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移动服务和移动网络的持续发展,基于LBS的连续查询服务被广泛应用。基于单点的K-匿名位置隐私保护算法已经不能满足连续查询下用户位置隐私需求。针对用户轨迹隐私保护提出新的保护方法,该方法采用不可信第三方中心匿名器,用户获取自己的真实位置后首先在客户端进行模糊处理,然后提交给第三方匿名器,第三方匿名器根据用户的隐私需求结合用户某时刻的真实位置信息生成虚假用户,然后根据历史数据生成虚假轨迹。为了进一步提高虚假轨迹与用户真实轨迹的相似性,该算法提出了虚假轨迹生成的两个约束条件:虚假轨迹距用户真实轨迹的距离约束和相似性约束。经大量实验证明,该算法与传统的不同时刻K-匿名算法相比,不仅可以满足连续查询的用户轨迹隐私保护而且可以满足基于快照的LBS用户位置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2.
张书旋  康海燕  闫涵 《计算机应用》2019,39(5):1394-1399
随着社交软件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社交网络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其中也包含了许多敏感隐私信息。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隐私需求,因此需要不同级别的隐私保护。社交网络中用户隐私泄露等级受社交网络图结构和用户自身威胁等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社交网络数据的个性化隐私保护问题及用户隐私泄露等级评价问题,提出基于Skyline计算的个性化差分隐私保护策略(PDPS)用以发布社交网络关系数据。首先构建用户的属性向量;接着采用基于Skyline计算的方法评定用户的隐私泄露等级,并根据该等级对用户数据集进行分割;然后应用采样机制来实现个性化差分隐私,并对整合后的数据添加噪声;最后对处理后数据进行安全性和实用性的分析并发布数据。在真实数据集上与传统的个性化差分隐私方法(PDP)对比,验证了PDPS算法的隐私保护质量和数据的可用性都优于PDP算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匿名集内轨迹间的高度相似性而导致的轨迹隐私泄露问题,提出基于轨迹形状多样性的隐私保护算法。该算法通过轨迹同步化处理的方式改进轨迹数据的预处理过程,以减少信息损失;并借鉴l-多样性思想,在贪婪聚类时选择l条具有形状多样性的轨迹作为匿名集成员,以防止集合内成员轨迹的形状相似性过高而导致轨迹形状相似性攻击。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均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保证轨迹k-匿名的同时满足l-多样性,算法运行时间较小,且减少了轨迹信息损失,增强了轨迹数据的可用性,更好地实现了轨迹隐私保护,可有效应用到隐私保护轨迹数据发布中。  相似文献   

4.
轨迹数据保护方法是当前隐私保护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现有轨迹数据隐私保护方法多数采取在所有位置点上加噪的策略,这在保护轨迹数据的同时也降低了保护后数据的可用性。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入兴趣区域的差分隐私轨迹数据保护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用户长时间停留的相近位置点集合定义为兴趣区域,将兴趣区域的中心点定义为驻留点。然后通过划定阈值的方式,从所有驻留点中挖掘出频繁驻留点,使用驻留点替代原轨迹数据中对应的兴趣区域,精简轨迹数据。最后利用Laplace机制对频繁驻留点进行加噪。该方法仅需要在轨迹数据的局部数据点上进行加噪,即可实现对轨迹数据的差分隐私保护。分别在真实数据集和仿真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护轨迹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的发展, 基于位置服务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实际使用中, 用户需要向不可信的LBS服务提供商发送自己的实时位置和相关的查询信息, 这可能会导致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遭到泄露, 特别是在使用连续位置查询服务时, 服务提供商可以利用位置的时空相关性来构建用户的轨迹信息, 进而推断出用户的居住地址、公司位置等敏感信息。传统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法通常只考虑到当前位置, 在解决连续位置查询时存在挑战, 因此, 为了解决连续位置查询中难以权衡轨迹可用性与隐私性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最优位置轨迹的假查询隐私保护机制。首先, 通过真实轨迹和假轨迹间的互信息来度量轨迹的隐私, 解决轨迹隐私难以量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提出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轨迹互信息计算方法, 简化了轨迹互信息的计算过程,并使用两条轨迹上对应位置点间的欧几里距离来量化位置轨迹的可用性。其次, 考虑到生成的假轨迹可能并不符合用户的通行习惯, 容易被识别出来, 我们选择历史轨迹作为假轨迹。为了减少轨迹上位置点的数量, 使用四叉树法对路网区域进行划分, 将轨迹划分为不同的片段, 在相关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的历史轨迹作为假轨迹, 从而保证使用的假轨迹更加真实、合理。最后,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案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位置数据隐私性和可用性平衡, 与其他方案相比, 安全性更高、系统计算开销更少。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和LBS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位置服务提供商可以轻松收集到大量用户位置轨迹数据,近期研究表明,深度学习方法能够从轨迹数据集中提取出用户身份标识等隐私信息。然而现有工作主要针对社交网络采集的签到点轨迹,针对GPS轨迹的去匿名研究则较为缺乏。因此,对基于深度学习的GPS轨迹去匿名技术开展研究。首先提出一种GPS轨迹数据预训练方法,经过子轨迹划分、位置点转化和位置点嵌入,原始GPS轨迹中的空间距离和上下文信息被嵌入到定长向量中,使得GPS轨迹数据能够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其次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训练的GPS轨迹去匿名方法,基于预训练得到的向量序列,采用LSTM、GRU等神经网络作为编码器训练拟合用户标识,实现匿名轨迹数据的用户关联。最后基于Geolife轨迹数据集对上述方法进行验证,实验中轨迹去匿名的准确率和Top5准确率分别达到了56.73%和73.48%,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GPS轨迹去匿名方法能够从匿名轨迹数据中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用户标识。  相似文献   

