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矩阵分解的推荐模型具有推荐精度高和易扩展等特点,已成为目前融合社交信息构建推荐系统的主要模型,但在分解过程中,用户偏好矩阵和物品特征矩阵初始赋值的随机性影响了推荐的性能,忽略了物品以及用户之间隐含的联系与区别。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社交信息的矩阵分解改进算法。将评分值分别与社交信息和物品的特征属性相结合,构建用户相似网络与物品相似网络,同时应用社区划分充分挖掘用户、物品之间的潜在关系,并按不同类型节点的近邻差异性,通过建立核心、非核心节点的偏好向量与特征向量得到矩阵分解初始矩阵。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推荐性能优于MF、SR2等同类型算法,运行迭代次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一种基于用户播放行为序列的个性化视频推荐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在线视频服务网站的个性化推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播放行为序列的个性化推荐策略.该策略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词向量模型分析用户播放视频行为数据,将视频映射成等维度的特征向量,提取视频的语义特征.聚类用户播放历史视频的特征向量,建模用户兴趣分布矩阵.结合用户兴趣偏好和用户观看历史序列生成推荐列表.在大规模的视频服务系统中进行了离线实验,相比随机算法、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和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传统推荐策略,本方法在用户观看视频的Top-N推荐精确率方面平均分别获得22.3%、30.7%和934%的相对提升,在召回率指标上分别获得52.8%、41%和1065%的相对提升.进一步地与矩阵分解算法SVD++、基于双向LSTM模型和注意力机制的Bi-LSTM+Attention算法和基于用户行为序列的深度兴趣网络DIN比较,Top-N推荐精确率和召回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该推荐策略不仅获得了较高的精确率和召回率,还尝试解决传统推荐面临大规模工业数据集时的数据要求严苛、数据稀疏和数据噪声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过去基于学习用户和物品的表征向量的推荐系统算法在大规模数据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相比早期经典的基于矩阵分解(matrix factorization,MF)的推荐算法,近几年流行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稀疏的数据集中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但许多方法只考虑了二维的评分矩阵信息,或者简单的对各种属性做嵌入表征,而忽略了各种属性之间的内部关系。异构信息网络(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HIN)相比同构网络能够存储更加丰富的语义特征。近几年结合异构信息网络与深度学习的推荐系统,通过元路径挖掘关键语义信息的方法成为研究热点。
为了更好地挖掘各种辅助信息与用户喜好的关联性,本文结合张量分解、异构信息网络与深度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模型hin-dcf。首先,基于数据集构建特定场景的异构信息网络;对于某一元路径,根据异构图中的路径信息生成其关联性矩阵。其次,合并不同元路径的关联性矩阵后,得到包含用户、物品、元路径三个维度的张量。接着,通过经典的张量分解算法,将用户、物品、元路径映射到相同维度的隐语义向量空间中。并且将分解得到的隐语义向量作为深度神经网络的输入层的初始化。考虑到不同用户对不同元路径的关联性偏好不同,融入注意力机制,学习不同用户、物品,与不同元路径的偏好权重。在实验部分,该模型在精确度上有效提升,并且更好地应对了数据稀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潜在因子模型(LFM)以其优异的性能在推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LFM中除了使用交互数据以外,辅助信息也被引入用于解决数据稀疏的问题,从而提升推荐的性能。然而,大多数LFM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LFM在对用户进行建模时,忽略了用户如何根据其特征偏好对项目作出决策;第二,采用内积的特征交互假设特征维度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没有考虑到特征维度之间的关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推荐模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交互的用户属性偏好建模的推荐模型(UAMC)。该模型首先获得用户的一般偏好、用户属性和项目嵌入,然后将用户属性和项目嵌入进行交互,以探索用户不同的属性对不同项目的偏好;接着将交互过的用户偏好属性送入CNN层来探索不同偏好属性的不同维度的关联,从而得到用户的属性偏好向量;接着使用注意力机制结合用户的一般偏好和CNN层得到的属性偏好,从而获得用户的向量表示;最后采用点积来计算用户对项目的评分。在Movielens-100K、Movielens-1M和Book-crossing这三个真实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均方根误差(RMSE)上与稀疏数据预测的神经网络分解机(NFM)模型相比分别降低了1.75%、2.78%和0.25%,验证了在LFM的评分预测推荐中,UAMC在提升推荐精度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算法在计算项目之间相似度时只考虑历史项目的评分,而忽略了历史项目偏好对其的影响,以至于推荐精度不够理想。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深度电影推荐算法。根据得到的隐性反馈,在特征级注意力框架上,从项目内容特征提取网络开始,学习项目特征的偏好;将项目特征偏好与项目特征加权得到项目内容特征向量;在项目级特征注意力框架中,通过项目内容特征向量学习对项目偏好的评分,从而产生最终的推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推荐算法在MovieLens 100K和MovieLens 1M两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和推荐个性化较传统算法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出较为优越的推荐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基于特征和基于路径的知识图谱感知推荐方法的不足,文中提出端到端的将知识图谱引入推荐系统的用户偏好神经建模框架(NUPM).该框架以用户在知识图谱中的历史访问项目为偏好起点,通过知识图谱中实体间的关系链接传播用户偏好,学习用户的潜在偏好,同时使用注意力网络融合各传播阶段偏好特征以构建最终的用户偏好向量.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文中框架在个性化推荐中对用户偏好刻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彭行雄  肖如良  张桂刚 《计算机应用》2015,35(12):3497-3501
针对推荐系统中概率矩阵分解模型(PMF)泛化能力(对新用户和物品的推荐性能)较差、预测准确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自适应提升的概率矩阵分解算法(AdaBoostPMF)。该算法首先为每个样本分配样本权重;然后根据PMF中的每一轮随机梯度下降法学习用户和物品特征向量,并计算总体预测误差均值和标准差。从全局的角度利用AdaBoost思想自适应调整样本权重,使算法更注重学习预测误差较大的样本;最后对预测误差分配样本权重,让用户和物品特征向量找到更合适的优化方向。相比传统的PMF算法,AdaBoostPMF算法能够将预测精度平均提高约2.5%。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通过加权预测误差较大的样本,能够较好地拟合用户特征向量和物品特征向量,提高预测精度,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研究个性化推荐。  相似文献   

8.
