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解决在社交网络平台中的用户内容个性化推荐问题,提出一种微博用户兴趣转移模型。用户的不同兴趣在其生活以及社交网络平台中的内容所占比例趋于稳定,且在社交网络平台中用户下一时刻的内容受到用户当前内容的影响。提出基于LDA(潜在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推断用户主题分布、确定用户兴趣,在新浪微博系统上,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状态转移原理构造用户兴趣的转移模型,挖掘用户兴趣之间的转移概率,实现对用户微博内容进行预测。在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推荐准确率达到78%。  相似文献   

2.
中文微博情感分析旨在发现用户对热点事件的观点态度。已有的研究大多使用SVM、CRF等传统算法根据手工标注情感特征对微博情感进行分析。该文主要探讨利用深度学习来做中文微博情感分析的可行性,采用递归神经网络来发现与任务相关的特征,避免依赖于具体任务的人工特征设计,并根据句子词语间前后的关联性引入情感极性转移模型加强对文本关联性的捕获。该文提出的方法在性能上与当前采用手工标注情感特征的方法相当,但节省了大量人工标注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情感分析方法没有充分地考虑微博自身的特点,在短小、不规范并且充满噪音的微博数据上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结合微博内容本身的特点,提出了适于微博情感分类任务的情感语言模型。并进一步考虑了微博用户和社交网络的特征,基于微博转发网络上情感的传播和用户的信用值对提出的情感语言模型进行改进。在经过标注的新闻事件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新闻事件相关微博进行情感分类,在准确率等指标上都要优于传统的基于语言模型的方法,而且加入微博的网络特征和用户信用能明显地提高微博情感分类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面对某些热点事件,微博评论者经常使用反讽来表达对于该事件的看法,以往的情感分析任务往往忽略这一语言现象。为了提高微博情感分析的准确率,该文对反讽识别开展了研究。通过分析中文文本的语言现象和社交网络的特性,归纳了中文微博反讽的语言特征,提出了一种融合语言特征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反讽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反讽特征和句子分别采用Word Embedding作为输入,再卷积、池化后,将其全连接融合,构建了新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反讽识别的性能上优于传统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静  刘琰  王煦中 《计算机科学》2016,43(8):223-228, 239
事件以话题形式在微博中迅速传播,并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对 参与 话题传播过程的用户进行分析以及发现具有不同主题兴趣情感倾向性的群体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现阶段,绝大多数应用到微博的群体发现算法都是从单个用户出发,仅考虑了用户社会联系,与用户共享内容相隔离,其群体发现的结果不具有语义信息。少数算法综合了用户社会联系与内容,却忽略了微博本身的结构特性。因此从微博话题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话题传播过程中的用户交互、微博文本内容以及情感极性,同时结合用户的行为信息,提出了一个基于概率生成模型的微博话题传播群体划分方法BP-STG。采用吉布斯抽样对模型进行推导,不仅能够挖掘出具有不同主题倾向性的群体,同时还能够挖掘出群体的情感倾向分布以及用户在群体中的活跃度及其行为表现。此外,模型还能够推广到许多带有社交网络性质的媒体中。在获取的新浪微博两个话题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BP-STG模型不仅能够有效地对微博话题传播群体进行划分,而且能够发现群体内部活跃用户以及用户在群体中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工程》2017,(2):57-62
现有微博热点话题发现模型对微博数量规模较敏感,发现速度较慢。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热度矩阵的主题模型。通过热度矩阵获取各潜在主题的热度和主题-词概率分布,并以词间的共有热度来挖掘其语义关系,进而准确识别数据中的热点话题及热点词汇。在真实微博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潜在狄利克雷分布模型相比,该模型的效率和准确率较高,发现的热点话题与实时事件保持一致,具有较好的热点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7.
微博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在微博上获取与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微博日均千万级的大数据面前,分析网民对某一事件的观点与态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调研中发现,大众对单个事件的不同话题存在不同的情感分布。针对这一现象,该文提出了使用无监督学习的层次聚类排序方法和半监督学习的微博话题纠正算法两种方法,进行事件话题及其相关微博的挖掘。最后利用情感分析的相关技术,达到对相关微博进行情感分布统计及其原因分析的目的。通过在人工构建的数据集上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分析事件情感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HRank的微博用户影响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冲冲  王名扬  车鑫 《计算机应用》2015,35(4):1017-1020
针对微博社交网络平台中的用户影响力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Rank的评价算法。该算法将评价科学家科研绩效影响力的判定参数H指数引入进来,构造出能反映用户影响覆盖度的粉丝H指数和用户微博受追捧程度的微博被转发H指数,以分别表征用户的静态特征和在微博平台上的动态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粉丝H指数和微博被转发H指数构建出对用户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的HRank模型。粉丝数与用户影响力的相关性不是很强,同样数据集下相对PageRank,HRank用户影响力模型与新浪用户影响力官方排名更为接近,可有效实现对微博用户影响力的客观评判。  相似文献   

