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实例介绍基于模态应力恢复的有限元疲劳分析法及分析流程,它是一种综合MSC Nastran, MSC Adams及MSC Fatigue的疲劳寿命集成化仿真方法,非常适合汽车零部件的有限元疲劳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疲劳寿命的基本方程和有限元基本原理出发,介绍MSC Fatigue分析疲劳寿命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提供工程开发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副车架疲劳台架试验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副车架的疲劳台架试验进行强度和疲劳分析,得到副车架的应力分布图、副车架本体寿命云图和焊点寿命云图. 通过分析,可以预测模拟制动工况的疲劳台架试验中副车架本体及焊点可能出现的强度及疲劳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软件需求的扩大,软件的复杂性也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以前的水平,大大地增加了软件设计和开发的难度.以软件复杂性为出发点,介绍了主成分分析法(PCA)的基本思想、原理和主要作用,分析了主成分分析法在软件静态测试中的应用价值与可行性,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软件进行了详细的算例分析,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帮助软件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在静态分析中识别复杂性和风险性比较高的函数和模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轿车设计中的焊点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焊点疲劳寿命预测的工程计算方法. 用有限元分析中的CWELD单元模拟焊核,用壳单元模拟连接板,根据CWELD单元传递力和力矩计算焊核附近连接板和焊核周围的"结构应力";然后通过一组焊点S-N曲线估计焊点的疲劳寿命. 通过分析预测焊点疲劳寿命以及相应位置,发现白车身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应用到视频理解中,提出一种基于多面部特征融合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算法.本文使用多任务级联卷积网络(Multi-Task Cascad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MTCNN)定位驾驶员的嘴部、左眼,使用CNN从驾驶员嘴部、左眼图像中提取静态特征,结合CNN从嘴部、左眼光流图中提取动态特征进行训练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只使用静态图像进行驾驶员疲劳检测效果更好,准确率达到87.4%,而且可以很好地区别在静态图像中很相似的打哈欠和讲话动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主元分析法和粗集理论对原始数据进行压缩处理的基本算法.对一组边坡工程数据,分别利用主元分析法和粗集理论对数据预处理后,送给BP神经网络对边坡状态进行逼近.对检验样本进行仿真比较,说明了粗集理论在此种分类神经网络数据预处理上优于主元分析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身疲劳分析中静载法无法考虑结构动力学响应,瞬态分析法无法求解过长时间域的问题,将这2种方法与频域法进行比较,发现用频域法对大规模有限元模型进行动态疲劳分析相对容易,并能完全描述动力学响应过程.根据频域法进行振动疲劳分析的理论和计算过程,给出基于路谱频域的车身疲劳分析流程.基于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载荷谱的传递函数法求解某车关键部件的疲劳寿命,求解结果与疲劳试验结果比较一致.结果表明基于路谱频域的振动疲劳分析方法在汽车结构疲劳计算中的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分析高速履带车辆扭杆弹簧疲劳寿命的过程中传统方法采用静态最大载荷计算不能考虑动态载荷的影响,以多柔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模态应力分析法为分析手段,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得到不同载荷作用下履带车辆扭杆弹簧的应力时间历程曲线.依据Miner线性损伤累积理论,结合车辆行驶环境和行驶工况的分配比例和扭杆弹簧材料特性曲线,采用Goodman法和Gerber法2种等效应力修正方法,对扭杆弹簧的疲劳寿命进行分析和预测,其计算结果表明Goodman法比Gerber法保守,两者之间的预测结果相差约7倍.该研究为设计阶段履带车辆关键零部件疲劳寿命预测提供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磊  周舟 《计算机辅助工程》2006,15(Z1):214-216
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对某发动机曲轴进行额定工况下的动应力分析,并结合相关高周疲劳理论,对曲轴进行疲劳性能评价,判断该曲轴的疲劳性能是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证明以MSC软件为平台的曲轴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的工程开发中.  相似文献   

11.
以发动机缸盖疲劳耐久性设计为研究对象,对缸盖材料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疲劳测试,获取详细的缸盖高、低周疲劳材料属性,然后结合CAE疲劳分析方法和理论,进行缸盖金属温度场仿真、高周疲劳分析和低周疲劳寿命预测。该缸盖疲劳分析方法结果可靠,可有效指导缸盖疲劳耐久性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交叉杆的疲劳寿命预测,应用实测载荷和材料数据,进行有限元的应力分析,采用名义应力法,基于MSC Fatigue进行交叉杆的疲劳寿命预测,与交叉杆的实际使用寿命较为吻合.表明基于虚拟疲劳设计软件的疲劳设计方法合理可行,为交叉杆的结构优化设计和疲劳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Variations, such as those in product operation environment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result in random fatigue life. Variations in material fatigue properties depend on stochastic stress responses due to their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random variables such as stochastic loading and dimensions. In this work, an efficient fatigue reliability analysis method is developed to accommodate those uncertainties for structures under cyclic loads with known loading trend.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st, the method incorporates the fatigue life analysis model and the saddlepoint approximation method with the fast integration method. The new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fatigue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a cantilever beam and a door cam. The results show high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benchmarked with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某牵引车在比利时路上的车架疲劳,建立该牵引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将试验测得的车轮六分力加载到模型中进行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可信性。提取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中的车架载荷历程,基于模态应力恢复理论对车架进行疲劳分析,预测车架疲劳寿命。仿真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可作为车架疲劳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汽轮机的某些极限设计工况下,基于无限寿命的线弹性考核规范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工程设计要求,需要发展弹塑性强度计算方法以及有工程意义的强度评估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低周疲劳寿命考核方法对零部件寿命进行分析预测.对某汽轮机末级长叶片进行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提出将基于局部应力 应变法的低周疲劳分析理论与商用疲劳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对叶片进行强度设计的方法和流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弹塑性分析以及疲劳寿命评估方法能很好地反映长叶片的实际强度,有助于进一步制定一套完善的适合工程应用的长叶片强度评估标准,从而提高叶片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疲劳识别率有待提高和现行疲劳检测设备不便携带的问题,提出一种以便携式眼镜为载体结合处理头动与眼电信号的疲劳检测方法。利用便携式眼镜采集头动与眼电信号并通过蓝牙将数据传输到手机终端。采用融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处理头动信号并提取点头频率特征,采用Perclos算法P80原理和分段平均功率比值法处理眼电信号得到眨眼频率和低高频功率比值特征。根据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特征融合,得到疲劳特征值,从而判定疲劳程度,并结合Pearson法分析与通过脑电信号检测疲劳程度结果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疲劳检测识别率达到了90.6%且与脑电检测疲劳结果相关性达到了0.82,具有很好的准确性、有效性且检测设备便于携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U形波纹管疲劳寿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寿命是U形波纹管的重要指标.利用传统公式和MSC Fatigue软件对波纹管的应力和寿命进行了计算.经试验验证和分析,认为利用MSC Fatigue软件进行疲劳寿命的方法是可行的,为波纹管的寿命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