7.
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 where the personal route of a user is predicted using a probabilistic model built from the historical trajectory data. Route patterns are extracted from personal trajectory data using a novel mining algorithm, Continuous Route Pattern Mining (CRPM), which can tolerate different kinds of disturbance in trajectory data. Furthermore, a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is employed which has the dual purpose of guaranteeing the privacy of personal data and greatly reducing the computational load on mobile devices. An evaluation using a corpus of trajectory data from 17 people demonstrates that CRPM can extract longer route patterns than current methods. Moreover, the average correct rate of one step prediction of our system is greater than 71%, and the average Levenshtein distance of continuous route prediction of our system is about 30%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Markov model based method.  相似文献   

8.
针对一种流行的用户轨迹隐私保护方法——Silent Cascade,提出一种新的轨迹隐私度量方法.该度量方法将用户运动轨迹用带权无向图描述,并从信息熵的角度计算用户的轨迹隐私水平.已有文献指出,当攻击者拥有新的背景知识时,任何一种隐私保护方法都会受到隐私威胁.因此,将攻击者的背景知识分级融入到度量方法中,隐私度量的结果由对背景知识的假设和相应的轨迹隐私水平值组成,并提出(KUL(Ki+Ki-).KL(Ki+Ki-))联系规则的方法来描述对背景知识的假设.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此度量方法为移动用户和轨迹隐私保护方法的设计者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工具,能够准确地评估在攻击者具有可变背景知识情况下,用户的轨迹隐私水平.  相似文献   

9.
数据库中的知识隐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宇红  童云海  唐世渭  杨冬青 《软件学报》2007,18(11):2782-2799
伴随着数据共享、隐私保护、知识发现等多重需求而产生的PPDM(privacy preserving data mining),成为数据挖掘和信息安全领域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PPDM中主要考虑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敏感数据的隐藏与保护;二是数据中蕴涵的敏感知识的隐藏与保护(knowledge hiding in database,简称KHD).对目前的KHD技术进行分类和综述.首先介绍KHD产生的背景,然后着重讨论敏感关联规则隐藏技术和分类规则隐藏技术,接着探讨KHD方法的评估指标,最后归结出KHD后续研究的3个方向:数据修改技巧中基于目标距离的优化测度函数设计、数据重构技巧中的反向频繁项集挖掘以及基于数据抽样技巧的通用知识隐藏方法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付宇  王红 《计算机应用》2019,39(8):2318-2325
针对位置隐私保护中路网环境和欧氏空间环境对移动对象不同的约束限制,提出一种适用于这两类不同空间约束特点的虚拟轨迹填充算法。该算法接管了用户与位置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交互,并构建了虚拟用户轨迹对真实轨迹进行混淆填充,从而实现了真实轨迹的隐藏和保护。首先,对目标区域进行分区和汇聚点提取;随后,以汇聚点为基础进行轨迹分段和虚拟轨迹的生成;最后,通过构建时序预置算法和轨迹混淆填充算法实现了虚拟轨迹的合理分布,增加了将轨迹信息关联到特定目标对象的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每用户15次以内的填充后将位置隐私披露风险概率从60%下降并稳定在10%左右,轨迹隐私披露概率从50%下降并稳定在6%左右,能达到较好的位置隐私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