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中国电子政务存在几种典型“病症”,如“孤岛型”电子政务(孤立的数据库,无连通的信息孤岛)、“克隆型”电子政务(一味照搬国外先进技术)、“冒进型”电子政务(没有整体规划的“一窝蜂”行动)。埃森哲咨询公司指出(2002年),中国政府电子政务的总体成熟度仅为23%,落后于其他19个被调查者。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政府第一门户。  相似文献   

2.
《办公自动化》2005,(2):1-3
在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各职能部门常常根据自身的情况与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和体系结构来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就南京市而言,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建立了许多平台各异、功能繁多的独立系统,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不同位置、不同格式的数据共享,进而集成相关的业务数据,  相似文献   

3.
近来各级地方政府掀起了区块链技术开发的热潮,为了避免地方政府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务服务过程中重蹈传统电子政务所出现的重复投资,信息孤岛等问题,须打破传统理念束缚,从顶层设计角度进行“区块链+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重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创新性提出:采用“1+N”的模式开发“区块链+电子政务”的系统应用,系统性地解决了电子政务信息孤岛的问题。同时优化政务信息项目申请的审核流程,以避免电子政务信息项目的重复投资。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即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改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流程再造,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水平。电子政务的目的在于突破传统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和业务孤岛的障碍,实现“信息协同”、“业务协同”和“资源协同”。随着政府信息化程度的加深,政府各级机关部门之间内部的信息交互程度也会随之加深,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的横向互联以及上下级之间的纵向互联程度也会随之加深,所以,今后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肯定要实现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以及不同业务之间的受控互访和安全隔离。本文首先讨论和比较了电子政务网络中传统的安全互访技术及其局限性,接着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一种目前比较热门的有效的安全互访技术——MPLS VPN技术,最后对MPLS-VPN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系统的实现验证。  相似文献   

5.
电子政务是为了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使公众办理日常事务时更加方便和快捷,但信息孤岛的存在已经成为电子政务正常发展的绊脚石,使得政府转型这一愿景还不能有效地实现。因此,如何解决和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信息共享和政务公开,是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亟待思考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部门系统间的信息孤岛现象导致信息资源难以被有效的整合利用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政府协同监管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为有效地解决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提升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协同政务应用应运而生,并发展成为当前电子政务技术应用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7.
基于BizTalk的异构系统集成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Biztalk数据交换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平台的集成,从而解决了目前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并以某区级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政府督办系统为例,简要设计了Biztalk数据交换平台,通过webservice与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了公共服务平台与政府督办系统间数据交换的集成。  相似文献   

8.
J2EE平台上基于XML的数据交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了解决电子政务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的问题,我们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新标准开发了此数据交换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实现了政府公文安全地发布、转换、传输等功能,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推进信息化需要通过政策来引导,政府对信息化的直接投入主要是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就电子政务建设而言.当前应注意制订相关标难,确立评价体系,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效,避免出现追求形式、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倾向.  相似文献   

10.
社会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当前大量的电子政务系统多为B/S模式的Web应用程序,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可扩展性差、互操作性不强、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等严重问题。根据电子政务系统的现状,提出了以SOA技术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蕾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8):282-285,288
云计算能够提升IT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服务的开通时间、可用性以及灾难恢复能力,是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支撑。建立政务云,可以解决目前电子政务发展中面临的应用迅速扩充、数据共享、建设和运维成本的上升等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一些安全威胁。在分析电子政务云可能风险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可信计算技术在政务云数据中心虚拟层建立可信虚拟域,通过安全隔离策略满足政务云的安全需求,并提出采用同态加密的方法实现政务云的加密信息检索。  相似文献   

12.
苏莉文  杜纲 《计算机应用》2012,32(4):1168-1172
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管理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难题之一。应用迪伊·霍克(Dee Hock)混序组织理念和方法构建了一种资源共享的信息管理模型,以期为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提供一种实现途径。通过对混序组织原理的分析和混序组织成员协作关系的分析,构建混序组织成员之间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系统设计之中,进而创建了一种通用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型,也用此模型分析了政府部门行政审批系统、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等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问题,为具有混序组织特征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管理提供一种软系统架构模型和过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目标。为了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在政府内部及政府之间共享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bb服务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方案。利用Web服务的平台独立性,松散耦合性等特点,将基于Web服务的电子政务系统与政府内部应用程序进行集成,并且与外部其他政府部门进行协同合作,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分析Web服务技术实现信息流通与共享的关键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Web服务的电子政务系统平台模型。  相似文献   