9.
在全部微博内容中,由用户转发而产生的信息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同时,内容的转发也是微博中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用户的转发行为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可应用于社交营销、微博检索、热点事件预测等领域中。该文中,我们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大量真实的新浪微博数据,发现影响用户转发行为的一些因素: 微博作者、用户兴趣以及微博热度。基于这些发现,该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LDA模型的方法,综合利用以上3个特征预测用户转发行为。为了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我们利用收集的大量的微博数据及对应的社交网络结构模拟真实用户环境。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性能优于目前最好的方法,F值比其他基线方法高出35%—45%。  相似文献   

10.
中文微博情感分析可以发现公众对热点事件的态度掌握网络舆情,因此成为文本挖掘的一个热点研究。采用一种基于Spark并行化的深度置信网络的情感分类方法,该方法利用Word2Vec工具表示微博文本和建立情感词典;使用深度置信网络构建微博情感分类模型;通过Spark集群对深度置信神经网络进行并行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置信网络的微博情感分类模型在Spark平台下并行化,训练时间大幅缩短,情感分类的准确率比传统的浅层学习方法高5%。  相似文献   

11.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衰退理论对Flickr数据进行热点事件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从Flickr图像中提取的视觉词汇(Visual Words)与图像的文本信息加权合并成文档。然后训练LDA模型获得文档的主题分布作为其最终向量表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ingle-Pass算法进行事件检测,该算法不仅考虑了图片的地理位置信息,而且基于衰退理论(Aging Theory)对检测到的事件进行生命周期建模,以便计算事件在每个时间段的能量值。最后,根据能量值进行事件排序,获得给定时间段内的热点事件。在真实Flickr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精确率、召回率和F1测度上优于传统事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中,突发事件存在的突发性、多爆发点,给突发事件检测带来困难,提出一种整合用户情感过滤的突发事件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话题映射为层次模型,以时序驱动的方式动态调整模型特征,探测信息新话题.以此为基础分析用户对该话题所持有的情感态度,依据用户的情感态度将话题划分为正面和负面情感倾向两类,并将饱含负面情感倾向的话题视为突发话题.实验证明,无论是准确率还是查全率所提方法均比baseline提高约1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宋双永  李秋丹  路冬媛 《计算机科学》2012,39(105):226-228,260
微博客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交互平台,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关注。信息的简洁性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使得微博客成为广大网民浏览热点事件相关信息和发表个人观点的重要途径。分析和监测微博客内容中所包含的情感信息,能够了解民众对特定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情感变化,从而辅助评佑和掌握事件的发展状况。因此,提出一种面向微博客的热点事件情感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自动挖掘用户对某热点事件的多个关注点,并针对不同关注点进行情感分析以及情感趋势监测,最终实现一个可视化的热点事件情感趋势分析原型系统。通过实例验证了微博客信息在网络热点事件的情感分析和监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社交媒体中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的微博突发事件检测算法。该算法融合了文本情感过滤和用户影响力计算方法。首先,通过噪声过滤和情感过滤得到饱含负面情感的微博文本;然后,采用提出的用户影响力计算方法并结合突发词提取算法来提取突发词特征;最后,引入凝聚式层次聚类算法对突发词集进行聚类,从中提取突发事件。通过实验检测,准确率为66.84%,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5.
情绪分类是情绪分析研究中的一个基本任务,旨在对文本表达的情绪进行分类。目前,该任务是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已有的研究一般借助于情绪关键词(例如,“高兴”,“伤心”)来进行情绪分类。然而,在实际中,存在大量的没有情绪关键词但表达情绪的文本,我们称这类情绪表达为隐含情绪表达。该文关注隐含情绪分类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情绪关联事件的隐含情绪分类方法,我们认为情绪的关联事件可以用于对情绪类别进行分类。具体实现中,我们首先采用情绪关键词获得句子群;然后,去除情绪关键词,将上下文作为关联事件表达文本;最后,利用上下文进行情绪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以上下文进行的情绪分类结果达到了一定的性能,远远好于随机分类结果。这一结果为进一步隐含情绪分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Recently, blogs have emerged as the major platform for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and sentiments in the age of Web 2.0. The common emotions, which reflect people’s collective and overall sentiments, are becoming the major concern for governments, business companies and individual user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literatures on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and summarization, the major issue of common emotion extraction is to find out people’s collective sentiment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distributions on the Web. Most existing blog clustering methods take into account keywords, stories or timelines but neglect the embedded sentiments, which are considered very important features of blogs. In this paper, a novel method based on Probabilistic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PLSA) is presented to model the hidden sentiment factors and an emotion-oriented clustering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find common emotions according to the fine-grained sentiment similarity between blogs. Extensiv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real-world datasets consisting of different top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ur approach can partition blogs into sentiment coherent clusters and the extracted common emotion words afford good navigation guidelines for embedded sentiments in each cluster.  相似文献   