知识图谱在推荐算法中的应用有效增强了推荐结果的可解释性,但仍缺乏对用户-物品交互信息的关注。针对目前已有的知识图谱推荐算法忽略用户端与物品端的差异而无法有效地提取用户与物品信息的问题,提出了融合双端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推荐算法(double end knowledge graph attention network,DEKGAN)。首先根据用户端与物品端两者不同的需求设计两种注意力网络,在用户端是将用户的浏览记录输入到知识图谱中不断扩展用户的潜在兴趣,通过基于用户的注意力网络对三元组内部信息进行计算以更准确地获取用户的嵌入表示向量;在物品端是将物品信息输入到知识图谱内中不断获取与用户喜好有关的物品信息,使用基于用户偏好的注意力网络指定更准确的传播方向,然后将两端注意力网络中获取到的邻域信息聚合生成物品的嵌入表示向量,最终获取用户对物品的喜好概率。通过在数据集MovieLens-1M和Book-Crossing中进行实验,采用AUC、F1、precision和recall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证明与其他基准算法相比推荐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有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针对推荐系统中的矩阵分解算法只根据用户和物品的特征向量进行点积运算,无法准确衡量不同用户对物品偏好的弊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距离分解模型的推荐算法。首先,改变传统矩阵分解直接对评分值进行分解的模式,将用户与物品的评分矩阵转化为距离矩阵;然后,将距离矩阵分别按行和按列输入两个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用户和物品的距离特征向量;接下来,用距离特征向量计算用户和物品之间的距离值,通过设计的损失函数使预测距离值与真实距离值的误差达到最小;最后,将用户与物品的预测距离值转化为预测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数据集中,该文提出的基于深度距离分解模型的推荐算法在RMSE和MAE指标上均优于基线推荐算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基于评论分析推荐算法中的评论真实度问题和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的数据稀疏问题,通过分析用户评论所包含的主题分布和反馈信息,将改进的用户偏好和信任度引入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提出了基于用户评论评分与信任度的协同过滤算法。该算法以用户评论为基础,学习物品特征在不同主题上的分布及用户对物品不同特征的偏好程度,生成用户评论主题分布,根据用户评分计算评论差异度来放大主题分布中的突出特征,并利用评论反馈数据生成评论帮助度,进一步矫正用户偏好,以减少虚假评论的影响;引入信任度用于计算更精确的用户相似度,进而对用户进行评分预测和物品推荐。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系统的评分预测性能和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11.
