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网上交易中,针对传统的信用度评估方法不能有效地描述商家信用度的时效性和风险性等特征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属性正态云的信任评估方法.首先生成包含5个等级的信任基云;然后引入时间衰减因子,分别从平均水平和变化率两个角度描述商家信用度历史信息,生成对应的声誉云和风险云;最后,由声誉云和风险云合成综合信任云,并计算其信任等级及信任分值.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用户提供直观、有效的信任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开放网络环境中主观信任评估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通过在主观信任模型中引入集对分析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多元联系数的表示主观信任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多元联系将实体之间的信任程度和信任的不确定性统一起来,解决了信任表达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难题,为主观信任评价和决策研究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思路.最后,通过实验仿真,证明该方法在提高网络平均信任水平及促进网络中实体的合作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云计算环境下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欠缺, 为了建立灵活多适应性的安全机制, 将云与可信的概念相结合, 是现今安全领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为进一步解决云计算安全问题, 对云计算环境下的一些可信技术进行了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逆向云生成算法。该算法基于原一维逆向云算法, 使用主观信任云的期望和超熵对信任客体的可信度进行了评价, 为网上交易的信任决策提供了依据。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 与传统的算法相比, 此算法在信任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上存在比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Beth、Jφsang和EigenRep等信任模型基于交互历史和声誉等来评价对客体的信任程度,也有作者将模糊理论、云模型引入主观信任管理研究中,但这些信任模型评价客体信任度时均是基于客体的外部信息。然而,任何客体可从外部信息、内部属性丽个角度获得更合理的评价。利用TCG(Trusted Computing Group)可信计算规范下的远程证明机制获得客体的内部属性特征,结合客体的历史表现,本文设计了一种二维(属性、经验)度量的信任模型,使得用户信任度的评估更加灵活可靠。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二维度量信任模型能不仅更好的抵御信任度恶意积累欺诈,还能有效的解决初始信任度赋值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开放网络环境中主观信任评价方法的讨论,考虑到主观信任的模糊性,提出以可信性理论为基础的主观信任量化表述与评价方法,并给出了主体信任属性评价值为模糊变量情形下主观信任可信性的模拟计算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对主观信任评价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P2P网络中信任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P2P网络节点间交互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客观地反映信任的模糊性与随机性本质,提出基于云模型的信任评价模型.通过信任云及其数字特征的定义,实现了信任定性描述与定量表示的统一.基于逆向信任云生成算法、信任云合并算法进行信任综合,以便获得更为完整的信任信息,并在推荐节点的选择上引进了信任的不确定度计算,提高了推荐的可靠性.通过信任云的相似度计算算法,生成相应的信任综合评价结果,作为节点交易的参考和依据,实现了信任的决策.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P2P节点间的信任程度,从而为节点间成功交易提供了科学的、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复杂网络环境为研究背景,引入云模型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链的信任评价模型,实现了信任的定性概念与定量数值之间的转换,通过评价模型识别恶意节点,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该模型将信任信息按属性分离,并转换成云数字特征参数进行传递和融合,解决了信任链过长带来的信任信息传递和融合的不合理性问题。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模型能有效控制最终信任评价结果的真实性,通过防恶意竞争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基于云模型和信任链的信任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复杂网络环境下信任评价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云计算环境下服务信任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计算环境中,服务资源广域分布、复杂多变,服务实体之间的信任关系因不确定性强而难以有效建立与维护。传统的服务信任评估方法无法全面反映信任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特征。在研究云模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加权多属性云的服务信任评估方法。引入时间衰减因子来反映服务信任的时效性,并以多属性信任云来细化信任评估的粒度。计算用户评价相似度,确定推荐实体的推荐可靠性和权重,防止不法分子的合谋欺骗和恶意攻击。通过云相似度计算确定服务的信任等级,为用户的服务选择提供安全决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了服务交互成功率,并能有效适用于云计算环境下的服务信任评估。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面临严峻的数据稀疏性和推荐实时性困境,推荐质量明显不高。为提高推荐效果,首先对基于云模型的用户评分项和相似性度量方法展开研究。然后定义基于云模型的推荐系统信任约束,并改进主观信任云模型的约束函数、信任变化云模型的信任变化函数。最后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算法,该算法在用户评分数据稀疏的状况下仍然可以取得良好的推荐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种主观信任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开放式网络环境中主体间的信任(简称主观信任)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一个较完整的主观信任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合理的直接信任评价和推荐信任评价的计算公式及相关的其他解决办法,解决了主观信任的评价;通过仿真实验的研究与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主观信任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主观信任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现有的基于云模型的信任模型中粒度粗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信任云的信任模型。首先,依据实体间的直接交互经验和交互时间,利用加权逆向云生成算法计算被评估实体的直接信任云;然后,通过评估推荐实体的推荐可信度,计算被评估实体的推荐信任云;最后,综合直接信任云和推荐信任云产生综合信任云,并依此进行可信实体的选择。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多维信任云的信任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系统中的各类服务实体,可提高实体间的交易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云模型的C2C电子商务信任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C2C电子商务存在的交易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理论的信任评价模型。通过信任云及信任标准云的定义,客观地反映了信任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实现了信任从定性到定量间的相互转换。给出了信任云的合并及相似度计算算法,实现了信任的分属性及综合评价和决策,仿真实验表明模型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一种面向可信决策的风险信任平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不确定环境中,风险和信任是影响可信决策的关键因素。对于风险和信任的相互关系尚未达成共识,而已有的信任模型或者风险管理手段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风险和信任在可信决策中的相互关系,并基于主观逻辑建立了一个风险信任平衡模型。该模型将风险和信任量化为风险观点和信任观点,通过安全策略定义事务重要性和可信决策的相关参数,基于信任关系优先准则进行可信决策。本文提出的风险信任平衡模型可以对分析风险和信任相互关系进行量化,也可以应用于基于信任和风险的安全模型和安全决策中。  相似文献   

14.
在移动云计算中,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是在云端以远程方式进行的,因而信任是移动云计算安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针对移动云计算环境中移动agent系统安全和信任管理问题,借鉴人类信任机制(human trust mechanism, HTM),研究主观信任形成、信任传播与信任进化规律,提出主观信任动态管理算法(MASTM);基于移动agent与执行主机的交互经历以及第三方推荐信息收集基础信任数据,给出公信主机选择算法;孤立恶意主机算法和综合信任度计算算法,实现选择信任机群,孤立恶意主机的功能,以增强移动agent与主机的安全交互效果.对所提出的算法均进行模拟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主观信任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37,自引:3,他引:1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文  陈钟 《软件学报》2003,14(8):1401-1408
在开放网络环境中,信任管理模型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考察了主观信任的模糊性,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对信任管理问题进行了建模,给出了信任类型的定义机制和信任的评价机制,定义了主体信任的形式化表示,并提出了信任关系的推导规则,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主观信任管理模型,为开放网络环境中的信任管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云环境下存在的信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ayesian方法的主观信任模型,用于量化和评估节点的可信程度。该模型给出了信任传递与合成的数学表述和实现方法,同时考虑云资源节点具有动态性、异构性、欺骗性等特征,引入了惩罚机制和分级剪枝过滤机制。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DLS算法得到基于Bayesian主观信任模型的动态级调度算法(BST-DLS)。分析及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BSTDLS算法能够以较小的调度长度为代价,有效地提高云环境下任务执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