17.
As a new form of social media, microblogging provides platform sharing, wherein users can share their feelings and ideas on certain topics. Bursty topics from microblogs are the results of the emerging issues that instantly attract more followers and more attention online, which provide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gauge the relation between expressed public sentiment and hot topic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ocial Sentiment Sensor (SSS) system on Sina Weibo to detect daily hot topics and analyze the sentiment distributions toward these topics. SSS includes two main techniques, namely, hot topic detection and topic-oriented sentiment analysis. Hot topic detection aims to detect the most popular topics onlin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teps, topic detection, topic clustering, and topic popularity ranking. We extracted topics from the hashtags using a hashtag filtering model because they can cover almost all the topics. Then, we cluster the topics that describe the same issue, and rank the topic clusters via their popularity to exploit the final hot topics. Topic-oriented sentiment analysis aims to analyze public opinions toward the hot topics. After retrieving the topic-related messages, we recognize sentiment for each message using a state-of-the-art 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entiment classifier. Then, we summarize the sentiments for the hot topic to achieve topic sentiment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above framework and algorithms, SSS produces a real-time visualization system to monitor social sentiments, which is offering the public a new and timely perspective on the dynamics of the social topics.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词项之间语义关系抽取难以适用于微博,导致发现微博热点事件不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词项语义共现和社团划分的方法发现热点事件。首先利用热度定义对微博数据进行初次筛选,通过构建共现词项图来模拟词项间的语义相关性,并结合修改的TF-IDF公式计算词项间的语义相关度;借助社区划分和模块度的概念对词项图进行划分,完成词项聚类,进而获得热点事件。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准确率较高,发现的热点事件与实时事件基本保持一致,具有较好的热点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9.
如何从海量、嘈杂的微博文本流中及时发现负面情感突发话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至关重要,而传统的突发话题检测方法往往忽略了负面情感突发话题与非负面情感突发话题之间的区别,为此提出了一种面向微博文本流的负面情感突发话题检测(NE-BTD)算法。首先,将微博中的主题词对的加速度和负面情感强度变化率作为负面情感突发话题的判定依据;然后,利用突发词对的速度确定负面情感突发话题的窗口范围;最后,使用一种基于吉布斯采样的狄利克雷多项式混合模型(GSDMM)聚类算法得到窗口中负面情感突发话题的主题结构。在实验中将所提出的NE-BTD算法与已有的一种基于情感方法的话题检测(EBM-TD)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NE-BTD算法相较EBM-TD算法准确率和召回率至少提高了20%,并且可以至少提前40 min检出负面情感突发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