欧朝荣  胡军 《控制与决策》2024,39(3):1048-1056
融合显式和隐式反馈已被应用于提升推荐模型的性能,但是,现有的此类推荐模型未能保留显式反馈中反映用户偏好程度的信息,且现有研究认为拥有显式反馈的数据和仅拥有隐式反馈的数据对于模型具有同等影响,未能充分发挥显式反馈的优势.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融合显式和隐式反馈的协同过滤推荐模型(CEICF).首先,所提出模型提取显式反馈中的特征得到用户/物品的全局偏好向量;然后,从隐式反馈中提取用户/物品的潜在向量,进而将两种向量进行融合得到用户/物品的偏好向量;最后,使用神经网络预测用户与物品交互的可能性.在训练模型时,定义一种加权的二进制交叉熵损失函数,加强显式反馈对模型的影响来增强模型捕获用户偏好的能力.为了验证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在覆盖不同领域的现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EICF可有效地融合显式和隐式反馈,且推荐效果相对于基线模型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任俊伟  曾诚  肖丝雨  乔金霞  何鹏 《计算机应用》2021,41(11):3164-3170
基于会话的推荐旨在根据当前用户的匿名会话的点击序列信息来预测用户的下一次点击行为。现有方法多数都是通过对用户会话点击序列的物品信息进行建模,并学习物品的向量表示,进而进行推荐。而作为一种粗粒度的信息,物品的类别信息对物品有聚合作用,可作为物品信息的重要补充。基于此,提出了基于会话的多粒度图神经网络推荐模型(SRMGNN)。首先,使用图神经网络(GNN)得到会话序列中的物品和物品类别的嵌入向量表示,并使用注意力网络捕捉用户的注意力信息;然后,将赋予了不同注意力权重值的物品和物品类别信息进行融合后,输入到门限循环单元(GRU)里;最后,通过GRU学习会话序列的物品时序信息,并给出推荐列表。在公开的Yoochoose数据集和Diginetica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在增加了物品类别信息后的优势,且实验结果表明了在Precision@20和MRR@20这2种评价指标上,该模型相较于短期注意力/记忆优先级(STAMP)模型、神经注意力(NARM)模型、GRU4REC等8种模型均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改进的矩阵分解(SVD++)将用户和物品特征向量的内积作为用户对物品的评分,而内积无法捕捉用户与物品之间复杂的高阶非线性关系.此外,SVD++在融入用户隐式反馈时,未区分不同交互物品对于用户特征表达的贡献.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加权隐反馈的推荐算法(DeepNASVD++),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建模用户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使用注意力机制计算历史交互物品在建模用户隐式反馈时的权重.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文中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沈学利  杜志伟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5):1371-1375,1380
针对现有的序列推荐算法仅利用短期顺序行为进行推荐,而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的长期偏好和项目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自注意力机制与长短期偏好的序列推荐模型(combines self-attention with long-term and short-term recommendation,CSALSR)。该模型首先建模用户和项目的潜在特征表示,将用户短期交互序列中的项目成对编码为三向张量,然后经过自注意力机制模块并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从用户的顺序模式中提取项目间更深层次的联系。同时考虑用户的长期偏好,将相似用户的嵌入作为补充增强用户表征。在MovieLens-1M和Gowalla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准确率precision@N、召回率recall@N、均值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上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隐式反馈具有数据获取成本小、形式广泛的特点,因此在现代推荐系统中被广泛使用.由于用户的隐式反馈通常是稀疏,不平衡,且含义不明确的.因此,想要准确学习用户和物品之间的复杂交互具有挑战性.传统的基于矩阵分解的推荐方法只能建模用户-物品之间的相似性.同时,矩阵分解使用点积运算作为相似度评估方式,而点积运算不满足三角不等式,即不能将用户-物品相似性传递到用户-用户以及物品-物品的相似性建模.因此,矩阵分解不足以在隐式反馈中充分建模用户和物品的关系.尽管现在有基于隐式反馈使用欧式距离来度量用户-物品相似度的度量学习方法,使得对应的推荐方法能够满足三角不等式.但是,现有的度量方法通常会将每个用户或者物品表示为度量空间中的单个点,进而在单个空间内通过用户-物品之间的距离来表征用户-物品之间的相似性.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下,用户对于同一种类型的物品的偏好也可能存在差异.基于单个空间的用户、物品嵌入向量有可能无法满足用户具有的多种偏好和物品具有的多种属性,进而限制了推荐系统的性能.为了充分刻画用户和物品,我们尝试从多个侧面对于用户和物品进行表示,并提出了一个基于多空间的度量学习(MML)框架.通过设计整合多个空间相似性的度量方式,我们将用户和物品投影到多个空间中进行细粒度的表示.另外,我们设计了一种经过校准的优化策略,包括经过校准的最大间隔损失函数和经过校准的采样方法.在保持多空间度量学习表示能力的同时,确保框架的有效性.最后,模型通过训练好的用户、物品向量,对于稀疏的用户-物品交互矩阵进行填补.在动态更新空间权重的同时,可以赋予模型新的训练视角,最终实现端到端的训练.通过四个真实世界推荐数据集上进行的大量实验表明,MML可以在Recall和nDCG衡量指标上将目前最优的对比算法提高4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社会化推荐算法仅考虑约束用户的特征向量并未限制物品的特征向量对推荐系统性能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物品信息的社会化推荐算法。该算法先通过用户与物品的交互图构建物品相似性网络,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游走和SkipGram的方法构造出隐性物品相似性网络,再通过图神经网络的方法学习物品隐性相似性网络、社交网络和用户物品交互图,得到用户和物品编码的特征向量,最后在矩阵分解的基础上同时对用户和物品的特征向量做进一步约束,采用迭代更新的方式获取用户和物体最终的特征向量。为验证推荐算法的性能,在FilmTrust、Ciao和Douban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ISGCF算法与经典的推荐算法相比,推荐效果更好,有效地缓解了冷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算法最初以用户和物品的ID信息作为输入,但是ID无法很好地表现用户与物品的特征。在原始数据中,用户对物品的评分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出用户和物品的特征,但是未考虑用户的评分偏好以及物品的热门程度。在评分任务中使用隐式反馈和ID信息作为用户与物品的特征,在消除用户主观性对特征造成的噪声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冷启动问题,利用单层神经网络对原始高维稀疏特征降维,使用特征交叉得到用户与物品的低阶交互,再利用神经网络捕获用户与物品的高阶交互,有效提取了特征间的高低阶交互。在四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推荐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