14.
Web服务和网格计算技术,出现了日益融合的趋势,网格计算已经进入了服务为中心的新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具有良好跨平台性和互操作性的Web服务框架上实现计算资源的共享。论文提出了CWS服务和支撑CWS服务注册发布和共享运行的平台系统。在平台系统实现的过程中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目前,已在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校园网内搭建了CWS服务平台,成功运行了多个服务实例。  相似文献   

15.
实现全球资源共享是以网格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然而现有的分布式仿真资源远没有实现全球范围的共享,原因是缺乏对仿真资源统一的组织和管理,资源的可重用性不强,而利用网格和Web服务有望解决该问题.该文分析了Web服务、网格计算和高层体系结构HLA三者之间的潜在联系,设计了网格环境下以Web服务为中心的分布式仿真资源框架,在该框架中所有仿真资源都封装为Web服务.最后重点研究了HLA仿真系统中的联邦资源重用问题,对仿真服务的描述和仿真联邦的组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具体的设计,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中的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对于推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意义重大,在信息共享过程中,涉及到的隐私保护问题不容忽视。文章从信息共享模式、管理和技术层面的角度,分析了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中面,晦的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中涉及隐私信息的处理规则,给出了部门之间共享信息的规范流程。为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网格:面向虚拟组织的资源共享技术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1.引言在过去的几年里,“网格”(Grid)一词主要在学术界使用。如今,它已从幕后走到了前台,在IT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术语网格源于学术界的学派描述共享联网的所有资源(从PC到超级计算机),以共同地解决超级计算任务。一般认为,有关网格的实质性研究始于1995年。当时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的Ian Foster博士和南加洲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的Carl Kesselman博士共同领导了美国政府(能源部、NASA等)支持的高性能分布式计算项目Globus。在此项目中,为了标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网格:基于网格的多数据库系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数据网格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广域分布环境下的海量数据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数据库网格是指主要由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构成的数据网格环境,其技术难点是在网格环境下研究解决分布式查询、事务、多数据源视图等传统的数据库领域的问题。该文通过讨论数据网格、数据库网格和多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并比较上述问题在多数据库和数据库网格环境下的异同,对数据库网格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对数据库网格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Grids facilitate creation of wide-area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for sharing computing or storage resources and various applications. Inter-connecting distributed Grid sites through peer-to-peer routing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tructure (also known as Peer-to-Peer Grids) is essential to avoid the problems of scheduling efficiency bottleneck and single point of failure in the centralized or hierarchical scheduling approaches. On the other hand, uncertainty and unreliability are facts in distributed infrastructures such as Peer-to-Peer Grids, which are triggered by multiple factors including scale, dynamism, failures, and incomplete global knowledge.In this paper, a reputation-based Grid workflow scheduling technique is proposed to counter the effect of inherent unreliability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ing resources in large scale, decentralized Peer-to-Peer Grid environments. The proposed approach builds upon structured peer-to-peer indexing and networking techniques to create a scalable wide-area overlay of Grid sites for supporting dependable scheduling of applications. The scheduling algorithm considers reliability of a Grid resource as a statistical property, which is globally computed in the decentralized Grid overlay based on dynamic feedbacks or reputation scores assigned by individual service consumers mediated via Grid resource broker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dynamically adapts to changing resource conditions and offers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gains a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approaches in the event of unsuccessful job execution or resource failure. The results evaluated through an extensive trace driven simulation show that our scheduling technique can reduce the makespan up to 50% and successfully isolate the failure-prone resources from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20.
网格计算是一种能够整合零散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模式;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的发展,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式。它具有与网格计算不同的新的特点。该文在研究网格计算与云计算概念的基础上从体系结构、专注方向、资源管理、作业调度等多种角度对网格计算与云计算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云计算所采用的商业理念、成熟的资源虚拟化技术以及非标准化的规范,使其体系结构、资源管理、作业调度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也更适宜于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的目标,但在安全方面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