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漏洞扫描技术及其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漏洞扫描器和其基本工作原理后,归纳并且详细分析了网络安全扫描软件所涉及到的几种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全TCP连接扫描,TCPSYN扫描,ICMP扫描和TCPFIN扫描等.然后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漏洞扫描工具,最后介绍了漏洞扫描技术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和入侵检测系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信息系统已被广泛应用到国家的各个领域,信息系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安全漏洞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的最主要的威胁之一,因此发现信息系统的漏洞检测技术也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对目前漏洞检测技术中的静态检测技术、动态检测技术和混合检测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采用C/S结构的新型主动式漏洞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了OVAL漏洞检测定义,包括检测代理和控制台两大模块。其中,检测代理是基于OVAL Schema的漏洞扫描器,能在不对本地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造成任何损害的情况下,全面有效地检测主机漏洞,并将漏洞信息结果上报给控制台,而控制台端实现了同时控制局域网内多台主机的漏洞扫描,并将整个局域网的漏洞信息汇总。大量实验测试证明,该系统是可行且具有先进性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有限状态自动机和模型检测的思想,结合模糊数学对行为分析的优势,提出基于模糊度量的软件漏洞检测技术,并利用漏洞属性分解和模糊状态转移函数使此技术具有自学习机制和更高效广泛的检测能力。实验测试了利用模糊度量的软件漏洞检测技术可以提高漏洞发现率和给出漏洞的危急程度。  相似文献   

5.
软件静态漏洞检测依据分析对象主要分为二进制漏洞检测和源代码漏洞检测。由于源代码含有更为丰富的语义信息而备受代码审查人员的青睐。针对现有的源代码漏洞检测研究工作,从基于代码相似性的漏洞检测、基于符号执行的漏洞检测、基于规则的漏洞检测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漏洞检测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以基于源代码相似性的漏洞检测系统和面向源代码的软件漏洞智能检测系统两个具体方案为例详细介绍了漏洞检测过程。  相似文献   

6.
针对应用层未知攻击的蜜罐系统框架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网络攻击事件越来越多,特别是新的漏洞以及其攻击的不断发布,网络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传统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都不能很好地对新的漏洞和攻击进行检测,所以未知攻击的检测问题已成为难点。利用蜜罐技术来解决未知攻击的检测问题,简要概述了现有的蜜罐技术,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针对应用层未知攻击的蜜罐系统框架。最后进行了测试并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企业内部网常用的安全解决方案-防火墙技术-存在的若干安全隐患,指出了内部网络本身安全防范的重要性;通过介绍端口扫描技术、网络服务漏洞等细节,说明了内部网络受攻击的原理;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漏洞安全检测系统(SD),它能有效地检测出大部分安全漏洞,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内部网络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漏洞的蠕虫特征,其区别于传统的基于语法或语义分析的技术,对蠕虫攻击的漏洞特征进行分析,将该算法应用于检测系统中。通过实验证明,该检测系统能有效地检测出各种多态变形蠕虫。  相似文献   

9.
溢出型漏洞是最为普遍且最具危害的漏洞类型之一,溢出漏洞检测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漏洞检测方法主要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类.前者主要针对程序指令进行漏洞分析,但存在效率较低、检测结果不准确等缺点;后者难以保证程序覆盖的全面性与测试数据的针对性.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约束满足性问题(Constraint Satisfaction Problem,CSP)的溢出漏洞动态检测方法.在程序执行过程中,结合动态污点传播和动态循环分析,选取可能产生溢出漏洞的语句并生成CSP表达式,表达式包括语句的执行条件和漏洞产生条件两部分;通过对此CSP表达式化简求解,验证漏洞的存在性与漏洞的触发条件.该方法可直接分析可执行程序,解决了间接跳转、多态代码等静态分析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作者开发了一套原型系统并进行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缩小了漏洞分析范围,提高了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区块链系统的架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增加了安全问题的数量.目前,在区块链系统中采用了模糊测试、符号执行等传统的漏洞检测方法,但这些技术无法有效检测出未知的漏洞.为了提高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形式化理论的区块链系统漏洞检测模型VDMBS (Vulnerability Detection Model for Blockchain Systems),该模型综合了系统迁移状态、安全规约和节点间信任关系等多种安全因素,同时提供了基于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 (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流程的漏洞模型构建方法.最后,本文用NuSMV在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投票选举系统上验证了所提出的漏洞检测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五种形式化测试工具相比,所提出的VDMBS模型能够检测出更多的区块链系统业务逻辑漏洞和智能合约漏洞.  相似文献   

11.
网络安全问题是当今互联网应用的重要课题之一,强化网络应用安全一方面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应用意识,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部署网络安全检测系统,实时审计网络应用内容,实现对网络应用环境的监控和保护。本文设计和实现一款网络安全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用户身份进行管理、通过获取主机信息和硬件信息管理软件和硬件,建立网址黑名单屏蔽危险网站浏览,并对网络传输文件进行审计,确保网络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伴随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走向移动互联时代,网络安全的地位愈发不可小觑,作为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笔者就入侵检测系统中的算法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文中概述了传统及新兴的检测算法,并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入侵检测是提高网络安全性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入侵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并详尽分析了几个实际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最后简要总结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滥用检测和异常检测的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恒华  田捷  常琤  杨鑫 《计算机工程》2003,29(10):14-16
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引入注目。在层出不穷的黑客技术中,内部攻击始终占据着很大的成分;与此同时,现有的防火墙技术不能满足人们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因此所谓的入侵检测系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章介绍了一种异常检测方法和一种滥用检测方法,并根据所描述的方法构造了一个入侵检测系统,实验证明,该系统可以检测到已知的大部分的入侵行为。  相似文献   

15.
张智  袁庆霓 《微机发展》2012,(2):172-175,180
为了解决计算机BIOS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文中在研究BIOS技术原理与理论基础之上,对BIOS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基于BIOS安全隐患和代码完整性度量的BIOS安全检查模型,通过建立BIOS安全隐患库和BIOS标准代码样本库设计实现BIOS安全检查系统。针对BIOS自身或外界物理木马、病毒攻击情况,采用不同硬件和软件保护措施,最终实现对BIOS进行安全检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意义,可以给用户提供实时的安全检测和提供安全补丁模块。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入侵检测技术已成为网络安全关注的热点。该文介绍了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和入侵检测系统的通用模型,详细地阐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探讨了入侵检测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无线局域网本质上是一种网络互连技术,它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网的应用,弥补了有线网络的缺陷,使得人们在生活工作中联网更加方便,但是在应用中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关于无线网中的网络入侵,黑客窃取资源等等安全隐患的存在也是大家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叙述了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其次讲述无线网络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最后描述基于无线网络的安全检测系统应该具备的几点安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入侵检测是提高网络安全性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入侵检测的原理和方法,并详尽分析了几个实际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最后简要总结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IDS在研究所网络化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入侵等安全问题的威胁。文章讲述了入侵检测技术,分析了各种入侵检测过程及IDS的作用,并应用P2DR"动态安全模型"对某研究所的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入侵检测系统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基于主动策略的网络安全系统。本文从入侵检测系统的定义出发,介绍了它的发展历程,并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了分类。最后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