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人耳图像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耳识别是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本文将独立分量分析应用于人耳图像的特征提取,并分别与最近邻分类器、RBF神经网络分类器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人耳识别方法优于传统的主分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忠礼  穆志纯  谢国伟 《计算机工程》2005,31(20):59-60,103
介绍了人耳识别的优势以及识别处理过程,然后采用不变矩方法对人耳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获得7个不变矩特征向量。重点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60只人耳图像的分类与识别,达到了100%正确分类率和95%的正确识别率,证明了支持向量机在人耳识别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耳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耳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个体生物特征识别范围属于一种新的尝试.本文首先讨论了人耳识别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特点,介绍了基于二维灰度图像、3D深度图像和耳纹图像的人耳自动识别方法,并重点对静态人耳图像识别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针对人耳识别技术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人耳特征信息的提取、人耳图像的遮挡与缺损处理、人耳识别方法以及人耳图像库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研究人脸图像自动识别问题,由于人脸的特征维数较高,正确识别有难度,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脸图像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有效的特征来识别出人的身份,其关键技术在于人脸特征的提取和模式识别.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采用Gabor滤波器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PCA降维处理消除人脸特征之间的冗余信息,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对提取特征进行训练得到最优识别模型,用最优模型对人脸进行识别.对ORL人脸图像库进行仿真实验,识别率达98%,比传统算法高出5%,实验结果表明,既减少了计算复杂度,降低训练与识别时间,又保证实时性,提高识别正确率,为人脸识别的应用提供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外耳轮廓边缘信息的人耳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用Hausdorff距离表示入耳边缘特征的人耳识别方法.首先对原始人耳图像进行预处理,用基于灰度形态学梯度和局部阈值分割的边缘检测方法提取外耳轮廓边缘;然后用标准方差和边缘线段间长度差改进的Hausdorff距离表示人耳特征向量;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完成人耳识别.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获得更高的人耳识别率.  相似文献   

6.
人耳人脸特征融合在身份鉴别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一人耳识别对姿态变化鲁棒性较差的问题,鉴于人脸在图像性质和生理位置上与人耳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使用了多模态特征融合的方法提高姿态变化下的识别率.与传统的独立成分分析首先获得独立的基向量(ICAl)不同,提出了利用ICA直接获得独立的鉴剐特征的方法(ICA2).在USTB图像库上分别将两种ICA特征进行单模态和多模态的融合.实验表明,两种特征的融合提高了单一模态的识别率,并且多模态识别优于单一的人耳或人脸识别.  相似文献   

