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密码算法Grain 的立方攻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Dinur和Shamir在2009年欧洲密码年会上提出了立方攻击的密码分析方法.Grain算法是欧洲序列密码工程eSTREAM最终入选的3个面向硬件实现的流密码算法之一,该算法密钥长度为80比特,初始向量(initial vector,简称IV)长度为64比特,算法分为初始化过程和密钥流产生过程,初始化过程空跑160拍.利用立方攻击方法对Grain算法进行了分析,在选择Ⅳ攻击条件下,若算法初始化过程空跑70拍,则可恢复15比特密钥,并找到了关于另外23比特密钥的4个线性表达式;若算法初始化过程空跑75拍,则可恢复1比特密钥.  相似文献   

2.
流密码Grain-128是Grain v1算法的密钥增长版本。为探讨流密码Grain-128的安全性,指出Grain-128密钥流生成器的3个布尔函数的设计缺陷,在此基础上给出流密码Grain-128一种基于密钥流生成器中间内部状态的密钥恢复攻击。该攻击的计算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都为O(256)。为了抵抗该攻击,对Grain-128密钥流生成器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安全性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流密码Grain-128能够抵抗所提出的密钥恢复攻击。  相似文献   

3.
C2(Cryptomeria Cipher)是一种用于数字版权保护的加密算法,它是一种Feistel结构的分组密码。本文通过对C2及其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再对针对C2的典型的攻击方法进行描述,旨在使读者了解C2算法的背景、实现细节以及可能遭受的攻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对量子密码的安全性进行了阐述,介绍了量子密钥分发的基本过程和量子密码的无条件安全性原理,针对量子密码在实际环境中的安全性,分析了粒子数分裂攻击策略及相应的一些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6.
常亚勤  金晨辉 《计算机工程》2010,36(20):159-160
基于已知明文的假设下,针对MAG算法初始化、密钥流生成阶段的不同特点,给出2个前向逆推攻击算法。对于密钥规模为 80 bit、128 bit的MAG算法,利用上述2个攻击算法只需已知前128个密钥流输出值,即可恢复其40 bit、32 bit的密钥,计算复杂度为O(214)。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攻击时间约为9 min,攻击成功率为1。  相似文献   

7.
说明了对具有LFSR结构的密钥流生成器的代数分析手段,阐述了代数攻击流密码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概括了现有的降低已得方程系统次数的有效方法,对整个代数攻击的计算复杂度的估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和改进,最后对流密码的代数攻击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动化搜索算法求解差分特征与线性逼近,成为了分组密码的差分与线性攻击研究热点。提出一种面向半个字节MILP模型自动化搜索密码算法的差分特征与线性逼近方法,对轻量级LED密码进行分析,以较少的变量与约束不等式求解活跃S盒数量,4轮运算至少有25个活跃S盒,这个结果与算法设计者给出的活跃S盒理论值相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最后,计算LED算法的最大差分特征及线性逼近概率,证明其能够抵抗差分与线性攻击。  相似文献   

9.
一个混沌分组密码算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6):2294-2296
研究了一个基于混沌设计的分组密码算法的安全性,发现该算法所产生的混沌序列具有前几个值对混沌初态和参数的低位比特变化不够敏感的性质,在选择明文攻击条件下,提出了攻击加密算法等效密钥的分割攻击方法。分组密码算法的密钥长度为106 bit,分割攻击方法的计算复杂性约为260,存储复杂性约为250,成功率为0.928 4。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设备的飞速更新,先进的硬件和高效的计算能力让密码分析学者们越来越关注深度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的密码分析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应用深度残差网络对分组密码进行差分分析,主要得到以下三项结果.第一,探究了神经网络模型面对密码算法的不同线性运算部件时的表现.基于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构造了Speckey和LAX32两类分组密码的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结果表明, Speckey的有效区分器最高为7轮,准确率为0.69; LAX32的有效区分器最高为4轮,准确率为0.55.第二,以SIMON32/64为例,使用四类不同的输入数据格式分别训练了其7–10轮的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分析结果发现,输入数据所含信息量不同时,相同轮数的区分器准确率的差距最多可达0.18.神经网络对所输入的密码信息的利用能力是存在局限性的,输入信息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不会再使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的准确率提高.最后,将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差分区分器应用到密钥恢复攻击中,对11轮SIMON32/64进行了部分密钥恢复攻击,当选择28个明文对时,在1000次攻击中成功率可达95.6%.  相似文献   

11.
LEX算法是进入eSTREAM计划第三阶段的一个候选算法,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AES算法中输出一部分中间状态作为LEX算法的密钥流。研究输出位置对LEX算法的安全性影响,考察输出位置在奇数轮和偶数轮相同的情况下LEX算法的安全性,利用猜测决定攻击对该LEX算法进行分析,在已知236.3字节的密钥流序列的条件下,仅需要281.4轮LEX加密就可完全恢复128比特初始密钥,远远小于对LEX算法的现有分析结果。该结果表明,现有LEX算法的输出位置的选择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一种针对Grain-v1的新差分错误攻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流密码算法Grain-vl,提出了一种针对密钥流生成器的差分错误攻击。该攻击利用了前17轮密钥流次数较低的弱点,向LFSR的指定位置引入错误,通过差分得到17个线性无关的线性方程和80个内部状态,只需要猜测62bits的初始内部状态变量就可得到密钥种子。整个过程的计算复杂度为O(2 74,26)。结果表明,Grain-vl抗差分错误攻击的计算复杂度低于设计者宣称的O(2 80),也就是说,算法存在安全漏洞。  相似文献   

13.
李佳雨  石会  邓元庆  龚晶  关宇 《计算机科学》2015,42(Z11):352-356, 377
分析了针对LEX算法的差分故障攻击。为增强LEX抗差分故障攻击的能力,采取将每组轮密钥异或一个128比特随机序列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改进算法的安全性和运算速度,并用一个实例仿真检验了改进算法的密钥流随机性。结果表明,改进的LEX算法能够抵抗差分故障攻击,并具备与原LEX算法相同的运算速度和密钥流随机性,提高了LEX算法的密码性能。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a fast correlation attack on the recently proposed stream cipher LILI-128. The attack has complexity around 271 bit operations assuming a received sequence of length around 230 bits and a precomputation phase of complexity 279 table lookups. This complexity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112, which was conjectured by the inventors of LILI-128 to be a lower bound on the complexity of any attack.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多种流密码算法生成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流密码的可重构处理结构,并在总结重构流密码算法使用频率较高的基本操作类型的基础上,为该流密码可重构处理结构设计了一种专用指令集。描述了指令的具体格式,并对指令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该指令集作用在该流密码可重构结构上可灵活高效地实现多种流密码算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ABSTRACT

The running key cipher uses meaningful text as the key. Since the message also consists of meaningful text, the result is obtained by combining valid words. Automated attacks can find all such combinations that yield a given ciphertext. The results of these attack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密钥流发生器设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密码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密钥流的随机程度,如何构造随机性良好的密钥序列成为流密码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该文借鉴已有的一些分组密码,如DES﹑RC5等设计中的某些产生良好非线性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产生伪随机密钥的方法,并对它们的随机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