制流图并分析其可达的系统调用, 然而由于静态分析无法精准构建控制流图, 仅能获取目标程序依赖系统调用的超集, 会在访问控制中引入多余的系统调用, 造成操作系统攻击面依然较大。针对现有系统调用访问控制面临的可用性以及精准度问题, 研究多层次的内核访问控制方法, 在现有系统调用访问控制的基础上, 引入了动态链接库的访问控制, 并提出了多层联动的动态安全分析机制, 以动态分析的方法排除由于静态分析不准确引入的额外系统调用, 从而进一步缩小物联网系统的攻击面, 提升物联网设备的隔离能力与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 相比于现有内核访问控制方法, 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抵御更多漏洞而且引入的实时负载更低。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诱捕型入侵防护的主动式网络安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网络安全体系如防火墙、VPN、反病毒软件以及入侵检测系统(IDS),都是基于静态、被动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不可能对网络中的攻击和威胁做出事先主动防护。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诱捕型主动防护技术的网络安全模型,该模型通过架设诱捕器,在让攻击远离正常网络和主机情况下,实施入侵诱骗来捕获攻击者的数据,从而预知攻击者及其攻击手段,事先设计好主动防御措施,使网络安全由被动防御转换为前瞻性的主动防护。在给出诱捕型入侵防护网络安全模型的数学描述及框架结构基础上提出了该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IPsec/SSL VPN和数据空中加密等数据通信安全保护技术主要依赖密钥和其他的安全参数。而如何保护密钥等的安全,成为数据通信保护的技术突破点。本文结合在实际的工作中的嵌入式系统常见的被攻击类型,提出在嵌入式系统中运用安全引导技术、敏感安全参数(SSP)和数据存储技术以及边界接口保护技术加强对数据通信安全的保护,以此提高通信运营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