7.
遮挡是人耳识别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当人耳被遮挡时绝大多数人耳识别算法性能会大大降低.借鉴人类视觉认知特性,将非负稀疏表示用于遮挡情况下的人耳识别,提出一种更为鲁棒的遮挡人耳识别方法.首先对训练人耳图像和待识别人耳图像进行下采样降维,然后将待识别人耳图像表示为由所有训练人耳图像构成的字典的非负稀疏线性组合,最后通过求解非负稀疏表示模型得到稀疏表示系数,根据测试人耳图像的重建误差进行识别.在USTB人耳图像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当人耳图像被遮挡时,该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人耳识别算法在人耳图像遮挡、噪声和人耳多姿态变化中表现出低识别率,近年来稀疏表示在模式识别领域中取得很好的成果。决定稀疏分类器识别精确度的因素主要是稀疏解的稀疏度。而稀疏度的估计就是稀疏向量中非0元素的估计,即向量L0范数。因此在人耳稀疏分类算法的研究中引入L0范数稀疏约束。综上所述,采取基于SRC(Sparse Representation-based Classification)稀疏模型,选取对人耳姿态变化具有强鲁棒性的特征逼近过完备字典,然后使用OMP(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算法直接解L0问题,并加入稀疏约束,从优化稀疏解的角度对人耳稀疏分类算法进行改进,提高人耳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人耳生物特征,通过分析早期人耳识别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局部线性嵌入(LLE)和最近特征线(NFL)相结合的人耳识别方法。首先依据流形学习思想,采用局部线性嵌入算法提取人耳图像特征,然后采用最近特征线分类器进行人耳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人耳姿态变化时能够取得非常理想的识别率,提高了人耳识别的鲁棒性,增强了人耳识别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CCA的人耳和侧面人脸特征融合的身份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人耳和人脸特殊的生理位置关系,从非打扰识别的角度出发,提出仅采集侧面人脸图像,利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思想提取人耳和侧面人脸的关联特征,进行人耳和侧面人脸在特征层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与单一的人耳或侧面人脸特征识别比较,识别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局部信息统计的人耳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信息统计的人耳识别方法。该方法将一幅人耳图像分成若干个子区域,分别提取每个子区域的分类特征,将各个子区域的特征串联为一个特征向量构筑人耳特征矢量,更加全面描述了人耳图像的局部与结构信息,应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模式分类。采用三种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以USTB人耳图像库对算法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全局信息比较同种方法识别率提高30%以上,验证了局部信息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低分辨率人耳图像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耳识别中存储量和计算速度的要求,同时考虑远距离拍摄时低分辨率人耳识别问题,探讨了低分辨率人耳图像识别性能,给出了分辨率与识别率的关系。首先采用高斯金字塔对人耳图像进行不同层的分解,然后对每一层图像应用广义判别分析方法(GDA)提取特征,最后计算样本间的余弦距离,通过阈值法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当人耳图像分辨率降低为36×24时系统识别性能最好,满足实时生物识别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人耳识别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识别技术,它以入耳作为识别媒介来进行身份鉴别,但人耳识别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还不太完善。首先介绍了独立成分分析方法(ICA)和基于核的主成分分析方法(KPCA)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实验得到在分别采用ICA和KPCA方法时,在不同人耳库上的特征提取时间以及采用不同分类器时的入耳识别率。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实验结果得到基于ICA方法的识别技术和基于KPCA方法的识别技术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14.
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分析特性,而且具有较快的算法特点,同时还能起到降维的作用。张量主成分分析方法用于人耳识别能获得比PCA方法更高的识别率。综合利用这两个算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耳识别方法,对人耳图像先采用小波变换做预处理得到4个子带图像,然后对每个子带图像用张量PCA进行特征提取,最后利用最近邻的方法实现人耳图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与只用主成分分析识别相比,提高了识别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图像力场转换的耳廓图像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讨论了耳廓识别技术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其特点,针对耳廓识别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力场转换的耳廓识别方法(Force-field fisher classifier).该方法通过力场图像转换提取耳廓图像特征后,采用Fisher线性判别分类识别,减小了光照变化对耳廓识别的影响.在我们选取的耳廓图像库上识别率达到了98.5%.  相似文献   

16.
杜晓青  于凤芹 《计算机工程》2013,(11):197-199,204
Mel频率倒谱系数(MFCC)与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融合算法只能反映语音静态特征,且LPCC对语音低频局部特征描述不足。为此,提出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倒谱系数与相对光谱一感知线性预测倒谱系数(RASTA—PLPCC)融合,得到一种既反映发声机理又体现人耳感知特性的说话人识别算法。HHT倒谱系数体现发声机理,能反映语音动态特性,并更好地描述信号低频局部特征,可改进LPCC的不足。PLPCC体现人耳感知特性,识别性能强于MFCC,用3种融合算法对两者进行融合,将融合特征用于高斯混合模型进行说话人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融合算法较已有的MFCC与LPCC融合算法识别率提高了8.0%。  相似文献   

17.
Ears have rich structural features that are almost invariant with increasing 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 variations. Therefore ear recognition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and appealing approach to non-contact biometric recognition. This paper gives an up-to date review of research works on ear recognition. Current 2D ear recognition approaches achieve good performance in constrained environments. However the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degrades severely under pose, lighting and occlus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2D ear recognition approach based on local information fusion to deal with ear recognition under partial occlusion. Firstly, the whole 2D image is separated to sub-windows. Then, Neighborhood Preserving Embedding is used for feature extraction on each sub-window, and we select the most discriminative sub-windows according to the recognition rate. Each sub-window corresponds to a sub-classifier. Thirdly, a sub-classifier fusion approach is used for recognition with partially occluded images.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USTB ear dataset and UND dataset have illustrated that using only few sub-windows we can represent the most meaningful region of the ear, and the multi-classifier model gets higher recognition rate than using the whole image for recognition.  相似文献   

18.
胡峰松  曹孝玉 《计算机工程》2012,38(21):168-170,174
目前主流说话人特征参数在噪声环境中的鲁棒性较差。为此,提出一种可用于说话人识别的听觉倒谱特征系数。分析人耳听觉模型的工作机理,采用Gammatone滤波器组代替传统的三角滤波器组模拟人耳耳蜗的听觉模型,用指数压缩代替固定的对数压缩,模拟人耳听觉模型处理信号的非线性特性。在基于高斯混合模型分类器的识别算法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听觉特征具有比梅尔频率倒谱系数和线性预测倒谱系数更好的抗噪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